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425
颗粒名称: 畜牧业发展概况
分类号: F326.39
页数: 2
页码: 362-363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海南岛解放前和解放后的畜牧业发展历程。文章详细介绍了解放前海南岛畜牧业的现状和困难,以及解放后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发展史 畜牧业 海南省

内容

海南岛的畜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解放前,自清朝至民国时期,海南的畜牧业主要是饲养猪、牛、羊、马、鸡、鸭、鹅。据《海南岛新志》记载,1938年海南岛有猪、牛各约75万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海南岛后,由于战乱饥荒,兽疫猖獗,牛减为50万头,猪减为38万头左右。至海南岛解放前夕的1949年,猪仅有58万多头,牛仅有37万多头。
  解放后近40年来,海南岛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牲畜总头数(存栏量)到1988年的423.25万头,增加3倍多。其中1988年末牛存栏114.51万头,比1949年增加两倍多;猪存栏276.63万头,比1949年增加3.75倍;山羊存栏32.01万头,比1949年增加7.77倍。家禽饲养量1988年有3264万只;比1952年增加5.62倍。畜牧业总产值1988年为3.35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52年增加9倍。
  海南畜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29年,全区畜牧业生产有过多次的起伏;牛有8年减产,猪有11年减产,羊有7年减产,总的发展趋势较缓慢。1978年,牛存栏70.90万头,仅比1949年增加0.82倍,年平均增长3.05%;猪存栏196.64万头,比1949年增加1.9倍,年平均增长6.6%;山羊存栏23.94万只,比1949年增加4.8倍,年平均增长16.59%;家禽饲养量1178万只,比1952年增加1.4倍,年平均增长5.35%,形成这样的畜牧生产趋势与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客观上的诸种因素以外,主要是政策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畜牧生产模式诸多限制,层层下达牲畜年终存栏头数,硬性规定集体养猪指标:追求“一大二公”,不顾客观条件,盲目集中畜禽,大搞所谓“万头猪场”、“万只鸡场”;执行生猪派购政策,购留比例变化无常。这些都大大挫伤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抑制了畜牧业的发展,致使畜牧生产多年徘徊,发展缓慢。
  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开放政策,至1988年底,海南岛同全国一样,在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的基础上,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群众家庭饲养业,开展牧业资源普查,提高多种畜产品收购价格,取消生猪派购政策,放开畜产品市场价格,从而进一步调动了群众从事畜牧生产的积极性,涌现了一些畜禽饲养专业户、重点户,使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振兴时期。1988年,海南省猪、牛、羊肉总产量达11.36万吨,出现了连续10年增产的喜人局面。其中,猪肉10.46万吨,牛肉7049吨,羊肉1911吨,猪、牛、羊出栏量达143.28万头,其中,出栏肉猪突破了100万头大关,达到123.39万头。
  海南畜牧业,仍以猪为主,在人们的肉食构成中,猪肉的比例占80%左右,然而,猪是耗粮型,每生产一公斤猪肉,要消耗相当于4公斤的粮食。海南是个缺粮省,人的粮食尚不能自给,饲料用粮就更难于安排了,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养猪业的发展,这也是造成生猪出栏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海南每年仍需从外省调进约2万吨猪肉(包括冻肉和活猪)才能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
  海南草地面积大,全年无霜冻,为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60~70年代,每年从海南调往大陆的耕牛和出口的菜牛不下2万头,被誉为“产牛之乡”。最近几年,由于大陆对耕牛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出口又受配额的限制,况且海南黄牛个体小,不符合出口标准,商品牛主要在岛内市场销售,销路有限,所以养牛业变得不大景气。1981年,为了提高海南养牛业的生产水平,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700万元,引进澳大利亚的技术和设备,在东方县高坡岭筹建一个示范牧场,营造人工草地2.7万亩,引进优良牧草37种,并用刺线分成17个围栏,实行围栏放牧,改良牛种,取得显著的效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如今,牛的饲养最近3000头,每年出栏牛500~600头。尔后,又与港商合资,在该场筹建一个牛肉加工厂,生产各种风味的牛肉干产品,供出口和岛内外销售。1987年在农业部的支持下,投资600万元,在白沙县实施“草地牧业综合开放项目”,计划4年完成,现正在筹建之中。
  在海南的养牛业中,役用牛的比例仍然很大,约占70%以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实现,这个比例将随之下降,肉用牛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今后仍将不断增长。然而,奶牛业在近数十年来,一直徘徊不前,究其原因,除饲料问题之外,就是当地群众对牛奶的需求量不大,同时,海南气候炎热,对产奶量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了经济效益。海南奶牛业的发展,必须以建立良好的人工草地为基础,采取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法,以促进奶牛的发展。
  海南养羊业,曾一度陷入低谷。近几年由于市场价格的刺激,又重新兴旺起来,但由于其制约的因素较多,目前还难成气候,只能作为草地牧业的一项补充。
  海南的养禽业,近几年来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城镇郊区,由于销路畅通,发展更为迅速,家禽对饲料的转化率比猪高得多,良种鸡的肉料比可达1∶2,比猪高一倍,所以发展养禽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好得多,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