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规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298
颗粒名称: 分布规律
分类号: S155.926.6
页数: 1
页码: 245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海南岛土壤分布的特点,包括地势特点和与地形相关的土壤类型、环带分布以及主要的耕作土壤区域
关键词: 土壤 分布 海南省

内容

本岛地势从中部山地向海洋逐渐下降,无论成土条件,或是土壤分布,均以山地为中心向四周递变。土壤分布受地形影响极为明显,全岛形成若干个同心圆。围绕中部山地土壤分布:最外一环——围绕全岛的近代滨海阶地一般为滨海沙土,其海拔高度仅10米以内。次外环带为代表的地带性土壤——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阶地和海拔350米(或400米)以下的丘陵。但岛北部因下更新世初的相对下降至全新世逐渐抬升形成沿海有较宽的阶地、台地和丘陵。因而,岛内山地的位置不是分布于正中面而是偏南,甚至接近海岸,所以岛北部土壤的环带较宽,南部较窄。这些环节,随着土壤类型的发育不同分为若干段落。
  海南岛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由高至低,分布着山地灌丛草甸土→黄壤→赤红壤→砖红壤,构成我国热带较完整的垂直带谱。砖红壤是本岛土壤垂直带谱的基带。
  以水稻土为主的耕作土壤,分布甚广,但多集中于各大小河流中下游的河成阶地及三角洲小平原、沿海台地、阶地和丘陵、盆地。如南渡江、万泉河、文兰江、昌化江、陵水河,太阳河之中下游地区,系本岛粮食产区。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