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320
颗粒名称: 人口构成
分类号: C924.256.6
页数: 7
页码: 272-27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南省的人口构成情况,包括人口分布与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行业与职业、民族、方言等方面的内容。海南省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化,人口分布不均衡,海口市人口密度最高,琼中县人口密度最低。海南省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民族有汉族、黎族、苗族等。海南省使用的方言有海南话、黎话、临高话、海口话等。以上数据通过历史统计资料和人口普查数据得出。
关键词: 海南省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内容

【概述】
  从海南岛人口发展的历史看,各个朝代历史条件不同,人口的发展速度也不同。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全岛有2.3万余户。到了隋朝,据《隋书·地理志》记载,有1.95万户;唐朝有8530户(《唐书·地志》);宋朝有1.03万户(《宋书·地理志》);元代有9.22万户,16.63万人(《元史·地理志》);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共有6.85万户,29.13万人。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有5.48万户,25.01万人;到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774年)有5.69万户,75.05万人。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人口达118万人。民国时期,据陈植编著的《海南岛新志》记载,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海南岛总人口为219.57万人,37.29万户,到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为213.1万人。,
  解放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较快。据统计资料,1950年全岛总人口为253.92万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为265.69万人;到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347.05万人。11年中增长81.46万人,平均每年增长7.4万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岛总人口有566.77万人,比1964年增长219.72万人,增长63.3%,在18年中,平均每年增长12.02万人,比广东省的增长幅度大16.7%,比全国的增长幅度大18.2%。1988年,海南建省后,随着开发、开放和特区建设的深入发展,从国内各省市引进大批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使海南的人口状况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据1988年统计资料,全省总户数143.95万户,总人口627.49万人,比1982年增长60.72万人,增长10.71%。到1989年,全省有总户数147.72万户,总人口638.79万人。
  回顾海南岛人口演进的历史,解放后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1>、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解放前封建割据,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穷,直接影响了人口的发展。解放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各民族的安定团结,改善了生产关系,生产力得到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人口发展自然加快。<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发展,进一步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健康,大大地降低死亡率,人均寿命延长,出生率明显高于死亡率。<3>、农村人口比率大,数量多。由于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严重,农村中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这部分人口发展很快。<4>、人口的机械增长量大。从大陆向海南岛移民自古有之。两汉开始就有官兵、商人和难民迁移海南岛,到了宋代,南移迁民渐多。解放后,由于开发建设海南,国内多次有组织地向海南岛进行移民,其中数量最大的是农垦、工矿区。同时海南地处南海前哨,是战略要地,除了有强大军队驻防外,相应地产生了一批军工企业、生产基地。这样人口机械增长显然加大。<5>、前期计划生育工作抓得不够好。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人口理论上的片面性和人口政策的失误,特别是70年代前少数民族地区不抓计划生育,使人口增殖处于无计划状态。这些都是人口增长的原因所在。
  【人口分布与密度】
  海南岛人口分布由中部向四周递增,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于西部。
  解放前,海南岛人口集中在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西部、南部特别是中部山区人烟稀少。据林缵春编的《海南岛之产业》记载,1946年海南岛汉人多居住在岛东北部之平原地带,人口密度约为130人/平方公里;黎人则居住在岛之中部及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为20人/平方公里;全岛平均人口密度为74人/平方公里。
  从以上资料看,人口密度最高的是海口市,平均每平方公里838.78人;人口密度最低的是琼中县,平均每平方公里12.06人,与人口稠密的海口市相比悬殊。
  随着开发建设海南岛,人口流动变化较大,人口分布极不均衡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变。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海南岛人口密度为166人/平方公里,汉区为217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高的是海口市,每平方公里1223人,人口密度最低的是琼中、白沙两县,每平方公里66~67人。到1989年,全省人口密度增到每平方公里187.74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海口,每平方公里1617.88人;人口密度最低的是琼中县,每平方公里70.26人。
  从区域来划分,1984年全岛人口589万人。其中汉区392万人,占总人口66.6%;自治州有197万人,占总人口的33.4%。从各县人口规模看,儋县人口最多,有63万人,最少的是白沙县只有15万人。1988年,在19个市县当中,人口规模在50万人以上的有儋县和琼山县,30~50万人口规模的有文昌、琼海、万宁、澄迈、临高、三亚、乐东等7个市县;30万人以下的有海口、定安、屯昌、陵水、白沙、保亭、东方、昌江、琼中、通什等2市8县。
  【年龄结构】
  海南岛人口年龄结构属较年轻化。从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看,0~14岁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很大,1953年占总人口的33.03%,1964年占总人口的40.53%,1982年占总人口的35%左右。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更详细地说明,海南岛解放后出生的人口为392.57万人,占总人口的69%;其中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人口达220.63万人,占总人口的38.9%;64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31.68万人,占总人口的5.5%。从这一年龄结构看,一方面说明解放后,人民生活安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生率增长,青少年和儿童在总人口中占比例大;另一方面从人口再生产看,海南岛出生率持续时间长,1962~1964年是海南生育年龄高峰,1962年出生率高达52.02%。现在正进入劳动年龄和婚育年龄,面临着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如不控制人口增长,就会导致二三十年后的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这一年龄结构,同时预示今后一定时期内人口发展的潜力大,劳动力后备力量雄厚,更揭示出待解决的教育、就业、消费等一系列问题。
  【性别比例】
  海南岛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受特定历史发展影响,解放前后男女性别比例各有不同。解放前,由于封建统治,军阀混战,男性多被拉夫、应征服役、战死或漂洋过海外出谋生,全岛总人口中男性少于女性。据《海南岛史》记载,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成丁50.8万人,妇女71.03万人,妇女比成丁多。解放后,由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人口性别比例逐渐趋于合理。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岛总人口中,男性占49.6%,女性占50.4%;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在全岛总人口中,男性占51.29%,女性占48.71%,1988年统计全省总人口中,男性占51.8%,女性占48.2%。1989年,全省总人口中,男性331.63万人,占51.92%,女性307.16万人,占48.08%。
  【行业与职业】
  解放前,海南岛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据1948年陈植编著的《海南岛新志》记载,全岛总人口219.57万人中,农民约占85%。
  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不但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其他行业也取得相应的进展。以解放初期的1950年人口情况看,全岛总户64.34万户中,农业户有56.62万户,占总户数的88%;人口250.91万人中,农业人口有220.31万人,占总人口的80.78%;非农业人口30.11万人,占19.22%。在非农业人口中,渔业7.01万人,盐业1.48万人,其他行业21.62万人。农业人口占有很大比例。自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开发建设海南岛的决定,特别是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以后,人口的行业与职业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据1986年统计资料,当年年末劳动力资源总数为314.78万人,占总人口的52%;社会劳动者总数为274.24万人。按三大产业划分,第一产业200.87万人,占全社会劳动者总数的73.25%(全国的比重为61%),其中属于农村劳动力的有169.17万人,占第一产业劳动者总数的84%;第二产业有26.01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9.49%;第三产业47.36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17.26%。目前,海南省仍是个农业省。农业是基础,海南省要发展,要腾飞,还要继续抓好农业这个基础。
  【民族】
  海南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岛有汉、黎、苗、回、藏、壮、满、侗、瑶、白、傣、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傈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个民族。汉、黎、苗、回族是主要居住族。
  在这众多民族中,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石器时代,至今有千年的历史。黎族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据林缵春编著的《海南岛之产业》记载,1935年前全岛各县,除文昌、琼东2县外,其余各县均有黎人,人数最多的是崖县和澄迈。
  随着朝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从封建社会的贬官流放琼崖,战乱迫使人流南迁,经商贸易发展,商人南下,到大军南下解放海南,至大批人才和劳动大军来海南,开发海南,使海南变为多民族的地区。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在全岛总人口中,汉族228.07万人,占总人口的85.84%;黎族35.81万人,占总人口的13.47%;苗族1.6万人,占总人口的0.61%;回族1706人。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已增长到87.83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黎族80.93万人,占总人口的14.3%;苗族4.09万人,占总人口的0.7%;回族4131人,占总人口的0.07%;壮族1.87万人,占总人口的0.33%。1988年,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02.05万人,占16.26%,其中黎族94.78万人,占总人口15.11%;苗族4.67万人,占0.74%;壮族1.73万人,占0.28%;回族0.54万人,占0.09%。到1989年,海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有104.9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42%,其中,黎族97.02万人,占总人口15.19%;苗族5.05万人,占总人口0.79%;壮族1.77万人,占总人口0.28%;回族0.57万人,占总人口0.09%。
  【方言】
  海南省现有居民语言种类繁多,目前主要使用的方言有14种:
  海南话 指狭义的海南方言。《崖州志》称之为“客话”。现代汉语将其归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闽南方言接近广东省的雷州话、潮州话,福建省、台湾省的闽南话。海南话是海南省使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方言,但在不同的地方,语言和声调又有不同,因此,一般以文昌县人的语音为标准口音。现在全省有527.5万居民通用海南话,他们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黎族自治县及三亚市的沿海一带地区,其余市县少数居民也讲海南话。
  黎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系,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个方言。全省近100万黎族人民使用黎语,仅次于“海南话”。世居的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他们绝大多数聚居在海南岛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东方、乐东、昌江等自治县和三亚、通什市境内,其余的散居在万宁、琼海、定安、屯昌、澄迈、儋县等与民族自治县交界的地方。
  临高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临高话是临高人的通用语言。海南省境内使用临高话的居民接近50万人,他们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长流、荣山、新海、秀英等地区,其余的散居在琼山县、澄迈县、儋县和昌江黎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
  海口市郊区和琼山县羊山地区习惯上称的“长流话”,也近似临高话。
  儋州话 属汉藏语系汉语粤语方言系统。儋州话,也叫那大话,是“儋州人”(汉族)广泛使用的语言。现在使用儋州话的人数有4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儋县境内和昌江、东方黎族自治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军话 属汉藏语系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军话是古代从大陆充军来海南岛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语言。根据古籍记载,古代的海南岛是“畏途险地”,中原一带不断有“仕宦”被迫从军来海南岛,后来就在这里安家立业,流传下来了“官话”。因为这些人是从军而来的故名“军话”。省内使用军话的居民有10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黎族自治县、儋县和三亚市的部分地区。
  苗话 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海南的苗族,经专家考究,其语言风俗和瑶族基本相同。根据文献记载,他们是明代万历年间从广西调来的“良兵”的后裔。现在海南省境内有世居的苗族居民3万多人通用苗话,他们大多数定居在海南岛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东方、乐东、陵水、白沙、昌江等自治县和三亚市、通什市,少数定居在万宁、琼海、定安、屯昌、儋县的部分地区。
  村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目前,海南省境内仅有6万多人讲村话,主要分布在东方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江下游两岸。
  回辉话 目前学术界认为,回辉话属于南岛语系,是语群中的一个独特的语言。据《琼州府志》记载,回辉大约是宋、元朝期间从外国迁来的居民使用而流传下来的语言。当地汉人称之为“番话”。海南省境内有世居的回族人民1万多人使用回辉话,主要分布在三亚市回辉、回新两个村。此外,白沙黎族自治县、万宁县也有少数居民使用回辉话。
  迈话 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广州话。迈话是汉人使用的语言,但使用人数不多,分布也不太广泛。目前,海南省只有三亚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带的居民使用迈话。
  蛋家话 属粤语方言,这是汉人所使用的语言。全省仅有三亚港附近的居民所使用。
  此外,还有三亚市、陵水县等沿海渔民使用船上话,港口、铁路、矿山、国营农场工人使用白话、客家话、潮州话、浙江话、云南话、福建话等。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