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仲田岭:照亮陵崖土地革命战争的火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2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仲田岭:照亮陵崖土地革命战争的火炬
分类号: D772;H812
页数: 3
页码: 141-143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崖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历程,聚焦于仲田岭这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张开泰等人在仲田岭领导下建立农军、农会、苏维埃等革命组织,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介绍了他们在斗争中所取得的重要胜利。同时,文章也描述了革命力量面对敌人的残酷打压和党内斗争的困境,以及如何应对这些艰难险阻。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革命根据地

内容

1927年12月,三亚海棠湾人民在中共琼崖特委党代表李懋文和张良栋、张开泰等革命先驱领导下,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成立中共崖三区委,下属17个党支部,建立农会,组建农军,改造帮会,智取枪支,组织群众发动三亚海棠湾藤桥“二七”武装暴动,在东路红军的援助下,摧毁了国民党崖东三区警察署和反动商团,创建了第一个崖三区苏维埃,并在特委常委陈垂斌的指导下,于1928年1月,建立第一届中共崖县委员会,书记李懋文,委员张开泰等县委领导核心,带领人民开展土地革命。为把全县发动起来,暴动之前,李懋文、张开泰到崖城向陈英才等人传达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要求他们做好准备,迎接东路红军攻打三亚港、在崖城举行起义。崖城党支部选派崖县中学党员学生李福崇、郑绍南等人参加藤桥起义,学习暴动经验,准备组织崖城暴动,但未实施。
  1928年3月,由于原陵水县农军总指挥王昭夷叛变,中共崖县委因藤桥起义后受敌重兵围攻,带领红军转移到保亭营时,县委主要领导人李懋文、张良栋等200多名红军、农军、农会干部遭王昭夷叛军杀害,县委解体。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张开泰,带着突围的枪伤,艰苦跋涉十多天,潜回仲田岭同山上的红军陈儒充、林诗润、蒙传良、占行诚等十多人会合。在敌人的重重封锁下,他们挖山薯、吃野菜,抗御台风暴雨,同疾病作斗争,灵活地多次避过敌人的围剿,坚持了6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三亚海棠湾老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渡过了难关,把撤退时疏散潜伏的红军带上山,找回昔日埋藏的枪支弹药,重新建立起一支60多人的红军连,张开泰任连长。为尽早找到琼崖特委,张开泰扮成风水先生到万宁一带探访,找到特委联络员朱运泽同志,了解到驻琼国民党军队正在换防,特委要求各地迅速恢复党组织,扩充军队力量,掀起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
  1929年春,张开泰在仲田岭恢复中共崖三区委,兼任书记,恢复崖三区苏维埃,主席林诗润,农会主席蒙传良,并恢复21个党支部,建立起军田、土福湾、扛牛、仕榴、后海、高土和陵水熬盘岭6个交通联络站,通过货郎担的形式,先后把特委派来的林诗耀、林鸿蛟等7位同志带上山,扩大和增强了党的领导核心力量。
  1931年端午节,张开泰通过内线提供的情报,乘龙舟活动,敌人麻痹的有利时机,奇袭藤桥保甲团,将其歼灭,缴获60多支步枪和一批弹药武装自己。王昭夷的部下王德录、王德祥在革命形势的感召下,带领45名士兵弃暗投明,奔向我方,中共崖三区委将这支部队整编为80人的自卫大队。当年7月,张开泰派林诗润到陵水县同打入国民党军内部当排长的共产党员陈平,一起开展策反活动,争取副连长陈国霖反戈起义,带领驻陵水县城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第五连90名士兵上仲田岭,整编为琼崖红军第三营。仲田岭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革命声势空前高涨。
  同年10月,根据特委指示,中共陵崖县委在仲田岭成立,书记王克礼、委员张开泰等5人组成了县委的领导核心,曾前后向崖县、陵水县各地党组织发出5次通告,县委还在仲田岭召开掀起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动员大会,有2000多名代表参加,并下山游行,威慑匪胆。为使仲田岭星星之火,燃遍陵崖大地,县委书记王克礼同志带领一支红军连到陵水县大里地区开展活动,由张开泰负责县委全面工作。他指派蒙传良到莺歌海找林克泽,传达县委指示,要求他抓紧恢复崖城、保平、港门、水南、红塘等地区党的组织活动,抓紧领导渔民开展斗争和发展新党员,不断扩大党的影响。张开泰在主持县委工作期间,同林诗耀等领导,组织军民挖战壕,安竹签、吊挂竹排箭,加强修建防御工事。打刀枪、煮炸药、造炮弹,创办军政学校,建立医院、商店、制衣厂,兴办军政农场,种粮、养牛、养猪、养“三鸟”,建立起10个粮食物资仓库。张开泰还深入山村黎寨,建立起仲田岭周边近百个村庄农会组织,陵水县苏维埃政府也迁驻仲田岭。革命的影响非常之深广,群众的革命热情十分高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父送子,妻送夫,夫妻双双上战场,参军参战和国民党民团士兵弃暗投明参加革命军,使仲田岭同崖县、陵水县、保亭县周边各个红色区域连成了一片,形成了“山已森严壁垒坚”的堡垒,被誉为“小小井冈山”和青年向往的“小延安”。
  土地革命战争是“革”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命。革命力量壮大,敌人又怕又恨。由于叛徒出卖,驻陵水县城的国民党军获悉王克礼在大里活动的情报后,派一个营兵力,由汉奸带路,星夜围袭我军驻地,王克礼同志奋战牺牲,我红军连被打散。王克礼同志牺牲的噩耗传来,张开泰、林诗耀化悲痛为力量,立即赶到大里,把打散的红军带回仲田岭。此时,敌军乘胜追击,我仲田岭革命根据地也遭敌人重兵包围炮击,加上受党内“肃反”,清查所谓“AB”分子的“左”倾思想影响,红军力量大大削弱了。面对严峻的考验,县委领导张开泰及时调整了战略部署,除了留下部分红军坚守仲田岭开展持久斗争外,分批带领红军撤离仲田岭,挺进崖西南,在莺歌海重新建立红五连,转战于望楼港、板桥、尖峰岭一带。由于斗争形势严峻,陵崖县委解体,红军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