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工业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532
颗粒名称: 日用工业品
分类号: TS06
页数: 1
页码: 4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岛的日用工业品市场在解放前规模较小,以本地和外地小商贩经营为主。解放后,海南逐渐建立了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日用工业品供应销售渠道,保证了日用工业品的有序供应。从50年代到80年代,海南的日用工业品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新的产品不断涌现,更新换代。到1988年,海南的日用工业品商业系统逐渐形成,包括夏凉品、家居用品、煤气炉具、饮食服务用品等。然而,到了1989年,由于市场疲软和资金紧缺的困难,全省日用工业品的购销总额有所下降。但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海南的日用工业品商业仍然积极应对困难,通过回收废旧物资和加强主渠道的作用来维持市场供应。
关键词: 海南省 日用工业品 商业

内容

解放前,海南岛的日用杂品市场主要由本岛和外地小商贩经营,规模小,品种不多,主要以大路货和一些传统商品为主。解放后,海南才逐渐建立了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日用杂品供应销售渠道,在计划供应时期有效地保证了全岛日用杂品的有秩序供应。
  解放初期的50年代到60年代,海南经营日用工业品的主要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和少数个体摊贩,供应的日用工业品主要是夏凉品、铁锅、碗筷、肥皂、火柴、煤油、纸张、竹木制品、烟花炮竹、文化用品及各类家俱和传统日用杂品,在这一时期,日用工业品比较齐全,也比较充足。70年代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有些日用工业品比较紧缺,有的要凭票供应或排队购买。
  进入80年代以后,日用工业品发生更新换代的变化,如家用电器、炊事用具、塑料制品、不锈钢餐具、钢木新潮家俱等。增加了煤气炉具、饮食服务用品等经营项目。1988年全省日用工业品商业系统,纯购进商品总额为4209.1万元,比上年增长21%,纯销售商品总额为5201.1万元,比上年增长25%;建材类工业品纯购进商品总额为1184.2万元,比上年下降3.5%,纯销售商品总额为1740.3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废旧物资纯购进商品总额为94.4万元,比上年增长215%,纯销售商品总额为286.6万元,比上年增长88.9%,废旧物资直接出品总额为1233.6万元,比上年增长786.8%。建省以后,海南日用工业品的购销,除了充分利用建省办特区的优惠条件和市场机遇,还积极经营适应消费变化的产品。
  在企业管理方面,全省日用工业品商业系统,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有些还试行了“责任出资,抵押经营”等形式,把风险机制引入企业。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困难,部分地区(县市)的日用工业品公司,还在企业内部推行了“股份制”,利用闲散资金,加速企业流动资金的筹备与积累,不断扩大日用工业品的经营,以适应消费不断高涨的需要。
  1989年全省日用工业品的国内纯购、纯销,与1988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省国内纯购4095.3万元,比1988年下降2.7%,国内纯销4213.1万元,下降19%;库存增加317.7万元。其中,建材类国内纯购下降51.5%,国内纯销下降48%;废旧物资国内纯购1258.2万元,增长33.3%,国内纯销432.2万元,增长51%。几项主营收购品种废钢铁、杂铜、废铝锡等废旧金属纯销比1988年省较大幅度增长,但收购减少,库存减少。
  1989年,全省日杂行业,面对市场疲软,资金紧缺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日杂商业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行业竞争优势,积极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对日用陶瓷、铁锅、饭碗,卫生纸等商品,在地产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向省外购进,保证生活用品市场不断挡。针对海南工业基础薄弱,回收加工利用尚处于空白的特点,大力回收废钢铁,直接出口。1989年出口废钢铁22202吨,比1988年增加822吨,收购废塑料、废橡胶、杂纸等各种废旧物资比1988年增加314.2万元。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