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唐前期冯盎后裔多迁海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90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唐前期冯盎后裔多迁海南
分类号: K296.6
页数: 2
页码: 94-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隋唐时期冯盎家族在海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在海南经营多年的情况。冯盎是隋朝的高州刺史和唐初的岭南20余州总管,其子孙也多担任地方官。冯盎的奴婢有万余人,所居地方有2000里,崖、儋、振3州地虽在海南,但由冯洗家族治理。海南的冯氏和冼氏家族也是冯盎和冼夫人的后裔。
关键词: 隋朝 唐朝 冯家族 洗家族 振州 鉴真

内容

隋朝时隋文帝授洗夫人和冯宝之孙冯盎为金紫光禄大夫,除汉阳太守,后任高州刺史。唐初,南越未定,冯盎克平岭南20余州。属下有人主张他学赵陀,当南越王,刈据岭南,受到他坚决的反驳拒绝。唐武德四年(621年),冯盎以南越之众降唐,唐高祖李渊以其管治之地置高、罗、白、林、春、崖、儋、振等8州,仍授冯盎上柱国①,高罗总管,封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据冯氏谱牒载,冯盎共生男30人,女6人,共子最突出的有智戴、智或、智戣、智玳4人。后拜其子冯智戴为春州刺史,智或为东合州刺史,智戣为高州刺史,智玳为恩州刺史。冯盎的奴婢②有万余人,所居地方有2000里。崖、儋、振3州地虽在海南,但自南朝梁以来,都由冯洗家族治理,唐初实际由冯盎管治,终唐一代,海南不少州县地方官都是冯盎的后裔担任。据海南《冯民家谱》载,冯仆的第三子、冯盎的弟弟冯背,后入琼任琼州通判。冯背生子冯世僖,唐代授任总兵,镇抚万、陵、崖,定居会同县肇泉仙塘村。冯洗家族的人在海南经营多年,有的成为当地有权有势的奴隶主或封建地主。
  据史载,唐天宝七年(744年),唐高僧鉴真和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14名僧俗和17名水手,于七八月间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出发,开始第5次东渡日本,因遇上台风,他们乘坐的大型木帆船在海上航行了10多天,漂流到古振州(今三亚市)崖城附近的崖州湾。当时的振州别驾③就是冯宝的后裔冯崇债,他得到消息后,便带领400多族人和兵丁出城相迎。鉴真一行在振州的大云寺住了将近一年,冯崇债又派兵丁800人护送他们到万安州(今万宁市)。万安州的首领姓冯,名若芳,也是冯盎的后裔,他亲自带族众出迎,将贵宾接到家中盛情款待。不久,又派兵丁护送鉴真一行从海路到达崖州(今琼山市),然后转道回扬州。据海南《冯氏家谱》载,冯氏渡琼始祖为冯盎,其长子冯智戴迁琼,唐初居澄迈石〓村。今全村300多户,1500多人,全部姓冯,其家谱称是冯宝、洗夫人的后裔。海南《冼氏族谱》记载,冼氏迁琼最早的是冼之屏,任官大将军,唐朝时由广东南海迁琼,落籍临高县。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有位农夫在琼山县陶公山(属今云龙镇境),耕地时发现一穴唐代墓葬,其中一方石碣上刻有“大唐赐金鱼袋冯公墓,翰林学士李吉甫撰文”等字,后人断为冯宝的子孙墓(冯智戴墓的可能性最大)。可见,从南朝至唐,冯、洗家族为首的古越人迁居海南者甚多。

知识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海南移民史志》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全面撰述了自古迄今海南的移民史实,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海南汉、黎、苗、回等各族先民是何时从大陆何处迁移来的;海南100多个姓氏先祖各是何时从大陆何地迁居海南何处;各朝代海南人向海外各国移民情况,以及归侨情况;近现代海南人迁居祖国大陆各地(含台港澳)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盎
相关人物
冯崇债
相关人物
冯若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