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六盘水市大事记(619-2013)》 图书
唯一号: 250620020230000666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05.73
页数: 21
页码: 20-40
摘要: 本章主要详细记录了六盘水市在清朝时期所发生的大事纪要。
关键词: 史料 事记 六盘水市

内容

顺治四年(1647年)
  三月下旬孙可望率大西军从贵阳进军云南,途中攻陷普安州,屠城而去。史称 "丁亥屠城"。
  顺治十六年(1659年)
  郎岱长官司、西堡副长官司(其地在今六枝特区及普定县)归附清朝。
  顺治十七年(1660年)
  八月平西王吴三桂奏:"水西土司安坤久蓄异谋,近闻刑牲祭鬼,将为不轨"。
  △普安州所属马乃土目龙吉兆与其弟鼠场营营长龙吉佐、楼下营营长龙吉祥遥结南明将领李定国歃血为盟,起兵反清。
  十一月云贵总督赵廷臣发官兵三路征讨龙吉兆兄弟,杀土民数千,擒龙吉兆、龙吉佐妻。龙吉兆闭寨坚守,官兵围之。顺治十八年(1661年)
  二月赵廷臣令包围马乃的官兵纵火焚寨,擒杀龙吉兆等人。马乃乱平。
  七月清廷析普安州之马乃、鼠场、楼下三营及三里置普安县,并割安南卫阿计、安逸二营,兴仁、兴让二里以益之。是为清代贵州改土归流之始。至此普安州境域尚余六里九营。六里为南里、北里、中左里、中右里、乐民里、正翼里,九营为鲁土营、簸箕营、布雄营、黄平营、归顺营、毛政营、普陌营、狗场营、捧鲊营。
  康熙三年(1664年)
  二月在吴三桂的进逼下,水西宣慰使安坤、乌撒土官安重圣起兵反清。
  三月吴三桂指挥云南十镇兵镇压安坤、安重圣。其中2.8万人由归集(今水城南部北盘江段)入今水城境。安坤驻守阿扎屯(今盐井乡境),吴三桂久攻不克。双方两次大战于猴儿关,复转战于比牒(今水城县比德乡)。
  闰六月吴三桂调集滇、黔、桂三省官兵,大败安坤所部。安坤、安重圣等土官逃亡。
  十一月官兵自乌蒙进击水西,败安坤于波罗箐,旋于法地屯擒杀安坤、安重圣等。
  康熙四年(1665年)
  一月水西平定。安重圣生母常氏、妻陇氏(郎岱土司陇安藩胞妹)、土目陇胜逃到郎岱(今六枝特区郎岱镇)。
  十二月郎岱土司陇安藩联络安坤余部攻打安顺,杀经历袁绩;派陇胜攻大定(今大方)、威宁、毕节,杀经历秦文。吴三桂令云贵官兵镇压。康熙五年(1666年)
  六月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围郎岱。数月后粮尽城破,降兵万余,陇安藩、陇氏、陇胜被杀。清廷将郎岱划属安顺府,派安笼镇营兵驻防郎岱。
  康熙十二年(1673年)
  吴三桂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起兵叛乱。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 云南提督张国柱附逆。今市境处于吴三桂势力范围内。
  康熙十六年(1677年)
  已故水西宣慰使安坤之妻禄氏及其子安胜祖联络诸土目,聚兵以拒吴三桂。
  康熙十八年(1679年)
  是年普安州同知龙祖烈之子龙天佑归附清朝,后随征吴三桂有功,赐总兵官防, 管土司事。
  △郎岱土司降为外委土千总。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普安卫并入普安州。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裁普安卫,置普安营。
  雍正五年(1727年)
  清廷诏准以红水河(南盘江)为界划定黔、桂边界,升南笼厅为南笼府(嘉庆二年更名兴义府)。普安州及普安县、安南县,新设之永丰州(后改贞丰州)改隶南笼府,增设普安州判于黄草坝(今兴义市)。
  雍正六年(1728年)
  清廷批准云贵总督鄂尔泰《请另开上游新路六驿疏》,拟将原黔滇驿道自安庄驿(今镇宁境)至湘满驿(今盘县城关)段,从镇宁州属黄果树岔开新路,改经毛口,渡北盘江至普安州蒿子卡与旧路相接。将旧路盘江、江西坡、关岭、查城、尾洒、新兴、软桥、湘满8驿改为新路之坡贡、郎岱、那当、罐子窑、杨松、刘官屯6驿(其中郎岱、那当、杨松、刘官屯位于今市境)。翌年,驿道正式改线,新改路线长240里余里,站间距离约40里,较旧道"既平且近”。
  雍正九年(1731年)
  六月十二日(7月15日)清廷增设安顺府同知一员,驻郎岱。同年建郎岱厅。厅境包括原郎岱长官司陇氏、西堡长官司沙氏、西堡副长官司温氏地及永宁(今关岭县)的一部分,划为7枝:郎岱为本枝,居西南隅;正北为下枝,治地岩脚;正东为西堡枝,治地落别;西北为上枝,治地牛场;东北为化处枝,治地化处;东南隅为木岗枝,治地波玉河;上、下、本、西堡4枝之间为六枝,治地六枝。各枝行政长官由土千总、土把总、土外委、土弁等土官担任。
  雍正十一年(1733年)
  置水城厅于底水(今老城),移大定府通判驻水城。厅辖永顺、常平2里,拨自大定府。从大定府拨文武学额各2名供水城厅考取。
  乾隆十年(1745年)
  是年郎岱厅始建石城。
  △水城厅建土城,厚6尺,高1丈,周围372丈。
  △水城福集厂(位于今老鹰山镇)建厂,翌年开始采矿,专烧镰铅(锌)。
  乾隆十九年(1754年)
  十月初二日安顺府在郎岱厅境内设置羊场巡检司。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三月普安州知州王粤麟主持编修州志,历时5个月成书,后世称乾隆《普安州志》。
  是年郎岱石城完工。城高1丈3尺,周长636丈,城门四,东日“近日",南日 "来薰",西曰"迎爽",北曰"承思",设城楼4,炮台4。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水城将土城改为石城,厚8尺,高1丈5尺,周长450丈,城垛口648个,城门三,东“挹晖",南"启文",西“景成”。凤池河至城西分为二,一绕城南,一绕城北,会于城东,宽皆5丈余。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十月普安州民人吴国治通过在腾越州盏达军台充当号书的同乡吴倎,将一纸呈词夹入统兵进攻缅甸的副将军阿桂发往京师的报匣中。呈词控告州役许文衡等官吏土目借口军兴,私派累民,侵蚀恩赏银两。事前这桩民告官的案子,曾由贵州布政使署巡抚良卿查办,良卿将案子交许文衡上司普安州同知陈昶查处。陈昶包庇被告并勒令原告悔过。良卿却一再上奏说官员胥役“实无丝毫侵扰"之事,并谎称此案经经略大学士傅恒批发。乾隆看到夹在报匣中的呈词后,于十月十五日下谕,认为所控事“款证凿凿","则前者良卿所奏,全系捏词欺饰,不可不彻底根究"。加上贵州威宁州知州刘标承办运铅巨额短缺、按察使高积营私枉法(已派内阁学士富察善详查严审)两案,皆事涉良卿。乾隆帝认为此案关系重大,非富察善一人所能查办,著湖广总督吴达善往黔,会同钦派侍郎钱维城审讯,务令水落石出。不久,又查出贵州前巡抚方世儁
  勒索白银六千余两,吴国治等控告许文衡等私派累民案也被查清。十二月初七日,乾隆帝降谕:"陈昶著革职”。同时明确“良卿等查办此案时,以普安州民人所控之事仍令该州会审,致有抑勒取结情事,办理实属未妥”。翌年正月十一日,吴达善查办的陈昶承审吴国治一案实情奏到御前,乾隆阅奏大怒,当即谕军机大臣等:“不意良卿竟敢负恩藐法若此!伊受朕深恩,简任封疆重寄,乃与臬司高积上下扶同,营私肥橐,置一切公事于不问。如刘标亏空累累,姑容瞻徇,已属大奇。甚至普安州民人控告知州之事,即委本州会审,希图弥缝了事。其存心欺饰,实出情理之外。较之方世儁之婪索银两情罪尤为重大,自应立置重典,以示惩创。"二月初二日,乾隆下谕宣布良卿等人罪状并作出判决,指出良卿在处理普安州民人吴国治告官吏科派一案上尽丧天良,公行欺罔,罪并不止于"骫法婪赃"。旨到,良卿被处斩于贵州省城,旗籍被注销,其子富多、富永发配伊犁畀厄鲁特为奴。方世儁判应绞监候,秋后处决。吴国治等亦被"严审定罪"。是年水城兵丁奉命出征缅甸。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羊场巡检司划归郎岱厅管辖,治地岩脚。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水城厅境域增加崇信、时丰、岁稔3里,俱拨自平远州(今织金县)。至此厅辖5里,每里10甲,共50甲。
  是年拨平远州文武学额各3名,廪、增生各6名给水城厅。水城厅学额增至额进岁科考文武童生各5人,廪、增生各6人。时未添设学官,仍附大定府学。
  嘉庆二年(1797年)
  升郎岱永安营为永安协,加郎岱清军府衔,设副将一人(从二品)。下分左右营,驻防郎岱、永安及安南(今晴隆县)之阿都田讯,共有兵丁1230名。
  嘉庆七年(1802年)
  是年普安州南里(今盘县水塘镇)人任璇所著《梅花缘》传奇刊行。该传奇著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前,共4卷29出,是贵州历史上第一部戏曲文学集。嘉庆十三年(1808年)
  水城大饥,斗米价银2两。民食观音粉(白泥之细腻者)不能消化,多胀满停滞死。
  嘉庆十四年(1809年)
  升普安州为直隶州,以兴义县(治黄草坝)为其属县。
  嘉庆十六年(1811年)
  改普安直隶州为直隶厅(后文简称普安厅),隶贵西道。兴义县以距厅远距府近故改属兴义府(治今安龙县)。至此,普安厅领北、南、乐民、平彝4里,狗场、归顺、簸箕、毛政、普陌、鲁土(民国3年调整插花地,其地划归兴义县)6营,并亦资孔巡检司。
  是年普安厅拨学额2名,廪、增生各6名归兴义县学,尚余学额额进文武童生各10名,廪、增生各24名。岁贡仍3年2名、拔贡仍12年1名。
  道光七年(1827年)
  三月郎岱厅呈请设学久未获准,士绅张懋德等13人辗转奔波谒见各级长官,据理力争,以至赴京师斡旋。经礼部专折复奏,钦准郎岱厅设置学府:额进文武童生各10名,廪、增生各15名,3年1贡,设学正1人,移永宁(今关岭县)学正驻郎岱,专司考课。道光八年(1828年)
  是年郎岱厅建岱山书院。
  △水城厅通判袁汝湘组织修建凤池书院。
  道光十年(1830年)
  郎岱厅绅士张懋德等捐银720两兴办纺织业。
  道光十四年(1834年)
  水城灾荒,大饥、大疫,斗米价银1两6钱,死于病馁者众。富绅杨太阶于闰五月煮粥施济,通判蒋焕赐其“乐善好施"匾额。
  道光十八年(1838年)
  贵州巡抚饬令郎岱查禁罂粟苗种植,一经查获,立即拔除。开设烟馆和买卖鸦片的重犯被发配新疆。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水城营把总龙应春奉调领兵54名,赴广东参加鸦片战争,抗击侵华英军。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夏水城大雨竟日,场坝冼马潭决,淹街房30余间,居民多溺死。
  是年普安厅人范兴荣所著《啖影集》木刻本面世,该书辑录作者从嘉庆至道光年间撰写的故事66则。是为贵州省历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集。
  道光年间(1821—1850年)
  郎岱厅诸枝土官或绝或裁,遂分7枝为10里:乐善里,治地大地拱;岁稔里,治地落别;物阜里,治地化处;财丰里,治地波玉河;敦孝里,治地鼠场;笃行里,治地龙场;明让里,治地岩脚;崇正里,治地黑塘;时和里,治地六枝;家仁里,治地郎岱厅城。是时,郎岱厅辖100甲365个自然村寨。
  咸丰元年(1851年)
  普安厅沙陀“厅之望族"汉族高家因大坡铺回民循土俗捡泥土掷花轿而与之结怨。此后两年间双方在"打喜”时相互闹出人命官司,经官府调停,赔款息事,双方按规定无事不许越界。
  咸丰二年(1852年)
  郎岱厅建爱莲书院于岩脚,建悬鱼书院于落别。咸丰三年(1853年)
  年初水城营把总王家春奉调,带领100名兵丁,到广西攻打太平军,旋撤回。
  咸丰四年(1854年)
  水城营把总何玉元奉调,带领100名兵丁,到遵义进攻桐梓义军杨凤(杨隆喜)。
  咸丰五年(1855年)
  一月杨凤率义军由黔西、大定(今大方)进入水城厅比德地域,被厅属绅耆严朝栋、土目安耀祖督团练阻击,杨军转向走郎岱。
  △杨凤率2000余人,进入郎岱厅之黑塘、岩脚。二十七日破落别,毙把总庞二月普安厅大坡铺回民马大图贩盐返家经沙陀,系驮马于木桩歇息。沙陀拔贡高发祥兄弟割断马缰,纵马入麦田,继以马踏青苗为由,挑起事端,杀死人和马。马家告状至省未有结果,大坡铺回民与高家仇恨愈深。
  三月郎岱厅布依族马阿奴聚众起义,安顺知府刘书年派军捕杀30余人。
  五月永安协副将兴山攻郎岱厅之落别,被击败,弃营逃走。三十日起义民众破六枝汛,击毙外委方澍元。
  六月贵州巡抚蒋霨
  远邀贵西道福连、云南盐法道王成璐联合进攻落别。
  △普安厅大坡铺回民张凌翔潜率回民300余人,到云南平彝(今富源县)人伙桂麻六、马双有等领导的回民义军。
  十二月继马阿奴之后,郎岱厅陇廷桂(彝族)、朱大黄瓜(布依族)等相继举兵反清。自此郎岱民族起义此起彼伏,一直延续至同治十年(1871年),累计攻打厅城5次, 击毙都司1员、守备1员、千总3员、把总2员、外委2员、军功7员,最终均告失败。咸丰七年(1857年)
  闰五月初一日普安厅大雨如注,北门外水高丈余,漂没400人。
  秋普安厅沙陀高发扬、高发祥以解元、拔贡身份,以大坡铺回民与“滇回”有来往为由,向署普安厅直隶同知夏成业具牍请剿。夏成业念大坡铺回民系越境闹事,并害怕"急之则立起相角",遂召张凌翔至署,收于门下。
  咸丰八年(1858年)
  十一月八日张凌翔、马河图带领大坡铺、马脚寺、华家屯等地千余回民攻打沙陀高家,杀死高发扬兄弟并其家族300余人。十日攻进亦资孔城,提出"一反地主二反官”的政治口号,以白旗为号,上书回文"反清起义军"(时称“白旗军"),附近彝族、布依族群众纷纷响应。张凌翔分兵一路支援云南回民军攻打平彝,自己率军进攻普安厅城。
  十二月夏成业几次饬乡团防剿,均失利。遂向兴义府知府胡霖澍求援。胡霖澍经禀请贵州巡抚蒋霨远,到普安厅坐镇指挥,调集府、县及普安厅团丁、练勇6000余人, 筑7座大营欲聚歼白旗军。
  咸丰九年(1859年)
  正月白旗军围攻冬瓜滩营守军。
  二月白旗军杀守备余成龙;击溃鲁础营和下四马营,杀千总熊玉发;击溃南里小洞营,杀亦资孔守备彭天相。
  四月镇宁陇嘎布依族因与陇黑汉族械斗,率众集于木岗(今六枝境),进驻郎岱华家院,杀死数百人,毁住房多处。
  五月二十七日夜普安厅地震,南乡尤甚,逾日复动。次年三月六日再次地震。
  六月十六日白旗军在云南回民军配合下破胡霖澍的7座大营,杀死官军1000多人。六月二十日白旗军兵锋直逼普安厅城。夏成业和普安县知县刘岱英到大坡铺进行招抚,张凌翔等念夏成业相待厚,乃许和。胡霖澍暗中布置团练,拟伺机捕杀张凌翔等, 并向义军摊派款项。张凌翔等决定再次起义。
  七月张凌翔、马河图等联络新城(今兴仁,当时属普安县)、贞丰等地回族、布依族、苗族首领,队伍益加壮大,决定攻取新城。
  九月十九日各路义军对新城形成合围之势。
  十一月五日围困新城的义军从城外挖地道至城垣,用地雷炸塌两处城墙。白旗军将领马忠从城南炸塌处架梯冲入城内。经过激烈巷战,义军攻占新城。白旗军发展到七八万人。
  十二月水城福集厂苗族起义民众,进人郎岱狗场(今新场)。土目沙安氏(女)亦起义,两支队伍会合,声势大振。游击李玉麟率团进击,被起义民众重创溃败。
  咸丰十年(1860年)
  年初白旗军在新城建立政权,制定官制,颁发印信,举张凌翔为大元帅,马河图等四人为元帅。
  三月水城厅时丰里大布寨熊老大,自称万年主,借三月三日祭山节发动苗彝群众。
  十月水城厅时丰里、常平里苗族聚众起义。
  十二月水城厅土目安耀祖带领团练堵截苗族义军,经过二塘,雾重迷目,团练溃败,死亡500余人。
  是年水城五月地震,白蛾蔽天;七月崇信里阿嘎地陷;八月牡丹重开。
  咸丰十一年(1861年)
  一月苗族义军由东路攻水城厅城,城内开炮击退义军。
  五月义军分批出击,通判恩彬令团练围剿,先夺要隘,义军败退。团练尾追至蒿枝店,义军伤亡千余人。
  三至十二月白旗军先后攻克贞丰州、普安县、册亨州、安南县(今晴隆)。
  是年普安厅(今盘县)大旱,疫病盛行,斗米银1两2钱,饿殍以万计。水城树多枯死,八月桃杏梨花开。同治元年(1862年)
  三月二十三日马忠率军攻入兴义府城,胡霖澍被乱军所杀。
  闺八月八日白旗军攻陷普安厅城。接着又克归化厅(今紫云县),一路打下长顺、望谟,攻入罗斛州(今罗甸县)城。
  闰八月太平军石达开所部进入娄山关、板桥后,分兵两路,其中一路经黔西、大定(今大方)、平远(今织金)进入水城、郎岱。
  九月上旬苗族义军数万人再次攻围水城厅城不退。闻威宁道邓尔巽将率援兵至, 围始解。
  △太平军石达开所部自威宁经水城西绕城北由亥仲(今南开)出境,攻郎岱。参将李有恒率军自毕节往毛口合围,"值分渡河半,被击之,伤亡过半"。
  冬太平军石达开所部自安南经普安厅境入滇。
  是年普安、水城两厅大饥。水城场坝有商贩以人肉和牛肉合煮在市场出卖。普安厅饥民采野草、树叶度日。死者不计其数。
  同治二年(1863年)
  六月十八日普安厅同知钱坝督拖长江团首任世雄等夺回厅城。
  是年水城厅土目安耀祖带团练驻扎扒瓦堵御义军。义军以一股正面迎战,潜分一路自天生桥绕抵滥木杆,两路夹攻。团练溃败,安耀祖毙命。
  △水城厅东门步月桥下,鱼聚成堆,堵水不流。
  同治三年(1864)
  九月马忠投降,撤去白旗改树红旗,禀请署兴义府知府孙清彦入城安民。
  十月张凌翔、马河图调兵进攻兴义府城。二十四日,马忠乘不备,"擒回张凌翔、马河图诛之”。张、马死后白旗军在经略大臣金万照、大元帅张定中领导下继续反清斗争,直到同治十一年九月。
  是年苗族义军首领岩大五进入郎岱境,建"元帅府"于陇磨。
  △水城厅苗民黄金印(大布寨熊老大队伍成员)趁万全苗民在大布寨罗松坪跳花集会之际揭竿起义,号称黄大王。
  △郎岱厅开办牙厘。
  同治七年(1868年)
  一月云南巡抚刘岳昭部进剿平远白泥,苗民义军首领祝万春百余人投降,余部投靠水城比德苗民义军何玉堂部。
  夏岩大五围郎岱厅城,城内儒生毛裕昆、皮九龄到陇磨岩大五之元帅府劝降, 被杀。
  十月黄金印以幼子为质,接受清军招抚。在往水城途中,被六枝汛副将张定国劫其辎重,杀死随行5人。黄怒,集众攻围张定国。岩大五等部义军闻讯纷纷出击,迫近厅城。督办毕大锡慌忙向黄金印保证追回失物,黄率部返水城。
  冬郎岱同知孙清彦倡修郎岱木城。
  同治八年(1869年)
  五月六日岩大五率苗民起义攻普安厅城。周边府州包括云南军练纷纷派兵救援, 援军陆续抵者万余。援军逐日出战,岩大五等犹力抗不退。
  六月十一日普安厅城滇军总兵张松林建议并力合击,岩大五大败,解围走安南。
  六月十五日普安厅地震。
  六月下旬安顺六合团和十三旗黄金印苗民义军余部进逼郎岱厅城。
  八月八日岩大五率万余义军过深溪河,谋攻普安厅城,不利。
  十二月十日岩大五联合布依族义军攻打郎岱厅城,未克,攻下沙锅寨,旋退走月亮河。
  是年黄金印与比德义军首领何玉堂合攻水城厅城,未克。官府援军至,黄金印被杀害;何玉堂退至平远地界,被平远州陈昌言击败。同治九年(1870年)
  是年何玉堂由平远返回比德,为团练所杀。
  同治十年(1871年)
  一月十一日回民义军首领谭五受部自永宁进攻郎岱厅城,杀永安协左营都司毓秀及兵练400余人。
  二月七日岩大五苗民义军由水城攻占威宁州城,署威宁镇总兵万化林、知州嵩年逃逸。十日,万、嵩率团众反攻入城,岩大五退回水城。
  是年水城厅苗民义军余众被大定府知府陈鸿翕招抚归农。
  同治十二年(1873年)
  是年水城二月永顺里九甲桂花盛开;四月大雨雹,风拨树,折断厅署左旗杆。
  同治十三年(1874年)
  八月初三上年郎岱打帮河山崩,堵水成渠,长十余里。此日水忽涸,田土复如故。
  是年水城通判陈昌言将凤池书院修葺一新。此前,因咸丰、同治年间兵燹频仍,原址屋宇毁坏过半,行将坍塌。书院重修后,添置案几、床榻、厨具,从四川延聘主讲, 从此风声远播。邻近州县习举子业者,翕然负笈来游。
  光绪元年(1875年)
  三月云南胡成漋和宣威丁二回子、平彝王四毛牛等率众进人水城时丰里炭山等地。通判陈昌言率团练围剿,焚其刁楼营碉,擒胡成漋于北盘江岸。宣威营围获丁二回子, 俱杀之,传首境内。
  春水城通判陈昌言重修三座城楼。东门春熙,题日"关迎紫气";南门向化,题曰"风清禹甸";西门桂馨,题曰"水月光澄”。楼皆两层,每层高1丈六尺。
  是年郎岱厅城西大街设置天主教堂,有信徒十余人。
  光绪二年(1876年)
  二月经水城厅通判陈昌言上年详请,贵州巡抚黎培敬会题,由平远州拨训导一员分驻水城,水城始有拔贡额员一名。
  是年 《水城厅采访册》纂成,全书10卷,无序跋。民国《贵州通志》称其为《水城厅志》。
  光绪三年(1877年)
  普安厅大旱,自上年十月至四月不雨。斗米银1两。秋时斗米银7钱。
  光绪五年(1879年)
  三月二十七日普安厅地震。
  光绪十五年(1889年)
  《普安直隶厅志》锓版。该志是对乾隆《普安州志》的续修,由普安直隶厅同知曹昌祺筹款,强延奉讳将归里的名士前印江知县覃梦榕为纂修,与其他名士历时二年“共襄厥事,搜新猎隐,左掇右劘”而成。
  光绪十九年(1893年)
  二月四川人刘燕飞于普安厅之南部归顺一带,聚集千余人起事。三月二十八日攻进厅城,四月三日败退。后被贵州安义镇总兵蒋宗汉剿灭。
  光绪二十年(1894年)
  郎岱厅六枝凉水井开办煤矿,占地10余亩,有工人30余名,年产煤500余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英籍牧师和安顺杨庆安(苗族)等在郎岱厅上官、乌柳、长寨、双夕、阿岔、龙井、牛坡等处建教堂,信徒多时达670人。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六七月间郎岱厅连续降雨60余日,稻谷有壳无米,玉米高粱全烂。秋水城厅苦雨数月,禾苗秀而不实,百谷歉收。秋后米价陡涨至每斗银3两余, 包谷每斗银2两余。
  △普安直隶厅开办优级师范学堂,聘请日本人德满早苗授课。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二月普安厅利用南台山考棚建官立武备学堂。
  春水城粮价骤增数十倍。灾民食草根、树叶净尽,复掘观音粉(白泥)为食。虽有官绅捐俸购米平粜,设厂施粥,仍至道殣相望。有乐善好施者在冼马潭挖大坑埋葬饿殍,立石碑称"万人坟"。
  四至六月郎岱厅米价从原来的每斗银8钱涨至银4两。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八月二十五日郎岱邮局建立。
  十月三十日普安厅邮政代办所建立。
  是年水城厅疫病流行,五六月间豺狗猖獗,出没无常,“聚而嗥者数十成群,噬而吞者300余口"。
  △郎岱厅岱山书院改为中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是年郎岱邮局改为邮政分局,归云南蒙自海关管辖。分局下设邮政代办所于安顺
  府、镇宁州、安平县(今平坝县)、清镇县。
  △基督教势力进入郎岱懒龙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七月郎岱厅岩脚暴雨成灾,桥梁多毁。
  是年贵州省调整插花地,将紫霞山、猫猫坪、杨柳树、黄土坡、西冲、兔场屯、大人田等处拨归普安厅,普安厅辖地顶效拨归兴义县。
  △普安直隶厅人高溪樵、陈继彝赴日本留学。
  △水城厅实行团防保甲制,全县按方位划为东、南、西、北、中5个团防区。团防区设分团,分团下设里,里下设甲,全厅共38里395甲。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是年水城厅设团防局。
  △郎岱中学堂停办,改为郎岱厅立高等小学堂。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是年北盘江高家渡(位于今水城新街乡与营盘乡之间)铁索桥修成。水城厅通判陈景范拨岩头寨公租40担作铁索桥年修费。
  △基督教安顺教区传教士杨庆安来水城,议设教堂于城内,遭地方人士反对未果。翌年,英国籍牧师党居仁与杨庆安同来,说服苗族,在猴儿关建立教堂,开始传教,至民国间发展信徒达百余人。
  光绪三十四年(1904年)
  是年郎岱厅立高等小学堂增设初等学堂,开办师范传习所。
  宣统元年(1909年)
  四月二十日水城白昼见五日(太阳),如贯珠。
  是年普安厅丹霞山护国寺住持僧圣融,赴京向清廷请来《藏经》一部。此书1950年由县文教局交省收藏,后转北京博物馆。
  △郎岱厅行政区划由10里改为10区。家仁里为第一区,治地县城;明让里为第二区,治地岩脚;时和里为第三区,治地六枝;敦孝里为第四区,治地鼠场;笃行里为第五区,治地龙场;崇正里为第六区,治地黑塘;物阜里为第七区,治地化处;财丰里为第八区,治地波玉河;乐善里为第九区,冶地大地拱;岁稔里为第十区,治地落别。
  宣统二年(1910年)
  九月四日水城厅设邮政代办所。
  宣统三年(1911年)
  六月初八日水城城东居民见白蛾蔽天,绕下钟山飞过。
  11月11日郎岱厅刘光度、金光廷等成立大汉军分政府。
  12月水城厅宣告拥护大汉贵州军政府,遵令成立水城军政府分府。
  是年水城绅士王显荣自费办集义小学校,并创办初级师范研究所,自备教材。
  △普安直隶厅改名盘州厅。

知识出处

六盘水市大事记(619-2013)

《六盘水市大事记(619-2013)》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六盘水市大事记(619—2013)》(以下称"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地记述六盘水市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本书记事的上限起自公元619年,下限讫于2013年。唐以前的历史(含史前史)因缺乏史料,仅在《六盘水市大事记·前言》中以概述方式略记。坚持详今明古的原则,重点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阅读

相关地名

六盘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