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西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7822
颗粒名称: 建設新西藏
分类号: D035.5
页数: 24
页码: 一〇五—一二八
摘要: 《西南新闻汇编十一、十二月号》中对建设新西藏的介绍。
关键词: 西藏 地方建设

内容

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和達賴喇嘛贈送給拉薩市小學一批禮物
   【新華社拉薩十一月九日電】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和達賴喇嘛,於十月三十一日贈塗給拉薩市小學校一批禮物,該校於當日舉行隆重的授禮典禮。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贈塗的禮物有紅色大錦旗一面,上面寫着“發展西藏民族的語言文字和學校敎育,培養建設新西藏的人才”,還有幻燈機一部,幻燈影片三十套,和一部份科學儀器。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禮物除一面錦旗外,還有小學課本一套和各種掛圖一部。達賴喇嚇除捐贈了一所林卡(公園)和一面上邊寫着“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和幫助下,爲發展藏族人民的文化敎育事業而奮門”字樣的錦旗外,還贈送給三千秤藏銀(約合人民幣一億元)。
   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張經武將軍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在典禮會上講話。他勉勵拉薩市小學全體師生在中央人民政府毛主席的關懷幫助和西藏地方政府達賴喇嚇的直接領導下,把學校辦好,培養建設西藏的革命人材和發展西藏民族的文化敎育事業。達賴喇嚇的經師赤江活佛和西藏地方政府代理機巧堪布(僧官中最髙負責人)羅桑三旦代表達賴喇嚇講話時,都感謝毛主席對西藏人民的關懷。該校蕫事會張國華董事長代表董事會全體蕫事和全體師生對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西南軍政委昌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和達賴喇嘛表示感謝。該校學生代表居鷺多傑在講話中說:在毛圭席的幣助、關心和達賴喇嘛的頜導下,我們已經過着愉快的學校生活,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今後一定加倍努力學習,來報答毛主席和達賴喇嚇對我們的關懷。
   典禮會最後通過了向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㑹、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和達賴喇嘛的致謝電文。達賴喇嚇並於當日下午設宴招待拉薩市小學校全體敎職員。
   中央衞生部民族衞生工作大隊赴昌都地區工作
   【新華社重慶十一月十四日電】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民族衛生工作大隊,於八日從重慶出發赴昌都地區工作。該隊由百餘名醫務工作者組成,其中半數是女助產士。他們作了長期爲藏族人民服務的準備,到少數民族地區開展醫藥衛生工作的熱情很髙。該隊將在昌都建立醫院一所,在昌都地區人口集中的地方有重點地建立衛生機構;大力開展防治性病和婦幼保健工作;培贊藏族的衛生工作幹部。該隊並擕帶數量充足的盤尼西林、磺胺片、鉍製劑等各種藥劑、器械和幻燈等宣傳用品。
   中國人民銀行日喀則支行舉行開幕禮
   【新華社拉薩十一月十九日電】中國人民銀行日喀則支行在八日舉行開幕典禮。日喀則手工業工人、商人及各界僧俗人士的代表和駐當地人民解放軍負責人都前來慶賀。該行在開幕前就爲當地各族商人辦理了各種匯兌,對一百多戶手工業工人進行了低利貸款,使日喀則市的商業和手工業日趨活躍。在開幕典禮上班禪堪布會議應扎薩計晋美和日喀則基宗僧官洛桑堅贊都講了話,他們一致認爲,人民銀行日喀則支行的成立,將使日喀則地區的經濟更快地走向繁榮。中國人民銀行日喀則支行行長施克棟報吿了銀行扶助工商業發展的總方針。他說:今後我們一定要團結私營工商業和手工業者,爲發展工商業及繁榮日喀則地區的經濟而努力。 康藏公路康定至昌都段正式通車
   【新華社昌都十一月二十六日電】康藏公路康定至昌都段,已在二十日提前正式通車。二十日上午,在昌都附近的四川壩上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典禮。參加典禮的有昌都的各族人民、各族民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昌都部隊和參加築路的部隊心五十里長的汽車行列,滿載物資,越過拔海五千公尺的達馬拉山頂,開進四川壩,全場嚮起了熱烈的歡呼聲。
   在通車典禮大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築路部隊副政治委員馮志方致詞,向藏族人民祝賀並向勤勞勇敢的築路部隊和各族民工致敬。昌都地區所屬各宗(縣)土司、頭人、活佛和喇嘛,都隆重地向彩車上的毛主席像和朱總司令像敬獻哈達。昌都小學的藏族學生,爬上了嶄新的汽車向駕駛員獻花。藏族婦女一淸早就穿上了節日的盛裝,趕來參加典禮,迎接開來的汽車。二十一日,昌都各族各界人民又在四川壩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副主席邦達多吉(藏族)、侯傑等在會上致詞。他們說:康藏公路通車昌都,是藏族人民首先是昌都地區人民走向幸福和繁榮道路的開端,是毛主席英明領導的結果。他們號召昌都地區的人民更好地支援築路部隊和民工,繼續把公路修到拉薩。會上,昌都喇嚇寺謝娃拉活佛、軍工築路英雄模範等,也應邀講話。晚上,藏族同胞們在四川壩上搭起的帳篷裡面用酥油、糌粑舉行野餐,並表演了百人大歌舞。
   康藏公路是打通西康、西藏交通的主要交通綫,對鞏固國防,繁榮藏族人民的經濟有很大意義。這條公路的起點是西康省省會康定,終點是西藏首府拉薩。沿綫經過綿亘千里的髙山深谷,越過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怒江和瀾滄江等天險,工程異常艱巨。中國人民解放軍築路部隊和康藏地區的各族民工,克服了重重困難,比計劃提前五十天把公路修到昌都。通車前夕,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總司令都曾題詞,慰問勤勞勇敢的築路部隊和民工。毛主席的題詞是:“爲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朱總司令的題詞是:“軍民一致,戰勝天險,克服困難打通康藏交通,爲完成鞏固國防繁榮經濟的光榮任務而奮門!”
   劉伯承賀龍祝賀康藏公路通車昌都
   【新華社昌都十一日二十六日電】西南地區政府和軍隊首長發出電報祝賀康藏公路通車昌都,並嘉奬參加築路工程的軍工和民工。西南軍政委員會劉伯承主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賀龍司令員在嘉奬電中說:“康藏公路通車昌都,爲今後康藏交通建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於國防建設、發展西藏經濟及民族團結,均有顯蓍的貢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維舟在賀電中說:“康藏公路通車昌都,不僅改變了歷史上康藏地區交通阻塞的情况,成爲藏族人民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一條主要動脈,同時更有利於各族人民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使民族團結更加鞏固和親密。”即將在昌都開幕的昌都地區生產會議各宗(縣)全體代表在賀信中說:“公路通車昌都,給我們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和文化上的光明,是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對康藏人民天髙地厚般的關心和愛護,我們竭誠擁護偉大領袖毛主席,今後努力做好支援運輸工作。”
   通訊:把公路修上“世界屋脊”
   新華社記者趙愼應
   聯貫着祖國內地和西藏邊陲的康藏公路,從西康北部玉隆縣的馬尼根果草地出發,連接着康靑公路,翻越橫斷山脈,向西方已伸展到昌都了!康藏公路通車到昌都,是偉大的祖國人民在“世界屋脊”上頑强地征服自然的輝煌成就。
   康藏公路從馬尼根果草地到昌都這一段,共長四百四十六公里畧四百五十公尺,中間經過六座拔海四千五百公尺到五千公尺的大雪山,最低綫路也在拔海三千三百公尺以上。這一段,有八十公里的路程爬行在雲層裡和雪綫上,有一百五十多座橋樑架在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三大河流上游的懸崖深谷、驚湍急流上。
   在這條牋路上,一望無際,都是石山,還有很多潮濕的沼澤地帶,土質鬆軟,因此開山築路十分困難。但是,祖國需要這條公路,居住在康藏髙原上的藏族人民更渴望着這條公路。
   毛主席和朱總司令派人給髙原上築路的部隊和工人塗來了關懷和鼓舞的題詞。毛主席的題詞說:“爲了幣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朱總司令的題詞說:“軍民一致,戰勝天險,克服困難打通康藏交通,爲完成鞏固國防繁榮經濟的光榮任務而奮門!”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題詞,給髙原上築路的人們帶來了不可動搖的信心和勇氣。
   爲了堅决執行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指示,領導築路的幹部們都深入工地,和軍工、民工們同甘苦。進藏部隊後方司令部兼築路司令部司令員陳明義和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副部長兼築路司令部政治委員穰明德,會親赴工地以解决困難,督促築路,達四個月之久。康藏公路工程局和築路部隊各首長更長期居住在帳篷裡,往返在工地上,不避雨雪冰雹,親自指揮施工。
   在首長們的頷導下,軍工、民工和工程人員們發揚了髙度的堅苦奮門精神。工程人員們爲了在山巒密佈的髙原上勘測出一條完美的路牋,曾三番五次地翻越每一個山峯,或沿着河流兩岸的懸崖和峽谷進行設計、糩圖工作,遇到沒有人烟的地方,他們就睡在山洞裡或草地上。具有人民軍隊優良傳統和愛國主義精神的進藏部隊的後方部隊,從開始進藏的那一天起,三年來就一直担任着艱巨而繁重的築路任務。他們修復荒廢塌陷的川康公路、康靑公路,接着又來修築康藏公路。他們熱愛祖國,熱愛藏族人民,他們决心“捎着公路前進”,迅速把幸福繁榮帶給藏族人民。成千成萬的民工們,大部來自成渝鐵路上,他們在成渝鐵路上取得了築路的經驗,來到康藏髙原上又繼續投入了這一偉大的築路工程。軍工和民工們團結一致,互相鼓勵,克服着自然環境的種種困難。髙原氣候十分寒冷,當地流行的諺語說:“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泥沒足;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皮開折”。沿綫又是人烟稀少,甚至有四百公里沒有人烟的。軍工和民工們就長年睡在墊上樹枝和石頭的濕地上或者雪地上。大雪不斷地把帳篷壓倒。髙山上沒有水,他們就化雪水煮飯。糧食供給困難的時候他們爬過髙山自己捎糧,甚至吃稀飯,吃糌粑糊糊,吃野菜,還是照常堅持工作。他們在畧下二三十度的寒冷氣候中,在雨雪冰雹的襲撃下,不停地進行拕土和爆炸,手上凍裂了口,流出了血,也不顧惜。懸崖絕壁上沒有下脚的地方,他們就搭起架子或者用繩子攔住腰,懸在半空中,照樣打眼爆炸。最緊張的施工日子,整個山頭都進行着激烈的“砲戰”。他們在工作中,不僅克服了重重困難,還發揮了高度的創造性。在築路部隊中,“工程民主運動”成了最嚮亮的口號,各單位出現了二三十種新發明和新創造。戰士曹喜創造的“飛燕”排土法,曾使工作效率提高了十幾倍。在築路過程中,軍工們的實際工作效率(按實際參加工作的人數來算)平均提髙三倍,民工們的實際工作效率也提髙百分之五十。
   修築公路所需的一切物資,都須從遙遠的內地運來。爲了及時地充分地供應糧秣、材料以及築路部隊和工人們的必需品,巨大的汽車運輸隊伍日夜不停地在髙原上來往,夜間,汽車的燈光照亮了漫長的公路。駕駛員們在搶運的日子,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瞌睡了用冷水洗臉;實在不能支持了,走到那裡就睡到那裡,大衣就是他們的被子。去年冬季從康定向甘孜搶運期間,拔海四千多公尺的折多山上被雪封閉,駕駛員們就挖着比車輪還高的積雪繼續前進。爲了把物資送到最前面,公路剛剛修到那裡,汽車就立即通到那裡。駕駛員們和新路綫上的泥濘、碎石搏門,艱難地前進着。他們提出的口號是:“我們要把物資直接塗到部隊和工人的手裡!”。
   康藏公路是藏族人民自己的公路,爲了迎接幸福繁榮的日子到來,公路沿綫各地的藏民組織了上萬頭的牦牛,把大批物資塗到工地。在運輸中,藏民像愛護自己的東西一樣,麻袋破了,他們自帶針綫縫好,下雨落雪天,他們用自己的氆氇蓋在物資上面。拉多宗(縣)土司喜饒生根除完成自己的運輸任務外,並以一千二百頭牦牛越界到其他宗(縣)担任運輸任務。昌都地區各宗(縣)藏族人民更踴躍粗織“藏族民工大隊”,成百成千的藏族民工參加了修路。在築路工作中,部隊幫助他們逐漸熟練地使用工具,提高技術;藏民得到了足够的工資,改善了生活。
   康藏公路像祖國西南邊陲的一條大動脈一樣,已經通車到昌都了。康藏公路通車到昌都,更加强了祖國人民建設西藏的信心。祖國人民有充分的力量克服康藏高原上自然環境的一切困難,把西康和西藏建設成爲一個幸福樂園。康藏公路通車到昌都,使廣大藏族人民心中更加充滿了無限的興奮愉快,來迎接迅速到來的美好的日子。
   (新華社昌都十一月二十六日電)
   通訊:毛澤東的光輝照耀着昌都
   新華社記者袁傳方
   (一)狂歡的昌都
   康藏公路像一條巨臂,從西康省東部康定伸到了西康省西部的經濟中心——昌都。昌都地區各族人民的心情激動了。牧民們從好幾百里外的牧場帶來了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築路部隊和各族民工的慰問信,騎上快馬,奔向昌都。四川壩草坪上幾天前就紮滿了昌都市民和郊區農民們的帳篷。人們都以沸騰的心情,迎接毛主席派來的汽車隊。
   十一月二十日,大隊汽車進入昌都。街道上成萬人群的歡呼聲和汽車馬達聲,震動着高原的雪山草谷。人們爭着把車隊包圍起來,塗上鮮花和哈達。孩子們爬上車子,要求開汽車的叔叔們帶他們走。年靑人跑到山崗上去張望,他們想看看毛主席給他們派來多少汽車。毛主席派來的汽車隊拖長五十多里,一眼望不到頭。先頭已經到了四川壩,後尾還在拔海五千公尺的達馬拉山的頂峯。心老年牧民遲良按照藏族的風俗,跪在地上,拱合起𩀱手,感謝毛主席。他說:“我們牧民早就盼望毛主席派汽車把內地的茶和布運來,讓們我痛痛快快地喝點茶,用新布面兒換換老羊皮襖。現在眞的來了!”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副主任邦達多吉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慶祝康藏公路通車到昌都。他寫道:“多年來,我們高原藏族人民就希望有一條暢通各方的寬廣道路,但在國民黨反動統治和帝國主義的欺騙壓迫下,我們的希望一直未能實現。現在我們獲得解放不過兩年,就修好了公路。我們歡呼毛主席萬歲,歡呼昌都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十日和二十一日,在昌都附近的四川壩上接連開了通車典禮大會和慶祝大會。晚上,燈光明亮,直到深夜藏胞們還在汽車旁邊徘徊着,跳着舞,不願離去。人民感謝毛主席替他們開闢了幸福道路。
   (一)迎接新的繁榮
   昌都歷來就是西康西部的經濟中心,她的周圍每年出產六百萬磅左右的羊毛和大宗藥材、獸皮等土產特產。內地和西藏間的貿易也在這裡進行。但是過去交通阻塞,與內地和雲南、西藏、靑海間交往的唯一交通工具是行動緩慢的牦牛。從昌都到康定,牦牛走一趙就要五十天。大雪封山的季節,交通就陷於停頓。藏族人民需要內地供給的茶和布,能運進來的數量微小,價格昂貴。佔藏民生活中主要收入的土產特產,也由於運輸困難而無法內銷。解放前的幾十年,帝國主義的經濟勢力侵入康藏地區掠奪藏族人民的財富。他們用兩見方毛呢的代價就可以奪去一百斤羊毛。藏胞說:“這是用藏民的油炸藏民的骨頭!”這種掠奪使藏民陷於貧困,土產急劇減產,脆弱的昌都手工業,幾乎全部被摧垮了!昌都原有的四十多家皮作店,到解放前只剩下十多家,並且都是奄奄一息。解放兩年來,昌都工商業在國營經濟的領導下,已開始走上了繁榮的道路。各種手工業已經恢復並擴大了生產。許多商戶把地攤上的貨物搬上了櫃台。兩年來,私營流動商販比解放前增加了九倍,座商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但是,昌都處於高山環抱之中,交通很困難。士產特產不能大量銷往內地,從內地來的生活用品,也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康藏公路通車昌都後,替昌都工商業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爲了迎接通車後新的繁榮,昌都地區第一届物資交流大會就要在最近開幕。各地土司、頭人和工商業界人士已經集合到昌都,商討全區物資交流問題。昌都以北年產羊毛三百萬磅的三十九族地區的人民,已把積存多年的八、九萬磅羊毛運來昌都。昌都人民解放委員會正在幫助各地區鄉人民建立合作社。國營貿易公司的十萬包茶葉和綢子、哈達等大批貨物正從新築的公路上源源運來。貿易公司並準備組織十個貿易粗到農牧區,通過各地的合作社把大量生活用品供應給農民和牧民。商人們也都紛紛籌集資金,準備收購土產。貿易公司茶葉門市部在昌都通車前,就把茶價降低了四分之一。公營商店和合作社的門口,每天不到開業時間、就擠滿了從四鄉趕來的顧客。
   這種欣欣向榮的景𧰼,還只是一個開端。康藏公路全綫通車以後,昌都會更加繁榮,藏族人民生活會越過越美好。現在從內地運來的是藏民的日用必需品,將來汽車還可以運來輕型機器,在昌都建立工廠。現在協助藏族人民建設新昌都的技師、工人已經陸續趕來,並且已經建造起許多石廠和磚瓦廠。今年年前,準備修建一千多平方公尺的房屋。更大規模的建設將在明年開始,明年昌都的建築總面積將達到五萬平方公尺。這批建築物中,包括二百五十張床位的設備齊全的醫院、具有相當規模的獸醫院和人民禮堂等。
   昌都,雖然地遠離祖國心臟—北京,但她和所有祖國的城市和農村一樣,感受着毛主席的關懷。毛主席引導着藏族人民前進,毛主席使藏族人民在祖國大家庭裡獲得了無限的幸福和溫暖。
   (新華社昌都十一月二十六日電)
   通訊:建設祖國邊疆的英雄們
   新華社記者趙愼應
   “不怕雀兒山高,沒有我們的脚底髙;不怕雀兒山的石頭堅,沒有我們的意志堅;不怕雀兒山的冰雪寒,我們有滿腔的熱血溶化你!”這是一九五一年冬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築路部隊冒着零下二十三度的嚴寒,在西康冰天雪地裡劈開雀兒山,修築康藏公路時提出的英雄口號。
   拔海五千三百公尺的雀兒山高峯,是康藏公路上最髙的一座大雪山,這裡的築路工程是整個康藏公路最艱巨的一段。山上空氣稀薄,爬上了頂峯就會感到呼吸困難。氣候變化也很大,忽然下雨,忽然下雪,有時也會下冰雹。六月盛夏,也常常大雪紛飛。去年十月一日,人民解放軍某部築路部隊接受了闢開雀兒山的任務,開上了雀兒山的頂峯。開始出發時,就碰上漫天大雪。冰雪覆蓋着雀兒山,山上的石頭像鐵一樣堅硬。戰士們在空氣稀薄的懸崖上,掃開積雪就狠命地打砲眼,炸石頭。當他們炸掉一塊大石頭的時候,就像打了一次勝仗一樣,驕傲地笑起來,向着雀兒山說:“你就是鐵山,也要劈你半侗!”在這個偉大的勞動中,許多戰士發揚了革命的英雄主義。戰士韋江歌担任的是撬石工作。在懸崖上被炸鬆的亂石影響下面戰士安全施工的時候,他就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險,攀登在八九丈高的石崖上,找出石縫,撬掉最突出的巨大的石塊。模範共產黨員張福林就在雀兒山上爆破石頭時,獻出了生命。他的事蹟被編成話劇、快板、連環畫,在築路部隊裡流傳着。
   今年九、十月間,拔海近五千公尺的甲皮拉山頂,一連下了一個多月的雨雪。塔在山坡上的帳篷,上面漏水,下面流水。在地上拕的爐灶,一面燒火煮飯,一面间外滲水。糧食運不來,戰士們吃糌粑,吃野菜,也照樣堅持工作。某連在雨雪中挖泥,羊鎬不能用,筐子不能用,戰士們就排成隊,用手挖,用手抓,一個個把泥塊遞出去。手指凍得像紅蘿蔔,裂了口,流了血。戰士們說:“爲了在雪封山以前打通甲皮拉山,流點血不算啥!”戰士靑年團員楊定敖手面上裂了一個一寸長的口,他用針線把裂成兩辦的硬皮縫起來,又照樣工作。
   用張福林烈士的名字命名的張福林班,把寫着“張福林班”的紅旗插在閃躍着銀光的達馬拉山雪峯上。他們繼承了烈士張福林鑽研學習克服困難的精神,打開了阻當康藏交通的大山。撬石沒有撬槓,他們就下山砍樹,把棍子削尖了做撬槓。沒有畚箕,就用樹條編製。有一次,他們在四公尺高的鬆石崖上工作,創造了“餓虎掏心鬆石施工法”,又省炸藥又省力,工效提高九倍多。挖土時,他們把圓鍬改成鋤頭用,排土比一般圓鍬快兩倍。爲了改進技術,該班戰士戴斌就跑到十幾里外的兄弟連隊去學習土紙引綫製作法。
   英雄的戰士們,不僅能够克服困難,愉快地勞動,而且也能在困難的條件下,愉快地生活。雀兒山上沒有平地,戰士們就在積雪的陡坡上挖出一塊地方,搭起了帳篷,帳篷裡鋪上樹枝,就在這裡過夜。因爲山坡陡峭,有些睡熟了的戰士常常不知不覺地從帳篷門口滾了出來。夜裡帳篷被大雪壓倒了,戰士們就起來把帳篷撐好再睡。他們編了一個歌子,歌頌他們的帳篷說:“山頂塔帳篷,睡在雲霧中。”“樹枝鋪在雪地上,好像睡的鋼絲床。”在勞動空𨻶,戰士們還抓緊時間學文化,寫稿子。山上沒有紙,他們就用牙膏盒、紙烟盒甚至樹皮來寫字。戰士們利用山谷間的溪流,安設小小的水冲磨磨豆腐,他們在太陽光下一邊磨豆腐,一邊唱歌。
   當戰士談論自己如何來長期建設西藏的時候,記者曾問他們覺不覺得西藏太苦了。他們說:“有啥苦!就是苦也是祖國的土地,那裡有祖國的人民,我們就願意在那裡建設!”戰士們在筷子上刻上他們的豪語:“搶修雪牋雀兒山,打通雲上達馬拉山!”“橫渡滔滔金沙江,涉過汹湧瀾滄江!”
   (新華社昌都十一月二十九日電)
   通訊:勘測康藏公路的人們
   新華社記者趙愼應
   康藏公路通車到昌都了!人們不難想到在康藏髙原上勘測出這一條公路綫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康藏公路貫穿在一條條從北到南的橫斷山脈上,包括著名的他念他翁山脈、寧靜山脈、怒山山脈、唐古拉山脈、念靑唐古拉山脈。這些山脈有許多支脈和無數的山峯。山峯上空氣稀薄,冰雪不斷。山谷裡江河從髙處傾瀉下來,水流湍急。勘測康藏公路綫的工程人員,必須在這種自然環境中,找尋出一條儘可能避開髙山、冰雪、急流的公路綫來。
   一年來,勘測公路的工程人員,不顧冰雪寒冷,踏遍了康藏髙原上的廣大地區。他們走了兩萬三千多里路程,翻越了一百六十多座大山,經過了許多人烟稀少的山嶺、河谷和草地。
   對於工程人員最珍貴的,就是勘測公路所需要的地理、經濟、物產等各方面的資料。可是,康藏髙原的一切,過去很少爲內地人知道,有關康藏高原的資料非常缺乏。有些勘測人員,不得不依靠普通的地圖,一邊走,一邊探問藏民。工程人員說:“每一個山頭,每一條路,都必須我們親自走過以後,才能知道是什麼樣子。”
   爲了找尋一條合適的路綫,勘測人員經常追跟着一條河流,走在沒人走過的峽谷裡和懸崖上,有時住在樹林裡,有時用冰水拌糌粑吃。爲了測量地勢髙低、坡度大小,繪製地圖,一個山頭他們往往需要艱難地來囘走好多次。有時候他們冒着雨雪,爬了許多山,走了許多路,結果,測出的路綫還不能作爲公路的路綫。
   他們曾一連七天走在拔海四千七百公尺髙的大草原上,他們忍受着由於空氣稀薄而引起的頭痛,自己拾牛糞煮飯。他們曾走在二百公尺髙三十多里長的懸崖上,懸崖下面是汹湧的江水,懸崖上有時根本沒有路,只有一些能踏一個脚尖的石凹。他們涉過寒冷刺骨的江水,坐過怒江上的木排子(幾個木頭連起來的簡單木筏),滑過怒江上的溜索(横在江上的竹細)。他們翻越冰雪覆蓋的大山,用牦牛開路,甚至雙手爬行。他們有時一連幾天都是在一個大森林裡,樹木遮蔽着,看不見天空。他們有時也走進牛羊成群的牧場和莊稼茂盛的農村,受到藏民的熱情招待。
   爲了找尋一條完美的公路路綫,勘測人員忘掉了一切艱苦和危險。離昌都一百多里有一個峽谷,連當地藏民都不知道那裡的情形,工程師齊樹樁沿着河水走進峽谷去勘測,許多人都爲他的安全担心,但是他想:“不親眼看一看,怎麼能勘測出一條好的路綫呢?”他帶着一袋糌粑,十多個餠子,有水的地方吃糌粑,沒有水的地方,就啃乾餅子。在沒有房子的地方,就睡在野地裡或石崖旁邊。勘測公路的工程人冒愉快地說:“只要有决心,就能找到大山的缺口和𨻶繼,讓公路順利地修通。”
   (新華社昌都十二月二日電) 拉薩和日喀則各族各界人民代表開座談會擁護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决議
   【新華社拉薩十二月九日電】拉薩市和日喀則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在十一月下旬分別舉行座談會,座談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偉大成就,一致擁護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各項决議。
   拉薩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座談會於二十三日在市區新建的大禮堂召開。到會的有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張經武,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政治委員譚冠三、政治部主任劉振國以及以西藏地方政府噶倫阿沛·阿旺晋美爲首的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和拉薩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共二百多人。座談會由拉薩市愛國靑年文化聯誼會籌備委員會委員洽巴·格桑旺堆主持。拉薩市愛國靑年文化聯誼會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憑錯旺階首先報吿了召開座談會的意義,和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召開的經過及其對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張經武將軍,張國華將軍、譚冠三將軍相繼講話,號召到會代表努力學習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識的各項决議,團結在毛主席的周圍,爲保衛世界和平而奮門。西藏地方政府噶倫阿沛·阿旺晋美在座談會上說:“帝國主義要想擴大侵略戰爭,給人類帶來痛苦和災難。我們西藏人民和祖國各兄弟民族以及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人民一樣,一致擁護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各項决議,並願爲它的實現而努力。西藏蓍名詩人阿瓦察珠在雷動的掌聲中用詩一般美麗的詞句發言。他說:“和平像一支巨大的火炬,讓我們高舉着和平的火炬,團結在毛主席、斯大林的周圍,讓戰爭販子們在和平火炬的照耀下發出罪惡的悲鳴吧!”靑年代表噶須頓珠的發言曾博得全場熱烈的鼓掌。他說:“帝國主義發動並企圖擴大的侵略戰爭,與我們佛敎宗旨是完全相違背的。我們西藏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我們一定要以作好藏、漢民族之間的團結工作,徹底實現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的實際行動,來擁護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各項决議。”班禪堪布會議廳駐拉薩代表旺德、哲蚌寺第珠活佛和婦女代表白瑪、囘族靑年代表巴喀都拉等先後發言,一致讚揚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成就,並堅决表示擁護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各項决議,徹底粉碎帝國主義企圖擴大侵略戰爭的陰謀。當天晚上,拉薩市藏族靑年、拉薩市小學學生和西藏軍區幹部學校的學員們,演出各種精彩節目,慶祝座談會成功。
   日喀則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擁護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各項决議的座談會於二十九日舉行,參加座談會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副政治委員范明將軍、班禪堪布會議聽拉薩計晋美及各界人民代表五十多人。
   西藏致敬團團長柳霞·土登塔巴廣播詞受到拉薩市各階層人民熱烈歡迎
   【新華社拉薩十二月十日】西藏致敬團團長柳霞·土登塔巴在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西藏地方政府僧俗官員和西藏僧俗同胞的廣播報吿,受到拉薩市各階層僧俗人民的熱烈歡迎。當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預吿柳霞·土登塔巴的廣播節目時,聽到預吿的人便奔走相吿,準備收聽。當天,拉薩市所有的收音機都收了這個報吿。很多人並開座談會討論了這個報吿。
   西藏地方政府僧俗官員紛紛發表談話,擁護毛主席的指示。西藏地方政府達賴喇嚇的經師赤江活佛在談話中說:“毛主席的指示,對西藏人民是非常寳貴的,毛主席是各族人民的太陽,使西藏人民得到了溫暖和幸福。”他說:“柳霞·土登塔巴代表我們藏族人民謁見了毛主席,並受到中央人民政府和各兄弟民族的熱烈歡迎,這是祖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有力表現,也是我們西藏人民的光榮。”赤江活佛最後說:“我一定把毛主席的指示很好地報吿給達賴喇嚇。”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噶須頓珠說:“今後我們一定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和人民解放軍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爲徹底實現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與建設祖國的新西藏而奮門。”
   西藏三大寺的喇嚇們聽到了毛主席的談話更是萬分感激。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的格西尼喜龍登說:“聽了毛主席的指示,我眞是髙興極了,過去帝國主義者造謠,硬說共產黨消滅佛敎,可是一年來我們和人民解放軍相處得很好,他們的實際行動已經把這些謠言徹底粉碎了。今天毛主席又明確地指示了保護宗敎的政策,我代表西藏所有的喇嘛衷心感謝我們的領袖毛主席。”
   拉薩市文化敎育界人士在座談會上紛紛發言,表示他們對毛主席指示的擁護和感激。西藏軍區幹部學校藏文敎員土登尼馬說:“今天在柳霞·土登塔巴廣播中,聽到了毛主席的指示和祖國內地的建設情况後,使我更淸楚地認識了西藏族人民的幸福的前途。”拉薩市小學校敎員諑桑堅贊說:“毛主席指示我們的每一句話,對我們都非常親切,毛主席的話眞是說到我們藏族人民的心裡了。”
   西藏各階層人民一致要求藏文“新聞簡訊”社把柳霞·土登塔巴的廣播文傳達給全西藏的人民,使西藏的每一個僧俗人民都能够知道毛主席的指示。
   昌都人民歡迎衞生工作大隊抵昌都
   【新華社昌都十二月十二日電】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昌都民族衛生工作大隊已抵達昌都。昌都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於五日舉行歡迎晚會。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副主任邦達多吉在會上致歡迎詞。他代表昌都人民對衛生工作大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與慰問。並對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關懷藏族人民的健康,表示感謝。衛生工作大隊王眞大隊長在會上說,他們今後在工作中將學習藏文、藏語以便能够更好地用全力解除藏族人民的病痛。
   昌都民族衛生工作大隊係由百餘位醫務工作者所組成,擕有大量藥品和較爲完備的醫療器械。他們將在昌都建立一座有五十張病床的近代化醫院,幫助當地培養一批醫務幹部,並在昌都全區普遍治療性病,開展婦幼衛生工作及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
   拉薩市藏族人民歡度燃燈節
   【新華社拉薩十二月十七日電】拉薩市藏族人民歡樂地度過解放後的第二個燃燈節。今年這個節日過得分外熱鬧。在節日前三、四天,拉薩市就現出一片節日氣𧰼,成群的農民、牧民從遙遠的牧區和農區趕到拉薩來賣糧食、酥油、皮毛,購買新衣、新帽及過節用的各種祭品和食物。節日的晚上,拉薩市區一片燈火。各家的屋頂上、平台上、窗簷上都燈火齊明;十三層的布達拉宮和色拉寺繁星似的燈光,遙相輝映。大街上,提着燈籠的兒童們,到處翩翩起舞,他們愉快地唱着“東方紅”和“帝國主義滾出西藏去”等歌曲。深夜,在每一個家庭裡,人們都圍聚在一起,吃着節日盛餐,歡樂地喝着靑稞酒。在這天晚上,有些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成了藏族人民家裡的貴賓,被接待在一起歡度節日。藏族人民都親切而又興奮地對人民解放軍戰士說:“你們來了風靜燈明,明年一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按十二月十一日(藏曆十月二十五日)燃燈節,是藏族人民紀念佛敎大師宗喀巴圓寂的日子。每年逢到這一天夜間,全西藏牧場、農區、城鎭的藏族人民都點燃酥油燈,歡度這個佳節。 通訊:昌都——富饒的土地
   【新華社昌都訊】昌都——富饒的土地新華社記者袁傳方。
   昌都各族人民在慶祝康藏公路通車後,接着舉辦了生產展覽會。會上展出很多名貴的特產品、農作物、園藝作物和埋藏在地下的曠產等。展覽會表明:昌都地區是祖國富饒的土地。
   昌都地區位居西康高原西部,面積約四萬方公里,地勢由北向東南傾斜,平均髙度在拔海三千六百公尺以上。雅魯藏布江、金沙江、怒江和瀾滄江橫貫南北,水流雖很湍急但沿岸的農田仍可受到灌溉的益處。寧靜、怒山、唐古喇和念靑唐古喇等四個大山系,生長着參天的原始森林。南部氣候,溫暖宜人。北部台地,比較髙寒。千百年來,藏族人民就在這裡辛勤勞動。人們在碧綠的三十九族草原上,放牧着牛、羊;在雅魯藏布江和瀾滄江兩岸,栽種着各種農作物。展覽會展出的農作物除靑稞外,還有大米、小麥、玉蜀黍、豌豆、油榮、粟子等一百五十多種。這些農作物有的生長在拔海四千二百公尺的髙山上。經濟作物中的大蔴、菸葉、芝蔴和向日葵等,都生長得很好。人民解放軍戰士試種的大蔴,長的足有兩人髙。水果的類別難以計數,蘋果、黑葡萄以及成串的香蕉,繁茂地生長在雅魯藏布江的岸邊。
   昌都地區連綿的大山裡,埋藏着寳藏。曠產展覽室內,人們看到的主要曠產有三十多種。許多金屬曠和非金屬曠,都是成份良好、藴藏量豐富的“富曠”。經藏族人民用士法鍊出的鐵和製成的各種鐵刀、農具,用至最後,仍鋒利如新。昌都地區出產的名貴毛皮猞猁皮、水獺皮、虎皮、豹皮等十二種;麝香、蟲草、貝母等藥材產量豐富;精緻的手工藝品,如氆氇、腰刀等都名聞康藏。
   生活在這塊富饒土地上的人民,本來可以生活得很好,可是在解放前,他們都生活的很苦,如織氆氇的人穿不上衣服,牧羊人吃不上酥油,甚至有不少人因生活窮困逃亡他鄉。解放後,逃難的人們都陸續回來了,他們在人民解放軍和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的各種體助下,勞動熱情逐漸髙漲起來,他們拔去田裡的野草,辛勤地耕種着。今年全區開了五千多畝荒地,還興修不少水渠。現在,人民已開始新的生活,荒涼的土地已復甦了。
   在昌都地區富饒的大地上,人民解放軍戰士和地方工作人員在農業生產上已經爲藏族人民樹立了榜樣。當藏民們親眼看見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農場上出產的二十多斤重的大蘿蔔和十九斤半大蕪菁時,都驚異地說:“我們這地方,莊稼能長的這樣好!”他們要求改善落後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現在,公路通車到昌都了,來自北京和西南的農業、水利工作者,已經分批來到昌都。首批新式馬拉農具和樂劑已經運來。更令人興奮的是冬麥引種已在這裡試驗成功了。
   達賴喇嘛親手接受毛主席、周總理等贈送的禮口品
   【新華社拉薩十二月二十二日電】西藏地方政府達賴喇嚇最近以萬分感激的心情在拉薩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政務院周恩來總理、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李維漢主任委員贈與的禮品。
   達賴喇嚇於十二月十四日在拉薩羅布林卡接見了出席北京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籌備代表會議的西藏地區代表桂香巴·貢尕那嘉、三多倉·羅桑格登、黎之淦等三人。代表們塗上毛主席、周總理和李維漢主任委員送給達賴喇嚇的電影放映機、影片、江西瓷器、杭州綢緞以及親筆信作等各種名貴禮品共一百一十餘件。當塗禮行列到達羅布林卡時,達賴喇嘛的樂隊和衛隊前往迎接。在樂聲中,達賴喇嚇親手接受毛主席和周總理的信件,並按西藏最尊敬的禮節舉行“頭頂”(將信件舉至頭上)表示敬意。代表們向達賴喇嚇報吿了他們在祖國各地參觀時看到民族平等、宗敎信仰自由政策貫徹執行的情况,和經濟、文化等建設事業飛躍發展的情况。達賴喇嘛萬分感激毛主席、周總理、李主任委員對他的關懷。 通訊::一個藏族家庭訪問記
   新華社記者呂煥祥
   十一月間,我訪問了拉薩市一個藏族手工業工人那覺旺傑的家庭。
   那覽旺傑今年已經四十八歲了,他是一個作了三十三年木工的人。他家裡共有七口人,除了兩個最小的孩子以外,其餘的人都參加勞動。解放前由於帝國主義者的侵略,使西藏人民的生活陷於極端貧困的境地,許多工人都找不到工作,即使僥倖能找到工做,工價也很低;因此儘管那覺旺傑家裡有很多勞動力,一年的收入仍然不够維持他們最低的生活。解放後一年來,這種情况已經有了改變,正像那覺旺傑說的:“現在完全變樣了,以前那種吃野菜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他興奮地說:人民解放軍實心實意給西藏人民辦好事,今天修醫院,明天蓋學校,不但對大家有利,我們當工人的就更不愁沒活幹了。談到解放後生活變化的情形時,那覺旺傑越發顯得髙興,他說:天天有活幹,就不愁沒吃穿!現在他家每天的收入,可使全家吃到酥油糌粑,喝到酥油茶,經常還可以吃到各種靑菜和肉類。那覺旺傑的妻子空布拉正坐在我們旁邊織毛襪,她傾聽着丈夫的談話,這時也說話了。她指着牆上掛的毛主席像感激地說:“要是沒有毛主席的軍隊來,我們永遠也過不上這樣的好日子……。”她的話還沒說完,正巧她的兒子才仁多傑從拉薩小學放學囘家了他邊跑邊唱地撲到母親的懷裡,老兩口看見兒子囘來更加髙興。空布拉撫摩着孩子的頭笑着說:這孩子自從上了學以後,也和過去不一樣了,一回家來就向人講他們學校的生活呀、抗美援朝呀、中蘇友好呀這些新鮮事兒,晚上還給同院的孩子們敎唱新歌。空布拉經常帶着誇耀的口吻向人說:才仁多傑一囘來,整個院子都熱鬧起來了。空布拉還向我談到新成立的拉薩市人民醫院。有一次她最小的兒子羅桑巴代生了病,沒有出錢就在人民醫院把病治好了,對這件事她更是感激不盡。 這些事實,使那覺旺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新的希望。今年他添置了不少新的工具,鲍、鋸、斧、鑽等已經樣樣俱全了,家裡的許多用具也都換了新的。現在他家裡的人已經在開始籌劃怎樣過藏曆新年。那覺旺傑買了六雙靴子和三頂市上最好的新帽子;空布拉計劃過年時給孩子們每人縫一件新氆氇衣服。最後那覺旺傑向我說:今年光景好了,可要痛痛快快地過一個年了心(新華社拉薩訊)
   通訊:活躍在雅魯藏布江上的牛皮船
   新華社記者林田陳家璡
   在雅魯藏布江寬闊碧綠的江面上,可以看見三五成群的牛皮船從上流駛來,滿載着從西藏西部運來的各種物資。
   穿過重山夾谷的雅魯藏布江,有着無數的險灘和激流,木船在這裡,除了用作橫渡外,是不能上下航行的。但是,勇敢而智慧的藏族人民,創造了適合這種激流的特有運輸工具——牛皮船。從日喀則以西拉孜宗境內的布加,到拉藏河與雅魯布江匯合的曲水,約六百里長的江面上,常年行駛着幾百隻牛皮船。每隻皮船的載重,等於四十頭牦牛的馱運量。秋季水大時,從拉孜宗兩天半就可以到達日喀則,比牦牛馱運要快一倍,而運費只等於陸運的四分之一。
   每年二月,江裡的冰塊融化了,皮船就開始通行。在江水暴漲的雨季裡,水手們仍然冒着風浪航行在細雨濛濛的江面上。初冬,他們赤着脚踏開江邊的薄冰行船。把貨運到目的地以後,他們就將皮船從河裡扛上岸,用毛驢馱着再囘到上游的站口上來。艱險的水上生活,使水手們𨩷鍊出堅軔的性格。每當牛皮船渡過險灘航行到寬闊平穩的江面時,他們便唱起髙亢悠揚的歌子來:“從西北方下來的大水呀,就是雅魯藏布江;我們的心哪,就像那蕩漾着的江水一樣。” 解放後,藏族人民的經濟生活開始活躍,商運比過去繁忙了。拉孜宗和彭錯林宗五十多隻牛皮船比去年多運了一百多船貨,水手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往年是舊船破了作新船,今年許多水手剛把第一𨾏新船放下水,就又作好了第二隻新船。謝·通米谿卡(日喀則西北三站路)的水手桑珠今年到日喀則運了二十次貨,用賺得的運費除作了兩隻新船,還買了兩頭小毛驢。拉孜宗的水手貢喀,用比往年多收入的運費,替一家人都做了新衣。
   初冬,是西藏髙原物資交流的旺季,雅魯藏布江水勢很平穩。沿江農村裡的新糧、氆氇、藏香、木炭和羌塘西部牧區的羊毛、食鹽、酥油都上市了。藏棗、杏乾等名產及來自新疆南部的葡萄乾也從西部阿里地區轉運下來。日喀則以西的皮船站口上,到處堆積着下運的貨物,大路上和沿江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趕着成群的毛驢來馱運。每天黎明的時候,從下游上來的水手們已經趕了一站路,就在江岸的農村裡進早餐了。(新華社拉薩十二月二十四日電)
   通訊:成長中的拉薩市小學校新華社記者邊綏
   設在布達拉宮東側林卡裡的拉薩市小學校,是西藏兒童的幸福樂園。五百多個藏族兒童在這裡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學習着各種新的科學知識,過着愉快的學習生活。
   拉薩市小學校有了比較完善的設備,有足够的桌櫈、圖書、醫樂和各種運動器材,整個校舍刷洗一新,窗子上都裝上玻璃。學校西側,達賴喇嚇贈送的多强林卡裡,正在大興土木,修建新的校舍。設有各種新式玩具的兒童遊戲室也正在籌備建立。
   每天早晨,當太陽剛剛爬上山頭的時候,穿着藍色制服的學生便從市區各處聚集到學校裡,開始一天愉快的學習生活。他們在陽光充足的敎室裡練習藏文書法和拼音,學習政治當識、算術、音樂、美術等新的課程。課餘的時候,學生們有的在操場上遊戲,有的在林卡裡跳舞;校園裡到處洋溢着歡樂的歌聲和笑聲。他們有組織的進行戲劇、舞蹈的學習和演出,在慶祝國慶節的大會和拉薩各界人民擁護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各項决議的座談會上,都演出了很多精彩節目,受到拉薩市民的熱烈歡迎。中蘇友好月裡,學校並舉行了圖片展覽會、放映幻燈、電影,介紹蘇聯兒童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爲了發展西藏民族的語言、文字和學校敎育,學校的各種課本都是根據西藏情况,參照內地的小學課本,用藏文編成。學校聘請了西藏文化敎育界的知名人士二十人做敎員,其中有西藏三大寺的格西及西藏地方政府的僧官、俗官等。達賴喇嘛的經師赤江活佛,就是這所小學的校長。
   藏族敎員們在敎學上是異常熱情積極的,他們曾以最大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改進敎學方法。藏族敎員精通藏文藏語,却缺乏新的科學知識;而漢族敎員又不會用藏次藏語向學生講授新的科學知識,因此許多課程都無法進行。爲了克服這個困難,藏、漢族敎員之間便展開了熱烈的互學運動。藏族敎員們都組織起來學習政治常識和科學知識。他們的學習情緒非常髙漲,他們常常抽暇討論學習中的問題,開會研究改進敎學方法,藏族敎員馬雅今年已經六十五歲了,還和靑年敎員在一起學習。他常向人說:自己不學好,怎樣去敎學生呢?在一個多月內,藏族敎員們對國內外的政治形勢都有了初步的認識。他們還採取上預備課的辦法,幫助漢族敎員在上課前用藏語學會敎學用語,再去敎學生。在他們的熱情幫助下,現在漢族敎員們上課已可以不用翻譯了。
   克服了敎學上的困難,使敎學進度正常進行,學生們現在已經學會了藏文拱音,算術已學會了混合加減法。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秩序都已初步建立起來了。他們每週都召開班務會,成立了學習互助小組;學校並設置成績欄,表揚優良的作業,以鼓勵學習情緒。
   爲了加强學校和學生家庭的聯系,學校的工作人員經常深入學生家庭進行訪問,並召開家長座談會,廣泛徵求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家長們都以自己的孩子能在這所學校裡讀書表示莫大的欣慰。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多地學習新的知識,以便將來更好地爲西藏人民服務。西藏各階層人民對學校也非常關懷,他們經常到學校參觀,提供各方面的建設意見,有些並自動捐贈校具和各項建設器材。
   這所敎育和培養藏族兒童的園地正在成長中,它正爲建設祖國新西藏培養着優秀的人材。
   (新華社拉薩十二月二十六日電)
   西藏軍區參加農業生產部隊已完成冬季開荒築渠工作
   【新華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八日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參加農業生產的部隊,從十月下旬開始的冬季開荒築渠工作已於十二月上旬結束。據不完全統計,各部共開荒地三萬五千多畝,修築大小水渠八十多條,共長一百五十多華里。
   由於各部接受了以往在髙原上開荒生產的經驗,改長和𡑭加了生產工具,並且做到勞動組織科學化,因而這次冬季開荒生產的效率顯著提髙;其次,今年秋季農作物的豐收,大大鼔舞了戰士們的勞動熱情,進一步提髙了戰士們建設祖國邊疆的信心。軍區直屬隊某部曾創造了平均每人每天開一畝三分地的最髙紀錄,某部通訊員韓廷元由每天開二、三分地提髙到每天開一畝一分三厘地。戰士們說:“祖國的每一塊土地都是可愛的,我們搬一塊石頭、拕一鍬土都是爲了建設好祖國的邊疆。我們走到那裡都是家,我們有信心把家建設好。”各部隊在開荒生產中,普遍開展了紅旗競賽運動,湧現出很多男女勞動模範。在開荒生產結束後,各部召開慶功會評選勞動模範,慶祝他們在生產戰牋上獲得的輝煌勝利。
   現在各部正在爲明年擴大生產,爭取糧食自給作各種準備工作。某部鐵、木工隊正在趕製各種農具。駐拉薩的部隊已進行冬季積肥工作,某部的農場現在已經積了五萬多斤肥料。

知识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西南新闻汇编十一、十二月号》主要介绍了全国各城市迎接“中苏友好月”;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已完成迎接“中苏友好月”的准备工作;全国各大城市庆祝十月革命节;“中苏友好月”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国各城市“苏联视频展览”开幕;拉萨市展开中苏友好活动;万县市各界人民集会追悼苏联空军烈士等多篇新闻报道。

阅读

相关人物

張經武
相关人物
機巧堪布
相关人物
馮志方
相关人物
邦達多吉
相关人物
侯傑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劉伯承
相关人物
賀龍
相关人物
王維舟
相关人物
張福林
相关人物
張經武
相关人物
張國華
相关人物
阿沛·阿旺晋美
相关人物
劉振國
相关人物
譚冠三
相关人物
洽巴·格桑旺堆
相关人物
憑錯旺階
相关人物
阿瓦察珠
相关人物
柳霞·土登塔巴
相关人物
土登尼馬
相关人物
邦達多吉
相关人物
王眞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周恩來
相关人物
李維漢
相关人物
黎之淦
相关人物
那覽旺傑
相关人物
羅桑巴代
相关人物
桑珠
相关人物
韓廷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重慶
相关地名
昌都
相关地名
日喀則
相关地名
康定
相关地名
昌都
相关地名
四川
相关地名
玉隆縣
相关地名
拉薩市
相关地名
羅布林卡
相关地名
西藏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燃燈節
相关专题
大蔴
相关专题
菸葉
相关专题
芝蔴
相关专题
向日葵
相关专题
猞猁皮
相关专题
水獺皮
相关专题
虎皮
相关专题
豹皮
相关专题
麝香
相关专题
蟲草
相关专题
貝母
相关专题
氆氇
相关专题
腰刀
相关专题
黑葡萄
相关专题

相关实物

雅魯藏布江
相关实物
雅魯藏布江
相关实物
金沙江
相关实物
怒江
相关实物
瀾滄江
相关实物
唐古喇
相关实物
念靑唐古喇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