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与航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517
颗粒名称: 海峡与航道
分类号: U658
页数: 1
页码: 451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琼州海峡的地理位置、海域面积以及东口和西口的航道状况。主要介绍了琼州海峡东口的四条水道(外罗门水道、南水道、中水道和北水道)和西口的航道开拓情况。
关键词: 海峡 航道 海南省

内容

海南岛北部与雷州半岛之间的海峡,称为琼州海峡,它北起雷州半岛西端的灯楼角至东端的博赊角,南从海南岛临高角东至木栏头,由“三角一头”点划为近矩形。海域面积2370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海峡和渤海海峡,是我国第三大海峡。
  琼州海峡东口有四条水道。据解放初期参加华南港口和航道修复建设的何炳材同志在《广州海运报》上撰文《40年前的华南港口和航道》记述:外罗门水道,40年前原无浮标,吃水2.5米以下的船舶要通过这条水道,必须在白天高潮前后各2小时,还要视线良好又要有太阳高照,才容易借以按水和浅滩的颜色辨认航道。水道靠近琼州海峡的北岸东南端,最窄处有100米,外侧多礁石、浅滩。现岸线上已设灯桩,航道上设置灯浮,中、小轮船可以通过;南水道位于琼州海峡南岸东北的木栏头,解放前无浮标,基本不通航,水流湍急,两侧多浅滩和障碍物,1987年7月,在水道出入口的士岛最高处(海拔174米)建成灯塔,安装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雷达应答器与灯具,灯光射程20海里,对船舶进出琼州海峡起了安全保障的作用;中水道位于海峡北侧与南侧两个浅滩之间,解放前,没有设置浮标和灯具,船舶难于通过,水道较宽,较直,现安装先进的灯塔,导航设备完善,是万吨级轮船进出的主要航道,北水道位于琼州海峡北部和西北部浅滩之间,水道距海岸较远,无导航设备,船只进出困难。
  琼州海峡西口水深,水道宽阔,解放前,原八所港外没有疏浚深水航道,1959年才开辟正西深水航道。入港航道导航设备完善。洋浦原为渔港,轮船除避风外不进入,解放前没有航标。解放后逐渐设置灯浮等。海峡西口在南岸的临高角和北岸,现已建有灯塔,船只易于进出。海口港、海口新港的进出航道都设置了灯标和灯浮,木栏头、南沙咀、海安、红坎、排尾角均设置了灯桩,航道上设置灯浮。
  海南岛环海的港口均经过开拓疏浚航道,并配套助航设备,现已达到相应的航道等级,最大的可通行万吨以上轮船。1988年海南航道建设投资138万元,海南建省后,成立海南省航道管理处,在沿海10个县(市)设了7个航道所和10个管理点,健全了专门的管理机构。1988~1989年完成了清澜港航道建设可行性研究工程,完成了三亚航道的基本建设投资25万元,并完成全省沿海32座太阳能电池配套的碱性镉镍电池选用换装工程,对海口新港航道全线测量工程和海口美丽滩变化的调查工作【注】。

附注

【注】《海南省特区经济年鉴》第243~244页。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