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一个灵魂的独奏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人文三亚》
唯一号: 200135020230000791
作品名称: 南山——一个灵魂的独奏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27/001
起始页: 0097.pdf
责任者: 冯金彦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集-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在南山,几座同样有文化的建筑,彼此不认识似的站在这里,站在风里,站在雨里,站在岁月里,与大海相守,与名山相伴,看不出它们有什么激动,什么兴奋,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就感觉南山真的和普通的山不一样,是真的宠辱不惊。 山坡上的小花,依旧开放,依旧是几百年,几千年以前的色彩和芬芳,却不叫美丽,叫返老还童。 花朵为什么不老呢? 春天为什么也不老呢? 每年见她,无论是柳枝的眉,还是桃红的腮,都是去年的模样。 文化也不老,千年过去了,多少帝王都不在了,多少英雄都不在了,只有文化还在南山,在这里等每一个人,等每一个游人。 其实,无论人怎么喊,只有文化能再活五百年。 我们只能活在人们的怀念或者诅咒里。 二 南山曾经被整体出租了。 唐朝是一个租客,住了298年,临走时租金没有够,就拿了一本唐诗抵债了。 宋朝拿宋词当金子没有好使,宋朝就生气了,一生气就不走了,同样的租金,宋朝在南山住了319年。 唐、宋、元、明、清,这么多朝代住过之后,南山已经斑驳了。 谁的房子谁心疼,谁的房子谁爱惜。 而今,南山终于不把房子出租,就自己住了,就让观音住了。 于是,南山才真正成为了自己,成为了一个我们灵魂的家园。 即便有游客来了,看一看,也让他们走了。 南山留下的只有阳关,只有月光。 而游客只是树上的一只鸟,叫几声就飞走了。 飞走了,我们也还回来。我们到南山,就仿佛是回家看看。 三 山边的小花,不为浪花而动,不为山色而动,再美的山光水色,也只能打动需要它的人。小花开在这里,等在这里,仿佛是几个提着桔灯的小孩子,接谁回家。 南山的观音在海上,我们老家的观音是在小岛上,无论是山上,还是海上,都只是观音的一个客栈,是观音一个临时歇脚的地方。 观音其实在我们心中。 只有我们的心中才是观音的家。 没有一个地方,比心更安宁了。 我去南山朝拜观音,仿佛是带着心中的观音去重走一次它走过的地方,生活过的地方。 南山是一个人间的清净之地。 清净两个字,都和水有关,没有水的地方,清不了,也净不了,因为水一生都在洗去别人的缺点。 南山也是,也是在洗去别人的缺点。 跪拜在观音前的游人,在祈求,在为自己向观音要一些什么。 观音是大慈大悲的,该做的事求不求,他都会去做。求了,才去做,供奉一点香烛才去做,这些本是俗人的俗念。如果观音可以靠一点香烛就收买,那观音就不是观音了。 在清净之地,都能够生出了这样的邪念。 可见,想洗干净一个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一个人,躺在地上叫长1.7米。 站在地面上,才叫高1.7米。 这说明,许多事情和这个世界没有关系,只和我们自己有关。是站着还是躺着,只是我们的一个态度,和财富没有关系,和才华也没有关系。 我们何必总是在祈求呢? 既然是千里马就好好在自己的草原上奔驰,就按马的方式生活,伯乐欣不欣赏有什么关系呢。一匹马,怎么能用人的标准去衡量自己。马走马路,人走人道,这个世界才不拥挤。 只有这样,南山才不拥挤。 四 南山是宁静的、清净的。 我们却不行,许多时候,我们去争去斗。我们以为那是快乐,我们把那当做了快乐。我们一定要找一个高处,让自己有高度。我们甚至在南山的跪拜,也不是懂得了人生之后的忏悔,不是放下屠刀,而是祈求观音给我们一件兵器去战胜对方。 就让我常常想起舒婷的一首诗,《神女峰》。 她说:与其在岩石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舒婷的诗作,总是这么有力量,总是这么温暖与亲切。神女站在山峰上许多年了,人们把她当做风景来羡慕,岁月走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已过,神女依在,神女依旧在冰冷的山岩上,被人们关注,被人们解读。 脚下江水滔滔,头上阳光灿烂。这不是生活的全部,江边浣溪的农妇,光着屁股洗澡的孩子,夕阳西下归家的汉子,这平凡而平淡的生活却是山下的风景。山下风景独好,山上的人却走不下来,山上的人依然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 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事情,那么多花朵一样的女人,用鲜活的生命换来了一个个牌坊,换来了一个孝妇的名分,孝妇是对妇女的一次阉割,精神的阉割,太监只是对肉体的阉割,可对权力对利益的过分迷恋,却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阉割。 一个名分,一个功名有什么用,它们像破灯笼一样,不能照明也不能取暖。与其提一个破灯笼走一生,不如找一个热乎乎的肩膀靠一晚上。这才是人生,是生活,是所有走进人生的人都应该读懂的,要不就会有人把自己变成神女了,站在高处下不来了。 在所有路过神女峰的人中,只有舒婷不是把神女当做风景,而是当做一个亲人,当做舅家或姨家的孩子,就用诗句喊神女回家。至于回家之后,是吃饭还是生子,这是神女的事,舒婷不管。 水往高处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只不过水不是自己走上去,借树的脚,借草的脚,借所有的根。人要往低处走,高处不胜寒,在高处站久了,难免伤风,难免感冒。走向低处,不是后退,是休整,是修身养性。 自以为宁静了、淡泊了,然而,在观音像下,我们更多的时候,依旧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去祈求。 我们点亮了门前的灯,是为了照亮晚归的家人。 有谁跪在观音像下,是为了街上流浪的小猫,是为了天桥下席地而睡的民工,是为了吃不起午餐的孩子。 如果这个世界的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去奔走,去祈求,这个世界又如何能安宁。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指责别人的冷漠、功利的时候,当每一个人都觉得这世界的美丽可以去分享,责任却与自己没有关系时,你能说我们是一个有责任的生命吗? 如果我们从南山走回来之后,还不懂这些,那我们就没有真正的读懂南山。 真的希望,在南山的游人中,所有的人都是为了欣赏风景,都是为了感受博大的佛家文化而来,是为了欣赏这份清净的大美而来。 五 海浪一次次爬上来,不是一个听众,也是一个虔诚的朝拜者, 一个个石头,是一个个冰冷的文字,写了千年的文字,走在这里,匆匆的脚步其实也给不了南山什么温暖。 但我们要知道,南山的美好,并不在于谁高大,谁不朽,南山的美好在于每一个生命都按自己的规律生活。 花当开就开。 叶当烂就烂。 蜜蜂想飞就飞。 山上,不知道名的小花,前几天还开得艳艳的,一转眼,花就不见了。花不见了,那枝干也隐身在一丛丛淡绿、深绿之中,你想找都找不到。 花如是。 人生也如是。 对于一个人来说,欲望也不是一个词,欲望是告诉你,一个人只要你放下了欲,放下了情欲、物欲,你就宁静得像一滴水消失在大海里,别人望不到你,也找不到你。你都没有欲了,他们还望什么? 六 轻轻的我来了,但我无论如何也不走了。 我要用南山的月光,把自己灌醉,我要在观音像下的海滩上,赤脚而行,治好我的失眠,治好我的贪婪。 我知道,这是千古的最好药方。 让月光皎洁,让生命简单。

知识出处

人文三亚

《人文三亚》

出版者:南海出版公司

本书是在今年第23届全国书博会的怀抱中成长出来的,是一部风情万种的“印象三亚”。面向社会各界,围绕“赞美丽三亚,创幸福家园”的主题,不限题材,不定题目,自由表达三亚情感,挖掘三亚文化,勾勒三亚印象,所以征文活动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份三亚真情、是一个三亚印象,包含了:风情三亚、父亲与三亚、瓜子的观音、我是亚龙湾的一条鱼、三亚书香赋、琼崖岁月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冯金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