板昌乡以林为主 调整山区产业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0201
颗粒名称: 板昌乡以林为主 调整山区产业结构
其他题名: 一九八四年经济收入增长一点二四倍
分类号: F326.277.3
摘要: 本报讯贞丰县板昌乡从山区特点出发,以发展油桐、黄果等经济林木为主,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九五六年全乡桐林、黄果林共达一万亩左右,年产桐籽四十万斤,黄果五万多斤,经济收入较好。到一九八〇年仅有破岩、坡马两村保住桐林一千零五十亩,桐籽年产量下降到六万斤,黄果不到二万斤。现有桐林中结籽的株数占40%,桐籽总产量达到四十二万斤,另外黄果年产量计有六万多斤。粮食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下降到28%,林业收入的比重上升到62%,随着林业的发展和桐树结籽株数的增多,桐籽产量必将逐年增加,经济收入越来越好。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板昌乡 油桐

内容

本报讯 贞丰县板昌乡从山区特点出发,以发展油桐、黄果等经济林木为主,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板昌乡有四百六十户,二千六百多人,是贞丰县东南边上一个民族杂居的山区小乡。宜林面积有一万五千亩。一九五六年全乡桐林、黄果林共达一万亩左右,年产桐籽四十万斤,黄果五万多斤,经济收入较好。后来由于单抓粮食生产,大量毁林开荒,耕地轮作,广种薄收,粮食产量长期徘徊在八十万斤左右,而桐林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到一九八〇年仅有破岩、坡马两村保住桐林一千零五十亩,桐籽年产量下降到六万斤,黄果不到二万斤。加之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没有得到发展,因而每年的农业总收入只有十四万多元,其中林业收入仅达三万一千元。粮食收入比重占农业收入的71%,林业收入比重只占22%。
  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板昌乡充分发挥当地土山宜林的优势,从一九八一年起,采取以种油桐、黄果为主恢复发展经济林木。全乡村村户户大种桐树,破岩等寨大种黄果,在退耕还林抓好林业生产的同时,保证粮食稳产,相应发展甘蔗等经济作物和牛马牲畜,从而使山区产业结构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一九八四年全乡已种油桐、黄果总计一万一千亩,六十多万株。十五个自然村中已有六个村全部消灭荒山,有五个村的种桐面积占荒山面积的80%以上。现有桐林中结籽的株数占40%,桐籽总产量达到四十二万斤,另外黄果年产量计有六万多斤。去年的农业总收入增加到三十二万多元,比调整前增长一点二四倍;其中林业收入十九万八千元,比调整前增长五点四倍。粮食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下降到28%,林业收入的比重上升到62%,随着林业的发展和桐树结籽株数的增多,桐籽产量必将逐年增加,经济收入越来越好。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毛路泽
责任者
陶华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