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阳乡愁》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218
颗粒名称: 南新居
分类号: K296.6;I267
页数: 4
页码: 153-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吉阳区南新居文化情况。其中包括文章南新人唱响时代主旋律等。
关键词: 吉阳区 文化 南新居

内容

南新人,唱响时代主旋律
  吴强
  2016年12月30日,南新农场整体移交三亚市政府暨南新居揭牌仪式,在南新农场办公大楼前举行,标志着三亚首个农垦社会管理职能属地化样板——南新居正式揭牌设立,国营南新农场正式整体移交三亚市政府,纳入地方管理序列。
  “诚实坚毅、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甘于奉献”是南新居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走进南新,走进胶林晨曦与都市繁华相辉映的完美乐章。
  胶林翠绿,芒果飘香,南新历经风雨磨砺,通过实施把农业做优、房地产做活、旅游业做大的城郊农场新经济,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搞好各项设施建设,摆脱曾经陷入的经济困惑,走出往昔沼泽,步入如今的坦途。南新的变迁是厚重的务实之路,改革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推进经济发展,稳定职工队伍,在市场风浪的搏击中成为强手。有效培植新的经济支柱,坚定在市场经济中与农场风雨同舟的决心,做好场城关系与护林保胶工作,换来今日南新的富庶,生机盎然。短短几年,南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现代化的城郊小镇新姿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千米南新大道,宽阔整洁,车水马龙;两旁美观,具有热带滨海风情的建筑倚街而建,风情各异,大饱眼球;商超市场人流如织,繁花似锦;兰花艺术博览园、百果园、国际水城、琼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陆续上马,使南新焕然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先后四次被农垦总局评为优秀企业,南新成为人和物瑞的模范文明社区,开始新的锦绣征程。
  从到革命老区参观学习、慰问抗战老战士,到投入15万元专款维修厂医院门诊大楼和住院部;从拨款3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到拨款8.7万元为一线胶工每人购买2套工作服,全部落实到位。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的党员职工连心慰问活动中,做到“一帮一、二帮一”结对子,扶助困难职工家庭,有373名党员捐款5060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捐款1万元扶持困难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和用于基层环境建设。南新广大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干胶生产和其他各项工作。
  这里有2013年度“感动垦区人物”,在计生工作岗位默默奉献22个春秋的原农场计生办主任李日英。计生工作是得罪人的差事,但她凭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公正无私的办事原则和高尚的人格魄力,带领她的计生团队谱写了农场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新篇章,赢得了干部职工的好评。用一个育龄对象的母亲的话说:“她是一个称职的好干部,好党员。”南新居在三亚市郊区,地处新兴的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居住人员复杂,流动人口众多,给计生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与挑战。为了做好计生工作,李日英年复一年,心系计生事业,做到面对难事挺身而出,面对谩骂笑脸相迎,面对威胁坦然处置,面对委屈默默忍受。几年来,她带着计生团队跑遍南新四个作业区,为育龄妇女服务,为计生对象服务。2010年6月的一天,南新16队芒果园有一例落实结扎手术的工作,她亲自开车带领科室专干将结扎对象接到南新医院,全程陪同。由于结扎对象身体肥胖,手术困难,到手术结束时,已经是顾不上疲劳与饥饿,先到饭店为结扎对象打好热腾腾的饭菜,并告诉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护士给予照顾,妥善安排好一切后已经是两点了,她连一口水都没时间喝上。而后,结扎对象打电话给李日英,反映手术后第五天,因天气不好无法到医院拆线。李日英接到电话后,冒着风雨驾车往结扎对象的住地赶。芒果园地势山高路滑,她下车走路脚划破了,衣服也淋湿,但阻止不了她的责任与热情,及时为结扎对象消毒拆线,使结扎对象的家属感动不已。这件事在队里引起很大反响,也有效促进了全场“四术”工作的开展。担任计生这项特殊工作以来,李日英坚信:这不但是基本国策,也是造福子孙后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计生工作方法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高质量完成计生信息化管理,计生氛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计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终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生任务,摘掉了计生工作年年落后的帽子,顺利达到省、市的人口和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指标。经上级年终考核,南新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被三亚市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李日英被评为“三亚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个人”,获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荣誉奖章。
  这里有2013年度“感动垦区人物”,情系农场、扎根天涯的原南新农场七队队长的邢诒跃。他把一切献给农垦事业,并以此作为一生的追求和幸福。他1979年参加工作,先后当过胶工、会统员、生产队队长。几十年来,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生产骨干,正是因为凭着对事业的执着精神,用青春、智慧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者之歌,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连续三年被授予南新“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当年还是胶工的邢诒跃以“三高一优”的标准建设胶园。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忙在胶园里,砍芭、除草、压青、施肥、维修环山行,别人干八小时,他干十几小时,即使是节假日,也经常工作在胶园里。有一次他正在割胶,突然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就要来临,此时别人都往回跑,可他想,我割的是试验树,每一刀都必须提供涂药、刀数、产量等方面的试验数据,如果回去避雨,胶水被雨冲了,势必对试验造成不良影响。于是他坚持收完胶水,结果在回去的路上,被雨淋湿透了,晚上感冒发烧,四肢无力,但第二天他怎么也躺不住,又出现在胶园里。在他的努力下,割制试验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割制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可行性操作数据,受到一致好评。2006年,队里有一位56岁的单亲老人叫张阿飞,患有精神病同时又有肺结核传染病,无人敢接近他,而作为队长的邢诒跃,却隔三岔五帮老人买米买菜。当时还没有申报低保福利,他就到南新工会为张阿飞争取每月一百几十元的生活补贴,并发动队里干部职工为老人义务修建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房,至今还完好无损。张阿飞病逝后,因为身边没有亲人,他又发动全队职工捐款1852元,亲自把张阿飞的后事处理好,队里职工群众看了无不感动万分。他在任职的时间里,通过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坚持“科技强队、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与鼓励职工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提倡职工在现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为此,他带头在果地养起了“芒果鸡”,每年春节都有上万元收入。如今全队自营经济生产面积达到246亩,许多职工家里都盖起了“芒果楼”,全队职工劳均年收入36249元。
  邢诒跃常说的一句话:“我的一切是南新给我的,我已经深深爱上这片土地了,这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值得我留恋,值得我为之奋斗一辈子。”这正是新时代南新居人的真实写照。

知识出处

吉阳乡愁

《吉阳乡愁》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这是一本反映吉阳村落文化的书籍。翻幵书页,一股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爽朗!靠着葱葱绿绿的群山,临着清清粼粼的河水,还有一片片的田野坡地,一座座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村落,在蒙蒙烟雨中,留存着三亚城市久远的历史,记录着三亚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将见证着三亚一座座现代新城的崛起。本书写法新颖,风格独特,图文并茂,史料翔实,既有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和考证,对传说故事、典型人物的褒奖与歌吟,也有亲临其境的走访、参观和体验,内容真实可信,文字感人至深。相信一卷在手,读者定会受益匪浅。

阅读

相关地名

吉阳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