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六盘水年鉴 2014》 图书
唯一号: 250620020230000478
颗粒名称: 开发区建设
分类号: F127.9
页数: 10
页码: 403-412
摘要: 红桥新区由原水城县的红山工业集中区和原钟山区的石桥工业集中区合并而成,组建于2010年4月,是市委市政府直管的省级开发区。全区面积66.2平方公里(区内可利用地约23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服务中心、7个居委会,总人口17488人。2013年是红桥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年,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销售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20亿元、48亿元和101亿元。分别是2012年完成数的2.4倍、1.6倍和1.8倍。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目标及新区奋斗目标。至2013年年底,新区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销售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累计完成34亿元、106.5亿元和196.2亿元。
关键词: 六盘水市 开发区建设

内容

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
  [概述】 红桥新区由原水城县的红山工业集中区和原钟山区的石桥工业集中区合并而成,组建于2010年4月,是市委市政府直管的省级开发区。全区面积66.2平方公里(区内可利用地约23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服务中心、7个居委会,总人口17488人。2013年是红桥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年,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销售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20亿元、48亿元和101亿元。分别是2012年完成数的2.4倍、1.6倍和1.8倍。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目标及新区奋斗目标。至2013年年底,新区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销售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累计完成34亿元、106.5亿元和196.2亿元。
  (肖力诚)
  【财政收入及融资】2013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56亿元(其中:国税收入4029.96万元,地税收入2.81亿元,财政收入3492.74万元),同比增长82.82%。至2013年年底,完成财政收入6.4亿元。在采取组建实体公司、包装项目、向银行贷款、土地储备、土地一级市场引进民间资本开发、民间借贷等方式的基础上,又通过中期票据、第三方贷款等方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改善了融资结构,提高了融资的质量和成效。2013年,向银行争取到信贷资金16.53亿元,引进社会资金3.61亿元,拆借款项1.03亿元,共计融资21.17亿元。至2013年年底,向银行争取到信贷资金27.97亿元,引进社会资金38.11亿元,拆借款项8.03亿
  元,共计融资74.11亿元。2013年,向上级争取各项扶持补助资金1.34亿元。至2013年年底,向上级争取各项扶持补助资金3.44亿元。
  (肖力诚)
  【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2013年,建成道路17.8公里,在建道路45.5公里;完成平场工程量59万立方米,平整土地148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7.9亿元。至2013年年底,建成道路53.3公里;完成平场工程量2575万立方米,平整土地6348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1.2亿元。同步实施了双龙河、沙坝河、红桥东出口和已修建道路的景观绿化工程;围绕"宜业、宜居、宜游、宜购”目标,建成公交站、垃圾中转站等一批城市生活功能配套设施。
  (肖力诚)
  [招商引资】 创新招商模式,招引项目涉及安全信息、环保设备制造、现代物流、金属压延加工、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2013年,签约项目44个,签约资金358.87亿元,为市考核目标的100.48%;项目库储备项目98个,储备库规模1602亿元。至2013年年底,累计签约项目173个,计划总投资788.98亿元;项目库储备项目151个,储备库规模2268亿元。
  (肖力诚)
  【项目建设】2013年,集中开工建设项目72个,计划投资总额180.62亿元;项目建设投资完成63.12亿元;建成工业化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至2013年年底,已开工建设项目117个,计划投资总额357.06亿元;项目建设投资完成115.01亿元;建成工业化标准厂房110.5万平方米;已投产项目63个。
  (肖力诚)
  【民生】2013年年底,启动建设安置社区7个,建成安置房2850套,公租房1476套,完成投资11.87亿元。同步配套修建小学、幼儿园和农贸市场等各项功能配套设施,并积极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着力打造现代城市、智慧社区。全面统筹推进文化、卫生、教育、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防火防汛、信访维稳、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没有出现重大群体性事件及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较好,新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肖力诚)
  [征地拆迁和土地供储】2013年,征地3485亩,拆迁954户,26.62万平方米,支付征地拆迁款项3.52亿元;拆除“两违"建筑756户,13万平方米;获批及审查通过土地4014.61亩,供地1139.38亩。至2013年年底,累计征地1.71万亩,拆迁2571户,65.91万平方米,迁坟3495所,支付征地拆迁款项11.86亿元;累计拆除"两违”建筑2379户,23.86万平方米;累计获批土地1.55万亩,已供地7620亩。
  (肖力诚)
  [城市管理】2013年,累计硬化道口526处,修建冲洗池53处,办理企业占破道口手续20余件,下发整改通知书30余份,设置果皮箱600个,出动清扫车6684次,清除各类垃圾1.38万吨,清理“牛皮癣”广告2090处;及时检修、维护路灯、变压器、井盖、雨水篦子等市政设施;全面实施主干道logo灯杆灯箱和1ED照明改造等城市美化、亮化工程;督促抓好绿化管护工作,全年共修剪绿篱、草坪14次,绿化带冲洗、浇水99次,清除杂草、垃圾11次,施肥、打药14次。
  (肖力诚)
  【工商管理】2013年,共计注册登记各类企业1390户,注册资金18.13亿元;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7999户,注册资金3.45亿元;发展市场主体1205
  户,扶持微型企业300户,解决就业人员1663人;完成行政执法指导1856户,监管合同64件;绘制新区各类企业详细分布地图,标注招商企业信息145户;建设数据库基数9981条,建立企业动态数据管理145户;上报省著名商标3件,引导注册商标55件;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1018户,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46次;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856件,消费维权328件,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56万余元。
  (肖力诚)
  【社会治安和消防安全】2013年,共计接处警2096起,刑事案件立案124起,侦破辖区内刑事案件50起,协助、代破案件32起,出动巡防警力4449人次、警车1320台次,盘查可疑人员1441人、车辆665台次,遏制斗殴、盗窃等可发性治安案件24起。在消防安全工作上,扎实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实现了新区火灾事故“零死亡”的目标。
  (肖力诚)
  【纸红公路通车】5月30日,由红桥新区承建,总投资1.17亿元,全长12.5公里,历时8.5个月建设的纸红公路正式通车,至此,按规定车速从水城县纸厂乡到红桥新区仅需10分钟时间。该项目是贵州省第八届旅游发展大会的配套项目之一,也是红桥新区"十二五”期间规划的重要公路。
  (肖力诚)
  [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7月12至14日,2013年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举行,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分别带队到红桥新区观摩,代表们实地观摩了红桥新区西南天地煤机装备制造基地、昱霖门窗、瑞都新型建材、天日闽商科技产业园、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等项目。赵克志对红桥新区职业技术学校"产业园区+职业教育+标准厂房"的办学模式给予了肯定,要求着力推进校企合作,整合优化职教资源,并将此办学模式在全省推广实施。
  (肖力诚)
  [第八届贵州旅发大会休闲产业博览会】8月18-21日,以"休闲中国凉都畅享品质生活”为主题的2013中国凉都•六盘水休闲产业博览会在红桥新区举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副省长蒙启良出席了开幕式。该博览会围绕"创新业态,转型发展,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的主题和 "六盘水要实现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体验型旅游方式转变"的目标,由休闲装备展、珠宝玉石展、奥特莱斯购物节、国际车展、城市综合体展五大板块组成,是一项重要的休闲旅游推介活动。
  (肖力诚)
  "百日攻坚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全市第二轮园区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红桥新区于9至12月开展了 “百日攻坚行动”,全面推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反应、第一现场处置”,实行管理下沉、阵地前移、项目联系、责任到人的旁站式管理模式,进一步积累了园区建设实践经验,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百日攻坚行动"期间,新开工项目28个,新投产项目35个.新增实际到位资金15.37亿元,新增建成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37亿元,按照规上企业入库要求,收集、整理9家企业数据上报统计部门,并通过市统计部门要件审核。
  (肖力诚)
  【梅安森科技公司落户红桥新区】11月20日,全国安全监测监控领域领军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布局软件企业、国内矿山安全信息重点骨干企业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红桥新区设立第一个面向全国的控股子公司--六盘水梅安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500万元,其中,梅安森以货币出资2000万元,贵州红桥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以货币出资500万元。该控股子公司的设立,为六盘水煤炭产业、市政及工业等重大领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资源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肖力诚)
  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
  【概述】 根据《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两河新区的决定》要求,2011年8
  月,红果经济开发区异地调区到两河新区开发建设,新区面积为126.36平方公里。
  (任广舟)
  【经济指标】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53亿元,同比增长336.91%;完成财政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211.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19亿元,同比增长37.06%。
  (任广舟)
  【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全面启动了12条主次干道建设,建设规模约56公里。累计完成路基33.86公里,完成路面油化22.2公里,完成绿化、亮化20公里;建成公交车站8个;铺(架)设、迁改给排水和供电管网100余公里、通讯线路40余公里,核心区基本实现了 "五通一平"。
  (任广舟)
  【招商引资工作】 全年入园项目累计99个,总投资320.5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0.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58.51亿元。其中投产项目45个,在建项目39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5个。
  (任广舟)
  [保障工作】 启动标准厂房建设63万平方米,建成40万平方米;启动建设公租房712套,其中已交付使用104套、实施装修308套、主体施工30C 套;规划建设棚户区房屋改造(回迁安置房)1500套,完成主体施工542套,基础施工100套,其余正在进行平场;累计完成土地报批8个批次,共6948亩,完成征地11492.7亩;共完成拆迁709户,拆迁房屋面积约13.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安置点8个,现已安置农户约400户。
  (任广舟)
  水城经济开发区
  [概述】 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是2011年年底经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位于西南交通枢纽——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东部,是市中心区"一城七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距市中心区20公里,全区辖2乡镇,25个村居,总面积203.35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19.12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至2013年年底,开发区共有工业企业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家);在建企业14家,计划总投资96亿元;拟建企业11家,计划总投资258亿元。
  开发区交通:开发区境内路网四通八达,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复线在境内设有火车站,日吞吐量可达5万吨;杭瑞高速、六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设有闸道;在建的六盘水月照机场位于开发区境内,预计2014年建成通航,届时,将可实现与北京、广州、上海、深圳、连云港的主要城市直接通航;市内正在启动建设的内环快线,乌蒙大道、红桥东路在区内交汇;区内核心区路网基本建成,产业区与城市组团已实现循环连接,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陆续建成投人使用,新建成园区职校1所。开发区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有煤、硅石、大理石、硫、铁、锰、锌等十余种,水城县境内已探明的主焦煤储量20亿吨、半无烟煤储量30亿吨,年生产能力在2000万吨以 ±;正在建设中的双桥水库和即将开工建设的赵家河水库,日供水量可达20万立方米以上;区内有220千伏变电站和110千伏变电站各1座,4x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建成后可对企业生产提供廉价、可靠的用电保障。开发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现有的双元铝业、鑫晟煤化工、黔晟新能源、小河铁厂等企业和在建的中禾德源六盘水气源项目,按照“县区建设一体化,产城互动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推进一体化“的开发建设思路,以“煤电铝、煤电化、煤电材、煤电钢”四个一体化为产业主导,着力打造六盘水市煤焦电气化一体化产业基地。
  开发区定位:重点发展煤化工、铝及铝加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仓储物流等产业,建成六盘水市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循环经济示范区、长江以南重要的铝工业、机械生产基地和煤化工基地以及城市新区。
  开发区建设发展目标:到2015年,开发区企业总产值达到37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员3.3万人;到2020年,开发区企业总产值达到125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员7.3万人,人口达15万以上。形成煤及煤化工、铝及铝的深加工、钢及钢铸件深加工的产业集群,
  形成比较完善的“煤电铝,煤电化,煤电钢"-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六盘水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013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9亿元,财政税收完成4.2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9亿元,新增就业人员4134人。
  (邓择选)
  【水城经济开发区2011主要工作】2011年,董地工业园区按照边规划、边建设的方式,举全县之力推进董地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推进董地工业园区1号大道建设工作和项目用地场平工程,重点对已签约的青年曼卡汽车生产项目、热电联产动力车间项目、锰镁深加工项目、高压电子铝箔生产项目、双元铝业二期项目等项目做好前期服务工作。完成了1号大道6.06公里基础工程和水稳层工程,完成17个项目用地场平工程,完成了董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交通路网规划,圆满完成了2011年11月份全省“三化同步”战略项目现场观摩会董地工业园区参观点各项筹备工作。
  (邓择选)
  【水城经济开发区2011年主要事件】2011年1月26日水城县委县政府下发《中共水城县委办公室水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董地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的通知》(水委办字〔2011〕17号),成立了董地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明确由中共水城县委副书记刘纯兼任董地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水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庆明、水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依良、肖明兼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驻董地工业园区,办公室主任由县委督查室主任陈安卫兼任,办公室下设四个处,即综合处、征地拆迁安置处、规划建设处、服务处。同时从乡镇、县直有关部门抽调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董地工业园区负责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
  20n年2月15日,水城县人民政府下发《水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水城县宏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批复》(水府发〔2011〕6号),批准设立水城县宏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隶属水城县宏业投资公司,该公司作为董地工业园区平台公司。
  2011年4月29日,董地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正式入驻董地工业园区开展工作,启动董地工业园区1号大道和项目用地场平工作。
  2011年5月,省级专家组评审通过了《水城县董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于2011年6月16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发《关于〈水城县董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批复》(黔经信园区[2011〕10号),批复原则同意《水城县董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2011年7月4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关于同意六盘水经济开发区规划选址的批复》(黔建规复〔2011〕54号),原则同意六盘水经济开发区规划选址意见(后为水城经济开发区)。
  2011年10月30日,水城县董地工业园区成立工会筹备小组,何瑞彬任筹备组主任、侯开菊、陈霖任筹备组副主任。
  2011年11月15日,经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研究,市人民政府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董地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市府复字〔2011〕73号),批复同意《董地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1年11月16日,全省"三化同步"战略项目现场观摩会,原省委书记栗战书、省政府省长赵克志率全省各级干部到董地工业园区观摩。
  2011年,董地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完成了董地工业园区1号大道(6公里)水稳层工程建设和17个地块场平工程,完成征地6300余亩,完成房屋拆迁100多栋150余户,完成坟墓搬迁1200多所,完成土石方开挖共计1000多万立方米;完成总投资6亿多元。
  2011年11月7日,省人民政府下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的批复》,批准同意在董地、老鹰山片区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定名为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实行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政策,首期开发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起步期面积为5平方公里。
  2011年12月19日,经市人民政府决定,市政府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王宜治等同志任免职的通知》,明确由王宜治任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霖任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晓春任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管
  理委员会副主任,赵庆强任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2011年12月20日,经中共六盘水市委常委会决定,市委下发《关于王彬等同志任免职务的通知》,明确组建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和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由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王彬兼任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委员、书记,由中共水城县委副书记、水城县人民政府县长付国祥兼任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由中共钟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梁建兼任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由王宜治任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谢如宪任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和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委员、书记,张霖任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委员,王晓春任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委员,赵庆强任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委员。
  (邓择选)
  【水城经济开发区2012年度主要工作】 规划工作。按照规划先行及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委托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为开发区编制了开发区分区规划(含产业发展规划)、起步区 (16.09平方千米)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1.55平方千米),并经专家组评审通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1.完成了产业大道一、二标段(6.06千米)建设及绿化、路灯安装工程和第三标段(1千米)路基工程;2.完成产业大道107米跨铁路桥桥台、桥墩基础及桥梁制作工程;3.完成勇能路1.53公里道路水稳层工程;4.启动宜居大道一标段(1.8千米)工程建设;5.启动25万平米的标准化厂房建设,完成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工程,开展20万平方基础施工;6.启动尖山营418套、7.9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完成地勘、规划设计、场平工;7.完成各工程项目涉及的电力迁改、施工用水、用电等工作;8.完成了董地工业园区 ,'511"示范园区申报工作并获省批复。
  金融财政工作。1.争取到省、市、县、区资金支持6520万元,利用项目融资63290万元;2.建立了《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财务审批制度》(试行)《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账务管理办法》(细则)《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高科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关于审批权限的规定》《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驾驶员及公务车管理暂行制度》等适应水城经济开发区过渡期的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3.完成了水城县宏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开发区高科开发投资公司项目移交,初步建立年度部门预算制度。
  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对辖区内的企业、项目进行摸底调查,编制了《水城经济开发区项目库》,以项目进行招商,同时做好辖区内拟建、在建和存量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2012年,开发区储备项目26个,总投资达354亿元;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达61亿元;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总投资18亿元;在谈项目7个,总投资15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亿元。
  内设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完成了开发区内设机构组建、人员配备工作,从水城县县直部门、乡镇、红桥新区、钟山区抽调20余名科级干部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充实到开发区干部队伍。
  (邓择选)
  【水城经济开发区2012年主要事件】2012年1月7日,水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5名专职班子成员入驻开发区董地临时办公点开展工作。
  2012年2月14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建立水城经济开发区的决定》,对开发区的范围、定位、目标、管理体制等进行了明确。
  2012年2月20日,六盘水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成立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高科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成立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高科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隶属于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为2亿元人民币。
  2012年2月20日,中共六盘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下发《关于组建水城经济开发区工商分局筹备组有关事宜的通知》(市工商局党组通 [2012〕11号),明确组建六盘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水城经济开发区分局筹备组。
  2012年3月29日,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中共六盘水市委办公室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贵
  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明确开发区总编制90名,设党工委设书记1名,管委会主任1名,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1名,管委会副主任3名。下设党政办公室、宣传组织人事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局(招商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社会事务局、监察室、建设服务中心等8个机构,同时,开发区下设董地工业园区办公室(与水城县董地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体制)和老鹰山工业园区办公室(与老鹰山镇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体制);2012年4月5日,全市项目建设观摩会,市委书记王晓光,市长何刚率全市各级干部到开发区观摩。
  2012年4月13日,经水城经济开发区工、管委研究,决定成立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临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宜治,副组长:谢如宪,成员:张霖、王晓春、赵庆强;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财经组:组长王宜治、负责人施薇;综合组:组长谢如宪、负责人邓择选;经济发展组:组长张霖、负责人刁海涛;规划建设组:组长赵庆强、负责人张翔;社会事务组:组长赵庆强、负责人雷春燕。
  2012年4月,水城经济开发区董地工业园区申报成为全省“511”重点培育示范园区。
  2012年6月7日,中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以 《关于对设立水城经济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的复函》(黔国土资党函〔2012〕29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六盘水市国土资源局水城经济开发区国土分局。
  2012年6月21日,六届市委第18次常委会议研究,同意将钟山区老鹰山镇委托水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由水城县负责。
  2012年7月初,市委市政府明确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由水城县负责开发、建设、管理,实行县区一体化管理模式。
  2012年8月10日,六届市委第23次常委会议研究,原则同意设立水城经济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为市国土资源局的派驻机构,副县级规格,定局长1名(副县级)、副局长1名(正科级)。
  2012年8月31日,县委召开中共水城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水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明确开发区定位、机构设置、工作人员引进、行政区划和开发区工、管委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如宪协助书记抓好开发区党务工作,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霖临时负责开发区日常行政事务至2013年春节前。
  2012年10月16日,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水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彬在双水县会议中心大礼堂主持召开水城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推进会,动员水城县广大干部职工,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开发区开发建设工作,并提出按照"抓规划、抓招商、抓融资、抓基础设施配套、抓大项目服务、抓标准化产房建设和安置房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县区建设一体化,产城互动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推进一体化"的开发思路,加快推进开发区各项建设工作。
  2012年10月23日,中共六盘水国土资源局党组下发《关于成立六盘水市国土资源局水城经济开发区分局筹备组的通知》,决定成立六盘水市国土资源局水城经济开发区国土分局筹备组,由水城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成员从市、县国土资源局抽调组成。
  2012年11月20,开发区内设机构正式成立,从县直部门、乡镇、开发区交流、提拔、选调的第一批干部入驻开发区开展工作。
  (邓择选)
  【水城经济开发区2013年度主要工作】1.经济发展运行稳步提升。2013年,开发区经济增长稳步提升,完成工业总产值126.80亿元,同比增长28.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2.50亿元,同比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23亿元,同比增长61.8%;财政税收完成4.25亿元,同比增长3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78亿元,同比增长26.61%;新增就业人员27029人。预计到年底,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财政税收完成4.3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亿元,新增就业人员4117人。2.招商引资工作初显成效。2013年,水城经济开发区招商签约项目共21个,签约资金110亿元,其中:划地建设项目12个,标准化厂房招商项目9个(其中招商运作中心招商项目5个);已落地项目15个,有12个项目投入生产。已入驻开发区标准化厂房的中国光能照明电器生产项目、光伏发电1ED交通标志生产项目、三才无槽无刷微电机生产项目、水泥添加
  剂项目多项专利在园区申报成功。3.基础设施功能逐步完善。2013年,水城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道路建设12.7公里,厂区道路建设4.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完成其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2.77亿元。4.产城互动发展步伐加快。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互动的发展理念,开发区以产业为支撑,认真制定了开发区总体规划、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专家组审查。"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经省经信委审查通过。开发区尖山营城市组团418套7.9万平方米生态移民安置房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完成208套2.04万平米老鹰山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基础工程,启动董地文阁组团1200套生态移民安置房和1.2公里市政干道建设工程。5.筹资融资工作稳步推进。2013年以来,争取上级补助资金0.125亿元,银行贷款1.64亿元,银行承兑汇票1.285亿元。正在办理农信社、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部门贷款10.65亿元。协助企业办理贷款4360万元。6.创新机制推进职校建设。通过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产业发展、社会就业有效对接新体制,根据入驻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定期培训模式,将入驻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帮助入驻企业招聘培训符合产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为企业入驻解决了技术人才匮乏之忧。开发区成立园区职校,并根据入驻企业产业性质开设了机电、数控、机械加工、服装加工等4个专业,完成招收学生600人。7.社会事务工作有效推进。一是征地拆迁工作。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采取先急后缓、先急先征的原则,2013年共完成征地2072亩,完成丈量房屋44栋60户,拆迁房屋62栋64户,搬迁坟墓273所,拆迁企业4个。二是群众来信、来访和矛盾纠纷处理工作。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42人次,其中涉及征地57人次,涉及房屋拆迁安置35人次,涉及炮损工作的24人次,其他方面19人次。协调处理矛盾纠纷64起514人次,化解矛盾纠纷62起463人次,矛盾纠纷信访事项办理情况回复率为96.19%。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2013年,开发区辖区内共发生治安案件147起,查处76起;发生刑事案件151起,破83起;调处纠纷235起,处置群体性堵工、堵路事件55起。
  (邓择选)【水城经济开发区2013年主要事件]2013年4月8日,六盘水市城市管理局以《关于城市管理职能授权委托的函复》文件,同意将水城经济开发区辖区内城管职责委托水城经济开发区建设服务中心负责。
  2013年5月2日,六盘水市召开全市产业园区 (开发区)建设推进会,市委书记王晓光、市长周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金率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到水城经济开发区观摩。
  2013年5月20日,市人民政府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分区规划和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中部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同意《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分区规划》和《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中部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3年6月29日,水城县第三季度68个项目集中开工暨水城经济开发区城市综合体企业员工公寓开工仪式在开发区举行。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开发区工委、管委领导班子参加开工仪式。
  2013年7月1日,开发区成立中共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部委员会。
  2013年7月11日,六盘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设立六盘水市公安局水城经济开发区分局》,同意设立六盘水市公安局水城经济开发区分局,为市公安局派出机构,行使县级公安机关职权。
  2013年9月1日,水城经济开发区园区职校正式挂牌成立。
  2013年9月13日,市公安局派驻水城经济开发区公安办正式进驻。
  2013年11月10日,全市项目观摩会观摩团到水城经济开发区观摩。
  2013年11月14日,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审查专家委员会审查水城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王春,副市长(高级规划师)周宏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规划处(调研员、规划师)彭贵匀,省成规委专家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吴本立,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规划师)何忠杰等有关专家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审查会。
  2013年11月27日,市委书记李再勇到水城经济
  开发区调研,市长周荣,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魏树旺,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志祥,市委副秘书长蒋体佩,水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水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尔彬陪同调研。
  (邓择选)
   盘北经济开发区
  【概述】 贵州盘北经济开发区是2011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复、2012年3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区面积402平方公里,下辖鸡场坪、柏果、洒基、松河四个乡镇,共70个村(居)委会,现有人口约18万。开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气候等优势。境内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长江以南最好的主焦煤,被列为国家稀缺保护资源,已探明储量28亿吨,远景储量56亿吨。现已形成原煤产能1000万吨,预计"十二五" 末达到1500万吨。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三线”建设以来积累的工业发展基础,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大企业集中发展,区内拥有首黔公司、黔桂发电厂、国投盘江煤肝石发电厂、天能焦化、盘北选煤厂、松河煤业、土城矿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44个地方煤炭及洗选企业,产业化发展基础雄厚。2013年,区内有总投资479.61亿元的在建大项目7个(贵州首黔煤一电一钢一化一体化产业协调发展试点项目、盘北煤砰石发电厂项目、黔桂电厂"上大压小”改扩建项目、天能煤焦化扩能项目、昊龙胜境水泥厂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盘县振开尾煤选洗项目、双源石膏粉综合加工项目)。
  (吴方宏)
  [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 中共贵州盘北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和贵州盘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正县级规格,由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的体制,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盘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内设8个职能机构:党政办公室、组织宣传人事部、纪检监察室、经(吴方宏)
  济发展局(招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财政局、社会事务局、建设服务中心,另外派驻公安、国土、工商、国税、地税等垂管机构。在市委、盘县县委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开发区机构编制,2013年年初,市委研究配备充实了一级班子,盘县县委、开发区工委研究配备了二级班子,一级班子6人(陈少荣兼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邓志宏兼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虎生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姚平方任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司烽、廖光卫任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二级班子15人于2013年2月底到位,各部门工作人员陆续到位。争取设置了公安分局和国土分局。工商、国税、地税等机构编制已下达,待协调市直单位及时成立。
  (吴方宏)
  [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2013年,全区原煤产量完成1018.13万吨,其中地方原煤产量完成624.6万吨;洗精煤产量完成488.54万吨;焦炭产量完成129.3万吨;发电量完成49.8亿千瓦时;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9.1亿元;解决就业人员21158人;新引进产业项目24个,签约资金66.9亿元,到位资金57.3亿元,现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9.26亿元。成功进入全省30个重点产业园区范围,排名全省开发区(产业园区)第16位。
  (吴方宏)
  【规划编制工作] 以"实现千亿级经济开发
  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发展目标,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及其配套规划和规划环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市级评审批复执行,《规划环评》《土地利用方案》通过省级评审批复执行,《总体规划》通过省有关部门评审报省政府,力争尽快批复执行;《控制性详规》已委托资质单位编制,待总规批复后组织评审,争取尽快批复执行;同时,加快了给排水规划、电力规划等各项子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规划实施,确保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符合规划布局要求,保障了科学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围绕起步期5.27平方公里、首期15.64平方公里的开发范围,根据开发区核心区建设发展需要,严格按照"七通一平” 开展建设工作,统筹兼顾,优先推进重点设施建设。对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狠抓责任落实,实行倒逼机制,强力推进工程进度。规划了开发区核心区"一环三横四纵”骨架路网并推进实施。已建成道路10.75公里、供水管网21.5公里、排水管网19.3公里。投资约3.65亿元的1号路B段、2号路B段动工建设,首黔大道、12号路及以上路段周边地块整治和支线道路建设工程正在开展征地工作,近期将动工建设;投资约2.6亿元的长3.95公里、宽30米工业大道已完成水稳层铺设.近期将铺设沥青。力争2014年基本形成工业区、主城区主骨架路网,2015年形成通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投资2.6亿元的13.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平场及基础工程全部结束,正在实施厂房建设。投资4.7亿元的鱼洞坝水库已下闸蓄水,投资3.以乙元的卡河水库正在加快建设;处理能力2.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开展前期工作,即将动工。
  (吴方宏)
  [中心城市建设】 根据"开发区中心城区作为连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和盘县县城的城市新区,作为盘县县城的副中心"的发展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拟建成集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城市,近期发展成为5万人的城市规模,远期发展成为10万人的新兴城市。2013年,投资1亿余元对24公里老城街道进行全面改造及其两侧429户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同时配套实施新、老城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街道改造及立面改造即将完成,正在实施收尾工程;投资600余万元建设长288米、宽30米老城街道至1号路联络线,已建成投用;投资约2.8亿元实施首黔项目1500户共72栋棚户区改造项目及其配套工程,基础工程已全部结束,完成了800套共34栋主体封顶,预计于2014年8月底前全部建成投用;投资800余万元建设盘北职校,已按期建成并顺利开学,完成秋季招生893人;投资8000余万元的供销综合大楼完成基础工程,投资1.2亿元的泰康医院(二甲)已确定投资主体即将动工。同时开展了公厕、临时停车场、临时农贸市场、群众休闲购物广场、城市水体公园、垃圾填埋场、水电路通信等配套设施前期工作。积极谋划引进商贸、物流、金融、酒店等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为将开发区中心城区逐步打造成为朝气蓬勃、人气聚集、宜居宜业的新兴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吴方宏)
  【产业项目】2013年,在建大项目7个,总投资479.6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近100亿元。贵州首黔煤电钢化一体化产业协调发展试点项目,一期200万吨焦化项目场平及地基处理工程已完成,200万吨焦化项目正制定工作计划,生产工艺调整已基本结束,纳木井田200万吨矿井正在办理资源开采
  主体资质的申报工作;盘北煤肝石电厂项目,1号机组已投产,2号机组已分步调试完成;盘县电厂 “上大压小”项目,1号机组已投产,2号机组土建基本完成,主厂房已封顶,锅炉已安装,电机正在安筑中、脱硫脱销等设备正在安装;天能焦化扩能项目,1号、2号焦炉已投产.1NG、苯加氢等土建、安装、建筑工程快速推进;昊龙胜境水泥厂项目,办公楼已建成办公,已完成土石方开挖70万立方米,完成孔桩开挖工程;双源石膏粉综合加工项目,年生产石膏粉等综合产品6万吨,场平工程已结束,完成保坎修筑3500立方米;盘县振开尾煤洗选项目,人选尾泥煤90万吨/年,现场平工程基本结束,正在实施保坎修筑。其他工业企业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吴方宏)

知识出处

六盘水年鉴 2014

《六盘水年鉴 2014》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六盘水年鉴》结构采取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部分分目下设子分目,条目为主要信息载体。2014卷分设33个类目:大事记,六盘水概况,领导人名录,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政协六盘水市委员会,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纪检监察,人民武装,群众团体,法治工作,经济管理与监督,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农业气象,工业地勘,建设环保,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商业贸易,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旅游,新闻传媒,社会生活,县区概况,开发区建设,公报,专文,另设图片专辑、附录和文件选编。

阅读

相关地名

六盘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