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少數民族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 第十一期》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7557
颗粒名称: (四)少數民族工作
分类号: D633
页数: 5
页码: 三三—三七
摘要: 《西南新闻汇编第十一期》中对(四)少数民族工作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工作

内容

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建立中蘇友協組織
   【新華社昆明十日電】雲南省少數民族地區己開始建立中蘇友好協會組織。有幾十種民族雜居的麗江、保山和蒙目三個專區已分別成立了中蘇友好協會工作委員會;傈僳族和怒族聚居的碧江已成立了中蘇友好恊會分會。麗江專區中蘇友好恊會工作委員會爲了推動工作,組織了十二個工作小組,其中包括摩些、僳僳、怒族等十幾種民族的積極分子。這些工作小組已發展各民族會員三千五百多人。
   這些少族民族地區的中蘇友協組織成立以後,曾舉辦圖片展覽,放映幻燈,發動各族人民控詩帝國主義分子在雲南各地的罪行,使各族人民進一步地認識到美帝國主義是我國的“死對頭”,蘇聯老大哥是我國的“好朋友”。蘇聯圖片中所顯示的蘇聯人民幸福的生活,給各族人民以極大的啓發和教育。
   昌都地區一年來的工作獲得成績
   【新華社昌都十三日電一西康省昌都地區解放一年以來,在中國共產黨昌都地區工作委員會、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的正確領導和人民解放軍入藏部隊的大力幫助之下,社會面貌大爲改觀,各項工作已有很大發展,藏族人民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𠵊。
   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自今年一月成立後,即派出幹部分駐各宗(縣),領導各宗召開了各民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解决了藏族內部門許多糾紛。該區貢縣原爲許多土司分治的地區,各土司互不團結,常爲牧場糾紛面互相械鬥,經過調解後他們已經和好。各宗土司、頭人在互相團結友愛的基礎上,還簽訂了愛國、團結和守法公約。這就使全區十二萬藏族人民更加親密地團結起來。
   解放前,昌都地區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下,差役和公糧的負担很重,農民的生產淸緒很低,許多藏民無法生活,逃亡他鄉。如察雅宗全縣人口在十五年中,即減少了三分之一。解放後,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首先明令廢除了烏拉(差役)制度,並在今年三月一日發出佈吿,號召全區人民積極恢復生產,開懇荒地,準備春耕。人民解放委員會還貸出大批糧食,幫助農民解决缺乏種籽和農具的困難。藏民們對於廢除烏拉制度感到十分興奮。他們熱烈響應了人民解放委員會的號召,積極進行生產。以昌都白葛村爲例:過去每年該村的耕地總有一半是荒蕪的,今年全都種上了。該村人民還以打賣柴草等副業收入添置了大批的牲畜和農具。全村的牛己由十七頭增加到三十七頭,羊也由二十五隻增加到五十八隻。
   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了藏族人民的文化敎育和衛生事業。該地區人口比較集中的七個宗現已開辦了九所小學,有三百多個藏族小學生。在昌都和同普兩地還開辦了幹部訓練班,培養了一百多個藏族幹部。在昌都、寧靜等地設立了門診部,己治好三千五百多個病人。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鹽荒問題已基本解决
   【新華社重慶十三日電】多少年來西南區少數民族人民最感痛苦的鹽荒問題己經基本上得到解决。這是人民政府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的結果。由於歷代反動統治者對西南區少數民族的壓迫和剝削,特別是國民黨反動政府爲了攫取暴利,串通商人哄抬鹽價,西南區長期存在着食鹽奇缺的現𧰼。在解放前,雲南省野人山一帶的鹽價每斤高至黄金一兩,西康省寧屬地區每斤鹽値一兩五錢銀子。因此,西南區少數民族人民有的只能七天吃一次鹽,有的甚至長年吃不到鹽。貴州省鑪由縣苗族人民中流行着過樣一句話:“吃上鹽巴,像生娃娃”。意思說,在這裹吃上一次鹽,就如同生了孩子那樣地令人興奮,快樂;同時也像母親生孩子那樣困難。
   西南區解放以後,人民政府用很大的力量來解决少數民族地區的鹽荒問題。首先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設食鹽分銷處和代銷店。貴州省國營鹽業公司在全省範圍內已先後設立了七十多個分銷機構,做到了每縣都有銷鹽處。目前該省國營鹽業公司正進一步組織少數民族地區的合作社和聯營機構經營食鹽運銷業務。西康省國營鹽業公司也在越巂、瀘定、富林、西昌等少數民族人民居住區設置分銷機構,並鼓勵鹽商深入少數民族地區推銷食鹽。同時,人民政府還以“等差稅制”來減輕少數民族人民的鹽稅負担。“等差稅制”就是根據各少數民族地區的不同條件採取不同的稅率。如西康省食鹽的一般稅率爲每担五萬六千元,運銷瀘定以西、富林以南地區和冕寧、越巂等地的食鹽稅率就減爲四萬元。再如雲南省鹽稅一般爲每担五萬元,但對運銷車里、佛海、滄源、鎭越等地的食鹽,人民政府就根據運輸距離和交通條件的不同,分別按一萬元、一一萬元、三萬元三種稅率徵收;此外,還予經營食鹽的商人以滅免營業稅、印花稅等優待。
   由於人民政府採取上述措施,一年多以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食鹽供應問題已基本上解决,鹽價也大大降低。如貴州省鹽價即由每斤平均折値五十斤大米降低到五斤大米。
   現在,西南區國營貿易公司正進一步以食鹽交換少數民族人民的土產,以促進西南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土產交流,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的購買力。
   貴州鑪山縣凱里苗族自治區衞生工作獲良好成績
   【新華社貴陽十三日電】貴州省鑪山縣凱里苗族自治區半年來在衛生工作中積極執行“預防爲主”的方針,作出了良好的成績。凱里區是一個有四萬多人口的苗族人民自治區,過去衞生條件極差,天花、瘧疾、痢疾等疾病經常流行。今年一月間,該區在中央西南各民族訪問團的幫助下,舉辦了農村衛生人員訓練班,訓練了五十多名苗族初級衞生員;並以中央訪問團留贈的藥品和器械建立了區衞生所。根據“預防為主”的方針,這批苗族衞生員囘到各村後,便針對苗族的生活習慣和傳染病流行的情况,在羣衆中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將衞生常識敎給大家。接着區衛生所又有計劃地領導各村衞生員發動全區羣衆,大力改𠵊環境衞生。如該區凱里鎭就有一千多居民組織起來,在四天之內疏通了長達六百公尺的水溝,新砌了九個汲水口和十五個蓄水池。舊歷年關,該鎭居民又舉行了全鎭淸潔大掃除,淸除了鎭內的垃圾,遷移了全部有礙衛生的厠所。同時,該區衞生所又組織全部村衞生員替全區人民接種牛痘。僅在今年上半年內,全區就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口接種了牛痘。該區今年基本上防止了天花流行,其他疾病也很少發生。
   該區半年來的衞生工作,得到當地苗族人民的極大信任,破除了地們遇病就宰殺牲畜求吿鬼神的迷信。過去,該區人民每年因生病求吿鬼神而宰殺耕牛至少在一千頭以上,今年已沒有宰殺一頭耕牛了。
   雲南省峨山縣𢑱族自治區展開區、鄉民主建政工作
   【新華社昆明二十四日電】雲南省峨山縣彝族自治區積極開展區、鄉的民主建政工作。目前,該縣的死個區、四十五個鄉中,已有一個區和十五個鄉相繼成立了區、鄉的民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峨山縣彝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自今年五月中旬成立後,該縣人民政府委員和出席該縣各民族人民代表會議的各民族代表,就分別深入全縣各個區、鄉,向當地人民傳逹了該縣自治區人民政府今後的各項工作任務,反覆地宣傳了共同綱領中所規定的民族政策和召開人民代表會議的量要意義,因而提高了各民族人民對於建立民族民主政權的認識。
   該區、鄉在召開各民族人民代表會議,成立區、鄉自治區人民政府時,都充分發揮了民主精神,每個新任的區、鄉長和政府委員,都是經過各民族代表的反覆討論和充分協商後選出來的,在區、鄉政府委員中各民族都有相當名額。各區、鄉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後,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較前大爲加强,各民族人民和區、鄉政府的關係也更加密切了。如峨山縣今年發生災荒時,該縣婀娜鄉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彝族、漢族政府委員,都主動提出把上級人民政府發撥的救濟糧和借貨的種子,儘先救濟該鄉生活最苦的山蘇族人民。這一措施實行的結果,進一步加强了彝族、漢族和由蘇族人民的團結。

知识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 第十一期

《西南新聞彙編 第十一期》

《西南新聞彙編第十一期》主要录入了昆明市舉行第三屆抗美援朝代表大會;川東區完成半年捐獻計劃;中共中央西南局舉行節約動員大會;川南人民超額完成半年捐獻計劃;金國人民繳款已達三萬一千餘億元;川西大邑唐鎭鄉訂出冬季增產節約計劃;雲南省的愛國公約運動;西南貿易部舉行增產節約模範工作者會議等58篇新闻短讯。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麗江
相关地名
保山
相关地名
蒙自
相关地名
昌都
相关地名
雲南省
相关地名
越巂
相关地名
瀘定
相关地名
富林
相关地名
西昌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摩些族
相关专题
僳僳族
相关专题
怒族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