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和善坦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情》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070
颗粒名称: 十三、和善坦荡
其他题名: 忆李一氓同志在三亚
分类号: D634.5
页数: 3
页码: 191-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一氓同志在三亚椰庄的见闻和对李硕勋烈士的怀念,以及他在天涯海角的游览和对该地旅游开发的建议。文章还介绍了李一氓同志的才华和治学严谨的特点,以及他的著述和对他的赞誉。
关键词: 天涯海角 文史专家 古籍考证

内容

1986年12月,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主席李一氓同志来到三亚,下榻鹿回头“椰庄”。他是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和古籍文史专家,我曾两次陪同他前往天涯海角游览区视察。李一氓同志博学多识,待人谦和,尤其是他关于李硕勋同志当年在海南牺牲的一番谈话,他深表怀念和自责的神情,更使我难以忘怀。
  他说:“1931年8月13日,我受中央领导指示,委派时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年仅28岁的李硕勋同志前往海南指导武装斗争,并决定让李硕勋装扮成商人到海口。由于我事先考虑不周,没有想到李硕勋同志不懂讲海南话。所以,李硕勋同志未抵达海口,在船上就被叛徒发现而不幸被捕,于同年9月5日在海口市东校场英勇就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李硕勋同志介绍的,可我却没有能够很安全地保护他,我对不住他,这是我一生唯一做错的一件事,也是我终生难忘、十分内疚的最大憾事。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李硕勋纪念亭上,为李硕勋同志撰写传略和烈士遗书,向他深表歉意并致深切哀悼。”
  我见他神情严肃并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之中,我也不好说什么安慰话,为了缓解他沉痛的心情,我说请他鉴赏程哲所书“天涯”二字的笔迹,向海边沙滩走去。
  我们沿海边漫步到“天涯”巨石的沙滩路口,李老驻足面对“天涯”二字欣赏良久。
  他说:“多亏郭沫若同志对这‘天涯’二字的考证,乃清代崖州知州程哲所书,澄清了有人说是苏东坡所写的误传。我深信沫若同志的书法考究阅历,当年(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我是周恩来总理与郭沫若同志之间的联络员。1927年8月,我和他在铁路工人的帮助下,还是乘手摇车到达南昌呢。从这二字的笔迹看,与苏东坡的笔体是沾不上边的。”说到此处,他面向海湾望去,只见层层碧浪卷起白色浪花,推来退去,海面与蓝天相接,几只海鸥在天蓝色海面上翻飞……
  美丽的海湾景色似乎引起了李老的兴趣,他笑着对我说:“天涯海角再也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南荒极境了,如今这里确实是旅游度假休闲的好地方,你们要好好地利用开发,这将是你们创造财政收入的好地方。”
  我点头称是地说:“请您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
  李一氓同志是擅长书画诗词和古籍考证的文史专家,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除革命工作之外李一氓同志最大特点是勤于笔耕,直到晚年,仍保持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撰写文章的习惯。
  从他对往事的记忆与谈话,仍可见他思想敏锐,才华横溢,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据说,他曾亲自主持将外国出版的数十本含有反华内容的书摘编成册,并在青岛休息时写了一篇气势恢弘、以理服人的前言。他年事已高,视力减弱,那些手迹仍苍劲浑厚,显出颇深的书法功底。他的著述,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文字清新活泼,不落俗套,自成风格。古籍专家们赞仰他:“学问可佩,为人严谨,言之有物,精彩难得。”

知识出处

三亚情

《三亚情》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本书是首任三亚市委书记朱家仁的回忆录。书中以峥嵘岁月、和谐家庭、满腔热忱、呼龙唤凤、情系三亚、力铸忠诚、德润留馨、“三改”地名、未圆的缺憾和操守品德十章内容,记述了他的心路历程尤其是他在担任三亚市委书记期间的经历。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