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
唯一号: 250630020230000213
人物姓名: 张连科
人物异名: 字:重山
文件路径: 2506/01/object/PDF/250610020230000013/001
起始页: 0083.pdf
性别:
出生年: 1896
卒年: 1945
籍贯: 水城场坝

传略

张连科 (1896-1945) 字重山。水城场坝人。曾在水城厅官立两等小学堂念书。民国1至7年(1912至1918年),在贵阳南明中学就读。后到水城、威宁、贵阳等地施教。民国11年(1922年),考取公费留学,赴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后升东京都帝国大学,攻读采矿冶金专业。17年(1928年)回国,相继任黄埔军校理化教官、江西矿厂工程师、军政部兵工署研究委员等职。22年(1933年),公派到欧美各国,考察重工业发展经验及科学管理技术,回国后,仍在兵工署就职。25年(1936年),任军政部兵工署上海炼钢厂少将厂长。 次年秋,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炼钢厂与上海兵工厂合并,迁至湖北汉阳。在汉阳,又纳入汉阳兵工厂、大冶铁厂、萍乡煤厂,更名兵工署第三工厂。张连科任厂长。迁、并厂期间,事纷时迫,张连科仍奋力组织生产500磅型炸弹及其他军火。不久,军政部将位于汉口郊区的六合沟铁厂也划入兵工署第三工厂,同时筹组“第三工厂迁建委员会",任命张连科为副主任,代行主任委员事。张连科受命即赴重庆考察,选厂址于大渡口,仅用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设备内迁。未及半年,便生产出大量军火供应前线。军政部嘉奖其功绩,升张连科为中将厂长。 在重庆任职期间,经常亲赴车间督察产品质量。每日案头公文堆积盈尺,从不延搁,加班加点也要做到"案无遗牍"。全厂不仅按时完成军政部下达的生产任务,还利用次等钢材加工民用产品支援后方建设。 他生活简朴。住所离厂数里,上下班却拒绝小车接送。制度内配给的什物,每每不受。由于长期素食淡饮,加之工作辛苦,身体日渐虚弱,但他仍然坚持上班,从不懈怠工作。 34年(1945年)夏,卒于心脏病突发。职工捐款两万余元为其办后事。家乡父老亦捐款数千元汇至重庆,聊补丧葬费用。去世后,水城县政府将“木科乡”改称"连科乡"。 生前著有《国防与石油》、《我国军用金属材料的自给与发展计划大纲》、《中国矿产志》、《水城钢铁之冶炼》、《我国西南钢铁工业之蠡测》等。 解放后,重庆钢铁公司在厂史中将其列为首位建厂人物,并立“衣冠冢”铭其功绩。

知识出处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由传记(事略)、名录(简介)两部分所构成。为编写本书提供资料的单位与个人在《编纂始末》中反映。入传人物203名。入录人物1438名,其中革命烈士1149名,国民党军队抗日阵亡将士289名。

阅读

相关专题

理化教官
职位
工程师
职位
研究委员
职位
少将厂长
职位
厂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