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协商地方重要事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六盘水市志 政协志》 图书
唯一号: 25062002023000074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协商地方重要事务
分类号: D630.1
页数: 9
页码: 256-264
摘要: 1982年,六盘水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如何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进行专题座谈,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交流思想,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取得共识。
关键词: 专题研究 地方事务

内容

1982年,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如何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进行专题座谈,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交流思想,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取得共识。
  1983年,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社会人士,对六盘水市机构改革和打击严重犯罪问题,与组织人事、政法部门专题座谈,有关部门负责人很重视委员们的意见。
  1984年11月27日至28日,市政府领导与市政协部分委员对《六盘水市经济体制改革意见(讨论稿)》进行座谈,委员们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和补充建议,市政府采纳。
  1985年6月6日至7日,市政协科技工作组21名委员在政府四楼会议室,专题座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委员们针对六盘水市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促进管理科学化和科技干部管理方面,分别提出3点建议。科技部门领导听取了意见。同年11月8日至9日,市政协教育工作组组织3个特区教育界部分委员和从事几十年教育工作的老校长、老教师以及热衷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有关党外人士就六盘水市教育体制改革、"七五"教育发展规划进行座谈。出席座谈会的有:李应华、胡廷翼、杨开荣、颜学英、莫绍钧、司徒兴治、张深、向昕、张太达、李莉娜、张培德、唐怀永、梅早明等27位委员。座谈会上,与会委员提出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10个问题。同年11月21日至22日,工作组委员会牵头,会同文艺体育工作组在水城召开文艺体育工作座谈会,市及水城特区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文艺界的部分政协委员和关心文体事业的各界人士27人参加座谈。文体工作组组长张人卓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邹璜、潘煊参加会议并讲话;副市长汤公宇到会听取意见;市委宣传部派员参加会议。与会委员对文艺体育工作提10点建议。
  1986年7月16日至21日,市政协工作组委员会邀请农、林、牧、水、气象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及有经验的农村工作者共44人,在水城特区台沙乡召开"台沙乡经济发展讨论会",帮助该乡制订致富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与会者认为,台沙乡最大的落后是文化科学技术落后,必须进行智力开发,用科学技术扶贫治愚。是年,市政协、市经济开发总公司联合召开"发展煤焦生产专题论证会",市政协委员中的专家和水钢的有关人士出席论证,与会专家建议六盘水市建设一座年产5万吨的示范性机焦厂,得到采纳。
  1986年,六枝特区政协决定每季度召开一次"意见听取会",请特区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到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1986年至1987年9月共举行"意见听取会"7次,委员们就特区的"七五"规划、1986年生产计划、白岩脚水库的抢救治理方案、岩脚区的扶贫工作、财贸工作以及领导干部的工作作凤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协商。
  1987年9月,六枝特区政协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对口协商,促进问题得到解决。如:"改善特区中心区市容面貌"的专题座谈会,协商产生了平寨建设农贸市场及小商品市场的方案,群众集资200万元,一年内建成小商品市场。通过召开社会经济服务座谈会,产生政协支边社会经济技术咨询服务的机构和章程;通过召开民乐乡人畜饮水及农业灌溉专题座谈会,落实民乐乡水利建设方案,随后由特区政协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组,深入到民乐乡,发动群众投资投劳、争取国家适当补助,新建和改造15个饮水点,解决4000多农民的饮水问题。
  同年,水城特区政协曾5次抽人深入到杨梅、玉舍、比德、滥坝、南开、蟠龙等地,就农村工作问题与当地党委政府协商讨论,协助区乡落实任务。19次参加特区党委、人大、政府关于财税、农业、工业、计划生育、法制建设、教育发展、巴郎河治理、县区分设的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讨论。
  1988年6月6日,中共六盘水市委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名人士,在市政协会议室举行专题座谈会,征求对六盘水市第二个经济翻番规划的意见。市委副书记杨志鹗主持会议,市委书记夏国华,市委常委、秘书长徐亲贤,副市长汤公宇到会。夏国华向大家通报夏季的经济形势。汤公宇就实现第二个翻番的主体思路以及完成规划的主要政策措施等作详细说明。与会人士紧密围绕六盘水市经济第二个翻番规划展开热烈的讨论和对话,市政协副主席隋长澄、潘煊、九三学社六盘水市委筹备组负责人李家驹、民盟六盘水市支部成员劳家年等在会上发言。共同认为,市委在第二个经济翻番的决策之前,召开这样的座谈会,充分说明市委对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信任,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一步,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极好形式。第二个经济翻番的指标不算高,除个别项目的规模和指标需要调整外,目标是很明确的也是可行的。1988年是六盘水市建市10周年,要实事求是地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让全市人民和省内外群众都知道市情、关心六盘水的建设。大家希望,在中共十三大精神鼓舞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政领导都要"为政清廉",克服官僚主义,带动全市200多万人民继续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第二个经济翻番一定能够实现。
  1988年10月29日,中共六盘水市委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征求贯彻执行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和省委工作会议的意见和建议。市民盟、市九三学社、市民进的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发言,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中共六盘水市委书记夏国华到会介绍全市经济情况,并听取意见。
  1989年5月23日至24日,在市政协会议室召开《发展六盘水市煤化工》专题座谈会。应邀参加论证的有省煤田地勘公司、水钢焦化厂、市煤炭局、六枝特区煤炭局、钟山区煤炭局、水城县煤炭局、市矿管办、盘江铸造焦厂筹备处等单位的专家、技术员、单位负责人共20人。市政协副主席李茂荣、黄克仁主持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发展六盘水市煤化工研讨会》作前期准备工作,与会者就研讨会的名称、课题以及开会时间和方法发表意见,会议就以下5个方面取得共识:1、研讨会的名称仍用《发展六盘水市煤化工研讨会》为宜。在会上,有同志提出研讨会名称改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研讨会》或《开发六盘水市煤炭资源战略研讨会》,但多数人认为,如此改动后,研讨会的重点不突出,涉及面太宽,难度较大,不如《发展六盘水市煤化工研讨会》的名称主题突出,使人一目了然。2、研讨会应将发展六盘水市煤化工相关政策放在重要的地位进行探讨。目前由于对发展六盘水市煤化工的相关政策不完善,流通市场混乱,各类经费利用不合理,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全市煤化工的起步和发展。山西煤化工工业发展之迅,速度之快,一是靠政府,二是靠组织领导,如若六盘水市在发展煤化工时不能解决相关的政策及组织领导问题,必然会陷入困境。3、研讨会就六盘水市煤化工发展的方向得出较为统一的意见——大、中、小并举,土洋并举的方针,有条件上大、洋的,如盘江铸造焦厂就应力争挤进国家大盘子,争取立项,但也应充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无条件的地方,则上小型的,走土焦改造之路,为上大、洋的煤化工工业积累资金和培养人才,从中摸索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使六盘水市煤化工的发展走上科学、健康的道路。4、研讨会的课题,是一个大范围,是提纲,并不是具体的题目,具体题目由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自行定夺。一个课题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探讨、说明。准备应该充分,不同意见均可发表,广开言路,为六盘水市煤化工的发展提出科学的依据。经过充分协商、讨论,初步确定出席研讨会人员的各自课题。5、关于研讨会的召开时间,视资料准备情况,争取在7月召开。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田蓬生在会上作总结性发言。
  1989年6月2日,市政协学习委员会组织市中心部分市政协委员,就六盘水市地方工业的现状、难点和对策问题进行专题座谈。会后,向市政府写出《对我市地方工业发展的几点意见》的报告。同年,学习委员会还与工作组委员会共同召开《发展我市公路交通》的专题研讨会;参与市委宣传部、市科协联合召开的《我市地方工业发展与出路》研讨会。
  1990年2月13日至15日,市政协副主席隋长澄受市政府的委托,在贵阳召开"盘江铸造焦厂、选煤厂、电厂可行性研讨预审会"。全国焦化协会秘会长张秋生、冶金部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吴昆生、高级工程师卢金德等应邀参加论证。
  1990年5月30日至31日,市政协召开第二次《发展六盘水市煤化工座谈会》,邀请市计委、市经委、市国土办、市矿管办、市规划设计院、市外经委、市煤炭局、市工业局、市环保局、市农经委、市乡镇企业局、市农业经济开发总公司、市人行等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委员共30人参加,市政协副主席隋长澄主持会议。研讨会在以下8个问题上取得共识:(1)召开《发展六盘水市煤化工研讨会》是及时的、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号称"江南煤海",如果仅以挖煤、卖煤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绝不会有出路,只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行煤的深加工,才有可能提高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振兴六盘水。目前,六盘水煤化工业虽然在起步,是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有组织、有领导、科学健康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六盘水市经济的振兴。必须看到,国内、国外对焦(特别是铸造焦)的需求缺口很大,这就给六盘水市煤化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应抓住大好时机。有的专家提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加以说明。(2)关键在于组织领导。六盘水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是客观存在,相关政策是靠人制定,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决心的大小,如果各级领导能不失时宜地下决心改变经济落后,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及市民的积极性,振奋精神树立必胜的信念,则六盘水经济振兴即指日可待。(3)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培养人才,使六盘水煤化工工业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发展。六盘水自60年代中期以来,汇集全国各地煤炭、冶金精英,加之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才招聘,形成一支有一定规模的科技人员队伍,这是六盘水市发展经济的有生力量,但未集中完整的有效使用,处于分散、零星单兵团作战的境况。为六盘水煤化工的发展着想,有必要集中、统一使用,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并成立相应煤化工研究机构,给予足够的资金作前期准备工作,为六盘水煤化工的发展编制蓝图,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另外呼吁在全省范围内成立具有权威性的发展煤化工协调领导组织,以协调发展过程中有关问题。(4)在发展方向上,应走焦、电、冶金综合发展的道路,并实行大、中、小并举,土、洋并举的方针。根据六盘水实际,为了解决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足的限制,应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有条件上洋、大的,积极争取国家立项挤进大盘子,成为六盘水煤化工工业的主体。应作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试生产出优质铸造焦的样品,为争取国家立项或引进外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这比任何口头说教更具说服力。但是光依赖等、靠是不可行的,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积累一定资金,培养足够技术力量,这就需要在土焦改造上下功夫,"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山西、山东等省的成功经验是可借鉴的,采用投资少、效益高、收回期短的小型洗煤厂、改造型焦炉,为六盘水煤化工的大力发展作前期探索的工作。在发展中必须注意资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优质煤、劣质煤并用,走煤、电、冶金、化工综合发展的道路,使煤化工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后劲。(5)在发展步骤上,严格把关,不要一哄而起,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选几处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试点,成熟一个办一个,办一个就要尽力办好,为六盘水煤化工的发展树立榜样。汲取六盘水市以往办企业的经验教训,必需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并且在选调干部时,一定要德才兼备,有强烈事业心的才加以委任,组织精干、有战斗力、有进取心、有献身精神的领导班子,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6)广泛宣传六盘水资源优势和发展煤化工的有利因素,在国内、国外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六盘水市煤化工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丰富,称"江南煤海",但处于较封闭的境地,鲜为人知,应由一位副市长专门游说,将选焦、机焦、土焦、煤(精煤、原煤)样品展示,将有利条件说深讲透,以诚相待,终将感动"上帝"。可在北京、深圳、沿海建立窗口。(7)呼请中央、省给予六盘水市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市也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为煤化工的发展创造条件。(8)资金的筹措,既在注重筹措又要注意现有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流通周转,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并注意发挥金融部门的杠杆调节作用,指导资金的合理流向。
  1991年2月8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邀请水钢焦化厂、市科委、市煤炭局和市乡镇企业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共同座谈研讨"六盘水市煤炭资源开发问题"(减重增值发展战略研讨会议)。
  1991年5月9日,市政协经委、学委、工作组委联合召开"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座谈会"。邀请市教委、市经委、市科协、市煤炭局、市工业局、市乡镇企业局、市国土办、市师范、市劳动局、市民盟、水城县政协等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会议在弄清职业教育的现状、办校方向、存在问题等基础上,提出5点建议。
  1991年12月4日至6日,市政协学习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和智力支边办公室,为贯彻贵州省支边办学经验交流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在水城联合召开职业技术教育专题座谈会。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各民主党派、市教委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各特区、县(区)政协分管副主席、智力支边办公室负责人以及教育方面的委员共30人出席座谈会。市政协主席张作圣、市人大副主任葛文甫、市政府副市长娄可平等到会讲话,市政协副主席隋长澄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作会议小结。市政协学习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光宇传达省支边办学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市教委副主任张孙屏就六盘水市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讲话,六枝煤炭职业学校、钟山区二塘农中、水城县职业学校等3所学校的领导在会上发言。会议印发和学习李铁映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报告、何东昌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市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经过热烈讨论,与会人员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有进一步的理解,大家认为,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中共十一届七中全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八中全会关于抓紧实施科技、教育兴农发展战略的决定这个大好机遇,大力发展和加强六盘水市的职业技术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会议肯定六盘水市几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取得的成就,对六枝特区煤炭局同六枝煤炭职业学校、钟山区农委同二塘农中联合办学的积极性表示赞赏,认为联合办学是今后发展职业教育的好路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业技术教育同六盘水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同劳动人事部门的计划安排还不够协调,先培训后就业的方针贯彻得不够好;按需办学较差,专业设置同社会需要脱节,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办学条件较差,领导班子、专业教师、实习实验基地的建设有待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科教统筹是个很大的薄弱环节;职业技术教育为乡镇企业培训人才刚刚起步,路子还不够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5点意见和建议,希望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及特区、县(区)领导引起重视,真正把职业技术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1991年至1992年,水城县政协积极参与"撤区并乡建镇"、"水城县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优化政策制定"以及公路建设、电站建设、计划生育、温饱工程、改善教育、烤烟生产等重要事务的协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同时,组织政协委员对南开、米箩等乡有关抗洪救灾物资落实情况以及滥坝节能厂、工商个体户经营情况等进行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得到有关方面的采纳。
  1991年11月,六枝特区召开三干会(特区、区、乡领导干部),在讨论和协商地方重大事务时,六枝特区政协向会议提出《发展烤烟生产的建议》,内容要点:一是调整烤烟的面积;二是增加烤烟投入;三是从外地引入人才;四是提供优惠政策。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完全采纳这些建议,并付之实施,促进了烤烟生产。同年,六枝特区政协在与特区煤炭局座谈时提出《考察北盘江水路运输和在煤炭销售地建立窗口》的建议,得到特区煤炭局的采纳。事后,由政协牵头组织调查组考察北盘江--红水河航运情况,掌握北盘江——红水河航运现状及开发前景,又对现有铁路、公路、水路运力进行综合分析,写出《北盘江——红水河航运考察报告》,受到贵州省有关部门的肯定。在有关方面的努力下,毛口码头建成。
  1992年7月27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市政协会议室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共18人参加的"SJ——1型小型机焦炉开发试验工作协调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开发试验小型机焦炉,对煤炭深加工的意义重大,是具有战略性的开发项目,非常适合六盘水现阶段焦炭生产发展的方向。1993年9月完成最后阶段试验,市煤炭局、环保局、水钢焦化厂三方认定,试验是成功的,表示要继续合作,完善有关数据测试工作,适时邀请有关专家召开成果鉴定会。
  1993年9月21日,市政协教育组组织有六盘水师专、市师范、市电大、市农校、市体校以及市直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等学校教师参加的座谈会。会后,向市政府呈送《关于做好教师工作,稳定教师队伍的建议》报告。教师们针对六盘水市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11条意见,希望市政府重视教育工作,积极采取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同年,六枝特区政协召开"六枝特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委员们针对六枝特区的职业教育现状,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六枝特区教育局负责人听取了委员们的意见。
  1994年,六枝特区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形成 《关于加快六枝特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的报告。

知识出处

六盘水市志 政协志

《六盘水市志 政协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六盘水市志政协志》上限1950年,下限止于1994年,重点记述1965年六盘水市开发建设以来的历史。下设组织机构、会议、提案、视察与调研、专题协商等9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六盘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