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官落籍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91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职官落籍者
分类号: K296.6
页数: 6
页码: 109-11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其中包括派文臣带京官衔外出、另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等。因此,渡琼任职的各级官员中,有不少人落籍海南,成为各姓过琼先祖。其中周仁浚是其中之一,他是河南汝南县人,北宋开宝年间任琼州知州,任满后落居琼山上邕,成为周姓过琼先祖之一。此外,还有莫恭万、林暹、符有辰、符渚、杜仲儒等人也在此时期渡琼任职并落籍海南。
关键词: 宋代 职官 落籍

内容

北宋是在唐朝灭亡后,经过五代十国半个多世纪刈据混战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宋王朝吸取经验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采取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方针,削夺藩镇兵权,陆续派文臣带京官衔外出,代军人掌握地方行政,并另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宋灭南汉后,于当年(开宝4年)4月立即命太子中允周仁浚知琼州,并以儋、崖、振、万安4州隶属琼州。又经周仁浚疏荐南汉旧官骆宗璨等4人分知儋、崖、振、万安4州州事。以后海南各州(军)、县长官亦多以科举出身的文臣担任。据《宋史》、《正德琼台志》、《琼州府志》、各县志和部分族谱记载的不完全统计,仅两宋渡琼任州(军)级长官者就有84人(见附录一《海南各郡州军府历代主官更迭表》),任知县事及其他职务者更多。
  自大陆到海南任职的各级官员中,有不少人御任后,看到海南气候四季如春,物产丰富,民风淳厚,社会较安定,有立业发家前途,或是看到北方战乱等原因,便合家就地落籍。据不完全统计,宋代从大陆各地渡琼任职期满后落籍海南者共有40余人,子孙后代繁衍,他们也就成为各姓过琼先祖。他们是:
  周仁浚,河南汝南县人,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任琼州知州①,任满后落居琼山上邕(今龙塘潭口),墓葬今琼山龙桥镇玉荣村附近,为周姓过琼先祖之一。
  凌宗敏,祖籍福建莆田县,北宋神宗年间渡琼,任琼州府简命将军,致仕后教书,落籍文昌县南矺都一图。
  莫恭万,原籍福建莆田县黎山村,后迁福州府同安县,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受封莫大将军,汉没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任千户,周没宋初太祖仍任其为千户,调镇琼州府之西南境(今定安县),全家就地落籍,公卒墓葬于定安县城东郊一里处的文状坡,为海南莫姓始祖。
  林暹,福建莆田人,南宋绍兴年间中进士,渡琼任琼管安抚使②,历任多载,卒于官,其夫人和二子落居琼山府城。
  符有辰,原籍河南陈州宛邱人,生于福建莆田县,北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奉命渡琼,任昌化军指挥使,落居文昌县淡水村。
  符渚,福建蒲田人,武科出身,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奉诏渡琼,任琼副总管,后升任总管都元帅,卒于任,其后代落籍文昌县。
  杜仲儒,福建莆田人,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年)渡琼任澄迈知县,妻赵氏与二子随之渡琼,原居澄邑(今澄迈县老城),后长子杜凤鸣迁居琼山烈楼图杜村(今属海口长流镇),次子杜凤歧迁居琼山抱元图美隆村(今属琼山龙塘镇辖)。
  张天宿,福建古田县人,南宋时渡琼任万安军司训,宁宗年间(1195—1224年)离任后,落籍文昌县上寮村。
  张有文,福建莆田人,南宋开僖年间(1205—1207年)渡琼任琼山知县,带夫人、老父和胞弟一起赴任,落居琼山府城甘蔗园村。
  张应科,福建莆田人,曾任徐州通判③,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渡琼任琼管安抚使,落居文昌翁田北坑村,宋末元初与元兵决战于雷州城下遂死。
  许谟,福建莆田人,举人出身,南宋绍熙二年(1192年)渡琼任琼州通判,在任十余载,御任后定居文昌县东阁村。长男许全随父居文昌;次男许金卜居琼山东山卜正村;三男许企迁居临高县加利村。
  韩显卿,河南安阳人,南宋初随朝迁淅江会稽,任会稽县尉。绍熙元年(1190年)入粤任廉州知州,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显卿携妻儿迁琼州,定居文昌县锦山。
  郑志灏,福建莆田人,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中进士,奉旨渡琼任昌化县知县。居官三任9载,任满携妻儿到白沙津(今海口白沙门)候船北归,因当时金兵南侵,故落籍琼山谊州(今海口白龙乡一带)。
  唐震,广西桂林兴安县人,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出任琼州知府,落籍琼山东厢攀丹村(今属海口市辖),子孙后裔繁衍,明代其后裔就出了6名进士。
  谢渥,福建晋江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渡琼任临高知县,御任后定居临高县城南郊官位村。
  蒋科,广东电白县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被朝廷授为琼州府教授④,御任后落籍琼山县。
  彭奇生,江西人,宋代渡琼任琼山县教谕⑤,最初落籍琼山南林,后迁居文昌县清澜。
  翁儒,祖籍福建,宋代由闽渡琼任文昌县典史⑥,后落籍文昌县之鳌湾村。
  曾芢伯,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任琼州总镇⑦,历官50余载,致士后卜居琼山县二水村。
  苏升,福建莆田人,进士,南宋渡琼任琼州知州,后落籍琼山。
  廖学举,福建莆田人,进士出身,于南宋渡琼任会同县知县,任满留居会同县宝子岭村。
  陆思圣,福建莆田人,举人出身,南宋高宗十五年(1145年)授文昌县邑令,次年升任琼山知县,任满落籍琼山县调塘二图昆山村。
  庄嗣宗,福建莆田人,南宋淳熙间中进士,庆元初年(1195年)入琼,先后任知琼州府事,琼管安抚都监⑧。任满同长男籍居文昌县奉化乡北山都(今文昌县文城镇北山一带)。
  欧达,福建莆田人,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渡琼,任文昌县知事,任满落籍文昌县青一图贯变村(昌实村)。
  岑琳,福建闽县人,宋末祥兴二年(1279年)由广西平乐副知县事,调任琼崖参军政事,落居琼山县东岸宋村。
  郭元吉,福建莆田人,南宋末年,元吉任琼州府评事⑨,封镇南招抚,袭封千户候,与兄郭元音一起渡琼,后兄弟均落籍文昌县。
  黄爵,原籍福建,宋进士出身,渡琼任文昌教谕,后升任广州通判,落居文昌县黄家宅。
  宋原铭,福建莆田人,宋初与弟宋理一起渡琼,任琼山县知县,后卜居文昌县玉田村。
  陈甫,福建莆田人,进士出身,宋代建炎至绍兴年间(1127—1131年)渡琼,任珠崖军民府通判,后落籍乐会县。
  高天谊,祖籍福建莆田,进士出身,政和元年(1111年)任琼州靖海军节度使兼经略安抚使司安抚使。原落居琼山府城,后迁居文昌县昌台村。
  裴瑑,祖籍山西闻喜县,宋宣和、绍兴年间任雷州太守,后知吉阳军(今三亚市),遂落居吉阳水南村。
  张天平,福建莆田县人,南宋景炎年间(1276—1277年)由闽过琼任琼山县丞,次年迁任文昌县知县,有胞弟2人一起渡琼落籍文昌县。
  谢景温,北宋神宗时任淅江会稽令,历官侍御史⑩,居广州新宁,后渡琼任刺史,其二子一起渡琼分别落籍琼山、澄迈。
  黄箎,福建莆田人,南宋高宗朝渡琼任经略安抚使,卒于任上,遗命后代当地入籍。其后代散居文昌、琼山、海口市长流等地。
  陈彦和,原籍福建莆田县,进士出身,哲宗徽宗年间(1094—1124年)渡琼任琼州府参将,落籍琼山县沙港村(今属文昌市),卒葬今海口市效长流镇文毓村外。
  曾传,福建莆田县人,任千户职,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迁琼,与弟曾仁、曾信入籍澄迈县美玉村。
  王圣清,福建莆田县人,北宋时渡琼任临高县尹,御任后落籍临高县莫村。
  周丕承,福建莆田县人,宋代绍定四年(1231年)渡琼任吉阳军俭判,致士后入籍今三亚保港。
  曾悦,福建莆田县人,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渡琼任南宁军知军,御任后落籍儋州。
  简,原籍福建古田县,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入琼任定安县教谕,御任后落籍琼山县东岸让简村(今属旧州镇)。
  冯细歌,冯光地子,冯宝裔孙,南宋时从福建莆田渡琼任琼州知府,入籍琼山县敦头村。
  叶茂,原籍浙江台州人,宋绍定四年(1231年)渡琼任文昌县主簿,御任后落籍文昌铺前。
  王有益,原籍浙江会稽县(今绍兴县),宋朝末年渡琼任千户,落籍乐会(今琼海市)迈汤村。

知识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海南移民史志》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全面撰述了自古迄今海南的移民史实,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海南汉、黎、苗、回等各族先民是何时从大陆何处迁移来的;海南100多个姓氏先祖各是何时从大陆何地迁居海南何处;各朝代海南人向海外各国移民情况,以及归侨情况;近现代海南人迁居祖国大陆各地(含台港澳)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仁浚
相关人物
凌宗敏
相关人物
莫恭万
相关人物
林暹
相关人物
符有辰
相关人物
符渚
相关人物
杜仲儒
相关人物
张天宿
相关人物
张有文
相关人物
张应科
相关人物
许谟
相关人物
韩显卿
相关人物
郑志灏
相关人物
唐震
相关人物
谢渥
相关人物
蒋科
相关人物
彭奇生
相关人物
翁儒
相关人物
曾芢伯
相关人物
苏升
相关人物
廖学举
相关人物
陆思圣
相关人物
庄嗣宗
相关人物
欧达
相关人物
岑琳
相关人物
郭元吉
相关人物
黄爵
相关人物
宋原铭
相关人物
陈甫
相关人物
高天谊
相关人物
裴瑑
相关人物
张天平
相关人物
谢景温
相关人物
黄箎
相关人物
陈彦和
相关人物
曾传
相关人物
王圣清
相关人物
周丕承
相关人物
曾悦
相关人物
简〓
相关人物
冯细歌
相关人物
叶茂
相关人物
王有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