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12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区域
分类号: F592.7
页数: 2
页码: 3-4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地区的位置、面积、人口、地表状貌和交通通信情况。海棠湾地区位于北纬18°9′~20°11′之间,东经108°36′~109°48′之间,属于低丘陵地形,热带雨林气候,旅游产业发达。海棠湾地区多民族聚居,总人口68000多人,汉族和黎族人口居多。海棠湾地区交通便捷,拥有海、陆、空多种交通方式。通信网络完备,信号强,方便快捷。
关键词: 三亚海棠湾 面积 人口

内容

第一节 位置、面积、人口
  三亚海棠湾地区,地处北纬18°9′~20°11′之间,东经108°36′~109°48′之间,北与陵水县英州镇毗邻,西北与保亭县六弓乡、南茂和三道农场接壤,以大田岭群峰为界,南以回风岭、竹络岭和琼南岭为屏蔽,东面临浩瀚的南海。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属低丘陵、低海拔、小平原地貌。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为25.64℃~22.9℃之间,年降雨量为1200~14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490.4~2506.8小时之间,终年无霜雪,四季常绿。总面积384.2平方公里,其中镇为253.8平方公里,场为130.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4192亩,其中水田20576亩、旱田6904亩、坡地17699亩。国营南田农场有土地面积20万亩,开发利用面积11.3万亩。经济结构以农业、橡胶种植为主,旅游拉动,全面发展。
  海棠湾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除汉族之外,还有黎、苗、侗、瑶、畲、土家等少数民族,汉、黎人口居多。总人口68000多人,海棠湾镇人口43481人,其中,汉族32717人,黎族10764人;在总人口中,男25386人,女18095人。国营南田农场人口24519人,其中,汉族14729人,黎族12429人,苗族4人,侗族9人,瑶族27人,畲族17人,土家族15人。
  第二节 地表状貌
  三亚海棠湾区域是盆地形地貌,西北高东南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临海。从西北至东南分布着山地、丘陵、台地、河流、谷地、小平原地形结构。自北至南由白石岭——大田岭——仲田岭——回风岭——竹络岭——琼南岭连成一条横形绿色山界,将384.2平方公里的地域紧紧连在山脚下,自然形成了西北部山丘地、东部沿海平原两个地块。
  三亚海棠湾地区属新生界第四层地质,得天独厚,它集碧海、蓝天、青山、银滩、绿洲、奇岬于一身,斑斓灿烂,美丽迷人。有人说:海棠风光赛天涯。
  第三节 交通、通信
  三亚海棠湾处于日本至新加坡之间的西太平洋环形线上,与欧美国际航海线相距约250海里。与东南亚、非洲国际航海线相距约100海里。海路东至清澜港100海里,至海口港200海里。南至西沙永兴岛180海里,至南西沙太平岛296海里。北至香港311海里,至广州480海里,至上海1252海里。空中至海口234公里,至广州891公里,至上海2050公里,至北京2710公里。岛内交通四通八达,东线到陵水50公里,到万宁110公里,到加积180公里,到文昌230公里,到海口220公里;西线到三亚28公里,到八所160公里,到那大220公里,到临高260公里,到澄迈290公里,到海口310公里;中线到保亭70公里,到通什80公里,到营根150公里,到屯昌210公里,到定安270公里,到海口300公里。海榆东线高速和环岛铁路连段并列平行穿过,是三亚市的交通枢纽。
  程控电话、无线电传呼、移动电话覆盖全区域,信号强,听音清楚,方便快捷。在海棠湾区域里有南田、藤桥、林旺三片区均设置邮政所,递送邮件安全、方便、快速。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