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什維克黨爲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而鬥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参考資料 第一輯》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3498
颗粒名称: 布爾什維克黨爲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而鬥爭
分类号: F401
页数: 15
页码: 121—135
摘要: 阶级敌人愈益失去立足基地,社会主义愈益获得成功,则阶级敌人的反抗也就会愈益加紧了消灭剥削阶级,只有经过残酷的阶级斗争才能达到。布尔什维克党在斯大林同志的领导下从思想上和组织上粉碎了这个与被开除出党的托洛茨基分子结成罪恶联盟来共同反对党、并把所有一切敌视苏维埃政权的分子纠集在自己的周围及进行破壤工作的布哈林李可夫投降主义者集团。宣传员应指出右倾投降主义者之被击溃对于为社会主义的胜利而斗争的意义。
关键词: 布尔什维克党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内容

小組在學習“布爾什維克黨爲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而鬥爭”這一章時,宣傳員首先必須把這一章作一扼要的說明,這一章的學習按計劃規定爲八小時。
  “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包括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九年時期。在這一章裏,深刻地說明了布爾什維克黨爲實現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而鬥爭的情形,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保證了國家在經濟上的獨立,鞏固了國家的國防力量,並建立了爲社會主義在蘇聯的勝利所必需的各種條件。
  在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九年這一時期內,布爾什維克黨在斯大林同志的領導下克服了國內和國際方面的巨大困難,使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政策獲得了勝利。黨依據着旣得的成就而採取了斯大林同志所論證的,並經聯共(布)第十五次黨代表大會通過的農業集體化的方針,動員了工人與農民羣衆去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這一時期以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戰線上大轉變的一年而吿終結。 隨着向社會主義的順利前進而來的,是國內階級鬥爭的尖銳化和黨內鬥爭的尖銳化。“這一鬥爭的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把富農的反抗鎭壓下去,把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投降派的聯盟揭破而暴露它是一個反蘇維埃的聯盟,把右傾投降派揭破而暴露他們是富農的代辦,把托洛茨基分子從黨內驅逐出去,認定托洛茨基分子和右派機會主義者的觀點根本與聯共(布)黨籍不能相容。”(“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中文版,第三六七頁)
  學完“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以後,聽衆應領會斯大林同志所制定的關於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原理,應領會蘇維埃的工業化方法的實質和意義;應對於黨在與階級敵人及其代辦托洛茨基分子、季諾維也夫分子、右傾投降派的鬥爭中使社會主義工業化政策獲得了勝利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聽衆應領會聯共(布)第十五次黨代表大會的各項决議及其歷史意義,應領會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勞動人民所展開的社會主義競賽這一社會主義建設的共產主義方法的意義,以及大轉變一年的基本總結。
   把這一章作一簡要的說明之後,宣傳員便要進而開始講解這一章的第一節。講解時應根據這一節中所說明的基本問題。
  在敘述“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第一節中所提到的關於黨爲實現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的總方針而鬥爭的材料時,宣傳員應着重指出,當時擺在國家面前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任務,只有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政策才能得到解决。
  列寧曾經指出過:“社會主義唯一的物質基礎,就是同時也能改造農業的大機器工業。”(“列寧文選”兩卷集,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中文版,第二卷,第八八六頁)斯大林同志根據列寧的指示制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原理,並以明確的爲我國工業化而鬥爭的綱領武裝了黨與蘇聯人民。 宣傳員應根據“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斯大林同志著的“論蘇聯的經濟狀况與黨的政策”、“論國家工業化與聯共(布)黨內的右傾”、“一九四六年二月九日在莫斯科城斯大林選區選民大會上的演說”等文及“斯大林傳略”一書,向聽衆詳細地說明斯大林同志所制定的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的原理,說明蘇維埃的工業化方法的實質和意義及其與資本主義方法的根本區別,說明社會主義工業必需要有極高的發展速度,這種必要性是由於國內外發展條件所規定的。 因此,必須着重指出,斯大林同志所制定的蘇維埃的工業化方法,主要地在於首先發展重工業與重工業的核心機器製造業,這一方法使我們在短短的歷史時期內建立了强大的社會主義工業。社會主義工業化保證了蘇維埃國家的獨立與經濟自主,爲消滅國內資本主義根源、將小農經濟引導到大規模的集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的軌道上來、爲建立統一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以及爲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等創造了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工業化不同於資本主義的工業化,它將達到使勞動人民的物質與文化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宣傳員應進一步指出,黨如何克服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時期的主要困難之一,即爲建設國內工業積蓄資金。談到爲斯大林同志所解决了的關於社會主義積累的來源與動員這些來源的方法的問題時,必須說明,提高勞動生產率、減低成本、鞏固勞動紀律、厲行節約等等,乃是爲工業化而鬥爭的根本任務。同時必須着重指出這些任務在爲進一步提高社會主義工業、爲建立共產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的當前鬥爭條件下的迫切需要。 談到工業建設成就時,宣傳員要着重指出斯大林同志是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的鼓舞者與組織者這一作用。“沒有那一個工業化部門,沒有那一個工業化問題,不是經斯大林考慮過的。建立新工業部門,發展並改造從前落後部門的事業,是由斯大林發起的。創立我國第二個煤鐵根據地的工作,即庫茲巴斯建築工程,是由斯大林提倡的。各個社會主義企業建築工程,都是斯大林所組織所領導實現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機製造廠,德聶泊河水電站,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冶金厰,烏拉爾機器製造廠,羅斯托夫農業機器製造厰,庫茲湼茨聯合厰,土西鐵路,薩拉托夫康拜因機製造厰,莫斯科汽車工厰,高爾基汽車工厰以及其他許多企業建築工程,都是與斯大林的名字相連接的。”(“斯大林傳略”,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中文版,第八六頁)
  宣傳員在講解中應指出,黨是在外國帝國主義者企圖破壞蘇聯工業化事業的這種對蘇聯進行滅狂挑釁的形勢下實行國家工業化的。托洛斯基季諾雜也夫聯盟與外國帝國主義者結成反蘇維埃政權的統一戰線,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聯盟玩弄着兩面派手腕,祕密建立了自己的反革命的地下黨,以便在蘇聯恢復資本主義,利用國內種種困難來加强他們自己的破壞工作。
  宣傳員在敘述“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所提到的關於布爾什維克黨反對反蘇維埃的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聯盟的鬥爭情形的材料時,應着重指出,若是沒有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粉碎這一聯盟,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政策便不能得到勝利。
  斯大林同志在第十五次黨代表會議上的“論我們黨內的社會民主主義傾向”(一九二六年十一月),與在共產國際執委第七次擴大會議上的“再論我們黨內的社會民主主義傾向”(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兩個報吿中,以及在許多其他著作中澈底地從思想上粉碎了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對派,揭穿了孟什維克投降派的思想體系與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聯盟反黨、反蘇維埃國家的破壤工作。斯大林同志把黨的隊伍團結在列寧的偉大旗幟下,從思想上把黨武裝起來,去爲在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社會而進行勝利的鬥爭。
  講完以後,宣傳員要規定聽衆閱讀“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第一節,“斯大林傳略”一書第八節和斯大林同志在一九四六年二月九日在莫斯科城斯大林選區選民大會上的演說。
  ***
  下一次課開始時座談這一章的第一節,座談時可提出下列問題:(一)斯大林同志所制定的國家工業化政策及其歷史意義;(二)蘇維埃的工業化方法及其與資本主義的工業化方法的區別;(三)社會主義積累的來源與動員這些來源的方法;(四)外國帝國主義者妨害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企圖之破產;(五)黨反對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聯盟的鬥爭,該聯盟的失敗。 在座談當中,亦如在宣傳員的講解中一樣,把爲實現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而鬥爭的問題與當前共產主義建設的任務聯系起來硏究,這是非常重要的。深刻體會斯大林同志所制定的關於社會主義工業化及其實現的方法等原理,可幫助聽衆更好地認淸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工業、在伏爾加河、德聶泊河和阿姆·達利亞河建築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的任務。
  把所有一切向聽衆提出的問題統通討論完了以後,宣傳員要在這一堂課繼續講解“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第二節。講解時可根據下列提綱: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就;農業的落後;第十五次黨代表大會;農業集體化方針;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聯盟的潰敗;托洛茨基分子與季諾維也夫分子在政治上的兩面派手腕。
  宣傳員在敘述這一章的第二節所提到的關於社會主義工業化政策到一九二七年底所達到的有决定意義的成就的材料時,應指出大工業空前未有的,爲資本主義各國所不能達到的極高的發展速度,應說明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方面的日益增長的作用,說明從生產與商業範圍內排擠私人成分的情形。其次,在說明“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一書中對農業狀况所作的分析時,應指出,農業的落後,特別是穀物生產的落後,給整個國民經濟造成了一種危險的局勢。關於這一點,最好利用聯共(布)黨史畫册“一九二七年農業落後於工業”的圖表來加以說明。
  必須說明農業因其本身散漫而陷於落後的種種原因和農業轉入大生產的必要,應當指出大的農莊比小農經濟優越。斯大林同志指出,大農莊的長處“就是它能採用機器,利用科學成就,採用肥料,提高勞動生產率,所以它能出產最多的商品粮食。”(斯大林:“列寧主義問題”,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中文版,第二六六頁)
  宣傳員應說明,黨在斯大林同志的領導下拋棄了右傾投降主義者所主張的在農村中建立資本主義大生產的道路而走上了在農業中建立社會主義大生產的道路,走上了把各個細小的農戶聯合成爲大規模的集體農莊的道路。在解决農業問題時,黨是以建成社會主義的任務、以必須消滅國內資本主義復辟的根源、以必須爲蘇維埃政權在農村中建立符合於它的社會主義基礎爲出發的。斯大林同志在論證農業集體化之必要性時指出:“蘇維埃政權和社會主義建設是不能無限期的,即是說不能過於長期的依靠在兩個不同的基礎上的,即依靠最大的統一的社會主義工業和依靠着最分散的最落後的小商品生產的農民經濟。”(“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解放社版,下册,第二二〇頁)
  “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第二節曾引證了列寧關於必須從細小的農戶過渡到大規模的集體農莊的指示。宣傳員的任務,就是要向聽衆說明列寧的這些指示。
  在宣傳員的講解中應着重說明聯共(布)第十五次黨代表大會的决議和代表大會的歷史意義,這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進一步擴大與鞏固社會主義的經濟命脈、消滅國民經濟中的資本主義成分及全力發展農業集體化的方針;頒發了關於制定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指令;完成了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粉碎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聯盟。
  斯大林同志在聯共(布)第十五次黨代表大會的報吿中指出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確定了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的任務,論證了農業集體化方針。“這樣,正在極力加緊創立社會主義工業的時候,就由斯大林規定了新的偉大任務,即農業集體化的任務。爲要實現這樣一個歷史任務,必須進行一番極仔細的準備工作,其深廣程度是可與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準備工作並列的。”(“斯大林傳略”,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中文版,第八九、九〇頁)
  在說明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對於消滅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聯盟這一問題的决議時,宣傳員應指出,代表大會宣佈了參加托洛茨基反對派並宣傳其觀點的行爲,是與布爾什維克黨黨員資格不能相容的,大會並通過了開除這一聯盟的首領和他們的幫手們出黨。其次應當指出,托洛茨基分子旣已在思想上被布爾什維克黨擊潰而喪失了他們在工人階級中的任何根基,於是就不復是一個政治派別,而變成了一夥毫無原則,毫無思想,圖名逐利的政治騙子,變成了一夥政治上的兩面派分子。正如後來所査明的,托洛茨基及其幫兇們在這以前早已是爲外國間諜機關所募集的奸細、祖國叛徒、人民仇敵了。
   講解結束時,必須着重指出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叛徒們、資本主義復辟分子的反蘇維埃聯盟之被擊潰,對於社會主義在我國之勝利的意義。
   講完以後,宣傳員要規定聽衆閱讀“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第二節,並做摘要筆記。
   *** 第二次課開始時座談這一章的第二節。座談時可提出下列問題:(一)到一九二七年底,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的成就與農業的落後;(二)聯共(布)第十五次黨代表大會的决議,農業集體化方針;(三)在農業中建立大生產的社會主義道路及其與資本主義道路的根本區別所在;(四)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蘇維埃聯盟的潰敗。
  座談以後,宣傳員要進而講解“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第三節。這一節的材料,可以分作兩次課來硏究。第一次課,首先應講一講下列問題:對富農的進攻;反對布哈林李可夫反黨集團的鬥爭。
  宣傳員的任務是要詳細地把這些問題叙述一下,幫助聽衆更好地領會他們硏究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的材料內容。必須指出,隨着國家之向社會主義的順利前進而來的,是階級鬥爭的失銳化,是資本主義分子,首先是富農對蘇維埃政權政策反抗的加强。在敘述布爾什維克黨對富農實行堅决的進攻、黨所實行的依靠貧農,鞏固與中農的聯盟,堅决反對富農的口號等問題時,宣傳員應幫助聽衆弄淸楚布爾什維克黨的政策對於勝利地爲建成社會主義而鬥爭的意義。 談到揭穿沙赫特區資產階級專家的暗害組織時,宣傳員應着重指出,斯大林同志在分析沙赫特事件的敎訓時,要求布爾什雜克的經濟工作人員自己應精通技術,並規定了這樣一個任務:加速從工人階級中培養新的技術幹部。 在宣傳員的講解中,必須說明布爾什維克黨反對布哈林李可夫反黨集團的鬥爭,隨着黨之轉入對富農實行進攻,這個集團便拋棄了自己的假面具而公開起來反對黨的政策。斯大林同志於一九二八年十月在莫斯科省委會和莫斯科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上的演說“論聯共(布)黨內的右傾危險”,以及一九二九年四月在聯共(布)中央全會上的演說“論聯共(布)黨內的右傾”,在我黨戰勝布哈林李可夫反黨集團當中有着特別的意義。斯大林同志澈底揭穿了布哈林李可夫右傾投降主義者集團,說明他們是列寧主義的敵人,是富農在黨內的代辦,是資本主義復辟分子,並指出必須展開兩條路線的鬥爭:反對托茨洛基分子與右傾投降主義者,同時認爲要集中火力反對右傾的危險。
  斯大林同志在與那些鼓吹機會主義的“階級鬥爭熄滅論”的右傾投降主義者作鬥爭中發展了列寧的這様一個原理:階級敵人愈益失去立足基地,社會主義愈益獲得成功,則階級敵人的反抗也就會愈益加緊了消滅剝削階級,只有經過殘酷的階級鬥爭才能達到。 布爾什維克黨在斯大林同志的領導下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粉碎了這個與被開除出黨的托洛茨基分子結成罪惡聯盟來共同反對黨、並把所有一切敵視蘇維埃政權的分子糾集在自己的週圍及進行破壤工作的布哈林李可夫投降主義者集團。宣傳員應指出右傾投降主義者之被擊潰對於爲社會主義的勝利而鬥爭的意義。“正如在一九一七年十月間不擊潰投降主義者和工賊,不擊潰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便不能保證偉大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情形那樣,現在一九二八至一九二九年間,不擊潰右傾投降主義者,便不能保證社會主義在農村中的勝利。”(同書,第九一頁) 講解結束時,宣傳員在說明一九二八至一九二九年這一時期的國際形勢時要着重指出,因蘇聯實行了英明的和平外交政策,致使依靠反革命的托洛茨基主義和右傾分子之破壞工作的帝國主義者打算把我國捲入戰爭與破壞我國工業化事業的種種企圖,遭到了澈底的破產。 布爾什維克黨在斯大林同志的領導下順利地擊退了國內外敵人的夾攻,同時又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戰線上進行了許多準備爲採取與實現第一個五年計劃所必需的種種條件的工作。
  講完以後,宣傳員要給聽衆規定準備下一次課的作業,即規定他們閱讀“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第三節,並做摘要筆記。聽衆在第三次課座談他們所學習的材料時,可提出下列問題:(一)對富農的堅决進攻;(二)沙赫特事在政治上的敎訓;(三)黨反對布哈林李可夫投降主義者集團的鬥爭與這一集團的潰敗;(四)列寧、斯大林所提出的關於由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時期階級鬥爭尖銳化的原理。 在座談過程中把所有這些問題都分析淸楚以後,宣傳員就要根據“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第三節所提出的下列問題開始講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被通過;社會主義競賽;羣衆性的集體農莊運動的開始。 宣傳員在敘述“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第三節的材料時,應說明第十六次黨代表會議的意義,這次代表會議通過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應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要建立一種强大的、不僅能把全部工業,而且能把運輸業和農業都按社會主義原則改造和改組過來的工業。這是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消滅工業與農業方面的資本主義成分的計劃。 列寧、斯大林黨的、目的在消滅資本主義成分和建立社會主義的英明的政策,得到了工人階級與全體勞動人民的熱烈擁護。宣傳員應指出,根據黨的號召而展開的社會主義競賽“使人們對於勞動的觀點發生根本的改變,因爲它把勞動由從前認爲是可恥的和繁重的負担變成了光榮的事業,榮譽的事業,豪邁和英勇的事業。”同書,第一〇五頁)斯大林同志於一九二九年五月間在指明社會主義競賽的意義時寫道:“競賽運動是一種在千百萬勞動羣衆最高限度的積極性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的共產主義方法。”(“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一二卷,第一〇九頁)
   宣傳員繼續講到這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時,應指出農民羣衆建設集體農莊的勞動熱潮和說明業已展開的羣衆性的集體農莊運動的原因。
   宣傳員應根據斯大林同志所著的“大轉變的一年”一文來全面地說明一九二九年這個在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戰線上大轉變的一年。 在說明農業發展中的根本轉變的實質時,宣傳員應着重指出,這是羣衆性的集體農莊運動的開始。“這就是說,在全面集體化基礎上消滅富農階級的任務已在成熟,或者已經成熟了。”(“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中文版,第三六七頁) 講完以後,宣傳員要規定聽衆閱讀“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第三節和這一章的“簡短的結論”,另外介紹那些程度較高的聽衆閱讀斯大林同志著的“大轉變的一年”一文。(“列寧主義問題”,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中文版,第三六三——三七六頁)。 下一次課開始時座談聽衆所學習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第三節的材料,座談時可提出下列問題:(一)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二)工人階級的勞動熱潮,社會主義競賽的意義;(三)農民羣衆的勞動熱潮,羣衆性的集體農莊運動的開始;(四)大轉變的一年。座談了這些問題以後,宣傳員應總結一下對“布爾什維克黨爲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而鬥爭”這一章的學習情形。同時必須着重指出工業化與集體化政策的意義,它保證了我國由落後的國家變爲先進的國家,保證了爲蘇聯在偉大衞國戰爭中取得勝利準備好了物質條件。社會主義工業的進一步高漲,是我國所迫切需要的,是向共產主義順利前進的極重要的條件。 最後,宣傳員應指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聯共(布)與黨內階級敵人的代辦,即與各個反黨派別與集團鬥爭的經驗、爲爭取社會主義的勝利而鬥爭的經驗的國際意義。 學習“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從思想上武裝了我們,使我們能順利地進行實際工作,來完成斯大林同志所提出的偉大任務:在短短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的工業水平提高到較戰前水平高出二至三倍。第十章敎導我們要以布爾什維克的精神來克服爲共產主義而鬥爭中的困難,敎導我們要提高政治警惕性,要忠實於列寧、斯大林黨的偉大事業。
   把這一章的舉習作一總結以後,宣傳員便要開始講解下一個題目。
   宣傳員必讀的參考書:
   “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第十章。
   斯大林:“論蘇聯的經濟狀况與黨的政策”(“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解放社版,下冊,第五一——八一頁)。
   斯大林:“再論我們黨內的社會民主主義傾向”(“斯大林選集”,東北新華書店版,第二卷,第二二二——三六一頁)。
   斯大林:“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日至十九日聯共(布)第十五次黨代表大會”(“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十卷,第二六九——三七一頁)。
   斯大林:“論聯共(布)黨內的右傾”(“列寧主義問題”,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中文版,第三〇〇——三六二頁。)。
   斯大林:“競賽運動與羣衆的勞動熱潮”(“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一二卷,第一〇八——一一一頁)。
   斯大林:“大轉變的一年”(“列寧主義問題”,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中文版,第三六三——三七六頁)。
   斯大林:“一九四六年二月九日在莫斯科城斯大林選區選民大會上的演說”(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中文版)。
   “斯大林傳略”第八節。

知识出处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参考資料 第一輯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参考資料 第一輯》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参考资料第一辑》主要描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我们要进行伟大的国家建设,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要认眞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无论共产党内、共产党外、老干部、新干部、技术人员、知识分子以及工人群众和农民群众,都必须诚心诚意地向苏联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而且要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阅读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