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土產》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6985
颗粒名称: 土紙
分类号: F762.7
页数: 6
页码: 173-178
摘要: 士紙名目繁多,各地區同樣品質之紙張,亦有二種以上的名稱;總的來說不下數十種。主要者有連史、對方、貢川、貢方、官堆、對方、二元、勾邊、公文紙、土報紙、宣紙、白紙、二夾紙、有光紙、銀硃、構皮紙、黃裱、草紙等。類別可分熟料紙、生料紙、或分細紙、粗紙,或依其用途分爲印刷用紙、書寫用紙、包裝用紙、日用紙、迷信紙等。
关键词: 西南土产 土纸

内容

一、品名:士紙名目繁多,各地區同樣品質之紙張,亦有二種以上的名稱;總的來說不下數十種。主要者有連史、對方、貢川、貢方、官堆、對方、二元、勾邊、公文紙、土報紙、宣紙、白紙、二夾紙、有光紙、銀硃、構皮紙、黃裱、草紙等。類別可分熟料紙、生料紙、或分細紙、粗紙,或依其用途分爲印刷用紙、書寫用紙、包裝用紙、日用紙、迷信紙等。
   二、用途:紙張爲人類生活不可缺少之物品,故土紙之用途甚廣,大致可分下列幾種:
  1.印刷用:在抗戰期,洋紙來源斷絕,西南居於後方,文化用紙普遍採用土紙代替之。如土報紙、官堆、對方、連史、勾邊,均可供印刷之用。抗戰勝利之後,新聞用紙部份雖已改用機製白報紙,在機製紙供應不足之情况下,土紙於一般印刷上,仍佔相當重要之地位。
  2.書寫用:西南各地,迄今仍習慣以上紙書寫,卽今日各學校、機關及都市工商業界,亦復如此,且較機製紙爲普遍。因土紙吸水力較强,便於毛筆書寫;若干種熟料紙如官堆、對方亦能適用鋼筆書寫。
  3.包裝用:有色土報紙、有光紙、勾邊、二元、日用紙,均能作包裝貨物之用。又川南之大黃紙,可包十斤至二十斤重之糖、鹽或藥材等粗笨之貨物。又外貨馬糞紙價格甚高,多以草張裱糊作紙盒之材料。
  4.迷信紙:如黃裱(佛裱)、中連、燒黃等均爲迷信用紙。種類甚多,幾無處無之,近政府雖課以重稅,寓征以禁,但每年消耗之量,爲數仍鉅。
  5.衛生用:草紙爲家庭日用之紙,其價亦廉。
  6.其他宣紙、連史多作書畫美術之用;對料爲專作對聯之用;,連史紙可作紙扇料;粗紙壳可做爆竹;皮紙可製紙傘、燈籠、及襯棉衣皮衣之用;又都勻之構皮紙,可做複寫紙、蠟紙之原料,又可做澆製鉛版之紙型等用。
   三、生產季節:土紙四季均能出產,無顯著季節之分,因銷紙有季節性,各糟戶(土紙工廠)資金有限,每家都祇一、二槽之設備,因之亦略有季節性,每年在農歷六月、七月秋收之後,產量漸出。又紙原料嫩竹每年分春冬二季砍伐,春料砍伐時期爲每年端陽節前後,冬料砍伐時間爲每年陰歷九月至次年二月,全年需用原料卽於該期儲存。
   四、產地:西南土紙生產地方遍及全區,多分佈於森林竹木密茂之處;同時當地須有充足之水源、燃料、運輸便利等自然地理條件。主要產區以川東之銅梁、梁山、廣安及川西之夾江爲主。茲將西南各省區產紙地點及主要產品,主要原料,統計如下:資料來源:西南造紙工業槪况,西南經濟地理。
   五、產量:西南土紙,因過去缺乏統計資料,常年產量,尚無精確數字。據西南造紙公司根據1939——1949年各縣調查資料,年產量爲26,800噸;其中川東爲18,500噸(內包括梁山區7,500噸,銅梁區5,000噸,廣安區3,000噸),川南爲700噸,川西爲39,000噸,(內包括夾江區2,900噸),川北爲1,000噸,雲南爲500噸,貴州爲1,700噸,西康爲500噸。又據“西南經濟地理”所載:川省年產土紙爲21700噸,計川東13,400噸,川南200噸,川西8,100噸。綜合各方所得資料,西南年產土紙當在二萬噸以上。惟其中日用紙及迷信紙佔絕大多數,如西南貿易部調查夾江、梁山、廣安三區1950年印刷及書寫用土紙之產量,僅2,800噸。
   六、生產成本:關於土紙生產成本,尚無可靠的歷史資料足資參考,茲將夾江士紙成本分析如下。
   夾江各種上莊土紙生產成本調查表
  1950年12月中國百貨公司川西省公司調查兹又將西南造紙公司調查之各種土紙所需主要原料數量及人工列表如下:七、格規:各區上紙規格頗不劃一,茲將本區土紙品質及規格包裝情形分別統計列表如下:西南區土紙品質統計表資料來源:西南造紙公司調查西南區土紙規格及包裝情形統計表資料來源:西南造紙公司及重慶紙業私商調查材料。
   觀上表可知土紙規格各地紛雜不一,其重量不能劃一,而每刀張數不能足數,實爲數十年來之積習,於印刷者殊多不便,1951年1月西南造紙工業會議有鑒於此,因有統一土紙規格之决定。其標準確定如下:註:毛邊紙包括大貢川紙、公文紙、二元紙、官堆紙等。
   八、集散地:土紙產區分佈甚廣,各地區產紙各有其銷路,梁山、銅梁區產紙以重慶爲主要集散地,梁山紙銷中南區者在萬縣集中,廣安紙大部份銷西北,由渠江轉嘉陵江溯江而上運至廣元集中,夾江區產紙以成都爲集散地,轉運西北一帶,川南土紙多運往簡陽之石橋集中,運銷成都。
   九、包裝與運輸:土紙由產區運輸銷地,多由力伕挑運,或由木船裝運,土紙每挑重量在100斤左右,以篾蓆分紮二綑,以便肩挑或置揹兜揹負。每挑包裝情形已詳第七節規格統計表內,關於運輸情形茲分述如下:
  1.由夾江用木船運至重慶,木船運費每噸食米6市石,合639,000元,又包裝費290,000元,上下力過檔行棧費292,000元,共計1,221,000元,每噸10件,每件連史紙70刀,或對方紙100刀。
   由夾江以汽車運渝者,每噸需費2,100,000元,高於木船運費70%,故尚無商人以汽車輸運土紙者。
  2.由梁山運至重慶有三個辦法:(1)由梁山屛錦鋪或袁壩驛僱力伕挑運至長壽路程300華里,每担力資35,000元,每噸20担,計700,000元,由長壽至重慶,水運費連上下過檔費每340,000元,每噸運費共計1,040,000元。
   (2)由梁山袁壩驛僱力〓挑運至涪陵李渡鎭,路程180華里,每担力資21,000元,卽每噸420,000元,由李渡鎭裝木船運渝,每噸470,000元,每噸運費共計890,000元,較第一辦法經濟15%,惟此段水運有灘險。
   (3)用汽車運渝,或挑至萬縣用輪船運渝每噸運費120——140萬元。
  3.由銅梁僱力伕連勾邊紙每挑力資25,000元,又包裝費6,000元,共計31,000元。十、價格:西南上紙價格,尚無歷史資料,據渝市紙南稱:夾江連史紙抗戰以前在產區每刀售銀元1.20元,抗戰期間漲至60斤中熟米,解放初期一度跌爲人民幣5,000元,現在每刀價格爲17,000元左右。茲將1950年土紙產地價格及重慶市價列表如下:資料來源:西南貿易部土紙調查資料十一、銷售情况:西南土紙過去除銷本區外,西北爲外銷主要市場,中南區亦銷梁山紙,在抗戰之前,每年由海關出口者達3,000——6,000噸,爲西南重要輸出物資之一,惟多屬迷信用紙。嗣外紙侵入,土紙無以爲敵,至產量減退,形成式微之象,抗戰期間,海口被封,西南土紙又有其黃金時代,終於以品質不提高,勝利後又失其地位,解放後,在抗美援朝運動下,一面禁止美紙進口,一面國內文化用紙需量陡增,1951年西南土紙之前途頗爲樂觀,茲將各產紙區銷售情况分述如下:
  1.夾江區:抗戰期間,本區槽戶計有3,000戶之多,年產量夾江一地達3,000噸,銷區以西北及川西爲主,連史對方兩種土紙50%係銷西北,勝利後以外紙競銷與交通關係,銷量逐漸降低,解放後由漢至西北之鐵路暢通,江西官堆、湖南毛邊之品質較夾江紙爲佳,西北市場遂被擠出,1950年銷量減爲1,200餘噸。
  2.梁山區:抗戰期間本區年產土紙達7,000噸以上,主要產品爲迷信紙,次爲二元紙、土報紙,重慶市場過去幾爲其獨佔,區外銷場爲漢宜及西北一帶,梁山產竹特多,以小槽戶居多,但各槽出品品質什劣,至解放後銷量劇降。
  3.廣安區:本區過去年產量爲3,000噸,銷西北者佔80%,現在仍能維持此項比例,但銷量較前已大減退。當地熟料戶由710戶減爲177戶,月產量亦減爲70噸。主要原因,係政府破除迷信,生料紙減產,設能多產熟料紙同時提高品質,可能恢復過去之銷量。
  4.梁銅區:本區產品銷路以川南、川化爲主,重慶銷量不多,生產技術較梁山區爲進步,1950年銷量不及1,000噸,目下開工槽戶計593家。

知识出处

西南土產

《西南土產》

西南土產豐富,品種繁多,在整個西南國民經濟中估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可是過去土產銷路,因受國民黨官僚資本集團的壟斷和破壞,日益萎縮,嚴重地影響了廣大人民的經濟生活。解放以後,我們在這方面雖曾作了一些工作,但還是十分不夠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