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康乐永嘉胜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宝树堂谢氏宗谱族词》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191
颗粒名称: 谢康乐永嘉胜迹
分类号: K928.74
页数: 2
页码: 174-175
摘要: 《谢书•谢灵运》记载:(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爱好,逐肆意游遨, 遍历诸县,动逾自朔。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永嘉在南朝刘宋时辖永宁、安固、松阳、乐成、横阳五县,郡治永宁,即今浙江温州市。全郡辖境相当于现在的浙江遂昌以东,临海以南,泰顺以北广大地区。因谢灵运在此当过太守,足迹所至又是全郡的名山大川,所以留下的名胜古迹和纪念地很多。仅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所修《永嘉县志》中,就载有以下胜迹:竹马坊:在今温州市东北。相传谢灵运永嘉太守时,儿童们骑竹相迎而得名。
关键词: 谢康乐 永嘉胜迹

内容

《谢书•谢灵运》记载:(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爱好,逐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自朔。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永嘉在南朝刘宋时辖永宁、安固、松阳、乐成、横阳五县,郡治永宁,即今浙江温州市。全郡辖境相当于现在的浙江遂昌以东,临海以南,泰顺以北广大地区。因谢灵运在此当过太守,足迹所至又是全郡的名山大川,所以留下的名胜古迹和纪念地很多。仅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所修《永嘉县志》中,就载有以下胜迹:竹马坊:在今温州市东北。相传谢灵运永嘉太守时,儿童们骑竹相迎而得名。
  西堂:在温州市内,原州官府中。谢灵运在此构思诗篇,竟日不就,后忽梦族弟惠连,便有“池堂生春草”一诗,大以为工。宋人杨蟠作诗道:“谢公何所忆,白日看云眼。忽梦惠连弟,遂得春草篇。”
  池上楼:在温州市内,旧郡治丰暇堂北。谢灵运曾在此作《登池上楼》诗,其中有“池堂生春草,同柳变鸣禽”等句,被后人称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谢公池:在温州市郊积谷山麓,又名春草池。相传,谢灵运曾栖息于此地。池水澄湛,俗称灵池。
  白岸亭:在温州市=溪西南,距市约八十七华里。因溪崖沙白,故名白崖亭。相传是谢灵运的游赏处。他在《过北崖亭》一诗中写道:拂衣遵沙坦,缓步入蓬屋。”其中蓬屋二字是最早的亭台。
  读书斋:在温州市内略偏西部,变即旧郡治一带,相传是谢灵运的读书处,又名读书堂。他曾在郡里作《斋中读书》和《读书斋》等诗。
  南亭:在温州市南一里许,是灵运游处的地方。谢灵运在此地作《游南亭诗》。后来清朝人朱彝尊也作诗道:“薄云雨初霁,返照南亭夕。如逢秋水生,我也西归客。”
  西射堂;在温州市西南二里净光山下,相传是谢灵运闲暇时鸣琴地方。曾作《晚出西射堂诗》等。
  谢公楼:在温州市原北门楼,在拱辰门上。相传是谢灵运任职于此时所建,常游憩其上,至宋端本中(一二三四至一二三六年)改名为江山胜概楼。
  谢公亭:在温州市,原江心寺西南,相传是灵运任太守时,每出游,必休息于寺中。寺中原有石刻像一尊,至明宣德中(一四二六至一四三五年);寺僧昙旭重新修复。清道光乙已年
  (一八四五年)巡抚庆廉再次重建。
  谢客岩:在温州市郊积谷山上,有“谢客岩”、“白云曲”、“春草吟”等篆字,相传是谢灵运的手迹。至今“谢客岩”三字仍依稀可辨,每字直径三尺以上。
  谢村:在积谷山下。相传谢灵运来任永嘉太守时,以此地山水美于会稽,便在积谷山辟地凿池,作为永居住之地。后离郡而去,仍留一部分家人于此。其后繁衍于此。遂为永嘉人,故名为谢村。后人谢婪符作《鹤阳谢氏宗支记》,王端作《谢岸墓志》,皆记其事。

相关地名

谢村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竹马坊
相关作品
西堂
相关作品
池上楼
相关作品
谢公池
相关作品
白岸亭
相关作品
读书斋
相关作品
南亭
相关作品
西射堂
相关作品
谢公楼
相关作品
谢公亭
相关作品
谢客岩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