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苇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
唯一号: 250630020230000325
人物姓名: 刘雪苇
人物异名: 原姓名:刘茂隆,曾用名孙雪苇、韦辛、魏有生
文件路径: 2506/01/object/PDF/250610020230000013/001
起始页: 0188.pdf
性别:
出生年: 1912
卒年: 1998
籍贯: 郎岱县(今六枝特区)

传略

刘雪苇 (1912-1998) 原姓名刘茂隆,曾用名孙雪苇、韦辛、魏有生等,后以姓名刘雪苇行世。郎岱县(今六枝特区)人。 民国20年(1931年)贵阳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上海开明书店做学徒。21年(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加入左联,在工农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任沪西区负责人。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后相继担任共青团上海周家桥区区委组织部长、书记,共青团中央支部巡视员,共青团江苏省委青工部负责人。在左联第二届执行委员会选举中,当选执行委员。 民国23年(1934年)下半年,到贵州开展党的工作。12月下旬,到郎岱举办世界语学习班,聚集进步青年学习世界语并传输革命道理。动员曹克勤(本志有传略)等人组成贵州文艺研究会郎岱分会,秘密成立星光读书会,设星光图书馆。得其引导,一部分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民国24年(1935年)3月,参与组织中共贵州省地下工委,任常务委员。7月,组织遭破坏,在贵阳被捕。8月越狱脱险。次年,与张立到南京商议开设平平书店,由张立以书店老板身份作掩护,为地下党筹集活动经费。不久,书店被查封,张立被捕。后获救,在刘雪苇等人的帮助下去了延安。同年(1936年)刘雪苇在上海文学界“两个口号"(即"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争论中,发表拥护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口号的论战文章近10篇。 民国26年(1937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出版科助理科长。此期接受邀请,参与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副刊《边区文艺》的编辑工作。后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特别研究员。参加选编了《斯大林选集》、《鲁迅论文选集》、《鲁迅小说选集》等书。30年(1941年)初,任延安星期文艺学园副主任。是年8月发表《论文学的思想与生活》一文。 民国35年(1946年)受中央委派,到山东担任山东省文联副会长、党总支书记。36年(1947年)撤退到大连后,撰写并出版《过去集》等作品。37年(1948年)7月,任华东大学教务主任。38年(1949年)3月任华东大学文艺工作团团长,随军渡江南下,参加创办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任教务处长。 1951年3月至1952年11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期间,负责筹备成立华东文联、上海文艺出版社。1952年12月,调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常务副局长、党组书记。1955年初,到北京担任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管理局副局长。 1955年5月,牵涉到“胡风反革命集团”错案中,被作为"集团”第二号人物,遭受不公正待遇。在逆境中仍不动摇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攻读《资本论》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1980年平反,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 1982年10月离休。之后克服年老体弱、双手颤抖难于执笔等困难,编写出版了《<资本论>节略》一书,并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写成回忆录。 1998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

知识出处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由传记(事略)、名录(简介)两部分所构成。为编写本书提供资料的单位与个人在《编纂始末》中反映。入传人物203名。入录人物1438名,其中革命烈士1149名,国民党军队抗日阵亡将士289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