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六盘水年鉴 2013》 图书
唯一号: 250620020230000444
颗粒名称: 专文
分类号: D623
页数: 27
页码: 403-429
摘要: 2012年1月5日六盘水市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总结2011年经济工作,部署2012年经济工作。
关键词: 六盘水市 专文 经济工作会

内容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2012年1月5日)
  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总结2011年经济工作,部署2012年经济工作。
  上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深刻透彻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12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总目标、总要求,并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我们统一思想、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全面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会议精神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精神上来,切实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我市工作中去,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上年全市经济在困难中"逆势上行",一定要客观辩证看待形势、负重拼搏争取主动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胜利召开了市第六次党代会,圆满完成市县乡三级党委换届,全面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成功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一年来,面对异常复杂的发展环境、异常增大的压力、异常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认真贯彻"两加一推”主基调,大力实施"三化”战略,努力克服要素趋紧、电煤紧张、区域限电、物价上涨"四大压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发展提速、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社会稳定”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呈现出"三个积极变化"。
  一是发展态势日益趋好。从总体上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四个新突破":即扩量提速,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突破;提质增效,重大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控价惠民*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全市主体经济指标逆势上行,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64%,创历史新高;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是上年的2.49倍,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866元,增幅首次突破20%,达到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由2010年的6.1%提高到17%,是上年的近3倍;城乡居民收人比降到3.64:1,自"十一五"以来首次降到4:1以下;全市物价总水平涨幅趋于稳定。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增长实现预定目标,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重点产业加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巩固和发展了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和谐稳定的好局面。
  二是发展思路日益清晰0一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审时度势、集思广益,在找准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科学发展思路,努力做好"结合"和"创新”的文章。提出“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抓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抓转型、跨越抓项目"的要求,回答和解决了抓经济工作的方向、路径、重点、核心、载体等重大问题。提出深人开展"厂市共建",实行"大矿帮小矿”,变“地下”为"地上"、变“黑色"为"绿色”,进一步发挥优势,巩固和发展了地方与企业双轮驱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格局。提出用"三基本"的方法推进项目落地,坚持发展落在项目上,重点放在考核上,动力出在激励上,以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督促检查、严格兑现奖罚推进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好经济运行调节,特别是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电煤保供新机制上,积极主动与各县(特区、区)、供煤企业和火电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完善电煤保供的制度安排,使这一长期以来困扰我市发展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强调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核心,把发展的出发点、落
  脚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以民为先、以民为重、以民为本,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权益.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我们集思广益,发扬民主,集中全市广大党员和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提出了实施"三大战略",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建设"五个六盘水"的奋斗目标,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广泛认同。同时,我们还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结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初步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全市上下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信心更加坚定实践证明,这些思路、决策和采取的措施是对头的、有力的、有效的在今后的实践中,要进一步把中央、省委的精神同我市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并把这些思路进一步丰富、强化、完善和拓展。
  三是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科学发展,必须"干"字当头,"敢"字为先,"拼"字求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一年来,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三访”“中层干部到一线,机关作风大转变”"民主评议百名科长"“向人民报告、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等活动,狠抓作风建设,大力优化发展环境,聚精会神谋发展、"干"字当头抓发展、全力以赴促发展。各级干部、各行各业干事创业、创先争优、增比进位的激情更高、干劲更足、作风更实、氛围更浓,全市上下心齐气顺、聚力给力、团结和谐。"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成为广大干部的共识,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比着干、追着干、盯着干蔚然成风。实践充分证明,我市的干部队伍是能谋事、能想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队伍,是靠得住、拉得出、打得赢的队伍。有这样的干部队伍,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闯出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目标任务的第一年。特别是我们将喜迎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分析研判形势,切实在以下几个方面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第一,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关于今年的经济形势,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工作会议上分析得十分深刻、十分透彻。总的来讲,今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呈现“五种趋势”:国际市场将陷于低迷,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将长期并存,能源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保护主义倾向将更加突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艰难曲折。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三个相互""一个不容忽视”,即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经济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综合起来,就是要注意克服"两个压力”,即总书记指出的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第二,充分认识面临的巨大压力,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一是区域竞争加剧的压力。近年来,随着贵州"金三角”的加速崛起,全省新一轮区域竞争全面展开,我们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巨大压力。尽管纵向比,各项工作都有进步,但横向比,我市部分指标在全省处于中靠后或挂末位置。据省统计局预计,与2010年相比,我市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得分从第5位降到第6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第1位降到第5位,工业增加值增速从第4位降到第8位,税收收人增速从第6位降到第9位,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增速从第5位降到第9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从第4位降到第8位,等等。同时,各县区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的综合得分排位中,除水城从第22位进到第8位外,盘县从第2位降到第3位,钟山从第4位降到第12位,六枝从第29位降到了第53位。二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一个地方要实现发展的跨越,最核心、最强大的动力来源于产业。只有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才能为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劲的支撑。目前,我市产业结构存在新兴产业少、有机构成低、产业规模小、产业低端化、创新驱动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如果不抓紧进行结构调整,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更加被动,甚至被淘汰出局。"赶"与"转"压力叠加,任务艰巨,时不我待。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特别是我市作为一个传统资源型城市,由于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水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突出,历史遗留问题多,解决难度大。同时,由于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引发的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群众情绪,动摇干部信心,阻碍经济发展,甚至导致严重后果,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第三,充分认识面临的有利条件,切实增强机遇意识,一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发展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等“三个地位",明确今后十年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三个大台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支持政策。我市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工业优势,是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发展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二是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机遇。在新的十年,中央将国家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有利于我们将更多低收入农村人口纳入扶贫范围。2012年,中央财政的综合扶贫投人将在上年2000亿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将达20%以上。今年全省的扶贫资金投入将达到60亿以上。我市作为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的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的主战场之一,可以争取到更多更大的政策扶持。三是国家出台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政策的机遇即将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贵州区域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循环经济、区域合作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有利于我们把更多的项目纳人国家规划盘子四是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在国外经济疲软、外需乏力的情况下,沿海许多外向型产业转向满足内需将是必然趋势。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沿海发达地区那些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盈利能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加速向中西部转移。只要我们把基础做实、环境做优、工作做好,就可以“截留”很大一部分企业和项目。
  总之,今年我市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也前所未有,从总体上看,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积极做好应对更加复杂局面的准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善于在变局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主动作为,在挑战中勇于胜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今年经济工作要突出"稳中求快"总基调,做到统筹协调谋全局、全力以赴抓重点根据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综合分析当前形势,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出台政策措施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等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把"稳中求快"作为总基调,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抓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抓转型、跨越抓项目"的要求,着力扩大投资规模,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是要重点把握好工作总基调、总目标、总要求。"稳中求快”是总基调."突出特色、做大总量、提速转型、增比进位”是总目标,“能快则快、又快又好、更快更好"是总要求对六盘水而言,就是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姿态、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更加扎实苦干的作风,稳住当前的大好形势,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全力“赶"、全力“转",在扩大总量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各项指标的增速进一步提高,在全省的位次前移、比重上升,努力做到结构更好、质量更优、效益更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做到能快则快、又快又好、更快更好。
  二是要始终坚持“四个牢牢把握”的总原则。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牢牢把握"的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加深对这些重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继续把扩大和优化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二是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之上,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做大总量,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增添活力、减少阻力,营造宜居宜业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业环境四是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把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真正转化为富民利民惠民的具体行动,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关于今年的经济丁•作,等一会何刚同志还将作具体部署,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先说几点基本考虑。
  第一,统筹项目建设、园区发展与招商引资,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上迈出更大步伐。战书书记指出:“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二特别是在我省,扩大投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和更为重要”我市发展速度慢、经济总量小、民生欠账多.主要原因还是投资总量太小、动力不足。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占CDP的8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最主要的增长拉动力。2010年,全国人均固定资产投资20761元,上年我市已接近2万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1万元是经济发展加速的一个重要起点。在"十二五"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投资仍然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保证了投资的快速增长,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今年的投资要突出"三个结合”:一是要把扩大投资与改善基础设施结合起来。突出抓好以交通、水利、电力和城市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特别要抓好高速公路、城市快线、机场快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在建设项目要加快进度,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全面开工。二是要把扩大投资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转型、三产抓高端”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提高产业项目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在做大总量中调整结构对我市而言,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在确保三次产业发展提速的同时,把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能力建设,开工建设“三线”遗址博物馆和一批五星级酒店,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做活做优,尽快补齐旅游业这个“短板"。三是要把扩大投资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要在全面抓好"十大工程"的同时,结合实际办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十二件民生实事”,特别要以教育、卫生、文化、住房和其他功能性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启动"六个城市广场”"七馆四中心”建设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今年必须新开工项目80()个以上,总投资800亿元以上,这是底线,是硬指标、硬任务。目前,第一批221个、总投资328亿元的项目已经顺利开工。各级各部门要科学谋划,超前安排,周密部署,全面启动后三批集中开工项目的筹备工作,把工作抓得早而又早、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对于已经规划的“2+12"产业园区,要采取市、县分级负责的办法.市委、市政府主抓红桥、两河新区,其他园区由所在县区负责,确保所有规划园区建设全面展开,完成150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厂房建设任务。关于招商引资工作,要在抓好上年引进项目跟踪落实、积极主动参加省举办的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做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小分队招商与组团招商相结合,政府招商与委托中介招商相结合,抓好以商招商、园区招商、节会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采取特许经营、股权转让、融资、租赁、BT、BO、BOT等方式,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从今年起,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要签订目标责任状,加大考核力度,每季度兑现一次奖励,并在媒体上公布考核结果,对连续3次考核结果排名挂末的,对党政主要领导要采取组织措施。需要强调的是,抓投资、上项目,不能两眼盯着财政资金.必须采取上争、外引、内挖的办法,把投融资平台搭建好,靠项目生财、靠项目还贷,变财政担保制为项目平衡制,最大限度地减轻财政负担,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二.统筹"三农"、扶贫开发与"四在农家”建设,在改善农村面貌上迈出更大步伐战书书记指出:"贵州城乡发展的问题,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突出,更准确地说,是城市、农村发展都滞后的问题。"我市工业经济占的比重大,虽然不是农业大市、农业强市,但是农村面大、贫困人口多,决定了"三农"工作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我市而言,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是一个趋势,但绝对数不能下降。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错误倾向。做好"三农"工作,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全力推进种植业"27553332工程"和养殖业"2161工程"的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为龙头,以基地为基础,以企业为载体.以增收为目标"的要求,分产业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专门人员、落实专项经费,狠抓目标任务的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的机遇,着力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扶贫部门要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抓紧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底数,制定专项规划,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争取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革命老区建设等重点工程,确保尽快实现"减贫摘帽"。关于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已专门下发了文件,明确提出市四大班子包县、市直部门包村、县级干部包点和以县级投人为主、市级投入为辅、实行以奖代补的要求,确保今年完成6万户建设任务。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扶贫开发,还是"四在农家”建设,都必须加大争资跑项的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按照“整合资源,集团帮扶,整村推进,各记其功"的原则,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尽快改变农村面貌。
  第三,统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创新驱动,在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上迈出更大步伐。战书书记指出:"对我省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开放比改革带来的活力还要大,但不等于不改革,如果不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下功夫,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市场条件和环境,发展将始终受到钳制。今年要在改革上有大动作、大突破。"我市是国有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这是我市的特点和优势;但同时也是受计划经济影响较重的地区,体制机制不活,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革任务艰巨。要牢固树立向改革要资金、要效益、要潜力的思想,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配套,围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改革,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一,要制定时间表,深化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一方面,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要平稳有序地退出市场,逐步消化历史欠账;另一方面,深化完善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大力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第二,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目前,我市基础设施、市政设施领域,基本上还是国有资本、事业单位主导建设,大量社会资本根本进不来,必须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第三,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逐步转为企业.继续保留的事业单位要推进人事管理、国有资产和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改革。要围绕提升发展活力,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促进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要素向我市集聚,借时、借势、借力发展。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的"八大科技工程””六大科技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加强与省级部门的对接,找准切入点和主攻方向,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使我市成为全省科技进步最快的地区之一,成为全省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和“抓大壮小扶微”工程,着力加强环境建设,加快实现我市民营经济腾飞。
  第四,统筹转变发展方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战书书记指出:"'转’不仅是东部沿海地区的问题,对贵州未来发展更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我市作为一个资源城市,经过"三线建设”以来40多年的努力,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工业主导型城市。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发展存在对资源的依存度过大、结构过于单一、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单位生产总值能源高,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节能减排压力大,生态环境脆弱。2010年,全市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四大传统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3.47吨标准煤,在全省地州中最高,分别是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1.54倍、3.39倍。近年来,我们在"转"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任务还十分艰巨,必须抓紧转、主动转,做到早转早主动。我们上年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的六大工业产业振兴规划,总体上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还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改变传统思维观念,改变路径依赖,敢于向禁区、盲区、空白、弱项挺进突破。战书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的吉利收购沃尔沃,大庆、成都“无中生有”发展汽车产业取得巨大成功,都是很好的案例。如果我们不敢想、不敢干,不会想、不会干,认为这也没条件,那也没可能,连"转”的方向都找不到,只会晕头转向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根据国土部门的统计资料.全市石漠化面积3171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1.82%;潜在石漠化面积153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34%;水土流失面积523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2.75%。是全省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节能与减排、治山与兴水相结合,以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以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为主攻方向.切实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抓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的实施,加强环境治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今年开始,要下决心逐步将25度以上坡耕地退下来,启动实施生态移民搬迁行动,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订方案.报市市委、市政府研究。
  第五、统筹改善民生、安全生产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构建幸福六盘水上迈出更大步伐战书书记指出:“民生不仅是物质生活问题,也是一个心气顺畅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民生财政”“民生预算"的思想,在实施民生工程的过程中,必须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补助份额,必须确保本级配套足额到位,不能留下任何欠账和缺口对于年内必须完成的民生实事,要全面落实责任,定期调度,强化督查,严格考核,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真正取信于民。要继续做好稳控物价的有关工作,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确保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到位,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不因物价上涨受到大的影响。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11月19
  日"瓮安现场会"上,省委提出了基本民生、征地拆迁、矿群矛盾和产权纠纷、水库移民安置、国有企业改制和关闭破产、涉军群体、涉法涉诉信访、城市管理和交通运营、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特殊人群管理等十个方面几十个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对号入座,找准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好。要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部署,按照战书书记“谈群众工作九法"的要求,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在上年的基础上稳步提高。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的维护稳定工作,对于因作风不实、工作不力、方法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要着眼全局、加强领导,做到与时俱进创一流、科学实干促发展今年是市县乡三级党委班子换届后全面履职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是对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大力营造干部要干、发展要快、作风要实、环境要好、风气要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总揽全局,完善机制统筹发展。按照"全党抓经济"的要求,打破原有工作格局,创新领导体制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级党委要毫不动摇地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毫不动摇地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统领,谋全局、抓大事、出思路、用干部、推落实。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指导思想和方向、方针、政策的统领,宏观把握和对重点工作的驾驭,而不是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几大班子领导干部要统筹融合,分工不分家,合心、合力、合拍地推进重点工作。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为加快推动"三化"进程,市委、市政府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集中力量攻坚突破。每个领导小组都代表市委、市政府来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安排工作,对于安排的工作任务、提出的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无条件服从,必须不打折扣地贯彻好、落实好、执行好。二是解放思想,对标一流谋划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表率,树立世界眼光、全局观念、战略思维,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在更大范围、用高标准去谋划、去思考、去定位,找准对手,研究抓手,明确推手,争当能手,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各县、特区、区要按照党代会确定的增比进位的要求,从现在起就要认真研究制定赶超方案,确保实现既定目标。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在全省的所处的位次,在确保整体推进的前提下,突出特色和亮点,大胆探索突破,既要出成绩又要出经验,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工作品牌。
  三是研究政策,破解难题推动发展。近年来,中央和省出台的政策高度密集、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各级领导干部要学深学透、认真研究、准确把握、融会贯通,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当好"政策通”,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效能和作用,真正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不能太死板、太教条,要善于从政策中找机遇,多想好办法、多出新招数,借助政策重点破解用地指标怎么争、项目资金怎么融、瓶颈问题怎么破、物价指数怎么控、民计民生怎么保等突出难题,做运筹策划的高手、操作实施的推手、管理运作的能手,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促进发展。要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指标都要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到岗,定进度、定时限、定奖惩,做到工作压力层层传递、发展动力级级递增,确保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压力,切实提高执行力。要树立鲜明的实干导向,严格奖惩兑现,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进行重奖重用,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到位,完不成任务、打不开局面的干部,要果断进行调整;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的,要坚决严肃处理,真正做到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要结合创先争优等活动,坚持治"庸”增能力、治“懒"提效率、治“散"正风气,力促干部作风大转变,服务水平大提高。
  五是勤政廉政,风清气正保障发展。今年2月份,市"两会"召开后,市县乡三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换届工作将全面结束。不少同志进入新班子,有了干事创业的机会,更面临廉洁从政的考验。作为领导干部,既要一心干事又要一身干净,廉而不勤会误事,勤而不廉会出事,不勤不廉要出大事。新的各级领导班子要有新形象新面貌新作为,必须始终绷紧廉政这根弦。要对党对人民有感恩之心,常念百姓疾苦,常想组织重托,常思成长历程,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对名利要有平常之心,做到珍惜岗位、专心干事,秉公用权、谨慎用权,在诱惑面前学会放弃,在原则面前学会坚守,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要通过清廉自守、干净干事出正气、出形象、出威信,不断增强号召力、凝聚力、带动力,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六是强化宣传,引导舆论助推发展。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凝聚党心民心、形成发展合力的必要条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旋律和最强音,进一步营造提速转型、增比进位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要善建、善管、善用、善待媒体.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谋划、策划好宣传报道,为经济发展助威,为民生改善鼓劲,为社会和谐造势,为群众利益呐喊。加大外宣工作力度,大力宣传六盘水的政策环境、发展机遇,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六盘水,借势造势,借力发力.真正把宣传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现在正值年终岁尾,各项工作任务比较繁忙。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安排好"两节"期间的各项工作,保证全市人民过上欢乐、祥和、喜庆、安全的节日。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救助、送温暖、献爱心和节日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进一步抓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电、供油、供气、供暖和春运等工作。要精心组织货源,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物价基本稳定。要广泛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各县、特区、区和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的要求,迅速抓好今年各项工作的启动,确保今年工农业生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建设、财政税收实现"开门红”,争取全年工作主动。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的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在中共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王晓光
  (2012年12月17日)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听取市委常委会关于六届一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报告,审议《中共六盘水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决定》。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奋力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下面,受市委常委会的委托,我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2012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履行职责的第一年。在上年底召开的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实施"三大战略”,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全面建设"五个六盘水"的奋斗目标,开启了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新征程。一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大力推进"三化同步"主战略,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狠抓大事上凝聚力量,在抢抓机遇中谋求跨越,在真抓实干中排难前进,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市呈现出“发展提速、投资增加、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社会和谐、人心思进"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市委常委会认为,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是六盘水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必须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为推动科学发展、增比进位、后发赶超凝聚强大力量。
  扎实开展"三忠诚"集中教育。今年3月,市委结合中央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在全面分析我市干部思想、作风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忠诚祖国、热爱家乡,忠诚于党、服务群众,忠诚人民、推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忠诚"集中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坚持"围绕发展实际抓形势教育、围绕党性锻炼抓党员意识教育、围绕作风建设抓履职教育、围绕惩防体系建设抓廉政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锤炼党性中增强党性、在增强党性中保持纯洁,成为我市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
  扎实抓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市委除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进行专题学习、组织开展宣传宣讲外,还举办了学习省党代会精神专题培训班,紧紧围绕"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六盘水怎么干"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近千名干部参加了培训。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三高于、一达到、五翻番”的要求,我们结合实际,明确提出以"七抓七促”助推后发赶超、跨越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全面建设“五个六盘水”的目标、任务、路径和举措,全市上下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
  扎实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试点。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是中央、省委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省委将六盘水作为全省试点,是对我市各级党组织的充分信任。在试点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开门搞教育”贯穿始终,紧扣“保持纯洁性、争创新业绩、喜迎十八大"这一主题,围绕"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推动大发展”这一目标,始终把试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做到强化领导、加强指导;始终把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摆在首要位置,扎实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关键环节,不断彰显实践特色、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始终把贯彻群众路线作为制胜法宝,注重凝心聚力、形成发展合力;始终把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作为重要举措,坚持不懈为试点活动提神鼓劲、营造氛围,取得了一系列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在3个月的试点工作中,市四大班子和市直90个单位、322个党组织、6063名党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协调资金26.5亿元,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问题2.1万个,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为全面贯彻落实克志书记在省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9月8日至12日,市委中心组安排5天时间开展集中学习活动,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和交流,畅谈学习体会,吹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奋力开启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新征程”的瞭亮号角市委常委会认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加快发展的速度,加快发展的速度决定增比进位的力度,增比
  进位的力度决定跨越发展的高度.只有高举解放思想大旗,登高望远谋划发展,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小胜即喜"的思想,做到“积小富为小康、积小进为跨越、积小胜为全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增比、进位、突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后,市委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并就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作出了全面部署。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对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10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讲、访、帮、促”活动。组织全市理论骨干深入基层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宣讲活动,大力推动十八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从总体上看,我市十八大精神宣传宣讲工作启动迅速,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二、坚持“突出特色、做大总量、提速转型、增比进位",奋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下行、成本上行"趋势明显,并迅速向我市传导。特别是进入2月份以后.我市主要工业产品市场持续低迷,煤炭、钢材、电解铝价格大幅下跌.火电机组大面积停运。受主要工业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我市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减少30亿元,税收损失10亿元,给完成全年任务带来巨大压力。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会,深入分析研判形势,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7月20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把"保增长”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巩固上半年来之不易的增比进位成果,确保已经开创的良好局面不逆转,已经到来的机遇不错过,已经形成的思路不动摇,已经确定的目标不降低,已经上手的项目不松手,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针对我市增比进位面临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组成了9个“保增长、促发展"工作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工地.协调解决经济运行、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从8月份开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发展形势逐步向好,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着力抓好国发2号文件落实,千方百计推进政策效应最大化。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来说是一个差异化政策,对全省各地来说是一个普惠性政策。能不能把国发2号文件的政策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并且把这些项目争取到位、落实下去,转化为支撑我市发展的实物工作量,是对我们信心勇气、能力水平、工作方法的重大考验。一年来,我们把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切实做到学习、宣传、方案、项目、资金“五落实"。及时成立了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了16个工作专班,集中力量研究政策、谋划项目、申报项目,全市共编制项目3518个,总投资1.56万亿元。市委、市政府对14类162个重点项目进行责任分解,实行项目化、实物化落实,并明确了责任时限。针对文件中对六盘水明确给予支持的内容,全面启动了六盘水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专题规划、攀西一六盘水经济区专题规划、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专题规划、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专题规划、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专题规划、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题规划工作,部分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按程序送审。先后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铁道部、环保部等国家部委汇报工作,加大对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今年,全市共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资金15.45亿元,是近年来争取中央资金最多的一年。
  着力抓好重大项目落地,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动增比进位、后发赶超的第一抓手。近年来,我市发展之所以出现差距,重要原因在于投资不足。上项目、扩投资,既能促进当前增长,又能保证长远发展。同时,投资可以转化为居民收入,反过来又拉动和促进消费。一年来,我们通过建立项目开工"倒逼"机制,用项目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形成了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按照上年底确定的全年新开工项目800个以上、总投资800亿元以上的目标,分季度集中开工项目940个,总投资达1192亿元。加大“上争、外引、内聚"力度,先后与省工行、省农信社、国开行贵州分行、省交通厅、省扶贫办、省地质勘查局、省水投公司、盘江投资控股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引进中建四局、川威集团、富力集团、葛洲坝集团、德隆集团、东部集团、粤电集团、兖矿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市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启动实施了一批城市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贵阳、昆明等驻外办事处加挂招商引资分局牌子,明确了招商引资工作职责和任务。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先后赴北京、上海、香港、江苏、山东、云南、广西、陕西、福建等地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坚持用“三基本""先安置、后拆迁"的办法加快项目落地步伐,对全市329个重点项目进行责任分解,进一步完善旬调度、月督查、季考核制度,对完成任务好的领导班子和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分季度组织开展"三化”项目推进现场观摩会,进一步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转变发展方式。我市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一年来,我们坚持在扩大总量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同发展。在农业方面,紧紧围绕做好"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农产品“优质、生态、富硒”的优势,统筹推进农业“十大产业”,着力打造"喀斯特原生态精品水果之都”"乌蒙山高品质富硒茶海""中国珍稀植物红豆杉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四张名片。目前,全市省级龙头企业达19家,市级龙头企业68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53个,4家中药制药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在工业方面,大力实施"工业六大产业振兴计划”,强力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煤电钢、煤电铝、煤电化、煤电材"四个一体化”品牌,一批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加快推进。针对高载能行业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倒挂的实际困难,采取"一业一策”措施,对高载能企业实施电价补贴,部分停产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坚持把产业园区和标准厂房建设作为工业强市的根本路径,积极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企业进驻标准厂房.着力提高项目的入园率、落地率、开工率、投产率。在服务业方面,以承办贵州省第八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重大文化产业工程的实施,有力拉动了旅游、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电信、房地产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着力抓好城镇化发展,千方百计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同步”中具有核心带动作用。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打造现代特色都市的目标,坚持市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四位一体",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启动了六盘水市第四轮城市总规修编工作,完成了《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和《市中心城区城市风貌规划》。六枝特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省批准实施,盘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通过评审。完成了40个乡镇规划和116个村庄整治规划。全面启动了红桥大道、凉都大道、钟山大道、人民路园林绿化、亮化、美化改造工程。着力推进市中心区与水城县城同城化发展,六枝平寨、盘县红果县城建设力度加大。坚持城市综合体引领城市发展并促旧城改造,在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凤凰山城市综合体、红桥城市综合体、明碉湖国际新城综合体、体育公园综合体、荷城城市综合体、明湖城市综合体全面推进,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热潮。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精神,全力抓好10个省级、市级特色小城镇建设。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和"五城联创”活动,加大城市街道保洁力度,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城镇面貌不断改善。
  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突破发展瓶颈制约。抓好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既是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又是推进"三化同步”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一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交通引领经济的思想,坚持以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建设为重点,着力打
  通进出境通道,大力改善加快发展的物流条件。六沾铁路复线建成通车。六盘水火车站站房改造主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六盘水月照机场建设进展顺利。加快六六高速、水盘高速、杭瑞高速、六镇高速、机场高速建设进度,启动了盘兴高速、六威高速、毕兴高速的前期工作加快六盘水—安顺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委托中铁二院开展安顺西接轨研究。在确保完成省下达740公里通村油路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向省争取了2013年预安排项目1000公里,确保"十二五”期间提前两年实现70%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目标,新开工懒龙河、观音岩、朱昌河、出水洞、万营、山王庙、红岩、胡冲等8座水库。大力实施“民生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全面加强。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33.36万亩。
  着力抓好改革开放,千方百计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必由之路。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着力在全社会形成政府营造环境、企业经营市场、人才创新文化的良好氛围。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投融资、财税、农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支持县区开展统筹城乡、新型工业化等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化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川滇黔十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暨"第九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积极参加全省组织的招商活动:大力加快开放载体建设,六盘水“无水港”、六盘水海关、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六盘水办事处申报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认真落实“3个15万元”政策,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抓好社会建设,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城乡群众一
  着力办好重点民生实事。一年来,针对民生领域欠账较多的实际,一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落实了总投资49.37亿元的“十二件民生实事”另一方面,结合重点民生工程的实施.又安排了总投资262.17亿元的"十大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开展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新增城镇就业86374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大力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不断改善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对排查出来的1896户茅草房进行全面改造,彻底告别了农村贫困户居住茅草房的历史。大力实施滇黔桂石漠化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全力打造"扶贫攻坚示范区",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2.63亿元,减少贫困人口9.94万人,12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突破工程,着力缓解市中心城区和县城择校热、大班额现象。大力实施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着力抓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切实改善就医环境,积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人口计生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大力实施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第一要务"与"第一责任"的关系,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按照强化责任降“总量”、堵住入口控“增量”、多措并举消"存量”、畅通出口扩“流量"的思路,全市信访总量从2011年的14200件减少到400余件,上级交办的182件信访突出问题和矛盾全部化解。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按照"事要解决”的要求,通过包案督访消化一批、公开接访解决一批、带案下访处理一批、入户回访落实一批,18位市领导包案处理的202件信访突出问题全部解决。大力推进"平安凉都”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三反"(反盗抢、反暴力、反毒品)和"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强"天网工程”建设,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
  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进一步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对内凝聚力量、对外展示形象,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着力构筑“精神高地”,为冲出"经济洼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引领群众,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工作激情。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加强公民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祖国好•家乡美”"五心教育”"学雷锋精神”常态化,深入开展"贵人善行""我推荐我评选身边好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主流媒体、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结合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谋划和实施了“保持纯洁性、争创新业绩、喜迎十八大”,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干部联乡驻村"等重点宣传主题,精心组织建党91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评选和表彰了"感动凉都十大人物”“十大杰出政法干警”"十佳基层党组织”和"十佳村官”等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创先争优、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成功组织开展了书记、市长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中央、香港驻黔和省内媒体“帮联驻”集中采访,"壮美六盘水•喜迎十八大"全国重点网站聚焦中国凉都大型采访等活动,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外宣工作格局。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出台了《中共六盘水市委关于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中共六盘水市委关于发展和繁荣文学艺术事业的实施意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全面启动市级"七馆四中心"、县级“四馆两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六盘水书画院。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推选10余个文化产业项目申报省级专项扶持资金。策划和储备44个文化产业项目到香港等地招商,签约资金30余亿元。大力实施六盘水会展中心、凤凰山文化广场、凉都大剧院、夜郎文化创意园、凉都影视文化中心、牂牁江影视拍摄文化旅游基地"六大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五、大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提供坚强保证
  市委常委会认为,办好六盘水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按照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的要求,我们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
  抓思想、强理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的要求,积极开展"四学四创”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打牢思想根基,提高理论素养,在大是大非面前
  始终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与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市委中心组先后举行8次集中学习,对国发2号文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等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进行深入学习交流,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学习辅导报告,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效果。
  抓优化、强功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配发展型班子、选发展型干部的要求,注重班子性别、年龄、文化、专业结构搭配,大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全市45岁以下干部的配备率明显提高。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97名领导干部。采取“双推三考"的方式,在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中选拔了15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推进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评选命名首届市管专家16名。建立20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为人才开发和引进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抓创新、求突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采取单建、联建、挂建、区域统建等方式,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345个,社会组织党组织2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党组织100个,选派党建指导员3210名,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实现了新突破。创新活动方式,全面开展“富民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机关与社区“互助共建”工作,聘请老党员、老村干、大学生村官等为“民情联络员”,促进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党员培训工程,举办6期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培训班。结合"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组织1341名县、乡、村干部赴遵义市四个县跟班学习,实地感受遵义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创新管理方式,试行党员证管理制度,记录党员参加“三会一课”、党支部年度评议等情况,实行年度审核和动态管理。实行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认真落实后进包保责任制、整改落实承诺制,72个后进党组织实现整改提高。
  抓落实、强服务,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之风,推动干部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一线,以实干加快发展,以苦干赢得民心,以大干树立形象。结合"四帮四促""四在农家"、党建扶贫等工作,市委常委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和帮促工作,推动作风在一线转变、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选派1207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深入推进"帮县联乡驻村"工作,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抓勤政、促廉政,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构建反腐倡廉"三道防线"为重点,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市县两级成立24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促进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廉洁从政。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土地和矿业权出让等各类公共资源的交易行为建立"悬奖"举报制度,认真清理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官煤勾结、官商勾结等以权谋私的行为,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把方向、抓大事、出思路、用干部,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健全和完善各项会议制度、议事规则,进一步推进市委常委会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支持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水城军分区和各人民团体的工作,增进市委常委会班子的团结、市几大班子的团结和全市人民的团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政协的独特优势。加强统战工作.推进”同心”实践,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凝聚起全面建设"五个六盘水”的强大力量。坚持党管武装,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加强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以上报告的是市委常委会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各项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结果。各位市委委员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真诚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全体同志,向在座的各位,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全市改革发展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不强,新兴产业发展缓慢,“赶”和“转”的压力大、任务重;城镇化率较低,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工作作风不实,精神状态不佳,执行力不强,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闯劲;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群众观念淡薄,甚至存在贪污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下大气力认真解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大好的局面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增比进位的压力与日俱增,全面小康的前景无限美好。当前,六盘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十分关键的节点: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万丈悬崖。加快六盘水的发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从六盘水的市情出发,始终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三化同步”主战略,紧紧围绕"突出特色、做大总量、提速转型、增比进位"的总目标,全面落实“能快则快、又快又好、更快更好"的总要求,奋力走出一条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全面小康的发展道路。在工作中,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办好六盘水的事情,必须始终不渝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想是总闸门、总开关、原动力。不走出惯性思维的"峡谷",冲破陈旧观念的"大山”,就难以冲出经济发展的“洼地"。必须以克志书记提出的"十破十立”为对照标准,以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为重点对象,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以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为终极目标,使六盘水成为改革创新的思想高地、政策高地、环境高地。必须始终不渝地转变作风、干在实处。思想决定方向,观念决定方法,作风决定成败。科学发展,“干”字当头。没有“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没有"干”,半点科学发展观都没有;没有"干",一切豪言壮语都是假话、大话、空话;没有"干”,一切宏伟蓝图都是废纸一张、一文不值。实践证明,发展靠干,跨越靠干,全面小康还是要靠干。不干就没有美好未来!必须始终不渝地夯实基础、优化环境。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生命线。当前,制约我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硬环境不硬,软环境太软。不补齐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不强化硬环境这个支撑,企业、人才、资金就进不来;不下大力改善发展的软环境,已经进来的企业、人才、资金也留不住。我们一方面必须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突破,下大力抓好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变"行路难”为"行路顺””行路安”,变“水制约"为“水支撑”;另一方面,必须致力于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减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宜居宜业的创业环境,让投资者进得来、住得下、能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大抓项目、增强后劲。改善基础设施要靠项目,做大经济总量要靠项目,推进结构调整要靠项目,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靠项目,实现全面小康还是要靠项目。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能不能抓好项目,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资格的考验。必须强化抓项目就是抓机遇、抓发展、抓明天的意识,始终做到心里想着项目、手上抓着项目、脚下跑着项目,不断提高谋划生成项目、向上争取项目、推动实施项目的能力。必须始终不
  渝地强化担当、尽职履责。敢于担当既是一种领导素质,也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修养。敢于担当,就是遇着矛盾不绕道走.敢于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冲.放开手脚干要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鉴别力;要强化职责担当,提高决策执行力;要强化能力担当,提高学习创新力;要强化资格担当,提高拒腐防变力.以善政、勤政、廉政的崭新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针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对加强和改进市委常委会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抓好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高举旗帜,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奋力攻坚,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的部署,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着力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全面建设"五个六盘水”,把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之路走得更快、更好、更稳健,确保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共创六盘水幸福美好的明天。
  希望同志们对市委常委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2日在六盘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何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第六届市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六盘水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扭住发展不放松,凝心聚力抓落实,圆满完成了第六届人民政府各项工作任务,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轨道。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跨越攀升。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13.4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28.46亿元和70.84亿元,是2006年的3.相倍和4.2倍,年均增长25.71%和33.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06.84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7.61亿元,年均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6370元和4437元,年均实际增长7.9%和11.1%2011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77.02亿元和416.97亿元,是2006年末的2.54倍和2.49倍。
  (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原煤产能达到8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钢铁产能达到500万吨,水泥产能达到500万吨。老鹰山煤化工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西南天地煤机制造、明阳风电设备制造等一批机械制造项目开工建设。经济开发区及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展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建成省级、市级龙头企业61户。商贸、物流、旅游、文化、房地产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瓶颈制约逐步缓解。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六沾铁路复线建设加快推进,长昆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镇胜高速公路境内段建成通车,水盘高速公路、六镇高速公路、六六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境内段开工建设;新建等级公路447公里、农村公路4502公里、运煤公路500公里;六盘水月照机场开工建设;建成了毛口、野钟、中寨航运码头。水利建设力度加大,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和白河沟、双桥、鱼洞坝、旧院、卡河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完成病险水库治理31座,解决了55.13万人的饮水困难。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成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34座,城乡用电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营造林面积13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8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30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广播、电视、通信和互联网快速发展,在城市实现了全面普及,在农村实现了广泛覆盖。
  (四)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完成了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中心建成区面积扩展到60平方公里。凉都大道、人民路全线贯通,水黄路人城段改造工程如期完成,红桥大道建设加快,市中心城区路网逐步形成。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凉都森林公园、明湖湿地公园、麒麟山文化公园、环城林带建设和水城河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3%。城市公交、供气、供水等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一批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公共停车场建成使用。深入开展"双创双建”活动,城市形象不断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全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等称号。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38%,步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五)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水钢与首钢实现资产重组,盘江精煤股份公司主业整体上市;基本完成了驻市省属大企业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组建了六盘水市商业银行,运用BT、BOT等融资模式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不断加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全面建立。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集体林权、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合作和对口帮扶不断深入,招商引资五年累计到位资金522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94倍。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0%提高到40%。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建设得到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从2006年的30.05%、92%、34.43%提高到2011年的57%、111.72%、53.27%,"两基”工作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检查,六盘水师专实现"专升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从74.01%提高到97.52%,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人口出生率从12.9%。下降到12.6%。,出生人口性别比从125.68下降到108.12。双拥共建富有成效,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科技、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气象、人防、共青团、工会、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积极扩大就业再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3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9.69万人。启动了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对象分别达到7.21万人、42.89万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59万户、"美好家园"建设1.22万户,建设廉租房31020套、经济适用住房7368套、公租房2200套。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工。高度重视和关心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09亿元、生活用煤补贴4.75亿元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6.91万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和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明显下降。深入开展“平安凉都"创建活动,摆脱了连续四年安全感指数测评全省排名挂末的被动局面。信访和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五五”普法圆满完成,依法治市得到加强。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6.6%;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0.68%和43.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6%和23.2%。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和生动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首要法宝。思想的领先是最重要的领先,观念的滞后是最致命的滞后。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思想境界,用全局意识、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谋划发展,使我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二是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快发展小困难,慢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要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做到好中求快、快中保好,又快又好、更快更好。三是必须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首要目标。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做好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察民情、解民忧、顺民怨、纾民困,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动力。改革开放是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动力源泉。要始终以深化改革突破体制障碍,以扩大开放增创发展优势,实现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五是必须把真抓实干作为首要准则。干字当头,敢字为先,拼字求胜。要始终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脚踏实地,崇尚实干,不务虚功,以一流的作风创造一流的业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引领、亲切关怀和省直各部门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过去五年中为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艰苦努力和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发展速度慢,经济总量小仍是我市的主要问题。虽然纵向比我市发展有进步,但横向比差距在拉大,我市的综合发展竞争力排名在全国地级市中5年就后退了几十位,在省内的经济综合实力排位也从上游滑到中游。第二,瓶颈制约突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乡功能性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发展的协调性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4:1左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还比较滞后.社会管理比较薄弱,人民群众安全感不高,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第四,经济对资源的依存度较高。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相当艰巨。第五,改革开放力度不大。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较弱,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投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第六,政府自身建设仍不适应新要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工作落实不到位,办事效率低,不作为乱作为及以权谋私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对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第七届市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加快转型的关键期、推动跨越的攻坚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程加快,资本要素加速流动,我市发展空间无限广阔;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六盘水谋求大发展、推进大转型、实现大跨越.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发展的潮流势不可挡。我们一定要树立信心、提振精神、坚定意志、攻坚克难,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抓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抓转型、跨越抓项目"的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和农业现代化提升三大战略,大力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总抓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加就业,保障民生,推进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谐社会建设,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努力建设经济发达、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实力六盘水、魅力六盘水、活力六盘水、文明六盘水、幸福六盘水,为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000亿元以上。
  通过五年努力,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地级城市200名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强市转变,农业弱市向特色农业市转变,区域性中心城市向现代特色都市转变;把六盘水建设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贵州省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现代产业聚集区、和谐社会模范区。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大经济总量,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在建设实力六盘水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二产,做特一产,做优三产。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按照"立足煤、依托煤、超越煤、跳出煤”的思路,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关联产业,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煤炭产业.加强煤炭资源整装勘查和开发,新建、改造一批安全高效矿井,提高产业集中度,建成2个3000万吨级、5个1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矿井数量控制在100个以内到2016年,煤炭产业产能稳定在1.5亿吨左右,原煤入洗率提高到70%以上,煤炭产业产值达到1150亿元以上电力产业,建设一批燃煤电厂、砰石电厂、水电站、煤矿瓦斯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展企业自备电厂、热电联产车间。寻求在大用户直供电上取得突破。到2016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电力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钢铁产业,支持首钢水钢(集团)公司升级改造,把其建设成为西部长材精品基地。加快首黔公司300万吨钢材生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到2016年,力争钢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钢铁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有色产业,发挥能源优势,建设高技术、高载能园区,重点实施双元铝业扩能改造,积极引进铝、锰精深加工项目。到2016年.铝及铝产品年产能达到30万吨以上,有色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煤化工产业,依托炼焦煤资源,坚持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并举,以六盘水(六枝)煤电化一体化基地、老鹰山煤化工二期工程、首黔公司煤电钢一体化基地等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着力发展煤制烯烃,统筹推进煤层气、焦炉煤气和过境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到20利年,力争达到年产能焦炭1800万吨、煤焦油45万吨、甲醇240万吨、二甲醚40万吨、煤制烯烃80万吨,煤化工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建材产业,围绕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成六枝畅达(二期)、水城豪龙、老鹰山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恒远新型建材(二期)等工程,到2016年,达到年产能水泥2000万吨以上、新型墙体材料1000万立方米以上,建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产业,建成西南天地煤矿成套设备制造、明阳风电设备制造、贵州盘江矿山机械公司煤矿机械制造、六枝变频电机车及新型带式输送机生产等项目,把我市打造成西部重要的矿山装备制造基地。到2016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轻型化、高新化、多元化到2016年,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八大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370亿元以上。
  围绕以上产业发展,一要充分发挥我市资源能源优势,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招大商招好商为目标,大力实施“园区企业落地突破工程”,着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建成一批资源深加工园区、装备制造业园区、高载能园区和物流园区,力争申报成功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到2016年,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例达到60%以上;二要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强烈意识.全力实施“大项目突破工程".五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以上;三要依托大企业、服务大企业,深入开展地企合作,推进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强力实施“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质量突破工程"到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0户以上,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100亿元、5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新增上市公司20户以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建设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推进设施农业、有机农业、标准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尤其要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重点抓好"九大产业”: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总产量300万吨以上,产值40亿元以上;蔬菜产业,建成商品蔬菜基地30万亩以上,总产量60万吨以上,产值9亿元以上;茶叶产业,建成茶叶基地50万亩,产值30亿元以上;油茶产业,建成油茶基地50万亩,产值20亿元以上;猕猴桃产业,建成猕猴桃基地30万亩以上,总产量45万吨以上,产值90亿元以上;核桃产业,建成核桃基地70万亩,总产量11万吨以上,产值22亿元以上;中药材产业,建成中药材基地30万亩,产值9亿元以上;烤烟产业.建成烤烟基地20万亩,总产量50万担以上,产值6亿元以上;畜牧产业.总产值67亿元以上。
  "九大产业"的总投入累计达到100亿元以上,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到2016年,将粮经比调整到20:80。
  围绕实现以上产业发展,要重点建设郎岱、大用、保田、米箩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型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强化科技兴农,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抓好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将旅游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来抓,以2013年省第八届旅游发展大会在我市召开为契机,强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工业、农业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城郊乡村休闲旅游:重点推进北盘江牂牁湖旅游区、凉都森林公园、水城县百车河休闲旅游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盘县坡上草原旅游区、妥乐古银杏景区开发和首钢水钢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推进老鹰山石河景区“三线”遗址建设和六枝煤矿工业旅游开发,着力打造"中国凉都”避暑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乌蒙之巅"“夜郎故地”"大三线探秘""亚高原运动”等特色旅游品牌,把六盘水打造成贵州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和川滇黔结合部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强对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改造。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病患陪护、物业管理等家庭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切实抓好以物流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依托能源资源、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加快建设物流节点城市;推动重要工业产品、大宗矿产品、农产品等专业市场建设,发展一批物流园区;加快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业,引进一批物流企业,与优势产业、重点企业联动发展,推动物流产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开展服务外包,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代理、资产及信用评估、策划设计和生产资料(设备)租赁,促进生产、服务的专业化、产业化。
  (二)改变城乡面貌,提升城市影响力,努力在建设魅力六盘水上实现新突破。以建设现代特色都市为目标,发挥"中国凉都"品牌效应,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力打造生态环保之城。坚持开发与保护、节能与减排、治山与兴水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为重点,继续实施天保、珠防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公共绿地、环城林带、交通沿线、景区景点绿化建设,到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加强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倡导低碳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在加快发展中实现青山永驻、碧水长流、天空常蓝。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完成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乡镇、村庄整治规划全覆盖。以城市路网建设为先导,拉大城市框架,加快推进市中心城区向特大城市、盘县红果向大城市、六枝平寨向中等城市的目标迈进,力争到2016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注重城市建筑风格和色彩控制。着力抓好"城中村"和旧城改造,5年内基本消除市中心城区城市棚户区。全面启动城市综合交通、绿化、水系、灯饰“四大系统"建设,切实加强供排水、供电、通信、供气管网等市政设施及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养老服务等功能性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级卫生、环保、园林、旅游、双拥"五城联创”计划。积极建设"智慧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区服务强化城市产业支撑,引导产业向城市集聚,为市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道路、供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推进村庄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全市60万户新民居建设和改造,使农村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全力打造宜游宜购之城。建成一批功能突出、业态完整、聚集力强的重点商贸设施项目,同步优化城市商业网点结构布局,搞活商贸流通,建成覆盖城乡、辐射周边的商品集散地。着力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产业聚集区、综合功能配套区和特色商贸区,打造城市中心商圈,吸引国内外著名品牌和知名连锁店入驻不断丰富消夏文化节内涵,定期举办各类大型商务会展、商业演出、文体活动,以凉都品牌推动旅游,以办节办会增强承载,全面提升城市要素吸纳力、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在建设活力六盘水上实现新突破。抓住国家支持我市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创体制机制和对外开放新优势。
  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重点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管理创新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投资增长的内在机制。继续深化教育、医疗、文化、财政、收入分配等方
  面的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到2016年,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60%以上加强扩权强县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支持六枝奋力攻坚、盘县加速崛起、水城全力突破、钟山率先跨越,确保盘县5年内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水城县2年、六枝特区3年进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钟山区2年内在全省经济强县中的排名进入前5位。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构筑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城际轻轨、民用航空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联手推进攀西一六盘水经济区、毕水兴资源富集区规划建设,广泛参与珠三角、长三角、东盟自贸区等区域合作。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友好城市、川滇黔十市州的交流,积极开展互访考察和经贸交流活动。全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能,力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30%。
  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支持科研院所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建设一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一批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掌握关键技术的知名品牌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大力实施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工程进一步健全柔性引才、稳才机制,创新人才政策,把我市建设成为高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
  (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努力在建设文明六盘水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文明市民教育,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评先选优活动,注重典型引路,示范引导.积极营造文化育人、榜样引人、环境造人的良好氛围。
  实施特色文化保护工程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深入挖掘夜郎文化、民族文化、长征文化、工业文化和"三线"文化.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大力培养基层文化骨干、民间艺术人才,扶持发展地方民间艺术表演团体。
  实施文化服务惠民工程。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市级"七馆四中心”,县级"四馆两中心",乡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村级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和一批公共文化场所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加强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打造"中国凉都”避暑文化产业聚集区,大力实施"六大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注重文化人才培养、文化品牌培育和文化企业扶持.建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
  (五)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在建设幸福六盘水上实现新突破。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富民优先导向,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构建居民收人持续较快增长的多元支撑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鼓励自主创业,推动以创业促进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建立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互衔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失业、工伤、生育参保覆盖率。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改善城乡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条件。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紧紧抓住国家以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扶贫攻坚主故场的契机,大力实施“减贫摘帽”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确保六枝、盘县、水城3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减贫摘帽”。
  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好更加规范的学前教育、更加均衡的基础教育、更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和更加开放的民办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工建设一批体育场馆,建成老王山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
  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党委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加大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责任追究,严肃查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背后隐藏的违法违纪案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反映全市安全生产水平的各项指标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平安凉都”建设,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各种违法犯罪和黑恶势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巩固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支持国防建设和法院、检察院工作。加大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力度。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对台、档案、工会、共青团、地方志、红十字、残疾人等工作。
  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开局之年,也是继往开来、再创佳绩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快”,总要求是“能快则快、乂快又好、更快更好”,总目标是“突出特色,做大总量.提速转型,增比进位"。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民人均纯收人分别实际增长1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加速发展。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力争突破1000亿元。按照“三基本"要求,加快项目前置手续办理,促成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实质性新开工800个以上项目(总投资800亿元以上),每季度集中开工200个以上项目。加大产业投资力度.重点投向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完成工业投资400亿元以上,其中技改投资128亿元以上。研究、吃透国家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投入,盘活固定资产,做好土地储备,深化银政合作,做实做细工业、城镇、农业、交通、水利、文化、旅游等项目融资工作,努力争取更大的信贷支持.启动实施“民营企业上市工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创新金融产品融资。出台激活民间资金的政策措施,引导本地企业就地投资、转产投资和外流企业回流投资。组建完成市政府金融办。竭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强化地方政府重大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安置主体责任,依法、有序、规范、和谐地推进拆迁工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加快项目库建设,形成充足的项目储备。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
  (二)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26%以上,全力抓好煤炭生产,全年完成原煤产量7150万吨、洗精煤产量2000万吨。开工建设黑塘煤矿、马依煤矿选煤厂等一批重点项目。着力抓好开发区(园区)建设,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亿元以上,完成产业项目投资320亿元以上,建成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以匕继续加快转型升级,开工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推进一批技改项目。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一批人员创业,带动一批人员就业,全年新增微型企业1000户以上。在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36亿元,增长15%以上。
  (三)加快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启动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30个乡镇505个村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市中心城区城市南北向道路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开工建设150万平方米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统筹推进"城中村”和旧城改造。继续加强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建设省第八届旅游发展大会工程、凤凰山城市综合体开发工程和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和"双创双建"活动,继续推进水城河综合治理。加强城市周边山体绿化,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开展城市综合交通整治,着力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严格执行市中心城区土地"五统一"管理,大力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四)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搞好房屋亮化、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寨绿化、环境美化,重点在交通沿线、城市周边、乡镇机关所在地及旅游景区建设6万户以上新民居。实施33090户农村危房改造、11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和水城县蟠龙乡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启动实施"九大产业”推进计划和50万亩农业产业化建设工程,掀起农业结构调整新高潮。着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2个以上省级龙头企业、4个以上市级龙头企业。下大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贫政策措施,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完成移民安置4264人。完善结对子帮扶制度,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实施54个村"整村推进"项目。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力突破发展瓶颈。完成交通投资151亿元。建成六沾铁路复线工程,配合做好长昆高速铁路六盘水境内段建设,加快推进六盘水—安顺城际轨道项目、毕节一水城一兴义铁路前期工作建成水盘高速公路,完成六镇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加快推进六六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境内段建设.扎实推进盘兴高速公路、六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建成长寨至兴隆、英武至羊场、响水至瓦窑田等二级公路.开工建设郎岱至毛口旅游公路。建成通村油路600公里,新增80个建制村通油路,实现40%建制村通油路开工建设机场快线。加快六盘水月照机场建设,完成投资6亿元,确保2013年建成通航。开工建设野钟新发旅游码头和毛口旅游码头;完成水利投资56亿元。加快"三位一体”规划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全部开工建设。配合抓好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白河沟、双桥、鱼洞坝、旧院、卡河等水库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懒龙河、观音岩、出水洞、朱昌河等水库。完成烟水配套工程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68平方公里,新增、改善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治理病险水库5座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度,新增解决1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完成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一批输变电工程,实现农村电网改造全覆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7亿元新增80个自然村寨通电话、80个自然村寨通宽带和40个行政村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延伸覆盖。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以石漠化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和以林业、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力争完成营造林任务25万亩以上,治理石漠化面积68平方公里以上加强环城林带建设和饮用水源地周边绿化,对重要公路干线沿线两侧25度以上玉米地有计划地开展"退耕还林”。积极推进粉煤灰、煤砰石、废水、废气、废渣、脱硫石膏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管,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有关政策,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加大对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和完善县(乡)级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填埋设施建设,启动3万人以上重点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招商引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水务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完成1600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实际到位资金达到600亿元以上。以凉都消夏文化节、川滇黔十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等为载体,举办大型招商活动强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意识,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优质化服务。认真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签约项目顺利实施。
  (八)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切实做好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一要进一步抓好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5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56万人。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领取养老金人数达27万人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0062套;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0642套。二要优先优质发展教育事业。强力推进"4+2"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继续实施缓解市中心城区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快推进市一中、市三中二期工程建设。围绕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目标,加快推进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创建工作,开工建设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完善六盘水师院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六盘水师院二期工程,加强六盘水师院学科和专业建设。4个县、特区、区各建成城区中学1所、小学1所,钟山区加建城区中学1所、小学2所。建成21所乡(镇)幼儿园。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3万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12.58万平方米。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人吃午餐”。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统筹抓好老年教育和民族教育。启动钟山水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学质量三要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开工建设凉都大剧院、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档案馆、市民中心、会展中心、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博物馆和三线遗址博物馆。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要求.筹划启动一批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积极推进老王山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建设四要大力发展卫生、人口计生等事业。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骨干医院建设,启动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和创建三甲医院工作,开工建设巾精神病医院和市中心血站,加快推进市妇女儿童医院扩建和县级人民医院建设,建成盘县安宁医院.完成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加快全科医生培养。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打一场人口计生工作翻身仗,确保摆脱在全省挂末的被动局面。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国家煤炭清洁转化检验中心、水钢技术中心建设。
  (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活动,集中力量化解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矿群矛盾、产权纠纷、企业改制、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继续推进"平安凉都”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天网丁.程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加大基层基础工作和设施建设力度.力争群众安全感指数继续“升点进位"。以煤矿和道路交通为重点,统筹抓好矿山、建筑、民爆、危化、消防等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实现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加快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和抽验,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的各项任务,政府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效能。坚持真抓实干、大干快干的务实作风.积极倡导"五加二、白加黑"的奉献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执著奋斗精神,争先创优,激情创业。进一步健全观摩交流、监督检查、跟踪问效、绩效评估等机制,实施奖勒罚懒、重奖严罚.力促公务人员真正把精力集中到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到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到干成事上进一步树立敢于尝试、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工作作风,善于在挑战中寻求发展机遇、在困境中开创局面,大胆突破不合理的制度和框架束缚,深入研究和用足用活国家发展政策高规格构建行政电子监察平台、高标准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高质量构建权力公开运行监管平台、高要求构建问责惩处平台.着力落实限时办结制度、首问负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奖惩激励制度,努力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着力降低群众办事成本。
  (二)推进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结合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和"三访"活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理结果,营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全力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做到人员到位、项目到位、授权到位、服务到位,做到行政审批事项"能减则减",营造便民利民、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把加强企业、群众的服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主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营造依法办事、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严厉打击不法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安全和谐的市场环境;坚持以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让全社会共同关心发展、投身发展,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三)狠抓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加强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追究失职渎职行为.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反腐倡廉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的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打造现代特色都市.为实现全面建设"五个六盘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六盘水年鉴 2013

《六盘水年鉴 2013》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六盘水概况、领导人名录、经济管理与监督、财政·税务、建设·环保、科学技术等35个部类,着重反映2012年度六盘水市在发展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维护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措施、新经验、新问题。

阅读

相关地名

六盘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