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商并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0168
颗粒名称: 农工商并举
分类号: F127.73
摘要: 一九八二年父亲去世以后,留下我和母亲及姐妹共六人。一九八三年我结了婚,全家七口人,四个劳动力,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一靠政策二靠文化知识,我家已成了产粮万斤、收入万元的“双万”户。去年农、工、商各项总收入达一万五千七百元,除去生产费用,纯收入一万〇五百四十元,人均一千五百元,比一九八三年增长68.3%。到一九八三年底收入已达六千多元,开始走上了富裕路。于是我与妈妈商量,把现金收入报少点,把粮食产量说少些。真没想到这竟是一个更加放宽农村政策、让农民进一步富裕的文件。到年终结算,这年产粮食一万〇五百斤;总收入一万五千七百元。途中虽死去六十八只,仍卖得六千八百四十元,除去成本及旅差费用,净赚一千三百八十元。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吴建华 文化知识

内容

我是个回乡知识青年。一九八二年父亲去世以后,留下我和母亲及姐妹共六人。从此我挑起了组织全家生活的重担。一九八三年我结了婚,全家七口人,四个劳动力,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一靠政策二靠文化知识,我家已成了产粮万斤、收入万元的“双万”户。去年农、工、商各项总收入达一万五千七百元,除去生产费用,纯收入一万〇五百四十元,人均一千五百元,比一九八三年增长68.3%。粮食总产一万〇五百斤,人均一千五百斤,比一九八三年增长27%。
  我家是怎样成为“双万”户的呢?
  穷时相信政策好富了不怕政策变
  我家原来比较穷,一九八〇年党的农村政策放宽后,我们从心眼里感到党的政策好。除了种好粮食,还逐步发展了养殖业、缝纫加工业和商业,收入逐年增多。到一九八三年底收入已达六千多元,开始走上了富裕路。但是心里却有些害怕了,怕党的政策变。所以去年正月间听说区乡干部下乡宣传中央(84)一号文件,急得我几夜睡不着觉:是不是政策要变了?是不是又要批资本主义了?于是我与妈妈商量,把现金收入报少点,把粮食产量说少些。过了三天我们怀着紧张的心情去参加大会听宣讲文件。天哪!真没想到这竟是一个更加放宽农村政策、让农民进一步富裕的文件。我立即消除了顾虑,回家组织全家学习、讨论,放心大胆致富。并拟订了当年发展计划,建立了家庭责任制:母亲负责经营百货商店和缝纫加工,二姐负责采购商品和推销服装,我爱人负责养猪、喂牛和缝纫加工,我外出干木工活,并适当从事商业。农忙时集中劳力抢种抢收。到年终结算,这年产粮食一万〇五百斤;总收入一万五千七百元。
  报刊杂志传信息开阔眼界致富快
  几年来我先后订阅了人民日报、农民报、商品信息、农业经营管理等七种报刊,从中获得不少商品信息和农科技术,促进了我致富的步伐。去年九月我在报上看到一则鸟类信息,我就到云南购买鹦鹉二百一十只去广州出售。途中虽死去六十八只,仍卖得六千八百四十元,除去成本及旅差费用,净赚一千三百八十元。
  由于钱多了,我家的生活也大大改善。现在住的是水泥平顶楼房,家里有电视机、收录机、电子计算器以及多种高、中档家用品。但是,我并不就此满足,因为我家离真正的富还差得远,我计划今年粮食要拿到一万二千六百斤,比去年增加二千一百斤、经济纯收入比去年增加二千元,搞到一万二千五百四十元;争取逐年提高,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建华
责任者
吴建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