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智力扶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六盘水市志 政协志》 图书
唯一号: 250620020230000756
颗粒名称: 第八章 智力扶贫
分类号: F126
页数: 15
页码: 322-336
摘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内容、新使命。市县两级政协,利用本身人才和联系面广的优势,举办各类培训班、创办职业学校、进行定点扶贫,为六盘水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 六盘水市 扶贫工作

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内容、新使命。市县两级政协,利用本身人才和联系面广的优势,举办各类培训班、创办职业学校、进行定点扶贫,为六盘水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第一节举办培训班
  1982年4月至1987年4月,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任期5年间,围绕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邀请省外专家、教授为六盘水市讲学50次,听讲人数7000余人次;举办短期训练班36期,参加培训的4000人次;开展养殖、医疗保健等咨询服务项目20多个,5000人次参加。举办培训班和技术讲座的主要项目有:1983年,邀请省政协委员涂月僧、杨霜先生到六盘水市作贵州近代史和楹联讲座,听众200人。1984年配合市委农工部,邀请九三学社贵州省委、贵州农学院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的23名专家,对六盘水市的农林牧副业及发展地方资源进行考察论证。邀请国家建材局苏州水泥制品研究院混凝土室主任、东方混凝土公司副总经理杨长友先生到六盘水市举办"真空上吸水混凝土技术讲座",并进行现场示范,听讲座的有市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云南、贵州两省7专州市10个县的技术人员280多人。振兴路(人民路)采用此项一技术后,效果显著。是年,还向德坞乡专业户传授食用菌生产技术,扩大食用菌生产场地500平方米,通过示范,带动德坞乡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邀请贵阳药厂技术员,帮助水城食品厂解决生产工艺上的问题,提高葡萄糖质量。1985年,邀请贵州省植物园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曾宪章等到六盘水市作“贵州10大名药天麻、杜仲栽培技术和发展规划"的讲学;邀请贵州省科学院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张钺先生作“微型电脑与提高工业经济效益"讲学;邀请徐州市环保局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郑振英先生作“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煤炭工业环境保护、国内外环境保护情况介绍"的讲学;配合市园艺学会,邀请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马光灼先生,贵州农学院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宋质芮先生和贵阳市蔬菜办张津霖到六盘水市考察和讲学;协助有关单位邀请贵阳中医学院教授、民盟成员王祖雄、副教授荒新铮、张荣川、孙学会就中医中药有关内容讲学;资助市教委邀请华东师大二附中顾朝晶等9名初高中教师讲授初中年级、高中一年级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以及现行教材分析、实验室建设管理等课程;协助有关部门派出3名水产技术人员和1名养鱼专业户到贵阳市花溪区参加"淡水养鱼训练班",听取湖北水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熊的讲学;协助有关部门派出3名冶金技术人员到贵阳听取我国著名冶金专家魏寿昌教授的"冶金物理化学过程"的讲学。同时,组织水钢、水城矿务局等6个单位的政协委员和部分职工听取上海铁道学院副教授、民盟盟员冯之浚的"科学进步与发展"、"决策与咨询"的录音报告。上述8次讲学,听讲者达2090人次。1986年,邀请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易自立帮助水城特区酿造厂生产气酒、汽水;邀请贵州省经委质量管理处李慧琴和贵州省质量学会谢承义到六盘水市举办为期10天,有50人参加的质量管理训练班;配合有关部门对杨梅公社的野生杨梅资源进行调查,为发展杨梅加工储备了资料。
  1985年,六枝特区政协开办"两户"技术培训班24期,受训人员达2882人次。举办1期为时4个月的乡镇企业会计训练班,34名会计参加学习。开办"麻防"训练班,请省皮肤研究所专家讲课,学员385人,学习一星期,并开展为期2个月的"麻防”普查工作。帮助岩脚民乐乡扶贫点制订《民乐乡科技扶贫规划》。先后举办3期培训班,请委员中的专家讲授蔬菜、柑桔栽培技术和小麦、油菜、绿肥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化肥的使用常识等,参加受训的农民350人。并帮助2个村70户试种青杂大白菜92.5亩,平均亩产4000多斤,种菜农民户均收入250元;试种西瓜30亩,平均每亩收入7000多元。六枝特区政协副主席张太达在特区政协支持下,办两个补习班,参加补习的待业青年和在职青年180人,高考时,60人考上电大、大专及中等专业学校,受到社会好评。
  是年,水城特区政协农林水利组,举办农技培训班4次;法制组举办普法培训班3期。
  1987年4月至1992年4月,政协六盘水市第二届委员会期间,通过工作组委员会和各工作组以及智力支边办公室的活动,邀请市内市外的专家讲课,举办培训班。主要活动是:1987年,举办种植业、养殖业、文化教育等培训班,累计参加受训人数为880人次。1988年,举办农业、教育培训班4期,请专家传授养兔知识、小麦分带轮作知识;邀请贵阳市南明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黄兴嘉、贵师大教育心理学教授向福音讲授儿童心理学,听课教师600多人;聘请市内有经验的教师到台沙乡讲课,为台沙小学增开体育、音乐两科;邀请贵阳医学院教授讲授老年性疾病和幼儿疾病的防治,并分别在老干局、水城县老干所开设专家门诊,看病260人次,另为老干部看病87人次,收到良好的效果。1989年,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小学教师培训,培训教师250人;10月23日至25日,邀请重庆市市中区教研所和实验小学、人民小学、巴蜀小学的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一行8人举办"教师讲习班",参加听讲的有中小学教师及有关人士共2400人;组织26名贫困山区农民赴织金学习竹荪人工栽培实用技术,回来后试种成功。
  1989年10月31日,钟山区政协医卫工作组牵头,区教委、区农委、区卫生局密切配合,在二塘农中开办"卫生员培训班",经过一年半的培训,完成预定的授课计划,50名学员取得结业证书。
  1990年7月16日,钟山区政协工作组委员会牵头联合举办的第一期财会人员培训班正式开学,通过2个月252个课时的学习,学员在财会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都得到提高,并取得上岗合格证。同日,工作组委牵头的教场乡马坝民族村举办的首期苗语培训班也开学。
  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市政协第三届委员会期间,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有:1992年,先后协助各特区、县、区政协,举办乡土人才的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受训人员3000人次。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种养业、农村小学教师、农村基层干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计划生育以及乡镇企业管理等方面。受六枝特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由市政协、市委统战部、九三学社市委牵头,邀请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著名微生物专家秦京教授一行7人,对长期亏损的六枝酒厂进行会诊。专家们提出先抓霉曲车间,同时启动窖酒车间,开发新产品、新包装,加强产品宣传,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点,增强市场竞争力,引进资金和先进管理办法,开展综合利用等10条建议。1994年8月,智力支边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六枝特区支边办、扶贫办在中寨乡举办为期4天的柑桔、桃树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邀请市农牧局、六枝特区扶贫办的两位专家讲课。授课中,辅以录像、挂图等形式。受训人员280人次。
  第二节兴办职业教育
  六盘水市经济管理职业学校1985年元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市政协和市经济开发总公司针对当时市内一些行业缺乏会计、统计和经济管理等专业人员,而社会上每年都有一大批初、高中毕业生闲散在家,升学无门,就业无技术的状况,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办新型职业学校,为社会分忧,为政府解难,为国家培育人才的主张。同年9月,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创办"六盘水市经济管理职业学校",并决定由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经济开发总公司、市人事局、劳动局、财政局、统计局等单位领导组成校董事会,董事会会议推举市政协副主席王建富为董事长,王如柏、王文揩为副董事长。制订学校章程,规定学校性质、学制、培养目标、董事会的职权、校长的任务、学生的毕业文凭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推荐等办学原则。此后进一步明确办学的三条宗旨:为社会办一件好事;办一所新型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学校;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办好职业学校。学校从5000元起家,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市经济开发总公司从利润中提取2%作为办学经费。1985年9月30日正式开学,开办会计、统计专业3个班,招收学生160名,设置政治、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等文化课,财政基础、会计、统计学、市场学、计算技术等专业课。1986年增开家用电器和土木建筑2个班,增设电工原理和识图制图等专业课。学校校长由市政协副主席王建富兼任,聘请从事教育管理工作30多年的李应华为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市政协派毛彦猷任副校长。聘请15名专职教师,17名兼职教师。会议确定咨询服务公司为学生的实习场所。1988年着重抓完善规章制度和改进教学方法两件事,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至1994年,学校教职员工(含兼职)37人,先后招生1200多人,输送毕业生1000人,有660人为厂矿和企事业单位所录用,另一部分走上自谋职业之路。该校珠算教学成果尤丰,经珠算协会鉴定,88级、89级会统专业及相近专业的265人中,达到能手6级以上的有10人,普通1—3级的131人,普通4—6级的124人,均获国家合格证书。1991年参加全国珠算科学知识大奖赛,有39名学生获优秀奖。初步实现"为社会培训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学校已初具规模,拥有校园15亩,固定资产84万元,建有一座750平方米的教学楼,有一定的教学设备,还兴办4个校办企业,建立一整套教学管理制度。
  水城职业技术中学1985年3月,水城特区政协二届二次全委会期间,根据王益寿、宋熹等38名政协委员“集资办学"的提案,通过向全县人民发起《振兴水城,集资办学倡议书》的决议,得到特区党委、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倡议书》先行在政协全委会、人大全体会议和妇代会、团代会、工代会上宣读,引起较大反响。《倡议书》简介水城资源丰富,前程远大,急待大批人才开发等情况;指出当前教育经费的投入还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倡议全县各族各界人士为振兴水城经济,培养家乡四化建设人才,踊跃捐资,献计献材,兴建职业技术学校。对乐于捐资者,赠给"振兴水城教育纪念册",捐资金额在500元以上的单位,10元以上的个人将刻碑留名,永世纪念。
  在政协全委会上,《倡议书》宣读一结束,宋熹、刘明辉、沈纯仁、肖敏富、胡廷翼等委员立即举手报名捐资。支持拥护者呼声不断。大会执行主席马槐安当即宣布:委员们对集资办学的情绪很高,本届政协将在1986年把这件有利于四化建设,为子孙造福的大事办好。会议期间报名捐资者有50多人,金额达3220元。会后,特区政协及时成立"振兴水城教育集资办公室",袁玉昆任主任、邹习鼎任副主任,朱德安、丁世银为联系人。卯昌荣主动担任杨梅区联络员。一件提案掀起水城群众集资办学的热潮,充分发挥政协参政议政,办实事的积极作用。
  1986年,集资办公室共收1001人的捐款,计34071.60元。特区政协常务委员会举荐杨琤为水城特区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人和第一任校长。同年9月10,职业技术学校暂用法院大楼开学上课。1987年新学年,在省教委拨款支持下教学大楼竣工。"为社会育才"纪念碑矗立于校门内,上千个捐资单位和个人的名字隽刻在大理石碑背面。正面碑文是:集资办学政协倡议党政支持各界赞许培育人才振兴经济干群明义资助公益丙寅仲秋职校创立利用之举留碑铭记。
  水城职业技术中学,先后设7个专业,11个班级,学生734人。1990年被评为贵州省重点示范职业高中。
  六枝云盘职业中学1985年7月,政协六盘水市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民主同盟六盘水市支部主委龚淳退休后,在市政协和六枝特区教委支持下,创办六枝云盘职业中学。本着"为社会服务",长短结合的原则,办两个学制为两年的美工、园艺班和一个学制为6个月的服装剪裁缝纫班;办两期初中三年级学习补习班。生源60%以上是农民子女,学费40~50元。任课教师以退休教师为主,兼聘社会上的能人师傅。教室租用,桌椅学生自带。为解决农村学员食宿困难,学校专门租房并聘请炊事员办伙食。教师报酬很少,但都心甘情愿、乐于服务。根据1987年的资料,两年制的学生共毕业41人。补习班中,尽管入学时程度差,但考上中专的2人,考上技校的3人,考上中师的3人,其余学员的学习程度都有较大提高。其教学成果曾参加1986年省市展览。
  六枝英语学习班1986年11月,政协六盘水市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吴天宝与六枝特区外语协会,在六盘水市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共同举办初级、高级、少儿、初中英语学习班,共965人参加学习。1987年3月,增设日语班,由政协六盘水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赵心之执教。高级班学员主要是工矿企事业单位在职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及工人,每天授课1小时,学制半年,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主要内容;初级班对象是待业青年和学生,也有在职干部、工人和农村教师,每晚授课1小时,学制半年,利用假期补习,授课1个月,讲60小时;少儿英语补习班,主要对象是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假期进行补习,授课60小时,学期1个月。
  第三节开展科技服务
  1985年六枝特区政协配合科委、科协开展科技人才普查,掌握288名中初级技术人才的情况,建立卡片,为特区人民提供采煤、地质、财会、电气、农、林、牧等12个科技咨询项目。同年又与特区科协共同组织25名科技人员,成立六枝特区科技咨询服务队,深入到10个区(镇)开展咨询服务。服务项目有作物栽培、土壤化学知识、幼林抚育、烤烟生产、小型水电建设、农机加工、牧草栽培、药材培植、卫生防疫知识等20多个。针对六枝酒厂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的情况,特区政协聘请贵州省经济学院高级工程师易自立为六枝酒厂顾问;从贵州水泥协会请技术员,帮助六枝特区水泥厂解决球磨机安装不当造成的问题。六枝特区政协副主席、六枝矿务局动力处长王长生,无偿为特区凉风洞电站修理发电机,为国家节约6000元资金。
  1987年4月,六枝特区政协提出牵头创办特区综合饲料厂设想,尔后,聘请民革贵州省委员会"四化服务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立项筹建年产3000吨的小饲料厂。
  1988年六枝特区政协提出修建特区游泳池的倡议,得到特区党委政府的支持,政府下文成立以李逢时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向单位和个人集资27万元,通过选址、设计、施工,1995年建成使用。是年,六枝特区在开发利用绞股兰过程中遇到困难,六枝特区政协出面帮助排忧解难,出资完成绞股兰的质量鉴定,帮助制定资源开发系列产品试制计划。当年,六枝特区政协还邀请贵州省植物园高级研究员曾宪章等5位专家,在新华区举办黄连人工栽培技术培训班,培养一批懂得黄连栽培的乡土人才,并促进建立新华区黄连基地经济技术领导小组,开始有计划的商品开发。
  1988至1990年,盘县特区政协配合特区有关单位,多次实地考察扶贫联系点大寨彝族乡果林基地。通过论证,将桔子树苗16700株,苹果树苗5万多株,梨树苗1万多株,葡萄苗100株,全部送到该乡分给农户种植,并对种树农户进行培训,使其能对果树进行科学管理;协助用好扶贫资金,利用农行给该乡发展耕牛的贷款8万多元,购买耕牛273头,分给农户饲养,1990年发展到426头,净增126头,改变了缺少耕牛的状况。封山育林2万余亩,督促修复蓄水池10个,兴修蓄水池53个,安装25.7公里的引水管道,解决3975人、1200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配合水电部门,在海铺乡投资1.1万元,修水池3个,解决城关菁村的人畜饮水问题。
  1989年10月,六枝特区政府组织7名农民由六枝特区政协工作组委员会和特区智力支边办负责人带队,参加竹荪培训班,并开辟6个竹荪栽培试验点。六枝特区的边远极贫乡民乐乡,全乡2400户、1万多人口、75个自然村,常年不干的水井仅31口,而且每口井仅能蓄水800公斤左右,吃水难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有些农民,早上四五点钟到井边排队,一早上也只能轮到一担水,有的则要翻山越岭,将近两小时才能挑回一担水。针对民乐乡不要说吃饭,连吃水都困难的状况,1989年,由政协牵头,派人和水电局、文明建设办公室、县志办一起到民乐乡,爬山涉水,几乎走遍全乡有水源的水井,实地进行测量。采取个人、集体、国家投资的方法,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扩建水井16口,解决近4000多人口的吃水问题,并对部分水井进行改造,1992年这个乡吃水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1991至1992年,盘县特区政协赴火铺镇、老厂镇的社教工作组,配合当地党政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健全和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对修通村断头公路、坡改梯、人畜饮水工程、村组经济发展规划给予积极支持。是年,还为大寨乡培训烤烟、果树种植技术人员61人;培训公、民办教师23名;为新民乡培训种植西瓜人员50人,并试种西瓜两亩;在保田镇推广叶面施肥一喷施水稻丰产菌500亩;从贞丰县政协香蕉林园引进3个品种、10株香蕉树,委托格所乡专业户培育种植;协助鲁那乡从大方县引进漆树苗25万株,种植2千余亩;与舍烹乡领导配合,得到特区果品站支持,从晴隆县水果基地引进柑桔苗1万株;向省智力支边办、贞丰县推广"盘玉1号"良种。
  1990年4月至1993年4月,六枝特区政协为六枝特区的经济建设办8件实事:(1)组织力量,为木贡天然矿泉水进行资源和市场调查,委托贵州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大队勘测,送请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评审鉴定,并取得合格证书。在此基础上,向特区政府写了《六枝特区木贡饮用天然矿泉水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2)发挥委员中专家的作用,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农村,为烟农提供技术咨询,促使六枝特区1992年烤烟产量突破百万斤大关。比1991年增产92.6%;创税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9.5%。(3)帮助新华乡新城、成功两村发展连片果园600亩,形成果园基地。(4)组织委员中的专家,协助水电部门完成老卜底提灌工程的勘察设计,争取立项建设,此工程建成后可灌2000亩农田。(5)举办小麦分带轮作、油菜育苗栽培、果树栽培剪枝以及烤烟、竹荪栽培训练班9期,为农村培养乡土人才1000多人。(6)引进泸早——872水稻良种,在高桥、老卜底试种,获得高产。(7)与特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协作,、帮助郎岱镇瓦罐窑村解决吃水问题。(8)在岩脚民乐乡帮助发展庭院经济,种植桃树1600株,桔子320株,草莓3200株;引进阿波小麦提纯种800斤,低芥杂交油菜85—117种子187斤;从四川省农科院泸州水稻所引进早稻新品种泸早872;帮助规划、指导开发非耕地资源600亩,种植桑苗150万株。
  1992年,市政协牵头协调,促成水钢焦化学会、市环境学会、水城仲河煤矿联合兴建SJ——1型试验性小机焦炉一座,年生产能力3600吨,1993年2月底点火烘炉;支持、帮助江苏太仓县一私人企业投资85万元,在六盘水市兴建荷城电解铅厂,1992年10月投产,年产3500吨,年产值1000万元;由市政协牵线搭桥,六枝经济开发总公司与香港辉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合资兴办技鹏煤炭焦化股份有限公司,港商投资200万元,该公司兴建的年入洗能力28.5万吨洗煤厂,于1993年2月20日剪彩投产;协助钟山区政协做牵线搭桥工作,引进美国新泽西州榕城贸易公司资金270万元,兴建年入洗能力为21万吨的二塘宝华洗煤厂;由市政协和盘县特区政协牵线搭桥,向福建输出劳务人员80名;由市政协委员李孜牵线引进的工艺挂毯编织技术,在六盘水市建厂生产,1993年4月投产。
  1993年,水城县政府决定将出水洞电站建设交县政协办理,政协组织工作组人员多次深入工地,了解掌握情况,写出《水城县出水洞电站工程建设开工以来基本情况汇报》等详尽材料,争取追加经费,加强施工队伍的监督管理,帮助购运材料和生活物资,及时处理重大问题,使电站工程顺利进行。同年,水城县政协还组织委员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龙场、发耳、杨梅、玉舍、米梦、蟠龙等片区23个乡开展北盘江流域水城段开发治理工作的调查,搜集各类图表23套,立项资料4份,为编制"规划"准备较完整的素材。以盐井乡为重点,推广"光呼吸抑制喷施"、"除芽通"和"太阳能温床育烟苗"的试验。开发比德乡水稻良种"五里香",与当地农户一起研讨,进行品种提纯复壮,提高产量。在阿戛乡蹲点,抓烤烟生产,1993年被评为先进乡之一,创产值26.57万元。1994年,协助水城县联谊实业总公司下属"绿色工程公司"、"森泰经济林木开发公司"、"北盘江流域经济林木资源开发公司"等落实贷款155万元,使这些企业建成并得到发展,为水城县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1993至1994年,盘县特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和智力支边办抓住时机,协助新烟区之一的两河乡种植烤烟和引进天麻进行试种,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仅1995年种植烤烟面积就达1300亩,实现产值60万元,创税利10.5万元。从贵阳引进五倍子蚜虫袋,在盘县特区淤泥乡建立了五倍子蚜虫基地。
  1994年,由市政协牵线,向福建省莆田市台资鞋厂输送待业女青年155名;为水钢前进皮鞋厂引进福建泉州市旅游鞋新工艺;为水城县拟建火电厂,帮助实地考察有关单位;联络天津洪强机动车照明装置总厂和水钢附企总公司达成联合组建机动车会车照明装置厂协议;与云南省外贸厅土畜产品进出口公司利汇商行联系,帮助六枝制革厂打开滞销产品上层革的销路,签订合同17万元。
  第四节定点扶贫
  台沙扶贫点1986年初,市政协派杨锦林、喻铭泉到水城县台沙彝族回族自治乡挂职(乡党委副书记)蹲点扶贫。台沙乡是石灰岩山区,群众十分贫困,1985年人均现金收入仅80元,人均口粮134.5公斤,缺粮又缺钱的极贫农户占总农户的40%以上。1986年市政协扶贫工作组进驻后,首先由市政协副主席邹璜带队,深入到13个村民点作调查研究,在掌握第一手资料之后,邀请本市的农业专家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44人论证,制订脱贫致富规划和年度计划。1986年,市政协为台沙乡人民办了8件事:一是指导种优质牧草1000亩;二是引进良种猪33头;三是引进洋芋良种41.5万斤;四是组织剩余劳动力到市中心区搞劳务输出;五是组织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到该乡考察和宣传《教育法》;六是办了一期小学教师培训班;七是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专项拨款5100元,为乡小学添置教学设备;八是指导种漆树29700株,平均每户200株。
  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继续在台沙定点扶贫,先后有8人(包括政协委员张凤书)蹲点。1987年帮助该乡引进良种46万斤,普遍获得增产;由政协委员张凤书指导,试种春油菜获得成功;引进优良羊种479只,种猪40头;办打砂厂、小酒坊和开采铁矿,创产值926550元;举办种植、养殖、文化教育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880余人;帮助整修蓄水池23个,增加蓄水量2300立方米,可解决2800人和7000多头牲畜8个月的饮用水,新修3条乡村公路,总长25公里。是年,台沙民族乡的工农业总产值147.1万元,比上年增长4.56%;粮食总产量205.02万斤,比上年增产14.27%。1988年,在前两年洋芋、包谷引种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扩大洋芋种植面积7000亩,推广包谷良种"莫楚"、"二季早",并在6000亩二荒地上广种养麦。这一年,因自然灾害,水城县普遍减产,而台沙彝族回族自治乡却获得一定程度的增产,粮食总产量达到230万斤,为解决温饱问题迈开关键的一步。中共六盘水市委以市通字(1988)第37号文件向全市转发《市政协关于三年来在台沙乡进行定点扶贫情况的总结》。智力支边办公室也获得市农业科技承包蹲点组织二等奖。1989年,台沙彝族回族自治乡的扶贫工作又有新突破,通过推广良种,改良土壤和采用新的农业实用技术,粮食净增35万斤,人均口粮200.5公斤,人均收入214元,比上年增加33.4元。
  大屯坡扶贫点大屯坡是六枝特区极贫乡民乐乡的极贫村,全村36户,260人,98个劳动力,田地面积174亩,这里是典型的干坝子,90%以上的田地灌溉靠天落雨,人畜饮水也十分困难,每挑一担水要50分钟,粮食生产受到制约,经济收入低,实行土地承包前的最好年景1976年,人均吃粮60公斤,人均纯收入49元。1981年实行土地承包以后,虽然吃粮水平有所提高,但吃盐和穿衣要靠卖粮食,温饱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1986年,由六枝特区政协牵头到大屯坡扶贫,推广种植良种西瓜和白菜,传授科学技术知识,据统计:从1987至1989年,该村连续3年人均吃粮209公斤,人均纯收入256元,户均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全村基本脱贫。现该村129亩田地实现良种化,占总面积的70%以上,种植西瓜和白菜的31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以上,西瓜和白菜主要销往六枝、水城等地。大屯坡的农民深有感触地说:若要吃粮,品种改良;若要富得快,种瓜又种菜。
  水城科技兴烟点1988年6月24日,中共水城县委书记陈月枢在县政协听取云南省宣威县政协主席朱树信等人介绍其政协协助县政府为发展经济,在烤烟生产方面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经验后,请水城县政协借鉴宣威政协经验,也来协助政府抓烤烟生产为龙头,带动农村多种经营。是年7月,县政协多次召开主席会议专门研讨会后,请水城县政协借鉴宣威政协经验,也来协助政府抓烤烟生产为龙头,带动农村多种经营。是年7月,县政协多次召开主席会议专门研讨烽后,请水城县政协借鉴宣威政协经验,也来协助政府抓烤烟生产为龙头,带动农村多种经营。是年7月,县政协多次召开主席会议专门研讨发展水城县烤烟问题。7月13日,副主席袁玉昆、朱德安带队赴宣威取经,学习宣威板桥乡东屯村烤烟生产经验。同时,在全县适宜烤烟种植区域实地调查。随后,又牵头组织培训烤烟技术人员,召开有关部门专题会议,商讨培育扶持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问题。7月25日,水城县政协召开主席会议,决定水城县米箩区盐井乡为县政协和县委统战部的扶贫联系点,由政协水城县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安、杨琤分别带队蹲点,提出"粮烟并举,以烟促粮"发展农村经济的道路,推广一条龙烤烟生产。帮助当地农民整土施肥,推广地膜覆盖、营养袋育苗移栽等等农业实用技术。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为农民排忧解难,扎扎实实办实事。1989年,盐井乡粮烟双丰收,烤烟产量达到80.5万斤,比1988年增加45%,产值增加17.5%,单烤烟一项人均收入106.8元;粮食产量472.6万斤,比1988年增力口5.4%,人均粮食508斤。1991年5月16日,水城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主席朱德安召开县科委、县烟办、税务局、政协工作组会议,商讨推广烤烟科技试验问题。1992年7月13日至10月13日,在盐井扶贫点进行"光呼吸抑制喷施"和"除芽通"打顶尖试验,经验收,试验获得成功。是年,继续进行"太阳能温床育苗"和"远红外线烘烤烟叶"示范,也收到良好效果。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打开烤烟生产一条龙的大门。
  1993年,水城县政协在巩固和发展盐井乡烤烟生产扶贫点试验的基础上,又根据中共水城县委的意见,把扶贫点转移到苗族占95%以上的阿戛乡高中村(盐井乡仍为联系点)。县政协主席朱德安、副主席曹文举带队的扶贫工作组进村后,首先对全村的男女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开展科技扶贫。使该村烤烟种植面积突破千亩大关,当年烟叶产量达14.49万斤,产值16.03万元,种烟户均收入819元。该村吴家岩洞24户人家,1993年种烟100亩,产量2万斤,收入2.5万元,户均收入1041元;1995年种烟面积200亩,收入11万斤,其中有7户收入1万元以上。吴家岩洞24户人家3年用新技术种烟,年年得到好收成,草房变成水泥平房。吴家岩洞的经验带动全阿戛乡。1996年阿戛乡烤烟产量达44万斤,产值196.3万元,是该乡种烟历史上最好的水平。

知识出处

六盘水市志 政协志

《六盘水市志 政协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六盘水市志政协志》上限1950年,下限止于1994年,重点记述1965年六盘水市开发建设以来的历史。下设组织机构、会议、提案、视察与调研、专题协商等9章。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六盘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