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崖州回民“海富润事件”平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古崖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816
颗粒名称: 乾隆皇帝为崖州回民“海富润事件”平反
分类号: K296.6
页数: 3
页码: 225-2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乾隆皇帝为崖州回民“中国曾发生过一起最著名的对回民穆斯林迫害的”崖州回民海富润携还经书案”使崖州穆斯林一度受到冲击,终使崖州回民避免了一场,历广西、湖南、甘肃、陕西等回族地区游学和抄录汉文穆斯林经籍,结识了当时在汉口经商的南京籍回民袁国柞,袁国柞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刊刻发行了刘智撰的《天方至圣实录》,《天方至圣实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关于穆罕默德生平活动的编年史,江苏南京人、伊斯兰教学者刘智用汉文编撰的《天方至圣实录》完稿。袁国柞特送给了海富润一部自己刻版的《天方至圣实录》十册。
关键词: 崖州 回民 “海富润事件”

内容

清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中国曾发生过一起最著名的对回民穆斯林迫害的“文字狱”,即所谓“崖州回民海富润携还经书案”,史称“海富润事件”。此案株连多人,波及全国,使崖州穆斯林一度受到冲击。后来,乾隆皇帝接奏审阅此案后,认为处理失当,诏谕平反,终使崖州回民避免了一场“文字狱”劫难。
  海富润,清代崖州人,回族,为崖州回族清真寺阿訇。他虔信伊斯兰教,在清乾隆年间由崖州启程,历广西、湖南、甘肃、陕西等回族地区游学和抄录汉文穆斯林经籍,每抵一地,必以随身携带之汉文经书,当众论经讲道。
  乾隆四十六年,已游学八年的海富润自陕西返回崖州,途经汉口时,因病住在观音桥礼拜寺内,结识了当时在汉口经商的南京籍回民袁国柞。
  袁国柞,亦称袁二,字景初,江宁府上元县(今江苏南京市郊)人,约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袁国柞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刊刻发行了刘智撰的《天方至圣实录》,并为该书写了序、跋和书引。《天方至圣实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关于穆罕默德生平活动的编年史。伊斯兰教虽然早在一千三百年前就传入中国,穆罕默德的名字在唐代史书中也早有记载,但历唐、宋、元、明诸朝,中国穆斯林信徒对先知穆罕默德仅限于在清真寺听阿訇的宣讲,或彼此间的口头相传,能直接阅读阿拉伯文有关资料的人,终究是少数。而在汉文典籍中,或仅偶尔涉及伊斯兰的习俗礼仪,或只零星概述穆圣的局部经历,根本上看不到较系统完备的记载。直到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江苏南京人、伊斯兰教学者刘智用汉文编撰的《天方至圣实录》完稿,这个空白才算得以弥补。
  海富润结识袁国柞后成为知己,两人对伊斯兰教经典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讨。为此,袁国柞特送给了海富润一部自己刻版的《天方至圣实录》十册,还有《天方字母解义》、《清真释疑》、《天方三字经》等,这些都是当时视为珍稀的刻体汉文伊斯兰经书。
  海富润返故里时,正值清廷在镇压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撒拉、回回、东乡各族人民起义之后,各地官府奉命搜查“漏网逆党”、“邪教”之事。海富润离开汉口途经广西桂林时被盘查,搜出了他历经八年抄录准备带回崖州的经书,及袁国柞赠送的伊斯兰经籍。广西巡抚朱椿接报后,即以携带“不知敬避狂悖”的汉文经书为由,将海富润拘捕,严刑逼讯。同时,一面行文将此事通报江南各省查办,一面罗织罪状上奏朝廷。这一海富润携带经书案,很快便波及广西、湖北、江苏、安徽、云南、广东数省,著书人、作序者、送书人、译刻者、藏版人等均被捉拿,袁国柞及兄袁国裕被逮捕解往北京。一大批受牵连的回民及清真寺被搜查,弄得国内回民人人自危。
  当时,广西巡抚朱椿将海富润捉拿入狱后,还派人前往崖州,对崖州回族清真寺和海富润家进行搜查,捉拿与海富润书案有关联的“案犯”,一时间,崖州回族村落陷入了恐怖之中。
  崖州回族是唐宋元年间自海外泊来的伊斯兰教民族,被称为“海外番客”。《崖州志》载:“番民,本占城回教人。宋元间因乱挈家泛舟而来,散居大蛋港、酸梅铺海岸。后聚居所三亚里番村。”
  据近年文物普查发现,在三亚市、陵水县沿海海岸有多处古波斯墓葬群遗址。依据墓碑文字、图案及葬式,专家学者们得出的最新结论是,海南回族是自唐代至宋元年间,先后从海外不同的阿拉伯国家泊来,原散居在海南岛沿海港岸,后才逐渐迁移汇聚到崖州三亚湾羊栏(今三亚市凤凰镇)海岸,形成了岭南地区独特的伊斯兰文化聚落,入籍并纳入了崖州编管建置村都,称“所三亚里”。
  至清代乾隆年间,所三亚里的回族繁兴。他们“建清真寺”,“恪守其教”,“捕渔办课,广植生产”,在与汉黎民族的交融中,传承着有异于中原大陆伊斯兰的语言与习俗,成为了崖州原居民族之一,共同开发崖州文明。因居住在海南岛上的最南端,与外界相对隔绝,因此,崖州回民不断派出穆斯林信徒前往海外“天方”朝圣,同时加强与国内伊斯兰民族的联系,广搜汉文翻译及刻印的伊斯兰教经籍著作。海富润就是当年不辞劳苦,跋涉抵西北等回民地区学习和交流伊斯兰回教的有志者。孰料,这一被广西官方查获的海富润“携还经书案”,却给崖州回族带来了空前的冲击,致使一批崖州回民为避祸出逃海外。
  海富润一案波及全国,引起了各地伊斯兰教回民的惊恐不安,震惊了朝廷,也引起了乾隆皇帝的警觉。当接到朱椿的奏折后,乾隆皇帝亲自审阅了此案,发觉处理不当,立即诏谕“不必查办”。
  乾隆皇帝在御旨中指出:“旧教回民各省多有”;“其平日所诵经典多系相沿旧本,并非实有毁谤,显为悖逆之语”;“此等回民各奉其教,若鳃鳃绳以国法,将不胜其扰。”乾隆皇帝还斥责查办此案的朱椿不善“仰体朕意”,“殊属过当”。于是下旨释放被捕的海富润、袁国柞及被牵连的人士,发还经籍。因大搞“文字狱”,迫害回民的广西巡抚朱椿被内阁革职。至此,折腾近一年的海富润文字案方告了结。
  海富润携带着回教经籍,安然回到了崖州,崖州回民避免了一场“以文罹祸”的劫难。

知识出处

走进古崖州

《走进古崖州》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历代与三亚历史相关的皇帝、宰相、名臣、贬官'名宦、名人、名贤等近百名历史人物及中国事典,兼及三亚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物等,为读者打开了尘封的三亚历史记亿,重视了三亚历史天空。全书以人物为专题,分类记叙,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突出人文特色,是一部认识三亚的地方历史人文读本,颇具收藏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海富润
相关人物
袁国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汉口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陵水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