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与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六盘水年鉴 2011》 图书
唯一号: 250620020230000227
颗粒名称: 经济管理与监督
分类号: F202
页数: 14
页码: 227-240
摘要: 六盘水市全力做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创新。一是重点抓好水钢结构调整铁及铁前系统工程及公辅配套设施项目,水矿集团老矿区扩能技改项目等一批中央、省属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双元铝业境外上市及铝深加工项目等一批地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调度、协调、服务。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各种专项资金对六盘水市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2010年组织企业申报各种专项支持,全年共获得各类省级扶持资金3535万元。建立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库,安排市级技术改造资金1400万元。三是抓好技术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对符合规划的洗煤企业给予办理开展前期工作的相关手续。认真开展各项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 经济管理 经济监督

内容

宏观经济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79.2亿元(部分市县国有企业没有统计在内),其中:中央省属企业完成399.5亿元,占51.3%;地方国有企业完成35.8亿元,占4.6%;非国有企业完成343.9亿元,占44.1%。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78.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7.54亿元,占70.9%;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10亿元,占39.5%;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7.89亿元,其中非国有经济上缴税金45.6亿元,占42.3%。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采矿业占23.4%,制造业占38.3%,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占17.9%,其他工业占20.4%。
  (冷从向)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10年全市生产原煤6001.15万吨,洗煤2076.5万吨,其中:洗精煤1144.5万吨,焦炭496.73万吨,钢328.31万吨,钢材321.44万吨,生铁324.28万吨,水泥377.64万吨,砖7874.46万块,发电量319.67亿度,饮料酒56828000升,原铝124176吨,铝板56871吨。
  (冷从向)
  【重点企业调度】全市纳入重点调度的中央省属企业16户,地方重点国有企业4户(缺少代表性,应把市国资委直属企业全部纳入),地方重点非国有企业12户,纳入统计监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140户(代表性不足,2010全市非公经济规模以上企业有497户,估计有450户是工业企业)。
  (冷从向)
  【电煤供应】全年电煤供应完成1588.4万吨,其中:盘县电厂239万吨,盘南电厂562.4万吨,野马寨电厂243.6万吨,发耳电厂543.4万吨,确保了全年电煤供应,电力机组运行正常。
  (冷从向)
  【铁路货物运输】六盘水车务段和水红铁路公司累计货物发送2568.64万吨,累计装车404174车,累计卸车166449车。其中原煤外运量1674.75万吨,同比增长23.23%,占货物发送量的65.2%。
  (冷从向)
  【抓技改,促升级】全力做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创新。一是重点抓好水钢结构调整铁及铁前系统工程及公辅配套设施项目,水矿集团老矿区扩能技改项目等一批中央、省属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双元铝业境外上市及铝深加工项目等一批地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调度、协调、服务。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各种专项资金对六盘水市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2010年组织企业申报各种专项支持,全年共获得各类省级扶持资金3535万元。建立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库,安排市级技术改造资金1400万元。三是抓好技术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对符合规划的洗煤企业给予办理开展前期工作的相关手续,已办理54户;对六盘水老屋基选煤厂环境保护工程尾煤泥干燥技术改造项目、三山食品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苦养系列产品异地技改项目、六盘水恒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锅炉技术改造等6个项目进行备案。
  (冷从向)
  【抓节能,转方式】认真开展各项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分解落实2010年全市节能工作目标,市政府与各县(特区、区)、市直有关部门、部分重点耗能企业签定节能目标责任书,安排节能工作专项经费,按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各县(特区、区)进行表彰和奖励。二是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进行监控,全市23户重点能耗企业29项能耗指标与上年相比,有2项上升,26项下降,1项持平,稳定降低率为92.86%。实现节能的21户企业共节约标煤121083吨,超耗的1户企业共超耗标煤3732吨,节超相抵共节约标煤117351吨。三是积极推广资源综合利用,以粉煤、煤肝石、矿山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利用为重点,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工作。其中申请续认企业4户,首次申请认证企业5户,已获得论证企业6户。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对单位产品能耗超过国家或者省规定的限定值的企业,按照权限予以责令整改、责令停产或关闭,并采取罚款、限电、差别电价等强硬措施限制生产,确保控制能源消耗总量。五是加强培训,举办工业能源统计人员、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国家标准等培训班,培训人员200余人次。六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年实施节能减排项目7个,总投资14057万元,已完成投资9166万元。其中,申报国家和省级节能技改项目2个,获得资金463万元,安排市级财政节能减排项目资金60万元,扶持节能减排项目5个。
  (冷从向)
  【抓淘汰,调结构】对新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继续采取关闭、停产等措施实施淘汰,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年分两批淘汰落后产能338.72万吨,涉及4个行业32家企业。对于关停企业,市经信委全年组织申报中央财政、省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3907万元,用于企业职工安置、转产、化解企业债务、更新设备等。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全年新建贵州黔桂天能焦化有限公司年产130万吨焦化、贵州博宏实业有限公司水泥分公司日产2000吨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贵州六盘水双元铝业公司年产15万吨电解铝一体化等10余个循环经济项目。
  (冷从向)
  【抓非公,增活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建立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二是举办企业管理、企业信用评级、创业辅导等培训11期,培训344人次。三是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先后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第十五届APEC中小企业博览会、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2010“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提供招商引资项目20多个,参展产品30多种。四是建立市县两级投资项目库,定期发布大企业、企业集团配套协作、延伸加工与产业转移项目,储备项目22个。五是加强融资服务,申办小额贷款试点公司3家,注册资金8000万元,有两家公司已正常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与市邮政储蓄银行签订《六盘水市邮政储蓄银行向地方中小企业贷款授信协议》,授信金额为50亿元。六是加强项目扶持,为16个非公项目争得省级财政扶持资金881万元。七是有序推进"万户小老板工程”,已实施240余户。
  (冷从向)
  【抓信息,促发展】一是积极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健康发展。钟山区成功申报为省级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试验区。二是积极推进地方性“三网”融合。省广电局已将钟山区列入“三网”融合试验区,现已铺设光缆450千米,双项改造99360户,覆盖率占主城区的90%。三是联合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对驻市各通信运营商全力推进3G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开展相关工作。四是积极做好信息化项目申报,组织申报各类信息化建设项目25个,为钟山区争取信息化建设资金100多万元。五是与省电信公司合作,以中小企业合作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六是组织各方人员,对全市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摸底,编制完成《全市"十二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及《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十二五”专项规划》初稿。
  (孙嵘)
  物价管理
  【概述】六盘水市物价局始建于1980年4月,是市人民政府主管价格的职能部门。2010年,市物价局变更为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副县级部门管理机构,下设办公室、价格管理科、收费管理科、价格监测调控科(市政府成立的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该科)、价格监督检查科(六盘水市价格监督检查局)5个科室,以及1个下属单位价格认证中心(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职工40人,其中:在职29人,退休11人。
  2010年,受生产流通成本上升、自然灾害较多、社会资金炒作、农副产品消费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市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特别是粮食、食用油、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涨幅较大。1〜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3.3%。食品类上涨9.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居住类上涨0.6%;衣着类下降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1%;烟酒及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持平。
  (贾应芳)
  【保持物价稳定】做好节日消费品和民生价格的监测。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加强对节日市场上有关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和重要服务价格进行监测,并将每天的价格监测运行情况按时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及时上报国家监测的147个品种、284个规格和省监测的22个品种的价格采集和各类报表。
  春节期间,会同财政局、商务局在市中心城区组织平价鲜猪肉14.92万斤、蔬菜101.6万斤供应市场平抑市场物价,实施政府补贴鲜猪肉、蔬菜、发放回民补贴总计达68万元;4月6日至5月13日特大干旱期间会同财政局、商务局在市中心城区组织调运平价蔬菜108.35万斤供应市场,实施政府补贴39.55万元;12月1日至2011年2月1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国发[2010〕40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工作要求,会同财政局、商务局计划在市中心城区组织平价鲜猪肉36万斤、蔬菜300万斤供应市场平抑市场物价,12月2日已经实施,在康乐、百姓、松坪、水钢、水矿、明湖六处设点供应,确保"两节"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加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管。根据省的安排,2010年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任务为25000万元。全市全年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39366.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57%。切实做好农村困难群众民用煤供应补贴工作。省、市各1000万元补助资金已下达各县,并要求各县、区配套补助资金不低于上年,确保农村困难群众有煤烧,买得起煤。
  (贾应芳)
  【涉农价费监管】制定了《六盘水市物价局关于开展涉农收费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方案》,加强农产品成本调查,按照全省农本调查工作的要求,督促指导六枝特区、盘县两个调查县按时完成了2010年农户种植意向调查,2009年度玉米、中袖稻常规调查品种汇总资料.2009年农户存粮、农资购买情况调查,2010年玉米、中釉稻成本预测等各项工作。
  (贾应芳)
  【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管理】1月,将六枝特区中心城区各类用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统一调整为0.8元/吨;6月,将水城县中心城区各类用水污水处理费调整到0.7元/吨;7月调整了盘县红果、城关中心城区各类用水污水处理费为0.7元/吨。
  开展了对盘县红果煤矿瓦斯发电电站、盘县楼下河水电站、水城县猴场水电站、盘县普田水电站等上网电价的实地审核工作,并将实地审核情况形成审核意见上报省物价局。
  2010年,省物价局2次调高、1次调低成品油价格,市物价局及时组织人员开展执行情况督察,督促各经营单位认真落实到位。4月14日成品油价格提高后,及时与市交通局沟通,对市中心城区出租汽车开征燃油附加费提出了暂缓开征的意见,为应对燃油价格上调做好充分的准备。
  (贾应芳)
  【民生价格监管】加强医药价格监管贵州省物价局下发《关于核定公布2010年国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药品中标临时零售价格的通知》,市物价局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督促全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及时贯彻执行;及时转发贵州省物价局制定的坤泰胶囊药品等4个药品价格文件.转发省物价局关于加强对第二类疫苗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并深入相关医疗单位进行监督执行,规范了药品价格。
  加强食盐价格管理及时转发省物价局《关于调整典盐纸塑小包装规格的通知》,并督促盐业集团认真执行并做好同原来包装食盐的衔接工作,确保食盐价格的稳定。
  加强监管规范教育收费一是通过开展2009年度收费及"收费许可证”年度审验工作,继续规范全市教育收费。二是根据省关于完善幼儿教育收费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会同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完善我市幼儿教育收费的意见》(市价费〔2010〕29号),对各级各类幼儿园、学前班违反规定自立收费项目、超范围或超标准收费、变相或重复收费的,未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和公办幼儿园未申办"收费许可证”,跨月或跨学期向幼儿家长收费的,学前班招生与入学挂钩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查处。三是根据省物价局关于贵州省2010年春、秋两季学期中小学课本零售价格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转发,并督促各县、特区、区严格执行省物价局核定的中小学教材价格。四是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在春季入学时对全市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学校240所进行了检查,秋季入学时在各县、特区、区自查的基础上检查和抽查了各县、特区、区的22所学校及市直12所中小学、幼儿园。确保教育收费各项工作不断规范。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价格及物业服务收费管理一是根据3月19日市人民政府对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相关指示意见,于3月22日至25日会同市房管局,对其经济适用住房成本价格进行了审核和测算,形成价格方案上报市人民政府,根据相关政策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二是依据当事人申请,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和管理权限的规定,适时核定和调整了天羿、润丰等物业服务公司"天羿栖凤苑"、"水木清华”小区等10家物业公司的14处物业公共性服务收费标准,以及人民中路转运巷粮食市场、钟山开发区爱心广场等5处停车场停车收费标准。
  继续开展收费清理一是严格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整顿规范对企业收费的通知》(黔价费〔2009]165号)和《关于取消、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黔价费〔2010〕3号)的有关规定,对取消、降低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给予了及时的取消和降低,下证注销。二是会同市监察局分别在市中心城区、六枝、盘县召开3次座谈会,邀请了25个房开企业参加。针对反映出来的情况和清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规范和完善。三是规范行业协会服务和收费行为。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全市共检查行业协会及培训中心12家,对违规收费的三家行业协会三家培训中心进行了罚款处理,一家行业协会下发整改通知。
  (贾应芳)
  【价格监督检查】全年全市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20件,实施经济制裁43.262万元,其中:退还用户29.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362万元,罚款12.8万元;查处明码标价违法案件302件,实施经济制裁21.4万元;查处价格举报案件15件,实施经济制裁17.224万元。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早餐价格普遍上涨的问题,及时成立了由职能科室组成的两个副食品价格专项治理检查组,市、县、区价格部门联合行动,于12月3日起分别对市中心城区的各大超市、菜场、早餐店进行巡查,防止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现象。对市中心城区主要供米商、米粉加工商进行电话提醒告诫,通过召开会议、签订承诺书等方式,从源头上防止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行为。
  加强“12358”值守,认真受理价格举报案件。全年全市受理各种价格举报案件15件,办结15件,办结率为100%,在受理的举报案件中,来访举报2件,来信举报4件(其中上级部门交办1件),来电举报9件,实施经济制裁17.224万元,其中:罚款0.550万元,退还用户16.674万元。
  (贾应芳)
  【价格基础工作】全市完成各种鉴证业务1287件,鉴证值4123万元。其中:刑事案件价格鉴定1199件,鉴定值3378万元;民事案件价格鉴定11件,鉴定值176.5万元;车损55件,鉴定值131.5万元;价格认证22件,认证值576万元;价格咨询服务50件,价格管理性事务100余起。认真做好全市季度价格运行情况分析和《六盘水主要物价》编印以及政务信息报送工作,切实为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提供价格服务。
  (贾应芳)
  工商行政管理
  【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注册登记各类企业8130户,注册资本3531004万元。其中:内资有限责任公司1567户,注册资本2571219万元;内资法人449户,注册资金125889万元;内资营业344户;个人独资企业1723户,注册资金90571万元;合伙企业243户,注册资金23003万元;私营有限公司3418户,注册资本720320万元。其中2010年全市新注册登记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主体4904户,注册资金91301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4510户,注册资金16582万元;私营企业394户,注册资本74719万元。
  全市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84户,其中:种植业109户,养殖业171户,农产品加工3户,农产品销售1户。从业人员2439人,其中:农民人员2312个,非农民人员127个,出资总额31778,其中:货币出资31166万元,非货币出资612万元。
  (詹超)
  【"三农"服务】鼓励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扶持现有农村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对农村流动小商小贩.农民在集贸市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免于工商登记,放宽市场准入,允许不办理执照进入市场经营的农村小商小贩及农民进入市场销售农副产品,免收市场管理费。对农村流动小商小贩、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农副产品的,免于工商登记和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收费。2010年办理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种养业、服务业等企业、个体工商户308户,免收工商登记费6160元。
  (詹超)
  【消费者权益保护】按照"三个确保”(即确保全市各级"12315"网络互通、确保"12315”人员落实到位、确保"12315"机构必要的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及时接收和办理流转的申诉举报案件。2010年1〜12月,全系统发布"12315"工作通报6期,发布消费维权警示6期,受理(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104件。其中:申诉73件,占申诉举报总件数70.19%;举报31件,占申诉举报总件数29.8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6.3446万元,加倍赔偿7.6442万元。
  开展系列"3•15"主题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受理咨询1230余人次,受理处理申(投)诉18起,与六盘水市电视台联办2期维权栏目,在《六盘水市日报》等媒体刊登稿件12条。
  形成消费维权横到边、纵到底的格局全市98个乡、镇、办事处普遍建立了消协分会,建立率100%,在1037个村(社区)建立了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联络站,建立率为100%。
  (詹超)
  【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全系统共出动检查人员23067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36267户次,检查批发市场、农村集贸等各类市场910个,查处食品无照经营户95户,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件45件,案值4.47万元,罚没金额8.66万元,查获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1317.25公斤。
  对问题食品进行及时清查先后组织开展了对不合格白瓜子、问题乳粉、海南有毒虹豆和不合格果冻的市场清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801人次,检查经营主体10907户,食品质量定向监测抽检230批次,取缔无证无照经营8户,出动执法人员1552人次,检查奶制品经营户5651户,开展乳制品质量监测抽样35批次,监测合格率100%。
  (詹超)
  【广告市场监管】全年开展专项检查5次,出动执法人员1480人次、车辆301台次、检查经营户301户、媒体和户外广告6624条(次),大型商场4家、超市9家、批发市场4家。查处各类广告违法案件44件,罚没款7.09万元。
  (詹超)
  【整治黑网吧】共开展打击黑网吧专项执法行动6次,出动执法人员1953人次,执法车辆501分次,检查已登记的网吧862户次,依法取缔非法经营的黑网吧14户,立案查处4件,罚没款1.5万元,对为无照经营黑网吧提供便利条件的盘县某电信网络商作出罚款3000元的处罚,收缴从事互联网经营网吧的电脑133台。
  (詹超)
  【打击"傍名牌”行为】出动人员1248人次,出动车辆193台次。没收假冒的茅台酒396瓶、习酒127瓶,五粮液系列酒304瓶、泸州老窖酒28瓶、当场销毁商标侵权"劲"酒8瓶。没收侵权黄金搭档及维生素片47盒、脑白金及营养粉166盒、五星习酒36瓶、五粮液天贝春酒2瓶。没收假冒立白系列洗洁精589桶(瓶),立白系列洗衣粉226袋,三星习酒4瓶,五星习酒77瓶和铁盒青酒销售24瓶。没收"昆仑天昊”滑润油167桶•"昆仑飞天"CH一4n140滑润油2桶,GL一585nli4滑润油113桶。同时开展涉及“三农”的"傍名牌"执法行动,没收"克无踪”百草枯农药114瓶,“克无踪"百草枯农药36瓶。全市查处傍名牌等商标侵权假冒案件和商标一般违法案件共65件,总案值达126.87万元,罚款45.7万元,有效打击傍名牌等商标侵权行为。
  (詹超)
  【打击传销,加强直销监管】全年制作禁止传销的广告、报刊11578份,邮政专刊6000份,张贴宣传画2200张,电视宣传30次,广播30次,发布短信15000条次。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及时查处传销行为,共捣毁和取缔传销窝点11个,清查遣散传销人员197人。认真加强直销监管:六盘水市辖区只有安利一家直销企业,通过检查,其执行报备、计酬情况较好,没有违规培训、违规招募等情况发生。其他服务网点、专卖店的情况也较好。
  (詹超)
  【治理商业贿赂】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7件,已办结4件,涉案金额24.7万元,没收0.023万元,罚款5.85万元,涉及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及经销、其他等领域。通过查办案件,增强了监管的威慑力,促进了专项治理取得了实效。
  (詹超)
  【"家电下乡''及涉车行业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7806人(次),检查经营主体8922户,重点检查了辖区登记内的636户"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取缔无照经营15户,查处违法案件11件,案值9万元,处理申诉举报3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319万元,切实保障了广大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开展汽车摩托车市场专项整治。对全市汽车租赁经营户进行检查,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汽车租赁经营户的经营资格、超范围经营等。共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检查汽车配件、摩托车经营户307户(次),立案查处8件,罚款2.253万元。
  (詹超)
  【抗旱救灾】2009年入冬以来,六盘水市遭受大面积、长时间、高强度的干旱灾害。市工商局到距离市区160千米的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送去了全局干部职工捐款5250元和价值1万元的矿泉水。水城县工商局深入到发耳乡偏坡村,与该村村委会主任一道寻找到水源后,购买了28圈,长3500米、重700公斤、价值7000元的水管送到偏坡村,与乡亲们一起铺设引水管道,彻底解决了该村群众生活用水问题。抗旱救灾期间,全市工商干部捐款37540元。
  组织开展红盾打假护农保春耕行动。全面实施农药、化肥、种子"准人制"和种子留样备查公示制度等。组织开展对农机具、抽水机、水泵等商品的监管,防止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
  积极组织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捐款,开展生产自救等抗旱救灾活动,全市个私协会组织会员捐款247305元。
  各级媒体纷纷报道六盘水市工商系统在抗旱救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2010年3月16日,《中国工商报》头版报道了六盘水市水城县工商局深入基层,购买水管为老百姓引水的事迹。
  (詹超)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7月15日,全省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六盘水市召开,六盘水市工商局介绍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经验获得了省局领导的肯定。10月18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宋璇涛到工商局考察调研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充分肯定了六盘水市工商局的做法;市纪委也对市工商局开展的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给予认可并推荐市工商局代表六盘水市参加全省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座谈会;湖北省工商局、襄樊市工商局、黄石市工商局、广州市番禺工商分局等地的工商同仁先后来市工商局进行专题考察学习,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统计局、市国土局、市国资委、市民政局、市政府政策研究中心等近20家单位、部门到市工商局学习、借鉴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经验。
  (詹超)
  国土资源管理
  【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开展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保工程”,健全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及上图。2010年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4651159.95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836404.8亩。开展建设用地代报件工作,代报件18个;报批建设项目用地12个,批准面积238.6186公顷。对市救护中心用地项目、市廉租房建设项目等用地项目选址工作和盘县坡上风力发电项目、盘县卡河水库等30多个项目建设用地预审;开展城镇土地调查,完成市中心城区293平方千米真彩色数字航空摄影;推进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完成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1737户。
  (杨普胜)
  【矿产资源管理】完成市级和4个县(区)县级发证矿业权实地核查野外验收和成果验收工作;完成本级发证采矿权许可证统一配号更新工作,换发采矿许可证19个,完成整合变更1个;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编制整合矿区实施方案;开展稀土、坞、锡、锦、铝、高铝黏土、萤石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启动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市共征收入库矿产资源补偿费1.31亿元。
  (杨普胜)
  【地质灾害防治】对全市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制定防灾方案;对钟山区大河矿肝石山滑坡进行治理;对水城县一中、段家寨小学、星光小学3所学校地质灾害影响搬迁项目争取省级以上资金进行治理;对六枝特区4个地质灾害点489户,盘县6个地质灾害点777户,水城县16个地质灾害点1087户全部进行搬迁;督促全市矿山企业足额缴存保证金82917万元,使用保证金10389万元,搬迁矿区受胁农户约700余户;2010年全市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起,避免197人的伤亡事故,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杨普胜)
  【测绘管理】完成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加强测绘市场监管,对全市持有"测绘资质证”的19家单位进行复审换证初审,复审换证单位13家,换证率100%,合格率100%;加强测量标志的保护,市级财政下拨测量标志维护、检查经费3万元,对全市测量标志进行维护、检查、委托保管;对“六枝特区木岗镇梁山煤矿”等6个申请采矿权的项目是否占用测量标志进行审核;截至年底,可利用的测量标志点107个,其中:三角点1个,水准点29个,GPS点77个。
  (杨普胜)
  【国土资源基础建设】 编制完成全市及4个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图件及规划数据库建设报省修编办规划成果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委托贵州省有色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二总队编制《六盘水市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初稿)。
  (杨普胜)
  【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共开展国土资源动态巡查8715次,投入人力26604人次,出动车辆8680台次,投人经费162.2504万元。巡查发现非法采煤窝点2505个次,全部进行炸封取缔,现场没收销毁矿产设备设施379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5份.没收非法产品472吨,没收设施45件,罚款25.7423万元;移送司法、纪检部门刑事处罚20人,行政处分3人,行政拘留69人,劳教1人。巡查发现非法非煤采矿窝点59个次,现场没收销毁矿产资源设备设施34件;移送司法部门行政拘留6人;共立案查处各类国土资源违法案件175件,其中:土地违法案件68件,涉及土地面积53.64公顷,拆除建筑物8437平方米,没收构建物288平方米,收回土地0.82公顷,收缴罚没款共计489.89万元;矿产资源违法案件107件,收缴罚没款323.83万元;通过巡查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4处,挽回经济损失202万元;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开展"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理、查处、整改工作。
  (杨普胜)
  统计
  【经济发展数据】2010年,六盘水市经济迅速发展,GDP增速居全省第一。
  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0.64亿元,同比增长15.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25亿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3.22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工业增加值278.58亿元,同比增长18.1%;建筑业增加值24.64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7.17亿元,同比增长14%。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4%、60.2%和34.4%,分别拉动GDP 增长0.4、10.5和4.9个百分点。
  农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30.25亿元,其中:种植业19.16亿元,同比增长6.2%;林业0.98亿元,同比增长2.1%;牧业9.02亿元,同比增长10.54%;渔业0.08亿元,同比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1.02亿元,同比增长10%。粮食播种面积270.6万亩,同比增长0.8%;粮食总产量到77.78万吨,同比下降9.6%;油料播种面积10.44万亩,增长3.3%,产量3590吨,同比下降57.2%。生猪存栏109.1万头,同比增长0.7%;牛存栏36.65万头,同比增长1.2%;肉类总产量10.88万吨,同比增长4%;禽蛋产量5576.9吨,同比下降4.6%。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增速比上年加快13.7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114.12亿元,同比增长33.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21.58亿元,同比增长16.8%;电力生产业增加值40.55亿元,同比增长5.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5.8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7.17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1.38亿元,同比增长14%;批发和零售业27.17亿元,同比增长24.2%;住宿和餐饮业16.34亿元,同比增长24.7%;金融业18.45亿元,同比增长5.9%;房地产业6.68亿元,同比增长1.6%;营利性服务业16.53.亿元,同比增长13.9%;非营利性服务业40.62亿元,同比增长10.6%。
  固定资产与消费品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51亿元,同比增长34.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18.01亿元,同比增长15.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7.81亿元,同比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1.34亿元,同比增长18.7%,比2009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实现3.17亿美元,同比下降15.77%,其中:出口50万美元,同比增长15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5.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8%;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1841万美元,同比增长161.9%。
  财政与金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31亿元,同比增长32.82%,增幅位于全省第4位,高于上年同期7.88个百分点,超出全省平均增幅4.62个百分点;其中各项税收完成35.41亿元,同比增长29.65%,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8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9.05亿元,同比增长17.7%,比年初增加75.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0.9亿元,同比增长17.1%,比年初增加52.64亿元。
  居民收入与物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8.98元,同比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00.5元,同比增长13.8%。8大类价格指数为:食品类上涨9.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0.5%,居住类上涨0.6%;衣着类下降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1%。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到六盘水市检查人口普查工作。市统计局“五五”普法通过验收, 抗旱救灾时全局27名职工捐款2600元。
  六盘水市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
  审计
  【概况】2010年,市审计局人员编制49人,在编45人。全年完成审计项目123个,审计调查项目21个。具体情况为:财政审计项目34个,查出资金滞留闲置2984万元.违规改变资金用途1067万元,应上缴财政10824万元,已上缴财政10781万元;专项资金审及计审计调查项目54个,资金总额898431万元,查出应缴未缴专项资金645万元,违规改变项目计划3759万元,配套资金不落实11135万元,应上缴财政682万元,已上缴财政657万元;行政事业审计项目26个,查出应缴未缴预算收入5948万元,隐瞒截留收入26888万元,违规改变资金用途21929万元,未落实收支两条线和专户管理规定2498万元,应上缴财政4479万元,已上缴财政4306万元;企业审计项目5个,查出账外资产548万元,虚报或隐瞒转移收入1804万元,少记或虚列成本费用1943万元,损益不实2751万元,应上缴财政251万元,已上缴财政251万元。经济责任审计项目25个,查出违规金额2858万元(主管责任2832万元,直接责任26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27582万元(主管责任327140万元,直接责任442万元),损失浪费1494万元(主管责任);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及审计调查项目25个,核减工程投资金额2469万元。
  牵头起草并在全省首家出台了《六盘水市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积极开展审计执法检查,促进制定、修改规范性文件及规章制度16个,停止各种收费2项、修改收费标准1项;提交审计报告、信息215篇,被采用82篇;获全省审计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市"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模范单位、市法治创建先进单位。
  (高赫)
  质量技术监督
  【提升产品质量】2010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以"质量提升”为主线,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和风险监测落实辖区执法打假责任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开展专项整治。全年全市工业产品生产企业53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58个,产品质量综合合格率为93.3%。办理各类行政案件201件,结案201件,结案率100%,上缴罚没款约150万元,无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案件发生。
  (赵寅)
  【强化食品安全】全年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共68家,小作坊193家。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加大巡查、回访力度和频次,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培训,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等措施,食品合格率明显提高,全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全年巡查回访食品企业(小作坊)458家次;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100%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纳入监管的小作坊100%签订承诺书、100%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召开3期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和监管人员培训班,举办7次"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全年监督抽查食品样502个,合格484个,合格率96.4%。
  (赵寅)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实现六盘水市特种设备连续8年未发生因质监监管不力造成的安全事故。
  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61家(次),检查各类特种设备1800台(次),发出特种设备安全指令书84份,检查出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特种设备166台,查出设备事故隐患199项,查处各类特种设备违法案件12起。
  新注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469台,其中:电梯199台,锅炉32台,压力容器124台,压力管道4组,厂(场)内机动车16台,起重机械88台,游乐设施6台;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650人,培训特种设备监管人员70人。
  (赵寅)
  【标准化服务】完成"六盘水马铃薯高产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和"六盘水优质烤烟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任务。"马铃薯高产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比项目实施前2007年平均亩产增加447.4公斤,增幅42.73%;示范区户均年增收5053.16元,人均年增收1262.34元,是项目实施前的4.45倍,被国家标准委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优秀成果。"优质烤烟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烟叶亩产值增加857元、增幅81.98%,户均增收5495元、增幅64.75%。发挥标准化工作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帮助六盘水新蓝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COG(焦炉气)动力汽车专用装置企业标准的制修订,每年为国家提供营业税、企业所得税4.92亿元。帮助水钢制定《重矿渣砖》标准,每年还原土地约30亩,降低建筑材料成本1500~2000万元。
  (赵寅)
  【计量工作】在集贸市场、医院、眼镜店、加油站、餐饮业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场所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对市中心区32家集贸市场进行重点治理整顿,免费检定在用计量器具及公平秤约3000台。加强对全市省级重点监控的耗能企业,督促其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建设、计量器具检定核准,为13家省级重点能耗企业培训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内审员)83名。
  (赵寅)
  【基础设施建设】市局2010年拟建的六盘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项目经市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由红桥新区按成本价划拨土地(16.19亩)作项目建设用地,完成立项手续,进入施工设计施工阶段;盘县质监局检测综合楼项目,土地使用手续、立项、规划等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办理结束;六枝质监局检验检测综合楼项目,政府已同意划拨土地拟建。
  (赵寅)【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检测所共投入技改资金180余万元,新建光干涉甲烷测定器检定、流量检定、温度仪表检定装置,以及室内洁净度检测及多项食品检测项目。锅检所新增起重机械、ID类压力容器、工业管道等21个检验项目资格。全市共检测各种计量器具7538台、检验特种设备2050台、压力管道560米。
  (赵寅)
  【干部队伍、机关作风建设】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六盘水市质监局服务承诺制规定(试行)》等5项制度,通过《六盘水日报》、六盘水市质监网等媒体向社会进行公开承诺。
  开展岗位风险防控工作对质监局对内对外所有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进行重新梳理,明确岗位风险点,并制定相关的措施加以防控。组织全市质监系统全体干部职工140余人到安顺太平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加强人员培训选派多名年轻干部到湖南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深圳、成都、广州等地进行专业或公共知识培训。近100名人员参加省局组织的各类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对10名干部进行调整和交流,其中:挂职锻炼2名,调动人员3名,提拔干部2名。
  (赵寅)
  【组织机构代码办理】全市新办组织机构代码证906户,变更换证289户,正常换证468户,年检1985户,迁址10户,废置55户,电子档案扫描2700家,数据查询4300条。
  (赵寅)
  贵州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概况】2010年,贵州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根据《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并获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国家煤炭及煤焦化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已获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筹建。确保了年收入10%用于实验室设备更新,所有资料记录规范,保证报告的科学、准确。加强对服务对象的联系与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征求服务对象意见。
  完成煤炭质量检验3030批,其中:定期抽查1396批,委托检验1634批,抽查10%样品。完成煤炭质量检验收入105.76万元,其中:定期抽查收入83.76万元,委托检验22万元。在省政府召开的电力企业协调大会上,获得10万元奖励。
  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任务完成,造成收入下降。二是抽样成本高,经费严重不足。
  (煤监所)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概况】2010年,建立市、县、乡三级综合安全监管体系,拥有47个基层安监站,专职安全监管人员353名。成立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建立应急预案26个,部门预案和子预案526个。
  市、县(特区、区)两级财政共配套安全技改资金3600万元,企业投入安全资金3.8亿元。投入2400万元购置消防登高车、排烟车、多功能抢险救援车等消防车辆27台;投入1300万元建成全省第一家战勤保障基地和消防特勤站。投入500万元为安监、煤炭部门配备执法车辆和必要的仪器仪表;完成888辆7座以上客运车辆 GPS安装、使用。
  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国家煤监局副局长王树鹤、铁道部安监总监耿志修、副省长王晓东、孙国强等领导先后到六盘水市检查调研煤矿安全生产。全年排查治理隐患2.7万条,隐患整改率95%以上,重大隐患整改率99.5%。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19个;整合技改关闭(保留一套独立生产系统)煤矿128个。地方煤矿由560个减少到276个,设计能力由年产2472万吨,提高到年产5284万吨。
  (李清勇)
  【指标完成情况】省下达瓦斯抽采指标64000万立方米,实际完成73851.37万立方米,为任务的115.4%;综合利用指标9800万立方米,实际完成13948.83万立方米,为任务的142.3%。建成瓦斯发电站11座,装机容量41700千瓦。
  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45起、死亡196人,是省控制指标197人的99.5%。与上年相比减少4起、少死亡7人,分别下降1.6%和3.4%。其中:发生较大事故H起,死亡42人(见表一),与上年相比减少5起,少死亡12人,分别下降31.3%和22.2%。
  (李清勇)
  六盘水市2010年较大伤亡事故明细表

知识出处

六盘水年鉴 2011

《六盘水年鉴 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六盘水年鉴》是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主办,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地方综合性大型权威资料性文献,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卷为2011年卷,登载2010年的内容,为了增强信息的时效性,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部分资料适当追溯或下延。2011年卷分设32个部类:专文、文件选编、大事记、六盘水概况、领导人名录、中共六盘水市委、纪检•监察、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政协六盘水市委、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群众团体、军事、政法(综治)工作、经济管理与监督、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农林水•畜牧•气象、工业•地勘、建设•环保、交通运输、信息产业、贸易、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体育•旅游、新闻•广播电视、社会民生、县区概况、开发区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另设彩页和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冷从向
责任者
孙嵘
责任者
贾应芳
责任者
詹超
责任者
杨普胜
责任者
高赫
责任者
赵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