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大旅游景观”为旅游龙头地位的制定提供依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690
颗粒名称: 一、“十大旅游景观”为旅游龙头地位的制定提供依据
分类号: F592.766
页数: 6
页码: 18-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是一个集热带气候、海滨沙滩、近海岛屿、海底世界、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与红树林等旅游资源于一体的城市。其“十大旅游景观”包括热带气候景观、海滨沙滩景观、近海岛屿景观、海底世界景观、热带雨林景观、珊瑚礁与红树林景观等。三亚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优势,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海洋、自然、人文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 三亚市 旅游城市 旅游景观

内容

三亚市建市后,在中央、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等各级领导的启导下,在聘请全国专家制定城区的发展规划和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对三亚市奇观聚集的旅游资源,作了系统的综合归类,梳理出了“十大旅游景观”,为三亚市的旅游龙头地位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三亚市汇集了海水、沙滩、阳光、气候、河流、山峦、温泉、山湖、岩洞、田园、动物、森林、文物古迹和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国际旅游者向往的“回归大自然”及喜爱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的五大旅游要素,三亚市区域均兼而有之。
  三亚市的“十大旅游景观”如下。
  (一)热带气候景观
  三亚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在世界热带气候中独具一格,全年平均气温在22℃~26℃,夏季较多云雨,且有海风送爽,“海风随雨夏却寒”,雨后十分凉爽。冬季气温下降,但罕见严寒,通常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18℃~20℃。在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三亚却仍是繁花绿树,鸟语花香。明正德《琼台志》早有记载:“琼与中州绝异,素无霜雪,冬不冻寒,草木不凋,四时花果。”因而,三亚具有成为避寒冬泳旅游度假胜地的极大优势。
  (二)海滨沙滩景观
  天涯海角(奇石、摩崖石刻);南天一柱(巨型石柱、石刻);笆篱湾(沙滩,海中礁石);天涯湾(海碧滩平);榆林湾(水清沙白);三亚湾(碧海、银滩);亚龙湾(沙细、海明、岛绿);竹岛(亚龙湾以东,沙滩洁白柔软);坎秧湾(沙细水清,背景特佳);海棠湾(长6000米,与蜈蚑洲岛隔海相望);红塘湾(海水清澈,沙滩细洁);大小洞天(海山奇观,摩崖石刻);大小东海(山海相连,水清沙细);铁炉港(泻潮,盐场,港湾,半岛);港门港(海港渔村);三亚港等(起始商港、渔港合一,而后两港分离)。
  (三)近海岛屿景观
  西瑁洲(牛鼻子岭直插海滨,岛上有“深藏洞”产燕窝,岛周围系天然渔场);东瑁洲(石壁陡峭,峦壑清幽,椰树成林);野猪岛(北部沙滩,西部石岸,海底珊瑚多姿,鱼群环岛嬉戏);东洲岛(呈带状,北有沙滩,东南石景嶙峋,海底珊瑚、鱼类多彩);西洲岛(呈拱形,三面石岸,周围珊瑚礁石、热带鱼类繁多);亚龙半岛(岸石多姿,植被苍郁);蜈蚑洲岛(古称“古崎洲”,植被青翠,椰林摇空,岛的周围珊瑚奇美,热带鱼类百态千姿);双莲石(海上明礁,形似风帆,传为仙姑足迹);西岛渔村(渔岛风姿,民居颇具特色);三亚渔村(居家浮现水面,显疍民习俗);后海村(民居石砖结构,富有渔家风貌)。
  (四)海底世界景观
  三亚市海岸各海湾湾底及10个岛屿周围海底,均有潜水观光景物。硬体、软体珊瑚比比皆是,各种海洋热带鱼类应有尽有。大小东海、东西瑁洲、亚龙湾、蜈蚑洲岛最具特色。
  (五)热带雨林景观
  三亚周围及临海都是山,属于热带雨林林区,隐寓三亚留存的绿色生态文化遗产。有的以地理方位命名,有的以地形特征命名,有的以植物命名,有的以黎苗族语言汉译称呼乎,有的以历史缘由命名。三亚的雨林不仅珍藏众多珍稀名贵的林木,更保存着原始状态的热带雨林环境。进入深山老林,可看到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林间时而雾气腾腾,时而充满凉意,令人身心愉悦。三亚雨林游览区有10多处。主要景点有:南山,植被葱郁,龙血树(不老松)别具风韵;下马岭,主峰簸箕岭、角岭,岭腰、岭巅建有凉亭;红霞岭,山形秀美,石景奇妙;龟石岭,亚龙湾北,石景丰富,植被茂密;虎头岭,榆林港东南海滨,石景奇幻,椰树叠翠;后海山,半岛礁石多姿态,岩岸高腾如塑雕;马鞍山,崖城镇北面,宋贬谪名臣胡铨曾作《马鞍山》诗:“青山不断错峰峦,云跨骅骝天际闲。此语一经诗客道,至今人指马鞍山。”报福岭,崖城镇北面,望岭有云气飞腾,预兆雨将降临,也称灵山,是崖州新八景之一,清代崖州举人吉大文题有《灵山腾云》诗:“草树阴阴淡夕曛,飞腾灵气百重云。无心岫自东西合,作势峰难远近分。触石易为天下雨,出山应奏史臣文:林岩莫负商霖愿,岁旱枯苗最望君。”甘什岭,位于市北,低山丘陵,以被保护植物铁棱木为主要景观特色,是一个绿荫如盖的自然保护区。林区内的珍稀动物颇多,为保护物种,极具观赏价值。
  (六)珊瑚礁与红树林景观
  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位于三亚市南部近岸海域,85平方公里,由亚龙湾片区、鹿回头半岛至榆林角沿岸片区和东西玳瑁洲片区三个区域组成。主要保护对象是浅海造礁石珊瑚、软珊瑚、珊瑚礁和海底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保护区域内已鉴定的造礁石珊瑚的优良种群类型,包括鹿角珊瑚、环形珊瑚、脑珊瑚等。保护区内集中了三亚乃至海南岛南部的主要珊瑚类别,部分区域的珊瑚礁覆盖率高达80%以上。保护区域发现的鱼类300多种,甲壳动物70种,棘皮动物10种,软体动物220种,大类藻类60余种。这个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国“人与生物圈”成员,与美国佛罗里达国家海岸保护区属于同类保护区。“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为市级保护单位。保护区规划面积4380亩,分布着红树林45亩。生长着濒危树种红榄李。《中国树木志》记载:“红榄李,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50厘米,花瓣深红色。”国内仅有在“铁炉港”发现的7株,已被《国际湿地公约》列为濒危树种。“铁炉港”还有多种红树、尖瓣海莲、木果等观赏树种。
  (七)温泉、山湖景观
  南田温泉:位于三亚市区东40里处的南田农场,与娱蚑洲岛隔海相望。温泉蕴藏量、喷水高度、单井出水量、微量元素的含量、起治疗作用等方面,堪称世界罕见。该地居住着黎、苗、汉等民族,地方风情浓郁,并拥有热带雨林、胶林、果园、植物园等自然景观。玉井温泉:位于崖城镇北1.5公里处。明朝正德年间曾砌石保护,清光绪十五年重修,筑“既济亭”,泉水分冷暖泉,清澈如镜,水温50℃,四时可浴。半岭温泉:位于半岭水库东面,周围群山环抱,山色葱翠,水质良好。凤凰温泉:位于凤凰机场东面,温泉储量丰富,水质优良。赤田山湖:位于海棠湾镇,是总库容量7700万立方米的水库,库区热带雨林葱绿,胶林环绕,风景秀丽。库岸曲折,库中小岛布列。福万水库:位于三亚市区北28公里处,是一座供市民饮水为主的山湖,汇水面积33.26平方公里。建有一座水电站,湖光山色,令人留连。半岭水库:是一座灌溉水库,环境良好,湖岸曲折,有小岛点缀,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汤池水库:位于南岛农场南面,汇水面积7.95平方公里,库中有半岛、小岛棋布,泛舟湖中,情趣盎然。九曲水库:大片胶林环绕四周,岸边曲折,景致宜人。大隆山湖:位于三亚市西部的宁远河中下游,被国家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工程之一。总库容4.68亿立方米,为三亚市供水系统的主要水源。环境富丽,蔚成大观。
  (八)热带田园景观
  橡胶园:三亚市内5个农场都具橡胶树林景观。位于市区北面的南岛农场,与汤池水库相邻,是一处大面积橡胶园。这里山峦起伏,植被茂盛,以胶林、农田风光为主要特色,兼有瀑布、河流等自然风光。海南甘蔗育种场:位于崖城东面,建于1955年,面积达50公顷,是国家唯一的甘蔗育种基地。场内有种植圃,专门培育来自印度、古巴、几内亚、美国、太平洋岛屿的热带蔗种、野生蔗种。南繁育种基地:三亚是全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三亚市都有南繁基地,总面积达5万亩,有水稻、玉米、棉花、西瓜、哈密瓜等100多个品种。南滨农场:大面积油棕基地以及多种热带作物。反季节瓜菜基地:每年进入冬季,正当北国万里飘雪之际,三亚处处瓜果飘香,品种众多的瓜菜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境外。三亚冬季万亩成片菜园蔚为壮观。椰子洲:位于藤桥河入海处,是一处以大片椰林组成的椰子园景观。此处河网纵横,椰树挺秀,树影摇曳,风光独好。酸梅豆树林:常绿乔木,树冠伸展高大宽阔。市内酸梅铺、港门村、儋州村、南山海岸、崖州湾等均有成片酸梅豆树景观。酸梅豆树与椰子树同为三亚市市树。
  (九)历史文化景观
  三亚市自有人类生存以来,历经上万年人间沧桑,积累下来的历史和文化遗存,使城市具有诸多人文景观。落笔洞:又名落笔峰,位于三亚市东北荔枝沟良机坡,景观以洞穴及洞内历史遗迹为特色,洞内有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有不少古人题咏,峰坡石林颇有风姿,岩壁高耸峻峭,是一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鹿回头公园:顶上有鹿回头神话石雕,岭高167米,是观赏三亚市区全景的最佳处所,国家建设部表彰全国风景名胜区59个单位,鹿回头公园榜上有名,董必武曾吟咏三亚风物,有警句道:“海闻龙摆尾,山见鹿回头,椰树森森立,渔舟渺渺浮。”岩岸有石罅、岬角与海浪相吞吐,景致斐然,可俯瞰南海、东、西瑁洲。崖州湾:唐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漂流至此,留有“晒经坡”“和尚田”“大云寺”等遗迹。天涯海角人文景观:古今名人题留较多,景区东部有“历史名人雕像园”“民俗风情园”。大小洞天人文景观:位于崖城镇南面海滨,面积20平方公里,有多处摩崖石刻,海滨石景集趣,显“海山奇观”。南山人文景观:山上终年祥云缭绕,景象壮观,许多游者都争相到此游览,以求“寿比南山”福缘。崖州古城:历史悠久,是崖州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存崖州城门和部分古城墙、古民居。崇圣祠:古建筑,清代举人吉大文发动绅民捐资修建,是海南较大孔庙。御书亭:清光绪二十八年建,亭内巨碑上镌刻慈禧御笔“寿”字,原址还建有“鉴心亭”和“回春”“益寿”两斋。迎旺塔:清咸丰元年知州徐咏韶同州人捐建,砖石结构,六面七层,高15米,玲珑秀丽。文峰塔:位于天涯镇深沟营岭顶,乃乾隆四十三年(1778)崖州知州陈新槐倡建,作为崖城孔庙(学宫)的案塔,1980年被案犯炸毁,留有遗址。
  (十)民族风情景观
  三亚市是黎、苗、回、汉等多种民族偕居之市,民族风情质朴敦厚,特色鲜明,丰富多彩,颇具引力。
  黎族民俗风情主要有:黎族民居船形屋;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寮房;竹筒香饭;山兰米酒;吃槟榔嗜好;黎家织锦;黎族三月三节;别具风姿的婚俗;古老的狩猎活动(已演化为象征性的节庆活动);多姿多彩的歌曲、音乐与舞蹈等。
  苗族民俗风情主要有:山兰米酒与烘剩肉;浮脚居室;极具风韵的服饰;奇趣的春节习俗;择吉日祭祀的新禾节;聚宴教育儿女的团结节;青年男女游山对歌的三月三节;卜求搬迁安宁的安村节;富有情趣的婚姻习俗;具有特色的丧葬活动;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尊奉雷神;积累传承的苗医验方等。
  回族民俗风情主要有:穆斯林风格的居屋;忌食猪、狗、猫肉的饮食;尚白、蓝、绿、黑的头饰、服饰;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的各式活动;按伊斯兰宗教仪式办理的婚姻、婚礼;设置公共坟地的丧葬仪式;历史悠久的珊瑚墓碑雕刻艺术;较有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等。
  疍民的民俗风情主要有:疍家人在三亚港、红沙港、海棠湾(后海港)聚居约2万人口,多以船为家,从事渔业、运输业,保持着特殊民风,未被别的族群、民系同化,固守着“海上吉卜赛”的民俗风情,坚毅刚强的闯海品性,靠长辈“传道、授业、解惑”的海上谋生教育,抒怀传情歌唱渔家生活的咸水民歌。
  三亚还居有蒙、彝、壮、布衣、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傣、畬、土、锡伯、京等民族,除了黎、苗、回、汉是世居民族外,其他民族的人员大多是日据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移民。三亚市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居住环境,市内有多种汉族语言和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多种语言的分域使用,为三亚市平添了几分语言博览地的奇特色彩。

知识出处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三亚市在升格为地级市后,逐步发展成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城市。文章介绍了三亚市在升格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以及随后的城市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另外,文章还介绍了三亚市在教育、科技、文体和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