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六盘水年鉴 2011》 图书
唯一号: 250620020230000235
颗粒名称: 贸易
分类号: F727.73
页数: 7
页码: 294-300
摘要: 2010年,六盘水市商务粮食经济取得新成绩。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1.32亿元人民币,增长18.66%;进出口总额完成4.325亿美元,增长28.37%。其中:进口完成4.32亿美元,出口完成00054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9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841万美元,增长227.28%;社会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共购入粮食183428吨,共销售粮食148585,新增市级救济储备粮3000吨,县级储备粮6610吨,建立市县两级成品粮储备制度,市级储备500吨,县级储备600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放心肉"、"放心粮油”、农户科学储粮等各项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市粮油储备中心、市粮油质检中心、3000吨蔬菜高温保鲜库、3000吨猪肉低温储备库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品油、二手车、拍卖、典当、药品流通、再生资源利用等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脱困有新突破。
关键词: 贸易经济 地方贸易

内容

商务和粮食
  【概述】2010年,全市商务粮食经济取得新成绩。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1.32亿元人民币,增长18.66%;进出口总额完成4.325亿美元,增长28.37%。其中:进口完成4.32亿美元,出口完成00054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9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841万美元,增长227.28%;社会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共购入粮食183428吨,共销售粮食148585,新增市级救济储备粮3000吨,县级储备粮6610吨,建立市县两级成品粮储备制度,市级储备500吨,县级储备600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放心肉"、"放心粮油”、农户科学储粮等各项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市粮油储备中心、市粮油质检中心、3000吨蔬菜高温保鲜库、3000吨猪肉低温储备库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品油、二手车、拍卖、典当、药品流通、再生资源利用等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脱困有新突破。
  (黄照开)
  【组建市商务和粮食局】2010年2月26日,根据《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市商务和粮食局,将市商务局、市粮食局职责和市招商引资局(市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对外经济协作职责,整合划入市商务和粮食局,不再保留市商务局、市粮食局。
  5月5日,正式设立六盘水市商务和粮食局,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原市商务局、市粮食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市商务和粮食局。同时增加进出口经营企业资格备案的职责;划入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境外就业职业介绍机构资格认定、审批和监督检查等职责;划入原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商务贸易和口岸管理的职责;划入原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成品油及散装水泥流通、商务举报投诉、典当等商务贸易管理的职责;划入原市招商引资局(市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对外经济协作的职责;加强对粮食(含食用油)战略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健全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强对粮食购销和地方储备粮管理的指导协调,提高市级粮食供应的保障能力。
  (黄照开)
  【内贸流通情况】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1.32亿元,增长18.66%,高于年初目标2.6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三。以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4大惠民政策为突破口,着力激发城乡消费潜能,全年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9.2万台,实现销售额1.7亿元,分别增长120%和203%,家电下乡获全省二等奖。
  (黄照开)
  【对外贸易情况】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4.325亿元(企业数),增长28.37%。其中:进口4.32亿美元,增长28.30%;出口0.0054亿美元,增长260%。
  注重外贸主体培育,新增进出口企业10家。加强出口产品基地.新建干姜、苦养等农产品出口基地2个,补助资金30万元,为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大出口企业宣传、市场考察等工作,安排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资金和西部外贸发展资金项目54个,支持资金283万元。组织六盘水市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馆六盘水活动周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黄照开)
  【利用外资情况】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个,增资项目1个,主要投资现代农业、煤炭洗选、物流等行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2980万美元,增长41.9%;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841万美元,增长227.28%。积极协助抓好面向央企招商引资工作,签约资金H7亿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厦洽会、西博会、中博会,推介六盘水市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签订意向性合作项目1个,合同金额1863万美元,协议项目2个,签约金额为2.04亿元。
  (黄照开)
  【便民化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建设,着力提升农家店统一配送率和存活率,全年新增农资和日用消费品连锁农家店300个,消费品配送中心1个,下乡产品配送中心3个;社区"双进”工程进一步深入。钟山区广场社区获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确立家政培训机构5家,培训家政服务人员600名。
  (黄照开)
  【积极探索农产品流通模式】积极组织"农超对接"、产销对接活动,在市中心区蔬菜批发市场专设本地蔬菜销售区。六枝特区好万家超市"农超对接”项目顺利实施;引导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5家农贸市场实施升级改造,总投资2500万元;完成8家社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六盘水市3000吨蔬菜高温保鲜库和3000吨猪肉低温储备库等项目,总投资1.2亿元,已到位国家支持资金4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2000万元;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被商务部确定为“放心肉"服务体系项目,钟山区恒麟牛羊屠宰场纳入省级"放心肉"标准化改造项目。
  (黄照开)
  【全力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样本监测企业优化调整后增加到36个,投资16万元配备监测设施;市场应急调控能力显著增强,率先在全省地级城市实施猪肉储备,储备冷冻肉100吨、储备生猪活体600头;积极应对特大干旱、雪凝灾害和价格上涨,共组织猪肉45.21万公斤、蔬菜454万公斤平价供应市场;做好应急成品油保障工作,特别是保证油荒期间的柴油供应,全年销售成品油27.85万吨,增长17%,中石化六盘水市分公司成为全省标杆企业;加强对二手车、拍卖、典当等行业管理,全年二手车交易量达4017辆,增长22.6%,拍卖成交额9325.9万元,增长53.5%;积极推进"放心肉"、"放心酒"示范工程,先后开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生猪屠宰专项整治、酒类流通专项整治、家电下乡产品专项整治和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等专项活动。
  (黄照开)
  【粮食流通情况】全市社会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共购入粮食183428吨,增长26.8%,共销售粮食148585吨,增长9.12%,弥补了市内粮食缺口,保障了市场供应和粮食安全。
  (黄照开)
  【粮油储备体系建设】面对2010年百年不遇的旱灾考验,进一步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制度。新增市级救济储备粮3000吨、县级储备粮6610吨;市县建立成品粮储备制度,市级储备500吨、县级600吨;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全年确定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和加工店103个,旱灾和冰灾期间共发放救灾救济粮2292吨,供应平价粮食1015吨,菜油60吨。
  (黄照开)
  【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或改建“放心粮油工程"27个,争取配套资金56万元;全面启动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建设,为农户配送新型储粮设备3000个,争取上级补助资金85.9万元;申报粮食现代物流项目9个;加快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完成订单种植计划4万亩。
  (黄照开)
  【开展粮油安全大普查】全市参加春夏两季普查人员累计达423人次,普查仓库总容量338945吨,查储粮累计总数142245吨。
  (黄照开)
  供销
  【概述】六盘水市供销社是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参照公务管理事业单位,对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4个县级供销社行使指导、协调、监督、服务职能。2010年,市供销社机关科室由8个调整为6个,中层领导职数由10个缩减为7个。市供销社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合作指导科、经济发展科、资产管理科、财务科,行政编制27人。
  全年全系统有社属企业29个,其中:市属企业11个,县属企业18个;基层社41个,其中:六枝特区10个,盘县17个,水城县10个,钟山区4个,村级综合服务站(点)806个,覆盖全市78%的行政村。农产品市场9个,其中:农贸市场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农产品市场总面积29400平方米、门面230个、摊位1675个,年市场交易额近14650万元。全系统在册职工2090人,离退休职工1549人。
  全年全系统资产总额35110万元,同比增长8.61%;流动资产27058万元,同比增长4.19%;固定资产净额为4795万元,同比增长17.27%;资产负债率82.35%,较2009年减少了1.23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6198万元,同比增长16.81%。
  (郭丽王俭)
  【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年全市供销系统完成利润总额229万元,实现所有者权益6198万元,同比增长16.81%;税费总额585万元,同比增长164.71%;商品购进总额32889万元,同比增长20.08%;商品销售总额38969万元,同比增长33.54%;消费资料零售10426万元,同比增长13.91%;商品交易(批发)市场交易额18466万元,同比增长16.62%;资产经营总额686万元,同比增长18.69%;实现总营业额5.74亿元,同比增长23%。累计销售化肥10.54万吨,同比下降5.49%。超额完成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化肥淡季储备3.5万吨任务,实际完成淡储4.13万吨。农资连锁经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基层网点设施的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站(农家店)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新突破,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夯实。获贵州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颁发的"2010年度全省供销社目标考核一等奖"、在六盘水市目标管理考核中获97.87分。
  (郭丽王俭)【"新网工程"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是国务院于2006年6月同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实施的一项为农服务的重要工作,按照“新网工程”的发展战略,结合市供销系统实际,全系统从“大市场”上下功夫,打造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烟花爆竹经营服务网络。建立起以配送中心为龙头(盘县农资配送中心、水城县土产公司农资配送中心、市农资公司农资配送中心和盘县联销公司日用品配送中心4个区域性配送中心),以基层社为中介,以村级综合服务社(农家店)为基础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2010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完成4个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改造提升和挂牌工作,巩固和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站(农家店)806个,覆盖全市78%的行政村。
  (郭丽王俭)
  【改造基层社和直属企业】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寻求发展之路是基层社探索前进的新举措。一是全市供销社系统建成农副产品市场9个,市场总面积29400平方米、门面230个、摊位1675个,年销售额近14650万元。主要经营品种有水果、蔬菜、畜』产品等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二是对六盘水市果品冷冻厂果品蔬菜批发市场和盘县乐民农产品交易市场实施升级改造工作。三是重视基地建设工作,继续巩固六枝特区郎岱供销社、盘县忠义供销社2个农产品基地,带动2080余户农民种植小麦、糯稻、慧仁米,基地面积达8000余亩。
  (郭丽王俭)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社会效益突出】各级供销社全力以赴做好抗旱保春耕工作。发挥全市供销社系统500多个农资村级综合服务站(农家店)的作用,加大对各级供销社化肥经营、储备的检查和调度,督促各级农资经营企业做好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储备和供应。各农资配送中心通过增加工作人员、配送车辆,加大配送能力及时把优质的化肥、农膜等农资及时调运到急需使用的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民手中。全年全市供销社系统累计购进化肥9.09万吨,同比下降10.29%。其中:尿素4.6万吨,同比下降19.52%;碳酸氢核1.65万吨,同比下降14.82%;磷肥1.13万吨,同比增长23.43%;复合肥1.69万吨,同比增长18.38%。销售化肥10.54万吨、农膜375吨、农药13吨。
  (郭丽王俭)
  【以项目兴社促发展】全年全市供销社获得项目资金和各级政府化肥淡储贴息574.1万元,其中:系统外项目资金228.1万元,系统内项目资金128万元,各级政府化肥淡储贴息218万元。
  (郭丽王俭)
  【维护企业职工稳定】全供销系统企业在册职工1996人,其中:在岗职工仅有653人,占在册人数的33%,有67%的职工没有岗位,就业难度大,有的每月只能领200〜300元的生活费,生活和医疗无法保障。市直企业在册职工中,困难职工151人,其中:因重大疾病或家庭变故造成极度贫困29人,因双下岗或单亲造成特别困难52人。市供销社采取各种方法,做好职工稳定工作。一是抓社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增加收益发放基本生活费。二是根据“退一补一"的政策,协调解决职工退休养老保险金的缴纳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三是帮助协调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抓项目促发展,通过发展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大局。全年市供销社从财政借到“退一补一"养老金64636.8元,医疗保险金168266.3元;2009至2010年,总共借到养老金1124032.55元,医疗保险金168266.3元。
  (郭丽王俭)
  【市果品冷冻厂冷库维修改造】2009年3月24日,市政府第28次市长办公会议确定,将市果品冷冻厂改造为全市重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2010年12月1日,六盘水市果品冷冻厂1500吨冷库技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技术改造工作,该工程总建筑面积3296平方米,总造价5151451.32元。
  (郭丽王俭)
  烟草专卖
  【概述】2010年,市烟草专卖局(贵州省烟草公司六盘水市公司),下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钟山区烟草专卖局;全市设13个业务科(室)、1个营销中心、1个现代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共有从业人员1056人。为企业困难职工捐款119560元,抗震救灾捐款69891元。
  (唐琴)
  【专卖管理】全面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始终保持打假高压态势,全年查办案件1083起,涉案资金额227万元,查获卷烟521.3万支,烟叶429担;查办假烟网络案件2个,抓捕犯罪嫌疑人8人,判刑6人。全市183人(次)通过参加2次专卖管理员技能鉴定,110人合格,合格率60.1%。全面梳理专卖管理各项制度,制定和修改专卖管理文件20个。
  (唐琴)
  【烟叶产销】面对百年不遇的旱情,全力开展抗旱救灾保生产。全市提灌水19221吨,投入人力23021人(次)、出动车辆1447车(次)、运水10276吨,投入抗旱资金211.7万元。全市30个种烟乡(镇)、142个种烟村、6268个生产主体.种植烤烟104837亩,收购烟叶30.073万担 (1.5万吨),烟农总收入20941.41万元,实现烟叶税收4408.63万元。收购总量自1998年以来首次突破30万担、烟农总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
  (唐琴)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10年度8个烟水配套工程项目批复,灌溉面积2万亩,有5个工程在12月底前完工;完成124座大型密集烤房建设和46千米机耕路的设计工作;完成159台(套)农机具配置(总功率1049.4千瓦);完成34560平方米育苗大棚建设,覆盖面积1.84万亩,共投入资金3827.5万元。盘县保田基地建设育苗工场3个,3.2万平方米,供苗面积L7万亩;注册盘县荣华烤烟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组建机耕专业队2支,开展服务4052亩;植保、烘烤、分级各组建1支专业队。基地内共落实种烟主体392个,户均面积50.64亩;成立并注册6个专业生产合作社,种植面积1849亩。
  (唐琴)
  【卷烟营销】以"卷烟上水平”为目标,按照国家局提出的"532”和"461”品牌发展规划,积极构建"调控有力、服务到位、流程优化、运转顺畅”的卷烟营销体系,加快营销网络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六盘水烟草在线"网络平台的作用,准确、全面反映"两烟”生产经营情况、企业改革与发展现状。全市开展"自助通”订货客户5013户,占零售客户的42.50%,其中自助结算客户2081户,占电子结算户的19.03%。在全市开展"精益配送”线路78条,共辐射服务零售客户6850户,户均约定到货时间与实际到货时间相差基本保持在10分钟以内。全年销售卷烟100395箱,比上年增加5107.4箱,增幅5.36%。
  (唐琴)
  【支援对口帮扶点】全年支援对口帮扶点(盘县四格乡)修建公路、学生宿舍、村容村貌与核桃基地建设、节前慰问等共投入82万元;"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赠55210元;对水塘村五保户、孤儿、孤寡老人、特困户捐赠食用油、大米及衣物价值5000元。帮助发展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名,帮扶贫困党员9名、困难户125户,帮助培训村干部、党员和群众600余人(次)。
  (唐琴)石油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六盘水石油分公司
  【概述】,2010年,六盘水石油分公司全年资产总额1.04亿元,登记在册员工共计184人。
  全年油品销量4.09万吨,同比增长0.29万吨,增幅7.5%;价格到位率100%;销售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23%;平均单站日销量9.05吨,同比增长1.64吨.增幅22%,市场份额为12%,同比提高1%。发行IC卡1.2万张,充值2419.18万元,完成公司任务4000张的300%;实现非油销售收入83.73万元,同比增加78.23万元。全年在营加油站16座,新开发加油站8座,投用加油站2座,上报15座,政府规划自建站点5座。全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为零。
  零售业务采取"点对点”、"一站一策”等促销策略,提高加油站纯枪量。开展小额配送业务,拓展小额配送市场,抢占电厂、水泥厂、煤矿、工地用油市场。开展“促发展、上规模、增效益”劳动竞赛活动。推广加油IC卡,对各发卡点进行设备配置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宣传IC卡,提高单卡充值金额,增加沉淀资金。全面拓展非油业务。开辟商品上岛销售新途径,新增燃油清洁剂、润滑油、香烟等销售业务。
  (黄云尚)
  【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业绩考核指标,把安全目标和责任分解到各加油站,严格考核兑现。全年查出安全隐患117条,自行整改102条。对分公司级别不能整改的隐患制定出防范措施, 落实监护人,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黄云尚)
  【企业改革与管理】提升加油站现场服务水平和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按照2008版《加油站管理规范》的要求,对加油站基础管理的各个环节狠抓落实,加强考核。进行"加油十三步曲”、"收银六步曲"等服务标准规范的培训,每季度由加管部、财务部和安全部联合组织对加油站进行综合检查。
  在六盘水市开展的"双创双建”活动中,鑫源、南城、新生3个加油站卫生间按“双创双建”标准改造。
  2010年的重大旱灾,海子站、纸厂站为当地群众免费供水。
  (黄云尚)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六盘水石油分公司
  【概述】六盘水石油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石油分公司的下属地市分公司,主要从事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脂)及非油品业务经营,承担六盘水辖区、毕节地区威宁、纳雍、赫章及周边地区的油料供应、便民服务。2010年4月1日,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再次按照地方行政区域进行机构调整,实行属地管理,调整后,辖钟山、水城、盘县及六枝4个县区公司72座在营加油站。拥有在营油库3座(即滥坝油库、盘县油库、机务段油库),库容4.88万立方米。现有员工655人,在全年生产经营管理中无上报等级事故。
  全年成品油销售36.48万吨,同比增长16.08%,其中:零售完成25.83万吨,同比增长17.23%;直销完成10.65万吨,同比增长13.39%。非油品业务累计实现营业额1487.8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9.98%。
  全年成品油总量、零售量、非油品的增长率、完成率与直销绝对量全省系统排名第一位。在绩效考核、三基工作方面获得销售系统先进, 被省公司评选出市场占有率、商品安全管理、企业文化传播等5个先进集体和17个先进个人,被评为全省2010年度标杆企业称号,同时还被评为全国石化销售企业先进地市公司和"四好”班子,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三基”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称号。
  (陈实)
  【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在抓好加油站"五小”建设、落实员工十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利用每月办公会、经营分析会人员比较集中的机会,安排一次文体活动。举办"我心中的朝阳”演讲比赛。围绕"做精做强贵州”开展读一本书活动。开展以"健身、健康、和谐、团队"主题的篮球体育竞技活动,在全省竞技中获第一。举办文艺汇演,在省公司“做精做强贵州成就企业辉煌"主题文艺汇演中获得优秀奖。
  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配套和完善人才管理机制。面向社会自行组织5次公开招聘,录用上岗94人。继续实施好青年成才项目工作。针对不同对象设定不同核心课程并编制企业文化教材进行培训,开展培训10个班次,培训315人,实现全区加油站站长的"回炉培训”,组织在站培训7期,片区培训人数280人,一线员工培训率100%。
  完善制度建设,出台、修订完善各项考核、经营管理制度办法,理唳和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 并印制成《制度汇编》。自办期刊《石油动态》。
  (陈实)
  【零售行业】针对大型货车辆夜间出行率高的特点,整合加油站现有人力资源,对中心城区、国省道、进出城要道加油站实行两班倒、24小时营业的排班制度,提升夜间销量;明确并执行站长、计量员、加油员工作基准线,加强各个岗位人员标准、规范的履职能力和执行力;以 "零售打翻身仗”为抓手.聘请内退ME作为分公司“神秘顾客”,把"加油现场、营业间办公室、厕所、便利店和员工开口率"五个项目、作为整治重点进行检查,同时对全省排名靠后的30位加油站站长进行“回炉提高熔炼”,员工开口率60%以上,神秘顾客检查指标排名向上。
  多渠道应对资源紧张期间的销售工作。11月以来,通过设定绿色通道站、IC卡快捷通道岛、汽油站、柴油保供站和灌桶站的方式在有效缓解车辆排队拥挤现象的同时保障量效。
  (陈实)
  【加强集团化运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强对区域内水钢、水矿、电厂等国有大型企业的纵深合作,通过组织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和联欢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建立“朋友式"的情感营销模式,对水钢就实现润油销售800多吨。加强对水钢、水矿等企业IC卡的宣传,全面推行石化IC卡服务;连续两年与六盘水移动公司合作,开展“手机交话费送油卡、充值卡”活动。
  (陈实)
  【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竞赛,与地方安监部门联合完成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共计116人次,并取得合格证。组织库站员工400余人次参加学习标准化操作。组织对加油站站长及计量人员的计质量培训工作。组织安全知识的学习和竞赛活动。
  强化HSE建设,健全组织机构,把HSE工作延伸到每个加油站、油库的具体岗位。
  (陈实)
  【加强油品数质量管理】加强对油品质量的监察力度,各类质量检测800余次,加大对油库入库油品及加油站罐装油品的抽样检查。严格按照体积交接办法的规定,推行卸油12步法。打击8次油罐车盗油事件,涉及油料处罚金额4.85万元,对承运公司累计处罚15万元,损耗排名全省第一。
  (陈实)

知识出处

六盘水年鉴 2011

《六盘水年鉴 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六盘水年鉴》是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主办,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地方综合性大型权威资料性文献,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卷为2011年卷,登载2010年的内容,为了增强信息的时效性,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部分资料适当追溯或下延。2011年卷分设32个部类:专文、文件选编、大事记、六盘水概况、领导人名录、中共六盘水市委、纪检•监察、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政协六盘水市委、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群众团体、军事、政法(综治)工作、经济管理与监督、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农林水•畜牧•气象、工业•地勘、建设•环保、交通运输、信息产业、贸易、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体育•旅游、新闻•广播电视、社会民生、县区概况、开发区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另设彩页和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照开
责任者
黄照开
责任者
郭丽
责任者
王俭
责任者
唐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