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六盘水年鉴 2015》 图书
唯一号: 250620020230000552
颗粒名称: 城乡规划
分类号: TU984
页数: 6
页码: 270-275
摘要: 2014年10月,对市城规委机构和制度进行完善,由市委书记李再勇任城规委主任,市长周荣任专职副主任,补充完善城规委专家库,制定了《贵州省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章程》《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会议制度》《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程序》《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评审咨询制度》《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制度》6项城规委制度,单独成立了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城乡建设

内容

【机构变动】2014年10月,对市城规委机构和制度进行完善,由市委书记李再勇任城规委主任,市长周荣任专职副主任,补充完善城规委专家库,制定了《贵州省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章程》《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会议制度》《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程序》《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评审咨询制度》《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制度》6项城规委制度,单独成立了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10月,在钟山区、钟山经济开发区新成立市城乡规划局钟山分局、钟山经济开发区分局,为市城乡规划局派出机构,正科级规格,定领导职数局长或副局长1名。其主要职责为受市城乡规划局委托,负责辖区内规划管理工作,完成市城乡规划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2014年12月,在水城、盘县、六枝新成立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局,为县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科级规格,行政编制10名,主要职责为贯彻执行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分片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中心城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等。
  (市城乡规划局)
  【六盘水市规划设计测绘研究院成立】2014年6月3日,在原六盘水市规划设计室的基础上新成立“六盘水市规划设计测绘研究院”,为财政差额预算管理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六盘水市城乡规划局。主要负责为城乡建设提供规划设计、测绘、信息保障服务。内设综合部、总工室、设计一室、设计二室、测绘一室、测绘二室、信息部(挂六盘水市规划信息中心牌子)7个正股级机构有事业编制30名(增加编制12名,在市直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其中:管理人员5名、专业技术人员24名、工勤人员1名°定领导职数院长1名、副院长3名、总工程师1名(副科级),主任(部长)职数7名(正股级)。
  (市城乡规划局)
  【第四轮总规修编】 第四轮总规已编制完成2014年10月29日,经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12月24日经省城规委审议通过,即将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第四轮总规规划范围包括钟山区全境以及水城县的老鹰山、滥坝等14个乡镇,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面积70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第四轮总规在规划编制上实现四大突破:城市定位从能源工业城市变为生态宜居智能城市和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城市空间布局从“一城七片”到“一主两副三城区、峰丛湿地绿相融”,从组团城市向组群城市演变;市中心城区面积由293平方公里到703平方公里,人口从80万人到120万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首次提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和集中供暖设施
  (市城乡规划局)
  【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规划范围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棚户区,原则上确定改造后各地块建筑规模为20万平方米至200万平方米之间,各地块建筑开发规模以50万平方米至100万平方米之间为宜,共69个地块,分为6大片区,分别为德坞片区、黄土坡片区、凤凰山片区、荷城片区、红桥片区、双水片区。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范围总用地面积2631.78公顷,约合39477亩,拆迁面积1197.80万平方米,现状毛容积率0.46,棚户区现有88774户,约348542人。依照控规,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总建筑面积为4612.12万平方米,控规毛容积率1.76,综合容积率2.48,改造后可容纳113999户,约400106人。
  (市城乡规划局)
  I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确定综合交通近期建设目标(2020年)为利用区域交通发展契机,以六盘水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和完善为目标,以交通设施建设为重点,初步形成交通方式齐全、综合交通组织明确,交通方式导向正确的综合交通系统市域:落实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市域骨架交通网络。城区:推进枢纽建设,构建综合枢纽组织体系。
  (市城乡规划局)
  【水城河综合治理概念性规划】 规划范围为“一干两支”:德坞支流,起于德坞水库(包含德坞儿童公园),止于凉都大道箸口小;窑上支流,起于师院小桥,止于公园路桥,全长1.3千米,河道绿线宽度;水城河干流,起于公园路桥附近,止于月照乡小屯村机场高速互通西侧内容组成:从防洪、治污、截污、补水、自行车道慢行步道、景观几个方面,打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河道。
  (市城乡规划局)
  【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14年至2030年)》规划范围为钟山区(不含大湾镇)和水城县的老鹰山镇、滥坝镇、发管乡、董地乡,以及陡箸乡的部分地区(包括李家寨、杨家寨、邱家寨、坪箐等地),总面积约703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年至2030年)》确定的约13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期限与《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年至2030年)》一致,即规划期限为2014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2014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供水、排水、供电、通信、供热、燃气、环境卫生以及消防等方面的场站设施布局。
  (市城乡规划局)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划期限为:近期2013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规划研究范围界定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以城市轨道交通为规划重点,是本次规划的重点研究范围。涉及钟山区(不含大湾镇)和水城县的滥坝镇、双嘎乡、发箐乡、董地乡,以及陡菁乡的部分地区(包括李家寨、杨家寨、邱家寨、坪箸等地),总面积703平方公里。规划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32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以六盘水市域为研究范围,以市域快线和城际轨道交通为研究重点。含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4个县级行政区,共有30个建制镇、64个乡(含50个民族乡)、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9965.37平方公里。规划远期(2030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为3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220—2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71%。
  规划目标:在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在城市与交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确定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目标;结合六盘水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城市用地布局及交通需求预测,论证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及网络结构,进而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结合城市空间拓展,从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发展和功能整合的角度,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走廊用地,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可实施性提供保障;依据线网规划科学指导六盘水市城市轨道交通有序建设,建成一段,运行一段,保持城市轨道交通均衡、持续、有效的发展,为合理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供参考;六盘水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需兼具稳定性与灵活性,钟山、双水、红桥是线网的核心区,线路走向应基本稳定。对于外围组团,线网应具有扩展
  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未来可能的变化;通过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未来城市客运交通发展需求,促进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整合与衔接,提升六盘水市作为贵、云、川三省资源富集区的中心地带的地位与功能。
  (市城乡规划局)
  【中心城区市政管线综合规划】《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市政管线综合规划(2014年至2030年)》是在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报批稿)阶段和市政设施布局规划初步成果的基础上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人口规模等,构建与中心城区远期发展相匹配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在空间上进行落位,对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用地和廊道进行预留与控制市政设施布局规划为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专项研究和支撑,优化各专业市政管网系统、解决现状管网系统和设施布局不匹配等问题,为下一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夯实了基础。
  规划在分析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市政管网设施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心城区现状地下市政管线进行整理和落位,并在道路断面规划图基础上,对地下管线平面、断面进行统筹规划,提出市政基础设施管控和防护的具体要求。通过本规划的编制,细化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和廊道空间,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为设施建设、行业发展和规划管理提供目标指引和技术支撑。
  (市城乡规划局)
  【中心城区住房建设专项规划】规划范围为六盘水市整个中心城区,包括钟山区(不含大湾镇)和水城县的滥坝镇、双嘎乡、发箐乡、董地乡,以及陡箸乡的部分地区(包括李家寨、杨家寨、邱家寨、坪箸等地),总面积703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近期2013年至2015年,远期2016年至2017年,基期年为2012年。规划坚持以满足基本住房需要为原则,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家庭人口结构、住房支付能力以及土地资源禀赋等约束条件,综合平衡政府财力和各项公共支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制定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开发目标,确定住房保障方式、保障标准和科学适度开发房地产市场。通过规划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区综合整治,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技术支撑体系。
  (市城乡规划局)
  【市中心城区“9+3”教育、医疗卫生及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本次规划的内容为教育设施(9+3)、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四大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以《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与《六盘水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关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配置为指导,确定按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四个等级统筹配置。
  教育设施规划落实高中、9/12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文化设施落实市、片区级文化设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站。体育设施要求落实市级体育中心、片区级(各街道一个)综合体育中心、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社区体育活动场等。医疗设施规划按照“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原则,落实市级综合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市城乡规划局)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规划】《六盘水市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规划(2013—2030)》目的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建设的管理、指导城市防灾减灾设施的建设发展、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的危害、增强城市抗御和处置各种灾害事故的综合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对六盘水市主要灾害情况的分析和现状防灾能力的评估,梳理城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的管理体系,发现城市防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六盘水市城市综合防灾与安全总体目标。针对防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国内外防灾先进的国家和城市的防灾体系结构特点,结合六盘水市的防灾管理应用条件,研究城市防灾的新理念和新政策,提出六盘水市城市综合防灾的基本对策和建设重点。
  (市城乡规划局)【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围绕打造“中国凉都”品牌和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的核心,突出绿地系统的生态和游憩功能,营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城市绿地系统,将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建为山水交融的国家园林城市、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城市和宜游宜购的消夏避暑城市,具有特色性、文化性、生态性、和谐性的中国西部高原现代特色都市。
  规划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42%、绿地率36%、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1平方米的目标。完善水系、山体生态控制区绿化建设,建设沿城市重要水系、道路、公共设施走廊的防护绿带、带状公园。增强城市近郊公园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实现公园公园绿地生活性服务范围全覆盖,300米见绿,500米见园,1000米见水。
  (市城乡规划局)
  【市中心城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规划】 规划依据六盘水实际,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
  近期(2014—2017):中国西南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做精、完善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巩固传统观光产品,提升休闲娱乐和度假产品品质和档次,差异化发展荷城古城等历史人文、健康疗养、温泉高尔夫、高山滑雪等休闲度假产品。进行民用双洞建设,增强入境和国内中远程市场的可进人性。完善与贵阳、昆明等热点旅游城市的航线通道,建成贵州西线旅游中心,实现在贵州与贵阳的二元并存。
  中期(2013—2015):中国标杆性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树立独特品牌,构建完善的休闲度假产品优化、延展人文旅游产品,以深厚的生态历史人文为特色,树立“贵州屋脊•中国凉都”品牌形象,打造生态人文魅力度假,构建完善的观光、休闲、度假金字塔型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建立与日本、韩国等发达入境市场的联系。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强化城市度假品牌与知名度,实现在云南贵州与贵阳、昆明的三足鼎立。
  远期(2016—2020):国际著名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构建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的联动发展强化、充实乡村休闲和山地旅游产品,实现会展产业、现代农业产业、高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的联动发展,提升六盘水市旅游休闲度假产业水平,实现在国际知名度的大幅提升。
  (市城乡规划局)
  【六盘水休闲旅游避暑生态养生苑概念规划】 项目位于市中心区规划范围内,东到水月片区,南接德乌片区,西邻汪家河沟片区,北到大河镇片区,地处六盘水市凉都森林公园,四周自然山体环绕,周边生态环境良好、清幽,区位条件优越。将规划建成现代理念的一体化养老示范基地环境与人自然相溶的休闲度假区。
  (市城乡规划局)
  【郎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规划范围与郎岱镇总体规划规定的保护规划范围一致,总面积为26.70公顷。古镇范围北至郎岱镇区规划1号路,西至岱山西侧,南至朝阳路,东至郎岱镇区规划6号路。规划期:2014年至2030年,共16年。规划定位为:以古镇传统街市、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悠然的民居生活体验为基础,保护古镇传统空间风貌、格局和传统商贸特色,展示古镇传统建筑特色兼有文化、民俗、旅游景观的主体功能,打造综合体现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市城乡规划局)
  【盘县城关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规划范围东至环城路以东,南至南极观,西至小河头水坝,北至盘县一中北侧山体,面积为245.06公顷。本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4—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盘县城关镇是贵州省人民政府2009年公布的第二批省级 “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位于贵州省西南地区与云南省交接处的六盘水市中部,向有“滇黔锁钥”之誉,是跨越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驿道交汇处,是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卫城古镇,古为夜郎地,史书记载显示其曾属路、府、州、厅等所在地,镇内历史文物古迹保存丰富,分布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俗称盘州,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县城所在地,直至1999年,盘县政府迁往红果新城,随着行政中心的转移,城关镇在新一轮的城市定位与发展中,其保护与更新发展
  的迫切性日渐凸显。为保护盘县城关镇历史文化名镇,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维护并延续历史文化名镇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弘扬名镇的传统文化,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为名镇保护和整治提供技术法规依据,特制定盘县城关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市城乡规划局)
  【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规划改造范围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棚户区,将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纳入本次《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改造范围。考虑到棚户区不是独立的地块,而与城市功能布局、交通、市政、绿化等系统紧密关联,本次规划站在中心城区整体的角度对棚户区改造进行研究。规划范围为六盘水中心城棚户区和棚户区改造区,原则上确定改造后规模为20万平方米至200万平方米之间的棚户区为本次规划范围,开发规模以50万平方米至100万平方米之间为宜,共69处,总用地面积2631.78公顷,约合39477亩。
  (市城乡规划局)
  【六盘水市人口发展专题研究本专题研究】 研究旨在阐明六盘水市人口发展的当前形势、发展目标,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合理引导人口分布的思路和政策保障措施,是《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年至2030年)》重要的技术支撑文件。六盘水市的人口发展受到国家西部地区,特别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动格局的重要影响,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本专题对产业发展及就业水平作出评估,对生态环境容量与人口承载力作出评估,对外出务工现象对人口增长的印象进行分析,结合人口发展趋势,确定适当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发展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专题重点阐述了当前六盘水所处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和未来促进城镇化的动力,时近远期城镇化发展水平做出预测和判断,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七条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合理引导人口分布方面,专题分别从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空间层面研究人口分布体系,重点对中心城区城市人口的规模、布局以及重点地段人口发展做专门研究。
  (市城乡规划局)
  【六盘水市砂石土开发规划】 规划主要任务是深入开展砂石土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六盘水砂石土基本需求、环境承载力、地质条件、资源保护等因素,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区内砂石土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严格控制矿山数量,提升矿山生产规模,优化开发利用布局,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规划基期年为2013年,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资料利用截至时间为2013年12月。规划对象为砂石土类矿产,主要为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白云岩、建筑用砂、砖瓦用砂岩、砖瓦用页岩等5个矿种。规划范围为六盘水市所辖行政区域(包括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面积约9965平方公里。
  (市城乡规划局)
  【中心城区山体保护与景观设计规划】本规划从整体系统出发,通过规划对中心城区内自然山体归纳与分类,提出不同山体保护和整治的方法及思路,通过景观、功能改造提升,凸显山地峰丛城市特征,提高城区整体环境品质,为六盘水打造“中国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指引下的绿色生态城区提供支撑。
  (市城乡规划局)
  【市中心城区社区办公和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本规划主要是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色、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建设新的社匙组织体系。本次规划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以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促进中心城区社区能有效地实现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的目标。
  (市城乡规划局)
  【市职教城项目概念规划】 规划六盘水市职教城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双水片区内,占地约18243
  亩,12.15平方公里,分为校区与城区两大板块。校区由职教东区、职教西区、职教南区、共享区等四个部分组成,其内部涵盖高等职院、义务教育学校(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校、社区学校、民族学校以及标准幼儿园。部分教学功能集中开放兼顾城市需求形成共享区,同时植入居住、酒店、城市综合体以及国际夏令营、生态度假山庄等多样化元素,将职教城打造为宜居、宜教、宜游的城市新区,六盘水城市未来的新名片。
  (市城乡规划局)
  【城市综合体整合布局规划】通过对贵州城市综合体发展阶段的判断以及综合体布局规划,探索六盘水市特色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发展方式,使城市综合体成为六盘水市实现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城市扩容提质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通过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拓展,扩大城市容量,加快人口聚集。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和均衡布局,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展示城市形象。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竞争力。用3—5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建设9个省级城市综合体,7个市县级城市综合体。到2017年年底,拟建省、市、县城市综合体项目约16个。
  (市城乡规划局)
  【城镇“八规合一”规划管理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贯彻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八规合一”有效协调融合,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指导城市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促进六盘水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坚持“五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储备、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收益),按照100万人口以上规模、100年不落后的要求,大力推动“三地”同城化发展,计划用3年左右,初步形成大城市框架,同城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20年,百万人口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全面实现“三地”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同城化联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有效融合,资源要素市场体系一体化。实现将六盘水建设成为“产业更加优化、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的攀西一
  六盘水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实现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西南经济区域中心城市和“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定位。
  (市城乡规划局)
  【城乡规划管理】2014年,共核发“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65件,用地面积468.81万平方米,道路长度166.32公里,管线长度41公里。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52件,用地面积304.29万平方米,道路长度36.23公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52件,建筑面积1374.42万平方米,道路长度47.27公里。全年市城规委共组织召开城规委会3次,审议重大建设项目20项,召开专家评审(咨询)会27次,评审重大项目64项。
  (市城乡规划局)
  【城乡规划执法】2014年,办理竣工认可82项,下达整改通知书26份,批后跟踪项目46个,下达在建工程建筑外立面装饰装修整改通知27份。全年共调查违法建筑1388户,建筑面积139117.47平方米。督促指导钟山区、水城县政府拆除违法建筑1313户,占地面积99521.4平方米,建筑面积131023.3平方米。开展了市中心城区3条城市主干道两侧37个在建项目外立面装饰整治,于2014年7月17日印发《六盘水市规范市中心城区房屋安全防护设施和外墙生活设施建设安装管理导则》。发出整治建筑外装色彩通知书22份,市政府专题会议审阅46个项目外装方案,通过37个项目外装方案。
  (市城乡规划局)

知识出处

六盘水年鉴 2015

《六盘水年鉴 201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六盘水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为富民兴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内容着重反映2014年六盘水市在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三化同步”主战略,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维护稳定,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果、新问题,为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六盘水市提供地情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