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概况】2012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4.42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数0.3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4位,较2011年进3位;原煤、钢、电、水泥分别完成7156万吨、501.48万吨、375.5亿千瓦时、523.2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7.3%、25%、4%、12.1%;工业用电量完成112.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5%,增速全省排名第2位;全市完成电煤供应1828.66万吨,库存172.68万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销售电量8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7%,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成品油销售37.66万吨,同比增长26.97%;铁路发送货物2128.8万吨;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4户,总数达到347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194个,完成投资360.59亿元,同比增长40%。
(市经信委)
【信息化】 全市三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网络公司、水城宏通公司共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亿元;新增157个自然村寨通电话和宽带,为目标任务的196.25%;完成58个行政村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延伸覆盖任务,为目标任务的145%;安装24789套农村直播地面接收设备,为目标任务的100%。电信业务总量1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11%;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4.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94%;移动电话用户为2031204户,固定电话用户为280040户,互联网用户为146645户。
(市经信委)
【资源综合利用】 全市22户重点用能企业28项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6项上升,20项下降,2项不可比,稳定降低率为76.92%。节能的18家企业共节标煤288479吨,超耗的4家企业共超耗标煤28851吨,节超相抵共节标煤259628吨;散装水泥和新型水泥生产线得到快速发展.全市水泥产量513.83万吨,同比增长6.38%,其中散装水泥218.4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6.96万吨,增速为66%,散装率为42.52%,5家干法水泥企业和1家水泥粉磨站完成水泥产量462.66万吨,占全市水泥产量的90%。组织初审申报煤肝石发电厂、粉煤灰利用、煤层气和余热发电认定企业20个,通过认定18个;11家自备电厂发电19.39亿度,同比增长26.74%。
(市经信委)
【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125.25万吨(万标张、万千瓦),涉及焦炭行业5家、水泥行业3家、铁合金行业3家、电力行业2家、制革行业1家,对各县(特区、区)申报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22家企业进行实地查看后上报省淘汰办。
(市经信委)
【民营经济】 全市有民营经济单位88689户(含个体工商户),其中民营企业9080户,完成增加值338.93亿元,同比增长36.68%,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5.89%,较上年增长5.59个百分点;上交税金69.46亿元,同比增长31.28%,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4.43%,较上年增长3.3个百分点;完成民间投资331.04亿元,同比增长233.74%;实现从业人
员41.95万人,同比增长3.66%。
(市经信委)
【工业在建重点项目】 盘县电厂"上大压小”、盘北煤砰石电厂一期、盘县松河煤矿(240万吨/年)及选煤厂、六枝新华煤矿(120万吨/年)、豪龙水泥厂、响水电站扩机工程(2x6.5万千瓦)、万家口子电站(18万千瓦)、盘县大唐四格风电场一二期工程(9.5万千瓦)、黔桂天能二期(130万吨煤焦化)、盘县宏盛120万吨煤焦化、贵州首黔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新工艺、新材料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等在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市经信委)
【工业园区】 全市有10个工业园区编制完成发展规划,其中,红桥、董地、木岗、岩脚、中普、水月、两河、盘北8个工业园通过省、市评审。董地工业园区获得贵州省“百亿级"示范园区称号,红桥、董地工业园区获得"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工业园区)"称号。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8亿元,同比增长34.2%,为计划的101.3%;建成标准厂房120.4万平方米。11个工业园区累计在建基础设施项目99个(当年新开工建设项目64个),计划投资150亿元;共入驻企业269家,已投产149家,吸纳就业6万余人。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5亿元,同比增长27.8%。完成产业项目投资120.6亿元,同比增长37.5%,为计划的109.6%;11个工业园区在建产业项目165个(当年新开工建设产业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860亿元。
(市经信委)
【项目申报】2012年,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项目、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及贵州省地方特色产业项目共55个;有32个项目获得各类扶持资金2101万元(补助资金1931万元,贴息17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4个,万户小老板工程3个.担保小贷补助项目4个。共成立融资性担保机构22家,注册资本金共13.5亿元;成立小额
贷款公司18家,注册资本金4.9亿元。向省经信委申报238户"万户小老板”项目,有173个"小老板”获批扶持资金91万元。
(市经信委)
物价管理
【价格上涨】2012年,受粮食、油脂、水产品、蔬菜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1月份上涨4.9%、2月份上涨3.9%、3月份上涨3.7%、4月份上涨3.2%、5月份上涨3.1%、6月份上涨3%、7月份」二涨3%、8月份上涨2.8%、9月份上涨2.8%、10月份上涨2.7%、11月份上涨2.7%、12月份上涨2.7%。
(苏德义)
【价格监测与社保连动】 加强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肉、蛋、蔬菜等副食品的价格监测,随时掌握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动态,及时分析研究可能引起市场价格异常的苗头性问题,不断提高价格监测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积极防范价格异常波动。按《全国主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全国粮食价格监测报告制度》要求,对国家监测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品种和规格152个)变化情况定期上报;完成省监测的27个品种价格的采集和上报工作。全年上报各类报表142份,上报各类监测文字分析材料18份同时.认真做好全市季度价格运行情况分析、《六盘水主要物价》编印和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按照《贵州省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启动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1月,全市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由320元(市中心城区)和300元(其余地区)提高到市中心城区360元、其余地区340元,平均增幅达13.12%。
(苏德义)
【价格管理】1月16日,核定水城汽车运输公司六枝汽车站新增班线客运票价。1月29日,通知各县(特区、区)执行"碧源牌”绿色食品盐全市统一零售价1.4元/袋(350克/袋•铝膜装)。及时转发省物价局关于贵州省2012年春、秋两学期中、小学课本零售价格的有关文件,督促各县(特区、区)执行。3月26日,调整市中心城区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价格:非居民生活用水调整为3.4元/立方米,对旅游星级宾馆(饭店)用水价格在规定基础上下浮10%的政策不再执行;特种用水价格调整为12元/立方米。4月24日,市中心城区执行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即超定额50%以下(含50%)的部分按基准水价的150%计收水费;超定额50%~100%(含100%)的部分按基准水价的200%计收水费;超定额100%以上的部分,按基准水价的300%计收水费;用水定额按2011年11月11日起实施的《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DB52/个725-2011)》规定执行。5月30日,全市每50公斤中、晚袖稻(三等)最低收购价格提为125元,比2011年提高18元。6月1日,水钢管道煤气出厂价格从0.4元/立方米调整为0.6元/立方米。市燃气公司管道煤气销售价格:居民生活用气由0.9元/立方米调整为1.1元/立方米,非营利性用气由1.15元/立方米调整为1.35元/立方米,经营性用气由1.25元/立方米调整为1.45元/立方米,享受城市低保政策用户的生活用气仍执行0.6元/立方米的价格。当日,市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第一级水价为2.3元/立方米,水量基数为15立方米/月•户;第二级水价为3.45元/立方米,水量基数为15立方米以上至24立方米/月•户部分;第三级水价为4.6元/立方米,水量基数为24立方米/月•户以上部分;低收入群体免收3立方米水费;单位的集体户(企事业单位集体宿舍、出租屋等),第一级水量基数为5立方米/月•人,第二级水量基数为5-8立方米/月•人部分,第三级水量基数为8立方米/月•人以上部分;对盘县、六枝特区的水价进行相应调整。12月,居民生活用电按《贵州省物价局关于我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通知》执行,第一档电量划分标准为每户月用电量210千瓦时(含以内),每千瓦时按0.4556元收取;第二档电量划分标准为每户月用电量210-380千瓦时的部分,每千瓦时按0.5056元收取;第三档电量划分标准为每户月用电量380千瓦时以上的部分,每千瓦时按0.7556元收取。12月20日,制定"六盘水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麒麟苑住宅小区1-4#楼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854元/平方米,不含水、电、煤气安装费用)。
(苏德义)
【收费管理】1月12日,执行省统一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41项,规范和降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13项。同日,核定六盘水市同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六盘水市煤炭协会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培训收费标准。2月10日,公布取消"贵州新增耕地指标流转专项资金、大型医用设备医疗单位评审检测费、卫生审查费、卫生评价费、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工本费等5项收费”。3月2日,调整市直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标准。3月22日,核定市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培训收费标准。4月2日,调整钟山区实验幼儿园收费标准。7月17日,按省规定核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收费标准。7月30日,公布《2011年六盘水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2011年12月31日仍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收费项目270项)。8月7日,核定麒麟(文化)公园和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及六枝特区殡仪馆收费标准。10月31日,规范六盘水市动物园门票价格。11月8日,核定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新建非普通病房床位最高收费标准。11月29日,核定六盘水康载保安培训中心收费标准。审验2011年度"收费许可证"和“经营性服务收费许可证"1066个(应年审数1098个),年审率为97.1%。2011年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额为75173.29万元(不包含医疗服务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占财政收入的6%,与2010年度持平。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169个、收费项目908项,2011年收费总额55140.99万元,全额上缴财政.全部使用财政票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行政事业性单位及附设社会团体收取经营性服务收费单位13个,收费项目60项,2011年度收费2923.56万元。(苏德义)
【监督检查】1~12月,全市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14件,实施经济制裁42.63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1.6万元,罚款31.035万元)。8月29日至10月20日,检查旅游景点、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粮油经营户、交通客运等58个。3月12至28日和9月12至28日,对全市范围内的春、秋两季入学中、小学和职业中学的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对个别学校收取择校费还收取学费、票据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等问题,及时告诫,要求整改到位。出台《六盘水市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实施方案》,从4月开始,对大型零售企业及其下属门店进行检查。6月1日,对市中心区百盛有限公司和佳惠百货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监制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样本,加强市场商品明码标价监督检查。3月24日上午9时,市长专线转告:群众举报,市中心城区公交车擅自提高票价,由1元/人提高到2元/人;出动行政执法人员12人,车辆2台,检查公交车80余辆,没收自制涨价线路牌49块,撕毁张贴在车辆上的擅自提高票价通知单60余份,提醒告诫违法收费车辆驾驶人员80余人,责令擅自提高票价的54台公交车辆当场改正;当日下午4时左右,擅自提高票价的违法行为得到控制。春运期间,出动283人次,检查车辆52台次,检查经营企业和运输户500余户。
(苏德义)
[其他工作】2012年,市级物价部门行政(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编制数18名,工勤人员编制3名,实有人员27人;增设成本调查监审科(正科级),对外挂六盘水市成本调查监审局牌子,定正副科长(局长)职数1名。5月30日,市政府第1号令公布《六盘水市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规定(试行)》,6月1日起施行。价格调节基金是经营者按营业额的千分之一缴纳的基金,主要使用范围是扶持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流通市场建设和价格上涨时平抑市场价格;由经营者在向所属税务部门申报缴纳税款时一并申报缴纳。7~12月,全市共征收价格调节基金7471.72万元全年受理群众电话咨询40余条,受理各种价格举报案件26件,实施经济制裁3.136万元(罚款0.36万元,退还用户2.74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0.027万元),办结率为100%。完成价格鉴证业务1632件,鉴证值5812万元。其中,刑事案件价格鉴定1562件,鉴定值3391万元;民事案件价格鉴定39件,鉴定值178万元;行政案件30件,鉴定值1170万元;价格咨询服务60余件,管理性价格事务120余起;涉纪财物价格鉴定1件,鉴定值1073万元。
(苏德义)
工商行政管理
【概况】2012年,市工商局积极完善服务制度,着力强化依法行政丁.作,为全市的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年,六盘水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荣获贵州省六盘水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关于为见义勇为基金的捐赠授牌和证书颁发;市工商局先后获得了省工商局政务信息考核2011年度三等奖,2009~2011年度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二等奖,2011年度全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2011年度全市"两打三治"先进集体,2011年度全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考核一等奖,2012年市直机关职工迎国庆广播体操比赛三等奖,2012年"川威杯”高原马拉松邀请赛优秀组织奖,2009~2011年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城区、县城)、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周技)
【企业注册登记】 截至2012年底,全市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81972户,注册资金5376073万元。其中,内资企业2831户,注册资金3011214万元;私营企业9166户,注册资金1986945万元,从业人员98827人;农民专业合作社774户,注册资金106562万元,从业人员5878人;个体工商户69201户,注册资金271352万元,从业人员139013人。市场主体密度达到每万人263户。
2012年,全市新设立各类企业3101户,资金396493万元。私营企业新增2532户,注册资金564789万元,从业人员27210人。个体工商户新增12464户,注册资金78989万元,从业人员3650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314户,注册资金55123万元,从业人员2181人。
(周技)
【优化投资环境】2012年,全市工商系统着力打造服务型工商队伍,采取多种形式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服务制度,为各级各类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继续落实优惠政策措施,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关于支持服务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全市各级工商机关按照"提前介入、及时注册、重点指导、全程服务”的原则,积极为招商引资项目做好服务。
全面贯彻国发2号文件,认真落实建设"五个六盘水"的战略目标,不断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各级工商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开展"市场主体发展倍增”工程,引导个体私营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向第二、第三产业方向延伸,大力发展科技型、外向型企业。
以支持国企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改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12年为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印刷厂等28家办理了重组改制登记。
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基础实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支持农村养殖大户、农村能人、返乡民工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与此同时,市工商局通过完善值班长制度、设立绿色通道、实行预约上门年检咨询服务、开展行政指导等方式,派员进驻市政府政务中心,将市场主体准入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市政府政务中心工商窗口办理,使办事企业及群众避免了 “两头跑",方便了办事企业及群众。
(周技)
【依法行政】2012年以来,市工商局认真组织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夯实依法行政基础;树立依法运用权力和制约权力的观念,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水平,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统一了全市工商系统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标准,树立了工商部门公平公正执法的形象。
2012年,全市工商系统共办理行政执法案件16948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1.7%。其中,行政处罚案件8352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03.2%;罚没款330.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7%。行政指导案件8596件,比上年同期增长64.8%。
(周技)
【食品安全监管】 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制度健全、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反应迅速、立体监管"的体制机制,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组织领导有力、督促检查到位、工作流程规范、基础工作扎实、职能运行有效"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强化食品流通许可制度规范。2012年,全市累计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828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7.61%。
突出监管重点,认真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有效保证了食品市场少出事或不出事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9590人次,检查食品经营者18143户次,检查各类市场1695个次,查处食品案件484件,案值121.03万元,罚没金额81.44万元,查获假冒伪劣食品10745.32公斤。
创新检测方式,探索实施"两分一集"(分散抽样、集中检测、分散处理)食品检测方式。逐步实现检测人员专业化,检测方式科学化,检测工作集约化的目标。2012年,共开展快速检测6678组次,不合格24组次(个),合格率99.64%。开展定向监测,强化对加工食品、农畜等产品的质量监管,共进行食品质量监测抽样1012批次,不合格33批次,监测合格率96.34%。
进一步推进食品经营者诚信自律体系建设力度。全市已建立食品流通行业协会6个,分会31个,会员4348人,建立"十户联巡联管"小组220个。统一全市临界食品的划分标准,全市已有121户食品经营者设立了 "临界食品”专区 (柜)。(周技)【商标管理工作】 商标申报注册工作取得新突破,按照《六盘水市商标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引导企业和市场主体申请商标注册。全面推行“一分局(大队)二标”"一县一牌”工作。全年应完成引导88件商标申请注册,已引导新申请注册商标270件,提前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给六盘水市新申请商标注册100件的知识产权目标任务2012年,六盘水市有效注册商标达到1083件。
品牌创建工作上升到政府行为。市政府颁布《六盘水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知名商标认定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提升了知名商标认定的规格和权威性。这在全省九个市、州尚属首创。继续做好贵州省著名商标和六盘水市知名商标推荐、申报及认定工作。2012年,推荐"西山”等12件商标申报省著名商标认定。认定"迴龙溪”等18件商标为市知名商标。
地理标志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取得新进展。"郎岱酱"地理标志商标成功注册结束了六盘水市无地理标志商标的历史。"盘县妥乐古银杏"的汉字及图形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成了2012年工商渠道申请一件地理标志的目标任务。主动上门引导首钢水钢(集团)、盘江煤电(集团)等大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和申报驰名商标。邀请中国工商报企业策划中心现场向大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工作进行辅导2012年,将盘江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的"盘江"商标、水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乌蒙山"商标、六枝大畅面业有限公司的"岩脚”商标和六盘水市金桥食品有限公司的“毛大”商标等4件商标列为申报驰名商标的重点,两件商标有望在2013年上半年获得认定。六盘水市驰名商标申报实现了零的突破。
(周技)
【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 坚持有假必打、四季严打,深化打假维权工作。全系统以损害"三农"利益的问题为打击重点,以食品、酒品、农资、家电、建材和名优商品为重点品种,严厉查处假冒侵权行为。全市共立案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46件,案值869.75万元,罚没金额104.23万元。
打击传销,启动"无传销城市”创建活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立了三级打击传销责任制。2012年,全市共捣毁传销窝点3个,清查、教育、驱散传销涉案人员91人,查办网络传销案1件,案值70万元。全市共建立无传销社区(村)1066个。建立健全“打、控、防、管、教"八项工作机制,率先在全省启动创建"无传销城市” 活动,推动打击传销工作向纵深发展。
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深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全系统继续围绕“六大领域、九大行业”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全市共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26件,案值1587.33万元。
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实现对各类市场的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加强对广告市场的日常监管,共查处各类广告违法案件41件,罚没金额20.83万元;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加大合同市场检查力度,共检查各类合同1541份,金额48479.65万元,查处案件30件,罚没款4.41万元;创新网络监管模式,查办了全市第一个网络违法案件;开展文明集市创建工作,大力开展"五城联创”"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和“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六盘水市西南家居市场被评为全国“诚信市场"。
(周技)
【消费者权益保护】2012年,全市共设立"两站”1183个,实现"一会两站”设立全覆盖。
全面落实"12315”"五进"工作,共建立维权服务站点33个,全市已基本建成精品分会、站点55个;扎实开展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各类专项整治。对"家电下乡"、电线电缆、机动车制动液、成品油、钢材、汽车等进行专项整治,共出动检查人员1552人次,检查市场主体1692户次。共查处违法案件23件,案值4.89万元,罚没款6.47万元;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共监测商品总组数133组,查处销售不合格商品案件24件,案值17.75万元;强化维权,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常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消费与安全"年主题活动。全年共受理申诉53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0万元;受理消费者投诉679件,解决679件,解决率为100%。通过处理投诉,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0万元。
(周技)
【打造"数字工商"】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机制,到2012年底,六盘水市已初步形成以"建立信用平台"为载体,以"完善数据质量管理”为依托,以"实施痕迹化管理”为新途径,以“加强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为目标,以"促进诚信社会建设”为目的的工作格局。2012年,全市工商系统数据完整率达到95%以上,数据准确率达到98%以上,在国家工商总局对市工商局数据质量检查中,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周技)
【队伍建设】2012年,六盘水市是全省纯洁性教育5家试点单位之一,六盘水市工商局因此成为全省工商系统唯一一家试点单位。市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紧紧围绕"增强政治坚定性,保持党的纯洁性”这个主题,及早提出以"三转三严”为抓手,以"五提升、五保持"为目标,扎实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市局机关6个支部、53名在职党员,钟山经济开发区分局4个支部、33名在职党员参加了3个月的教育活动。
在教育活动期间,市工商局主动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对工商工作进行视察和评议,丰富了活动内涵,推动了工商工作的有力开展。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市委纯教办的多次肯定,3次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中央驻黔省级主流媒体还对市工商局纯洁性教育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
与此同时,全市工商系统还以争创人民“三满意"为载体,着力提高队伍素质和机关作风转变。
深入推进"三满意"活动的创建。进一步完善"三满意”创建考核验收工作。全市共有22个工商分局被命名为县级"人民满意工商分局”,17个为市级"人民满意工商分局”,6个被命名为省级“人民满意工商分局”。
通过积极开展"五讲"领导班子建设、开展"四项教育”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实现转变观念,严管队伍,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实现转变作风,严守承诺,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转变职能,严格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周技)
【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2012年,市工商局着力围绕扶持发展微型企业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查找.对查找出的22个风险点纳入滚动管理;通过开展治理“滥处滥罚"专项工作,开展纠风工作,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申报等工作.采取"教育保廉、环境熏廉、活动促廉、家庭助廉"方式,强化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2012年以来,市工商局积极参加全市组织开展的"科长群众评”等一系列评议活动,其中“向人民报告、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评议工作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进一步展现了工商系统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自年初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召开期间,市工商局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确保了系统不出问题,干部不出问题。全年实现了零上访和无违法违纪案件的目标。
(周技)
国有资产管理
【概况】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3月成立,为市政府综合职能部门,下设办公室、组织与人事教育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科、监事会工作与财务监督科,行政编制12名、工勤人员编制2名。2012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科更名业绩考核和分配科,增设产权管理与规划发展科、党委办公室、信息中心,增加事业编制5名2012年,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监管企业有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市燃气总公司、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市江源电力有限公司、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市商业银行(已于2012年10月与安顺市商业银行、遵义市商业银行组建成贵州银行)、重啤集团六盘水啤酒有限公司、市食品总厂、贵州乌蒙山发展有限公司9户及下属企业共计45户,在册职工1957人,退休职工1148人;资产总额188.88亿元,比上年增长37.34%;负债154.04亿元,比上年增长38.86%;所有者权益34.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02%;营业收入1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75%;利润总额4.16亿元,比上年增长36.02%;净利润3.2亿元,比上年增长36.37%;净资产收益率9.19%,比上年增长4.08%。
(李振华)
【国企改革与发展】 指导市开投公司入股湖南黑金时代股份公司,组建六盘水市清洁能源公司、六盘水市热力公司。协调解决第二轮水务体制改革遗留问题,实现中心城区水务统一管理,涉水资源统一规划、调度。指导重啤(集团)六盘水啤酒有限公司产权(股权)转让,市交运集团公司投资设立的六盘水凉交运输有限公司调整股权比例,市明湖花园酒店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无偿划转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做好市直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的准备工作及国有企业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相关工作。
(李振华)
【公司建设]】市开发投资公司成功发债券16亿元,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融资1.5亿元。市江源电力有限公司融资3.8亿元,承建的双桥水库工程大坝成功截流.累计完成投资25000万元。市燃气总公司城市中心区集中供热项目实现示范供热,组建盘县燃气公司。市交运集团开工建设南客运站,临时站点投入使用。市水务公司开工建设政法基地供水、月照乡"一户一表"改造、月照机场供水管道工程、红桥新区管网供水、花岩洞取水工程等项目。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实施明湖城市综合体建设、第八届旅发大会主会场、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等项目建设。
(李振华)
【基础工作】 制定重大事项管理、企业用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开展全市企业国有资产年检登记工作,办理市属国有企业登记年检75户。对监管企业财务运行动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内控,推行全面风险管理,聘请中介机构对监管企业进行年度财务审计。完成
2011年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兑现,与5户监管企业签订2012年经营业绩考核责任状,与2户监管企业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对企业工资总量进行宏观调控与审批。市属授权监管企业共上缴2011年度国有资本收益2703.96万元,全部用于支持监管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资本金投入和企业改革改制。
(李振华)
国土资源管理
【建设用地服务保障】2012年,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提前介入、关口前移,及时调度和掌握2012年累计四次开工的920个项目和十大工程、十二件民生实事项目的用地情况,主动服务于重点项目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确保了各建设项目顺利落地。
2012年,全市经批准建设用地29宗,批准面积1727.3016公顷,为年初计划数的367.5%。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用地面积为756.9361公顷(使用国家计划指标);经省人民政府审查批准用地面积为970.3655公顷(使用省分解下达指标)。上报国务院待批建设项目用地有2宗,申报用地面积共计397.6036公顷。组织完成了月照机场、六六高速、六镇高速、杭瑞高速、凤凰城市综合体、旅发大会主会场、六大湿地公园、六大广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加大建设用地供应力度,截至2012年12月,2010年批准用地项目37个,面积:1043.3680公顷,供地面积:844.8149公顷,供地率:80.97%;2011年,批准用地项目53个,面积:3868.8448公顷,供地面积:3134.3466公顷,供地率81.02%;2012年,批准用地项目29个,面积:1727.3016公顷,供地面积:901.6430公顷,供地率52.16%。近三年供地率均超过省国土资源厅规定的要求。
(杨普胜)
【土地利用方式创新]2012年,全市争取省级资金13465万元,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9个,完成土地整治任务6.09万亩,完成新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24个,规模面积3616.1962公顷。
完成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验收67个(其中,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7个、坡改梯项目50个),规模面积3461.307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767.5768公顷编制了《六枝特区五干亩以上坝区耕地专项调查及建设方案》,由六枝特区具体组织实施。
大湾镇“兴地惠民”大规模土地整治项目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家立项。
在水城县滥坝镇、六枝特区岩脚镇老卜底村开展耕作层剥离利用中低产田土改造试点前期工作,项目面积1000亩。
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2012年省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共1900亩。其中,使用2011年度周转指标实施的项目4个 (六枝特区100亩、盘县300亩、水城县300亩、钟山区200亩)共900亩;2012年周转指标1000亩, 确定3个县区为试点项目单位(盘县300亩、水城县300亩、钟山区400亩),编制完成了项目实施规划并经省厅批复同意。
(杨普胜)
【收购储备和融资贷款】2012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中心城区土地管理的通知》,实行市中心城区土地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收益的"五统一”管理。完成市中心城区土地收储2035.66亩。
国土部门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启动市中心城区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市中心城区征地拆迁户的安居乐业长远生计奠定良好的基础,规划建设面积33.4万平方米。完成大营安置点的征地、进行场地平整、钻探;水西立交安置点采用BT模式建设,完成初步设计;完成凤凰安置点、德坞安置点的征地工作,进入房建工程招投标工作。
启动土地收储贷款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市级意向性融资贷款规模近2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88亿元,凤凰山片区8.13平方
公里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他城市综合体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2012年,全市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出让土地218宗,面积8368.23亩,获地价款316308.733万元;其中工业用地28宗,面积3971.55亩,获地价款38996.95万元,其他用地190宗,面积4396.68亩,获地价款277311.78万元市本级出让86宗,面积505.33亩,成交价款27662.0752万元.其中工业用地2宗,面积118.05亩,获地价款1695万元,其他商住用地84宗,面积387.28亩,获地价款25967.0752万元。
(杨普胜)
【地籍管理】2012年,六盘水市委托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开发了新的网络版登记快速发证系统软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办证进度。
2012年,市级共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5669宗,登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抵押登记92宗,面积399.6万平方米.抵押金额405317.06万元,转让登记4254宗,面积37.9万平方米其中,为国有企业抵押登记20宗,面积331.2万平方米,抵押金额307105万元,为私营企业抵押登记32宗,面积3.2万平方米.抵押金额3977万元土地登记发证工作2012年4月9日在市政府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受理后.均按要求按时办结,无一超期。
2012年,全市实际供应土地4346.供86公顷,其中,商服用地172.0086公顷、工矿仓储用地425.7484公顷、住宅用地156.7658公顷,其他用地3592.2464公顷。
市中心城区基准地价更新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和省物价管理部门组织的验收;近期市人民政府将公布实施。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度顺利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1033宗.发证率100%,全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506宗,发证率63.33%;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128184宗,发证率41%。
(杨普胜)
【矿产资源保障和管理】2012年,编制完成《六盘水地区铅锌铁镐整体勘查方案》,市人民政府与省地矿局签署了《开展六盘水优势特色矿产勘查开发合作协议》,会同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启动了六盘水市北部铁及"三稀”矿产的整装勘查、六盘水市南部铜、钛及“三稀”矿产的整装勘查、六盘水市区域内大理石、辉绿岩、水泥用灰岩等建材资源的整装勘查、六盘水市区域内地热资源的勘查、六盘水市区域内危机矿山周边和深部煤矿资源勘查等的前期工作。
市人民政府与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达成了意向合作协议,积极推进铅锌、铁、锰等优势矿产资源整装勘查。
加强采矿权采矿许可证年检,年检率达到87%,全面完成了2011年探矿权的年检工作。
开展国土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申报矿产资源保护项目10个,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矿产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组织编制市县级发证矿业权设置方案,市级方案基本完成。
加强矿产规划修编,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分别报经省、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
严格执行矿业权价款处置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制度,共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25103.48439万元,督促采矿权人交纳采矿权价款14656.74万元。
积极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组织"三率"专项调查工作组织上报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勘查项目和地勘基金项目5个。
(杨普胜)
【测绘地理信息管理]2012年,在全市17家测绘单位开展了地图市场和测绘成果保密专项检查,对8家单位进行了抽查,促进了涉密测绘成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开展测绘资质年度注册工作,规范测绘单位测绘行为。
组织境内17家测绘资质单位参加信用体系软件培训,完善测绘资质单位信息,开展信用评价工作。
对水钢赛德建设有限公司等3家测绘资质单位进行了质量认定抽查。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建设,完成了六盘水市中心城区193平方公里1:2000航测3D产品生产项目。
完成了数字六盘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评审工作,市人民政府与省国土资源厅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完成政府采购并进入实施阶段。
(杨普胜)
【地质灾害防治】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并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201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2012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29起,由于监测到位,防范措施有力,未造成人员伤亡。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起,避免31户95人的伤亡,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21起,全市共搬迁自然因素造成的受胁农户411户,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930户 (使用保证金约5000余万元)。
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收缴及使用监管力度,截至2012年12月,共累计缴存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约17亿元,使用保证金约4.6亿元,搬迁受胁户数约6000户。
争取省级以上地质灾害治理资金1732万元,对六枝特区南极山危岩体,六盘水市第五中学、第十四中学危岩带等项目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治理。
(杨普胜)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认真开展矿产卫片执法工作,2012年度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共下发矿产图斑17个,下发土地卫片B+W图斑816个,面积26985亩(耕地14017.65亩).其中疑似违法图斑702个,面积22168.5亩(耕地12809.4亩)。经合并处理后共涉及土地宗数323宗(合法用地173宗,违法用地150宗)。150宗违法用地中立案查处89宗,非立案处理61宗。经认真组织整改,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2012年,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开展执法监察巡查10075次,投入人力38406人次,出动车辆10232台次,投入经费302.9363万元,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369件(涉及土地面积309.66公顷,其中耕地8.87公顷),现场制止309件,制止率83.7%;立案60件,立案率100%共立案查处各类矿产类违法案件81件。
中共六盘水市委办公室、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出台了《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清理工作方案》,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力量对市中心城区空置土地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土地134宗,面积20212.8415亩,并分别提出处置意见上报市人民政府依法进行处置。
2012年,接办信访件73件,办结61件,办结率84%。收到信访复查申请9件,办结9件,其中维持8件,撤销1件。组织开展了对征地拆迁、涉矿矛盾纠纷、地质灾害群体矛盾纠纷的排查,涉及国土资源领域的信访突出问题共39件,煤矿信访问题及预防群体性事件共22件,市、县各级国土资源局与当地各部门共同化解,都得到妥善处理,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杨普胜)
【引进石灰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2012年,市国土资源局与市委政法委联合引进鸿海建材有限公司在六盘水市落户建立石灰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计划投资12亿,实际到位资金2亿元,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该项目的引进,对于开发六盘水市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促进城镇化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杨普胜)
统计调查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六盘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4元,增长14.6%,其中,工资性收入10881元,增长17.4%;经营性收入2764元,增长6.9%;转移性收入5295元,增长13.1%;财产性收入201元,下降52.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82元,增长16.8%,其中,工资性收入2690元.增长21.6%;家庭经营纯收入2101元,增长15.5%;转移性纯收入325元, 增长6.6%;财产性纯收入66元,下降34%。
(李发举)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平稳】2012年市中心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7%,其中.非食品价格101.8%,服务项目价格101.1%,工业品价格102.3%。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总指数分别为:食品类104.4%,烟酒类101.0%,衣着类10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9.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1.5%,交通和通信类10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0.9%,居住类102.8%
(李发举)
【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10月16日,市政府成立六盘水市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斯弼,副组长陈泉、徐仪秋、罗资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国家统计局六盘水调查队,办公室主任徐仪秋,副主任李发举、陈银芳,负责具体日常工作。8至12月,在33个乡(镇、办)44个村(社区)48个调查小区开展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摸底调查阶段,绘制调查小区图48张,清理楼房4108栋,调查登记6072户。抽取480户调查样本,其中,国家样本210户,分布在钟山区110户,六枝特区100户;地方样本270户,分布在六枝特区10户,钟山区10户,盘县130户,水城县120户抽中调查户从2012年12月1日起正式记账。
(李发举)
【居民消费价格基础数据质量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采价员素质。充实采价人员力量,新增专职采价员3名;加强对采价人员管理和培训;要求采价员根据采价网点绘制各采价日采价路线图。
加强与调查网点的沟通交流。12月.对居民消费价格采价点进行换点.增加5个调查网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采价点105个。换点期间.走访全部调查网点,收集基本信息,建立六盘水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群,加强与网点沟通交流。
提高采价员对消费品价格变化趋势把握能力。队业务人员参与采价。对采价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给采价员答复、答疑,不断提高采价员对消费品价格变化趋势的把握能力。开展"一帮一”采价,为独立采价奠定基础采取老采价员与新进采价员一起现场实地采价,让新采价员熟悉网点,熟悉采价规格品,掌握询价技巧等,为新采价员独立采价奠定基础。
(李发举)
【专题调研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密切关注经济、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开展了六盘水市农产品流通方式及存在问题,六盘水物业管理情况,市中心城区牛肉价格上涨对回民生活负担影响,六盘水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两次油价上调给营运车辆和市民生活的影响等系列专题调查,形成《抓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城市应急供给保障能力》《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肉价格创历史新高回民生活负担加重》《六盘水市中心企业负担现状调研分析》《六盘水市物业管理行业调查报告》等专题调研报告。结合各项统计调查数据,认真开展分析研究,撰写统计调查信息、分析。全年共撰写信息、分析72篇、其中16篇(条)被贵州调查总队采用,2篇(条)被国家统计局内网采用,4篇(条)被市委办、市政府办或有关媒体采用。调研报告《抓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城市应急供给保障能力》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并荣获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评选2012年度市、县级优秀调查分析报告一等奖。
(李发举)
【创新推进统计调查工作】 一是根据农村居民收入统计职能部门调整,深入六枝、水城的部分乡镇农村住户调查点、调查户和部分猪羊牛马交易市场进行调研.制定了《六盘水市农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检查审核评估办法(试行)》。
二是加强"直接调查,直接上报”力度,深入27家服务业企业和8家采购经理样本企业现场指导联网直报。
三是在盘县、六枝分片召开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企业业务培训会,改变规下工业抽样调查企业报表布置、收集、审核的工作方式.现场检查审核企业报表,确保统计调查源头数据质量。
四是在布置统计调查业务报表时,向被调查对象发放《统计调查关系告知书》,使统计法治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五是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对城镇居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工业品价格、服务业企业、采购经理企业等专业的调查员和辅助调查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调查人员和辅助调查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六是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建设。从7月起对CPI调查网点首次采用手持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继续做好服务业企业和采购经理调查实行联网直报。
(李发举)
【统计执法专项检查】8月,在贵州调查总队统计执法专项检查组督导下,按照统计执法程序,对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六盘水市黄土坡粮食储备库、六盘水市兴隆超市等11家企业开展统计基础工作和执法情况专项检查。
(李发举)
审计
【概况】2012年,六盘水市审计局人员编制53人,在编49人。设有办公室、政策法规科、财政审计科、行政事业审计一科、行政事业审计二科、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科、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一科、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二科、金融与外资审计科、经济责任审计一科、经济责任审计二科、企业审计科、社会保障审计科、审计政策咨询中心等14个职能科(室)、中心。
2012年,六盘水市审计机关完成审计项目132个,查出违规资金10787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537470万元,其中应上缴财政6381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1162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3147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39607万元,已上缴财政6221万元,已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722万元,已归还原渠道资金5568万元,已调账处理金额36846万元,核减固定资产投资4322万元;移交司法、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部门案件4件,涉及10人,移送处理金额219万元。提出审计建议283条,被采纳184条.向党委、政府和省审计厅提交综合报告、审计信息等315篇,被批示采用164篇次。2012年,市审计局水城社保资金审计组被审计署授予"社保资金审计公务员先进集体嘉奖”。六盘水市审计局获全省审计系统目标考核一等奖。市审计局党组织被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市审计局党支部被市委授予"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审计局被市委评为廉政文化进机关先进单位。市审计局组织开展的市疾控中心主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水城县社保资金审计被省审计厅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曾忠虎)
【财政审计] 全年完成预、决算审计31个,揭示了预算编报不真实不完整8812万元、未按规定征收缴纳收入14322万元、违规改变项目计划和资金用途6395万元、资金滞留闲置35134万元、虚列支出29413万元、违规出借财政资金7405万元等问题。六盘水市审计局对2011年全市新建扩建项目税收征管情况审计收缴财政资金1701万元,为进一步理顺市县共享税收分成机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作了审计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给予了充分肯定。
(曾忠虎)
【专项资金审计(调查)】 六盘水市审计机关完成专项资金审计项目26个,审计专项资金总额651898万元,主要查出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3037万元、资金闲置滞留435万元等问题抽调市县审计精干力量,按时保质完成2011年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黔南州三都县水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交叉审计、盘县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跟踪审计及盘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审计调查。
(曾忠虎)
【行政事业审计】 六盘水市审计机关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审计25个,揭示了未按规定征收缴纳收入3693万元,违规改变项目计划和资金用途521万元,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869万元,资金滞留闲置478万元等问题。
(曾忠虎)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六盘水市审计机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41个,审计项目投资额56579万元,核减工程款4322万元,其中,市医院综合住院楼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核减2422万元;2012年,市县两级审计机关采用委托审计的方式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市审计局委托中介机构对市五所学校后勤食堂BOT项目、教学楼及市凉都体育中心等7个项目进行审计,水城县审计局委托中介结构对乡镇卫生院竣工结算等10个项目进行审计,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投资审计力量与审计工作量大的矛盾,推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
(曾忠虎)
【经济责任审计】 六盘水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对31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27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0484万元。六盘水市审计局首次开展一个单位、多名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同时审计、分类评价”的原则.对市商业银行9名高层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揭示了漏缴企业所得税195万元、应收未收抵债资产处置价款510万元、少计提一般准备895万元、贷款分类未及时调整840万元等问题,为市商业银行改制提供了决策依据。
(曾忠虎)
质量技术监督
【产品质量监管工作】 组织召开2012年质量兴市工作联系会议组织召开了2次质量兴市工作联席会议,就六盘水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了深入交流,有效地推动了六盘水市质量工作的整体推进;代市政府起草了《六盘水市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深入推进质量兴市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各有关单位,《方案》对六盘水市的质量工作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对今后五年质量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是六盘水市质量事业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新起点。
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工作。2012年度,六盘水市共有5家企业5个产品向省名牌产品推进办公室递交了申报材料,2家企业3个产品获得了贵州省名牌产品的荣誉称号,名牌产品数量较2011年提高50%;代市政府起草了《六盘水市人民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单位征求意见,文件提出从农业、资源深加工业、特色轻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6个行业全面加强品牌建设,提出以加快推进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区域竞争力的思路。该《方案》的颁布实施,将积极促进六盘水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开展巡查、年审、证后监管及抽样工作。六盘水市有获证企业52家,共生产获证产品58个。应参加年审的企业39家,实际参加年审39家,参审企业初审均已通过未参加企业19家,已督促3家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其他16家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中。全年共巡查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52家,总体质量管理情况基本稳定。全年国家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查和省级监督抽查共抽取505个批次工业产品的样品,抽检产品全面覆盖六盘水市煤化工、水泥、建材等支柱产业产品以及木材加工、家具、电线电缆等其它行业产品。样品检验结果合格批次466个,不合格批次37个,合格率为92.3%,合格率较上年上升4.9个百分点。已全部完成上半年25个批次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工作,对于下半年抽检中的12个不合格批次产品后处理工作也已全面开展同时,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新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6家、换证5家。
开展电煤驻厂监管工作。对辖区内4个电厂分别派出2名工作人员驻厂监管,全市质监系统共派驻厂监管人员达944人次,抽取电煤样品400个批次,确保迎峰度夏电煤质量、计量不发生纠纷,保障电力的供给。
开展产品安全风险信息管理。排查企业86家,查处案件18起,查处企业18家,查处货值7.2万元。通过排查,将建筑用砖、水泥、人造板列人重点风险监控目标,并采取措施,集中整治,从源头上加强了质量安全的控制。对于建筑用砖产品,全年安排抽检4次,将抽检范围从生产企业扩展到建筑工地,邀请昆明理工大学专家进行调研,追踪检测抽检不合格企业;对于水泥产品,通过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和巡查频次实施不间断的监管来降低风险隐患;对于人造板产品,约谈了2家质量管理不规范的企业负责人,将其监管级别定位C类,列入重点监控对象。
(廖伟)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全年共对22家新老企业进行了申证和换证的现场和资料审查工作(其中新办证企业8家,换证14家)。
加强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力度。共对全市食品企业(小作坊)生产的酱油、醋、辣椒制品、饮用水、茶叶、固体饮料等食品进行监督抽查.已经抽取410个批次样品,其中390个样品合格,合格率95.12%,并针对所有不合格样品生产单位进行了处理。未检出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微生物产品、黄曲霉等生物毒素超标产品、含“瘦肉精”肉制品,检验未发现非法添加罗丹明、碱性橙、三聚氰胺、工业明胶等非食用物质问题。
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开展白酒品牌创建活动和白酒产品专项整治。六盘水市拥有白酒生产获证企业3家,均已按照要求完成白酒生产设备技改。二是开展使用工业明胶非法生产加工食品彻查严打行动。对辖区内2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未发现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工业明胶的情况。另抽取4个批次样品送省检,结论为合格。三是开展私屠滥宰专项整治工作。六盘水市共有肉制品生产企业2家,经查,未发现违法违规私屠滥宰、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使用“瘦肉精”猪肉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四是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根据群众举报,抽派执法人员多次开展蹲点调查开展蹲点调查,未发现非法加工"地沟油”窝点。
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质检员的培训。邀请省局培训中心在六盘水市举办一期食品企业检验人员培训班,以提高六盘水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检测水平,来自全市及毕节市50家白酒、调味品、面条、糕点、饮用水、茶叶等食品生产企业的质检员参加了为期4天的培训和考核。
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13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60台次,巡查企业100家次,巡查小作坊320家次。
查处食品生产销售违法案件36件。
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按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认真落实对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管理制度,对纳入监管的225家小作坊100%签订承诺书,100%建立必需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开展活动促进公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先后开展“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9次,食品生产企业交互检查活动4次。通过活动,不断增强社会与质监部门,企业与企业质监的了解,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廖伟)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在近几年特种设备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市、县两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态监管体系已初步建成,及时录入和更新相关信息。已录入六盘水市在用特种设备5534台,包括锅炉581台,起重机1669台,压力容器1646台,电梯1408台,大型游乐设施25台,厂(场)车辆205辆。
进一步落实三方责任。全系统与重点监控单位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承诺书34份;市局与各县区局(分局)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目标责任状6份,与检验机构签订目标责任状1份。
加强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全年办理特种设备告知申请411份,安装改造维修各类特种设备1120多台、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使用证386份、气瓶注册5948余只;培训考核发(换)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证1850人次;顺利完成气瓶两站治理验收工作。
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和完善全市质监系统应急救援体系;督促企业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6次。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五一" "安全月”等重大节假日活动开展特种设备"三进”活动,制作宣传展板6
块,发放宣传资料近10000份;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节约能源法》作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必学的法规;对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1950余人次宣传新的检验规程。
加大特种设备打非治违力度。检查企业315家,对违法行为提出警告11次,责令改正、限期整改、停止违法行为143起;计划排查易发生安全事故隐患企业126家,已查140家,排查覆盖率111%;排查一般事故隐患43项,整改43项,整改率100%;发现重大安全隐患1起,排除1起;打击非法违法、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182起。
(廖伟)
【标准化工作] 清理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标准。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省级、企业标准共135个企业的180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个,行业标准1个,地方标准1个。包括81个建材标准、71个食品标准,17个化工产品标准,5个机械制造标准、3个眼镜标准,3个家具标准。
加强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代市政府起草了《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下发各相关部门;代市政府起草了《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草案,拟上报政府审核。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六盘水市有4个省级地方标准和1个省级地方标准体系获得立项。其中恒远的《混凝土复合 (EPS)自保温砖和砌块》和《混凝土复合自保温配砖》地方标准已通过专家审查并已正式发布;新蓝天《车用焦炉气》地方标准已通过专家评审,已将评审资料上报省质监局,待发布;环保冶金《重矿渣集料》地方标准还在编制中另外由六盘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煤及煤化工标准体系已立项,召开了全省煤及煤化工标准体系研讨会。
加强工业标准工作。组织引导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创建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预计2013年2月完成评审;与昆明理工大学达成意向,拟制定《煤肝石页岩砖》标准和《重矿渣轻集料》标准;做好条码续展工作.全年共续展10家企业.注销2家;做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全年新办证1847家、换证1402家、年检2426家、迁出22家、废止86家、扫描电子档案3400家。
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六盘水市”马铃薯高产栽培标准化示范区” "六盘水优质烤烟综合标准体系示范区”和 "六盘水市钟山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先后列入了国家级和省级标准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进一步加快六盘水市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走出一条符合六盘水市本地特色的农业标准化新路子。标准化工作得到上级部门肯定。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六盘水市的开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得到了省局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在2012年省局召开的"贵州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现场会"六盘水市作为全省九个地州市唯一政府代表在会议上作了题为《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交流发言。加强农业标准化试点申报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九大”产业发展的政策精神,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试点申报工作:将六枝特区陇脚布依族乡月亮河优质水稻种植和中药材种植、盘县油茶种植、钟山区葡萄标准化种植和水城县猴场乡红心猕猴桃种植作等5个项目作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申报项目并已获得立项。
(廖伟)
【计量工作】 深化民生计量工作,继续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三年来,与眼镜店、医院、加油站等单位签订计量承诺书308份。
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与各单位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共计29份,并对辖区内21家纳人贵州省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重点用能单位开展了能源计量监督检查,并建立能源计量档案。
组织帮扶复评换证和计量认证。六盘水市2家食品检验机构其中1家按照新要求已通过复评换证工作,另1家正在申报过程中;市特检所能效测试项目经过现场的评审及资料的审查已取得计量认证证书。
加强六盘水市煤炭、建材行业获证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召开动员大会、获证机构自查、邀请专家到现场进行评审等方式,对辖区内13家建材建工检验实验室和4家煤质检验实验室进行了专项整治,规范了六盘水市建材建工和煤质化验实验室,全面提升了获证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加强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管工作。辖区内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共计4家14个证书,总体情况良好,但存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没有得到完全实施等问题,已要求企业整改,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廖伟)
【行政执法工作】2012年,明确了全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行动。全系统共办理各类行政案件242件,全年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案件。
(廖伟)
【地理标志产品普查及申报工作】 完成2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即盘县火腿、六枝岩脚面地理标志申报,水城猕猴桃正在审查中。规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程序,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制度,下发了《六盘水市质监系统行政复议接待登记制度》;组织系统内行政执法人员、技术机构管理人员进行法律学习,提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
(廖伟)
【组织人事培训工作】 根据省质监局统一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开展机构改革,经过省局批准现已成立了2个分局开展质监工作;完成机构改革编制本换本工作;开展公务员交流、挂职、调动、提拔等工作,提拔科级干部12人,系统内干部调动14人;招录稽查队人员18人,计划招录公务员6名;审核初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高级职称1名,均通过审核;组织系统内培训和委外学习1000余人次。(廖伟)【财务工作】 完成系统2013年财务预算;完成非税收入改革工作实现全市质监系统非税收入直接解邀到省财政专户;完成对新成立机构固定资产的划拨及固定资产采购等工作。完成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及建设方案的编写及上报工作;协助省局完成2011年及2012年技术机构能力建设设备的采购工作;完成2项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改造技术装备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1项获得国家总局申批,得到总局20万元资金支持;开展食品远程监控系统试点的建设工作;协调市县两级质检机构开展相关项目的申报工作;完成国家煤炭清洁转化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市级、省级项目投资的申请和划拨工作。
(廖伟)
【法规宣传工作】2012年度,共采编各类政务信息210期,并及时上报省局及市委、市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加大与新闻单位的沟通力度,省级媒体报道42篇次,市级媒体报道400余篇次;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发放涉及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条例等质监法规宣传资料10000余份,提供现场咨询300余人次,受理群众投诉2起。
(廖伟)
【技术机构能力建设】 对所辖检测所和特检所2个技术机构,不断加强硬件基础建设,购置精密仪器设备,为高效、科学、快捷、准确的判断检验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可靠的技术保证,全年共计检定计量器具4479台(件),检验或委检建材、食品等1038个样,检验特种设备5000余台、压力管道6487米;加大能力建设,强化检验检测能力。检测所完成了国家质检总局2011食品安全检测能力提升项目467万元的设备招标工作,自筹经费36万元用于改善建材室检测环境,更新食品、计量等项目的检验检测设备.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完成气体标准流量计新项目的建标工作和14项计量标准复查的上报。特检所投资46万余元所新建的能效测试项目已试运行,并通过省级计量认证。
(廖伟)
【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煤炭清洁转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该项目是由六盘水市政府申请,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选址在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红桥路与石桥三路交叉处。工程预算总投资2137万元(不含225万元的土地费用)。由于工程手续办理复杂,而开发区建设工程国家允许简化程序,根据市政府要求,经研究并报省局同意,委托六盘水市钟山开发区管委会代建。2012年完善了土地、环评、规划、发改、消防、人防、气象、水电等手续,土建工程和室内装修已完成;室内给排水工程已完成,待红桥开发区供水即可接入;电气安装工程正在招标中;通风除尘工程煤检所正进行方案设计和施工准备;电梯工程已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平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98%;室外道路工程已完成90;挡墙、围墙、停车场工程已完成95%;消防水池、污水处理池、化粪池工程已完成;室外给排水工程已完成95%;绿化工程正进行基础设施施工。
六盘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工程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5599平方米,总投资1350万元(含土地款200万元),由泸州市永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后开始施工建设。2012年底,第三层主体已完成,预计2013年"春节”前主体能够封顶,2013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廖伟)
【推进效能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召开党风行风建设座谈会,印发了《六盘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举报投诉程序》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强了投诉受理和行政许可等工作;与执法相关单位的纪检部门建立廉政监督网,全市质监系统共走访企业53家。
扎实推进"保纯教育” "三忠诚" “基层组织建设年” "联乡驻村"、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制定了 "保纯教育” "三忠诚” "基层组织建设年”具体方案,召开动员会并部署相关工作。树立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16人。开展"联乡驻村"活动。派驻干部到六枝特区郎岱镇群峰村驻村,了解村情民意,为其解决了5000元活动经费.协调20吨水泥建设篮球场;积极协调水城县发改部门,为水城县红岩乡解决当地移民搬迁需修筑河堤400米以保护移民生命财产的工程资金问题.同时协调30吨水泥修建乡政府大院路面基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系统推荐13名党员先锋岗建设标兵;政务大厅质监窗口获得流动红旗窗口荣誉称号,3名工作人员分别获得优秀工作人员和办件明星荣誉称号,成为市政务中心业务量最多的窗口。
(廖伟)
贵州省煤检院
【概况】2012年主要业务工作:定期抽查完成1593批次;电煤比对完成3300批次;委托检验完成678批次;迎峰度夏电煤检验完成1900批次;完成省局交办的其他工作,协助省局在安顺电厂召开全柱状采样器在火电厂的推广运用现场会,作为专业主导实验室完成了省局安排的对全省30家煤炭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煤检院)
【国检中心建设情况】 技术能力方面:根据 《国检中心筹建任务书》要求,已参加了 "国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分析实验室"等组织的 CNAS能力验证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岗位技术大练兵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知识、学技术、钻技能的氛围。2012年第一批购置计划为91台设备,金额:121883万元,但实际到位设备金额的28.72%,影响了项目开展。
团队建设方面: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成功招考1名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4名本科生,内培了2名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的招聘工作正在进行意向性面谈已确定副所长吴杰为学术带头人。
科研能力方面:成立了新项目小组,负责新项目的开展.已立项目科研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立项课题《提高电厂用煤热能降低发电能耗的应用研究对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初探》;省局立项课题《火力电厂用全柱状采样品研发及应用》;六盘水市科技局立项课
题《煤及煤肝石肝石划分方法》。已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运行能力方面:积极准备,预计明年上半年通过CNAS认证积极培育品牌,在各种媒体上宣传中心工作,LOGO设计已完成。
影响力和权威性方面:煤检院是国家煤炭质量检验标准委员会和煤炭加工利用委员会成员单位.现有一名国家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检测分会委员科研成果已在全省电厂进行推广应用,实际解决了电力企业长期存在的能耗过高的问题,在全省用煤企业中发挥了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广大企业的赞誉煤检院的科研成果将在省局的指导下进行现场发布。
地方政府支持方面:国检中心建设得到了六盘水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国检中心实验室综合大楼"投人资金1425万元。得到省科技项目经费20万元,市科技项目经费10万元支持
(煤检院)
安全生产监管
【概况】2012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4起、死亡124人,为省控制指标171人的72.5%,为省奋斗目标164人的75.6%,同比少死亡62人,下降33.3%,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继续保持双降态势在事故总起数、死亡总人数、全市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工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较大事故起数、煤矿事故起数、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等十个方面实现建市以来十个"最好”水平,尤其是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71首次降到1以下其他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指标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及水上交通等行业领域仍继续保持零事故的良好态势。
深入推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截至12月底,全市省三级达标矿井67处,省二级达标矿井86处;非煤矿山省三级达标386处,省二级达标4处,均超过年初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陈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分解控制指标。市政府于1月19日安全生产专题会上分别与各县(特区、区)政府及27家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安全生产责任进行分解落实。通过配齐配强县、乡分管领导,切实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政府及部门的监管责任,构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陈威)
【隐患排查治理】 牢固树立“隐患可治、事故可防"的理念,采取企业自查自纠,监管部门督查检查的方式,切实做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五落实"(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落实)。截至12月份共排查治理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等工矿企业4508家,排查一般隐患147405项,已整改146268项,整改率为99.2%,排查重大隐患2项,已整改2项,整改率为100%;排查治理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企业10999家,排查一般隐患15082项,已整改15032项,整改率99.6%。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突显成效,有效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陈威)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召开全市"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暨动员部署会,制定印发《六盘水市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实施方案》,成立全市"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14个专项督查组,各县、特区、区和相关行业领域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扎实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巩固"打非治违"工作成果。制定下发了《六盘水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实施方案》。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组织检查组3674个,组织检查人员70699人次,检查企业11973家(次),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64364起。责令停产、停业和停止建设企业25家,共计实施罚款4113.2万元。
(陈威)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深入开展全国第11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印发《六盘水市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首日活动、"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等系列活动。强化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组织安监站站长安全专题培训班一期,培训73人次。加强县乡政府领导干部的业务提升。4月,举办各县、特区、区新一届乡镇领导、分管安全领导安全生产培训班一期,培训99人。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开展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考核,举办电工、电气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共计36期,培训各类人员5602人。
(陈威)
【安全基础和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市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市安全生产培训中心人员逐步到位,有35人通过公开招考和选调的方式到岗。建立健全指挥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了应急救援专家库.包含有16个生产经营领域55名专家。加强了全市急救援预案建立、修订、备案等工作,推进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工作。全年上报安全生产简报40期,事故快报108期,出版安全凉都12期,受理事故信息报告和举报120起。
(陈威)
【专项整治】 煤矿:强化全市煤矿监管,全年市局机关监管煤矿个数达336矿次,超全年指标完成任务。加强瓦斯治理,制定了全市《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瓦斯抽采计量装置的安装及瓦斯综合利用等工作,完成瓦斯抽采利用4.12亿立方米,超全年指标完成任务。加强水害防治,大力推广物探技术,全市110个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企业均配备了物探设备,水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认真抓好机电运输、顶板管理等基础工作。建立专家"会诊"制度,定期对瓦斯灾害严重的矿井进行"会诊"。积极实施“厂市共建"战略,建立"大矿帮扶小矿”制度,依托国有煤矿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帮助地方煤矿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深入开展事故警示教育,举办煤矿安全生产巡回专题讲座构建完善了煤矿安全A、B、C、D分级监管制度,对安全条件好的A类矿井实施常态监管,安全条件较好的B类矿井加强监管,安全条件一般的C 类矿井重点监管,安全条件较差的D类矿井挂牌监管,重点整治。
道路交通: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深化和拓展“五整顿”"三加强”各项工作措施,切实落实运输企业安全责任制。加大危险路段治理力度,对国、省、县乡道路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为56处,列入2012年治理计划53处。在水黄公路修建两个避险车道和对水黄公路路面进行糙化处理。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全市1268客运车辆已全部安装GPS,危化车辆均已全部安装GPS,并实行联网联控。
其他行业领域: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其他行业领域严格按照国家、省及行业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均完成了省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陈威)
【响水煤矿事故]2012年11月24日10时55分,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响水煤矿(该矿始建于2003年,设计能力400万吨/年,河西采区设计能力100万吨/年,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河西采区1135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5人受伤。另,该事故死亡赔偿创历史新高,平均每人103.6万元。
(陈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