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族人通讯选录二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氏本支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404
颗粒名称: 一 族人通讯选录二则
分类号: K820.9
页数: 5
页码: 93—97
摘要: 我李氏本支自始祖入川在河图坝定居以来,人丁繁茂,代代相袭,再由本土又陆续外迁,播向四面八方,头绪纷繁。故此,族人认为有必要倡议在原族谱的基础上,清理编辑再版较为完整的新族谱,成书传后。
关键词: 族谱 李姓 征文通讯

内容

(一)
  某某,你好。
  欣煜谨以再版续编《李氏本支族谱》理事成员的名义,向你汇报有关清理、编辑工作的状况:
  我李氏本支自始祖入川在河图坝定居以来,人丁繁茂,代代相袭,再由本土又陆续外迁,播向四面八方,头绪纷繁。故此,族人认为有必要倡议在原族谱的基础上,清理编辑再版较为完整的新族谱,成书传后。
  在倡议人首次会上成立了理事会,并推选出以国俊 (明)、欣煜(兴)、兴茂、兴伦、茂辉(兴)、兴书、李明(世)七人为理事。
  目前我们的清理工作,是征集资料,对市内者,则分别清理登记;对市外者,则以信函。除一般的清理登记外,对有关名人传略的清理说明:我族祖辈历来均以忠厚传家,勤劳俭朴为本。世代相袭,貌似愚钝,无所建树,实为局限,不谓我祖先之愚昧者也!当今我族中,人材济济,层出不穷。有战斗英雄者,劳动模范者,大专以上学历者,专技职称者,任职高品位者,经济富有者,以及智力的高度发展,皆大大超越于祖辈。但就我族人丁广众,比较言之, 这些族中精英,毕竟为数不多。故此,列为重点之一清理,本着薄古厚今的观点,褒扬精英,将收列族史,旨在教育和鼓励我族中后代子弟,成为他们学习的典范,使之明了这些精英,不是荫袭祖辈之余烈,而是他们的自我创造,从生活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艰苦卓越奋斗的结晶,对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作为族中的后代,将如何去奋斗、发挥,创造更多的精英,让他们去超越前辈,从而改善族人素质,则于国于族是幸,诚如是,方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此工作量虽大,然理事人员,纯属是为族人尽义务,不取任何代价,力求节省,将不遗余力,圆满完成族人赋予的历史任务。
  既要出版成书,但无经费来源,拟向族人发起募捐,钱不论多少,均予欢迎,并将在新的族谱上专栏公布,以垂纪念。如能解囊相助,我们将不胜欢迎。
  今附寄倡议书一份,请按内容填好此表,将倡议书截留,将表及时寄转,望鼎力支持是盼!时安!
  理事成员欣煜九六年元月谨启
  (二)
  明武叔尊鉴:
  我们过去互不相识,这次因为族中发起修订再版续编《李氏本支族谱》活动,征集资料中才得知你们的现在通信地址,所以给你们写这封信。前天我收到家乡欣煜来信,说你们的信和捐款他们已经收到。我在此感谢你们对修谱活动的支持。
  这次随信寄上《修订编印〈李氏本支族谱〉寻根溯源呼吁书》一份。根据老谱资料记载,我们的始祖李绶生了二人,长曰万富,次万贵,于明朝末年的甲申年,即李自成起义失败之年(公元1644年),因避战乱而从原籍北京虎皮口,移居贵州遵义府正安州(今正安县)金竹里偏岩庙坝落业。万富祖死后葬于庙基山,至今坟墓犹存•又一说迁至正安白泥孔,油榨二溪,晒米台三市,以上系一种说法。
  又一种说法是,我族始祖原籍北京虎皮口,逝宦西蜀,落业内江,后因世乱才迁至贵州遵义。
  又一种说法是,我祖仲舟仲文兄弟二人更姓为吕,是因避战乱故,潜移遵义乐安里三甲地名半坎叶家寨落业,百有余年,当时字派二十个字:
  天子尚文学,仁德存广兴,洪修维时际,世宗景圣廷。
  还有另两种说法,均在呼吁书中提到的。这里不重复。
  我本人生长于正安县城,而且在正安县城凤仪镇小学上的小学。一九五四年父亲才将我们全家迁移回老家南川河图乡上河村。至今在正安,安场都还有亲友往来。
  92——94年我在贵州桐梓和遵义搞建筑工程,曾寻访过老族谱中提及的一些地名或其他资料,但一无所获。94年11月20日,我写出呼吁书后复印了数份,于94年底和95年上半年去过几次遵义,将呼吁书散发给一些李姓之人,希望能够对祖宗的踪迹追寻到一点线索,但至今也仍无收获。
  现在,我给你们寄来《呼吁书》,希你们能够仔细研读,对其中摘录的各种版本老族谱中提到的贵州一些地方,也请你们留意打听寻访。例如除前面提到的正安州金竹里偏岩庙坝、庙基山、白泥孔、油榨二溪、晒米台等地名以外,还有遵义神侧二溪。至于油榨二溪和神侧二溪,有可能是前人祖宗抄录的族谱有错误或混为一谈了。还有晒米台,一说是正安晒米台,一说是遵义晒米台,总之有一个晒米台,估计在正安县境内,因为在正安县境内也可以说是遵义晒米台,正安古今皆隶属遵义所管辖。
  至于说“一至贵州石阡”,可能就是现在的石阡县。“一至古播夜郎正安”,“古播”即古时的播州,也即今遵义,夜郎可能是今桐梓,因夜郎在桐梓县境内,正安即现在正安。
  肯定地说,即使是我们同一祖宗的后代,现在居住在贵州遵义、正安、桐梓、石阡等地,他们的现在字派也与我们现有的不同了。他们其中有的可能还在用《呼吁书》中所列的二十个字派,或者用完了后另外又新编了字派。
  总之,如果能寻访到贵州遵义、正安、桐梓、石阡等地的李姓人保存有老族谱的,其中又有大体相同《呼吁书》所记载的原籍北京虎皮口,明未世乱迁到贵州。始祖李绶生万富、万贵二人,曾更姓为吕,后又复姓李。其中万富生仲舟仲文二人,等等大体相同内容记载者,即可继续深入调查寻访。
  希望你们能将此信和呼吁书再复印数份,散发给遵义、正安等地李姓对此问题有兴趣者,争取能寻访出新的线索。希望你们予以大力关心支持和协助。
  侄今天的信就写到这里,肃此奉陈,不敬所怀。
  敬叩崇安并祝春节快乐!
  侄:茂辉(兴文)九六年二月十一日于重庆

知识出处

李氏本支族谱

《李氏本支族谱》

族谱,或称宗谱、家谱、族乘、家乘、谱牒,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在我国各地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保存着大量的各种姓氏的族谱家乘类书籍,这是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史学文献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使今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现从有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中,辑录和编写以下一些点滴知识,供研究和参考之用。也可作为族人阅读了解修订再版后的《李氏本支族谱》的一步入门阶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