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言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
唯一号: 250630020230000159
人物姓名: 陈昌言
人物异名: 号:禹门
文件路径: 2506/01/object/PDF/250610020230000013/001
起始页: 0038.pdf
性别:

传略

陈昌言 (生卒时间不详) 号禹门。四川禁江附生。同治十二年(1873年)二月,以同知借补。十三年(1874年)七月,任大定府分驻水城厅(今水城县与钟山区)通判。 上任伊始,见厅境民情犷悍,以为非振文气终无以柔其气而易其习。是年秋,巡视凤池书院,见其坍塌渗漏,几不足蔽风雨,便从四川招来各工,约定日期补葺涂垩,更置桌案几榻及一应器具若干。还聘请四川孝廉危乐三到书院来主讲。此后,书院风声远播,到这儿来求学的人越来越多。书院按规定内容和分量授课,对生童严加考核,给学业优秀者颁发奖银。陈昌言经常到书院督查教学情况,有时还亲自讲课。针对兴革之事,他主持制定章则十七条,勒碑立于书院,严厉执行。规定:年拨七百石租谷给书院,“凡有余积,核账时,登簿注明存积,以济公用";"如各祠宇礼器及书院有损坏,及时修理”等等。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通判党思齐议修文庙于水城厅东城桂芳街,凡六年,始建成。光绪元年(1875年),陈昌言见文庙规模狭窄,正房西边的小屋子也已经倾斜,即将倒塌,便率领诸生审视风水,打算迁文庙于城东崇文山麓。诸生"翕然称善,且愿捐输之”。随即便遣人平基址,采栋梁,甄砖瓦,不期月而功成。并为文庙新制祭器如用。文庙原址,则用作创修考棚。 水城厅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治,拨学时,学额附属大定府学,岁科取进生员,俱归府学训课管束。陈昌言认为,“府厅遥隔,山峻溪险,相距二三百里或五六百里不等”,"寒峻之士,跋涉艰难”,加以水城一属,设学百有余年,尚未添取拔贡,便呈文详请巡抚疏奏,要求“拨驻教职,添取拔贡,以励人材二光绪二年(1876年)奏准,拨平远训导移驻水城,添取拔贡一名。 陈昌言还助办义学,让贫寒人家子弟也有读书机会。对义学各馆,年拨谷二十石,发现不实心训课者,即更换。 任期倡行勤政兴文。主张事在人为,不畏艰难则得,实心实力,任之而已。鼓励耕织。从优抚恤孤贫老人。厅属原定抚恤额十名,他增十名,月拨米盐岁赠衣裤。岁稔里高家渡是水城通往盘县的要道,向为民间私渡,他拨公产改其为公渡,客商往来称便。土豪刘贤炳等,也于光绪元年(1875年)被剿办。 光绪二年(1876年)陈昌言离任。他主持创修的《水城厅采访册》(十卷),是年脱稿。该志稿是考证水城历史、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之一。

知识出处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六盘水市志人物志由传记(事略)、名录(简介)两部分所构成。为编写本书提供资料的单位与个人在《编纂始末》中反映。入传人物203名。入录人物1438名,其中革命烈士1149名,国民党军队抗日阵亡将士289名。

阅读

相关专题

通判
职位
训导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