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衣食父母园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的光荣与使命》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178
颗粒名称: 中国衣食父母园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分类号: F592.766
页数: 10
页码: 114-1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创建中国衣食父母园的项目规划和目标,包括建立黄道婆纪念馆和袁隆平科技馆等主题,提供旅游、教育、科研等多种功能,有利于优化城市旅游产品结构和提升三亚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展现历史文化和科技成果,项目拟定性质为公益性,但不排除盈利性。
关键词: 衣食父母园 项目建设 方案

内容

根据江书记的有关批示,市政协于4月30日举办了创建中国衣食父母园专题研讨会,来自北京、武汉、长沙、海口、三亚等地的旅游策划、园艺园林、黄道婆研究、杂交水稻、建筑设计专家学者到会研讨,现采用本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制定如下方案。
  一、项目创意、功能和意义
  项目名称:中国衣食父母园。
  黄道婆“中国纺织之母”的成果在古代三亚赢得,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成果在当今三亚赢得,女织男耕,“衣”“食”珠联,古今呼应,正是天作之合。因此以建设“黄道婆纪念馆”和“袁隆平科技馆”(以下简称“两馆”)为核心,创建中国衣食父母园也就顺理成章了。而能够把“衣”与“食”与两位科学家放在一起合为一个主题,尊为“衣食父母”,表明对他们的敬重、感恩和缅怀,正是三亚的特色,是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创建本园在国内有唯一性。
  本园至少具有5种功能:一是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功能,如黄道婆纪念馆,既承载着黄道婆文化记忆,又展现了黎族纺织文化,它潜在地实现了保护与传承黎族织锦文化的价值;二是旅游功能;三是教育功能;四是科研功能;五是“食”、“购”功能。
  创建如此功能的主题园,有利于优化我市旅游产品结构,对我市较为单纯的滨海观光型旅游产品做了补充;有利于发挥名人效应,进一步扩大我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我市的客源能级;有利于宣传、研究、弘扬黄道婆、袁隆平的科技成果与改革创新精神;有利于通过历史文化、农业科技的活化性展现增添我市旅游的文化科技底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三亚,就不仅是一个热带滨海的旅游城市,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科学技术光彩夺目的神奇城市。
  二、项目定性、规模和选址
  一座城市造就二个世界级科学家、发明家,建园造馆纪念与宣传他们,这是三亚的幸运与骄傲,也是三亚的责任与良知,因此衣食父母园项目性质拟定为公益性。然而,公益性并不排除盈利性。从有利于将来更好地维持本园的正常运转考虑,公益性做为主体,营利性可做为补充。公益性由政府投资,营利性交给企业运作。这样,本园管理机构可为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本项目按以三亚市民、全岛大众、省外国外游客为接待对象来考虑合适规模,拟以投资1.8亿元人民币为宜,属于中型项目,占地面积应该在0.3km2(450亩)左右。当然,占地面积可以随着投入力度的加大而增加或者相反。
  地址三者选一:其一,选址落笔洞片区,那是我市的文化旅游区,三亚学院等5所高校及落笔洞景区就在这一方向,选此区位,除交通方便、离市区近等优势外,还可产生强化该片区的文化氛围、推动落笔洞景区早日建成的连带效应;其二,选址崖州湾,因为黄道婆就在崖城一带生活,崖城也是南繁基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可与南山、天涯海角、大小洞天景区连成一片,创新创意新城也需要一个科技文化景点。其三,选址天涯海角片区,同样具有交通、风光、人气、规模效应的优势。
  三、总体布局与景观体系
  全园总体布局为:1个停车场、2种系列景观(园艺园林与文化广场)、3组主体景观建筑(2个主题馆与1栋综合楼)、3个系列设施(购物、饮食、休闲)。还应成立园管理机构,内设办公室(含财会、人事、文秘、宣教、保安)、展品征集陈列研究部、活动与接待部、园林与卫生部、经营与休闲部等,一套机构、人马管理“一园两馆”。
  综合楼和“两馆”成品字形排列,停车场和综合楼居前。综合楼功能为接待、会议、办公。设接待大厅,分大众厅和贵宾厅;设容纳500人的多媒体会议中心和数间小型会议室;其他为园管理机构办公场所。
  全园景观分列为基调景观和特色景观进行表述。
  (一)基调景观
  1.基调景观构建原则。本园基调景观必须与全市的基调景观相吻合。我市的基调景观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但以酸豆树为市树,三角梅为市花,凤凰木、海南红豆+棕榈科植物构建的热带滨海半干旱季雨林、雨林景观及红树林滨河景观基本形成,因此本园景观要溶入如此景观之中。
  2.基调景观的配置。本园的基调树种为酸豆树、凤凰木、三角梅与棕榈科植物;主要配置植物有:海南红豆、芒果树、海棠树、海南梧桐、美丽梧桐、海南菜豆树、美丽菜豆树、海南龙血树、厚皮、小叶榕、高山榕、重阳木和乌墨等多种,灌木与花卉植物视情况选择。
  (二)特色景观
  1.黄道婆纪念馆景观。景观特点:突出历史,展望未来;突出纤维植物与人类的亲和性。馆周边种两种木棉花,即高大乔木红棉和灌木吉贝,让观众见识寻趣。
  2.袁隆平科技馆景观。景观特点:突出遗传育种与人类粮食安全;突出食用植物与人类的亲和性。
  3.中华饮食文化展示、世界饮食文化展示景观。景观特点:突出三亚与全国与世界的亲和性;突出食用植物与人类的亲和性。
  4.农业生物多样性展示园景观。景观特点:农业生物多样性、热带农业生物多样性,表达三亚拥有丰富的热带农业生物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5.热带农业生物多样性(植物)园景观。景观特点:这是活体植物园,集中热带地区农业生物多样性种质资源,主要表现在野生稻(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其他粮食作物、纤维植物和药用植物方面。
  6.教育农业园景观。农业教育园系新鲜事物,目的是让城市的孩子们有亲身体验农业的经历,在劳动中受到农业教育。景观特点:营造小型农场,配置多年生乔木型农业树木,经营短期农作物,表达现代园艺景观。
  7.小广场景观。景观特点:表达本园的文化性、科技性、休闲性。小广场从衣与食两方面立碑命名,如耕耘广场、织女广场、“野败”广场、吉贝广场等,分布于全园各处。
  8.雕塑、书法、艺术墙景观。(1)主体雕像,本园的标志性符号,材质是花岗岩的、汉白玉的或青铜的,设计和工艺是一流的。①黄道婆雕像:身穿黎族筒裙的黄道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②以袁隆平为首的南繁科学家群雕。(2)雕塑小品、壁画等,内容为棉纺织工具、黎族服装图案、稻米五谷、热带动植物、黄道婆传说、袁隆平故事等。(3)有关赞颂黄道婆的诗词书法作品;有关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的题词、诗词书法作品。这些可分别置于“两馆”内外和各个小广场。
  四、关于黄道婆纪念馆
  (一)本馆要素
  主题与形象:中国纺织之母。
  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
  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多重院落、廊亭花窗、小桥流水、温馨农家。
  布展指导思想:本馆布展以黄道婆身世“三亚说”为基础,即旗帜鲜明地提出“黄道婆是崖州黎族纺织女”,并按此规划与设计同时标明黄道婆身世另有一说,即“松之乌泾人”,也展有黄道婆第二故乡松江的内容,但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二)格局与内容
  序幕:前言、海南岛地图、古崖州分布图、崖州介绍。悬挂巨幅崖州黎锦。展览有如下部分:
  1.黄道婆成长的背景
  (1)崖州是原始“吉贝”的产地。(2)崖州“吉贝”的种植、利用和传播。(3)崖州“吉贝”纺织业驰名天下。①古崖州“吉贝”纺织工艺和印染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②崖州黎锦驰名天下,系“岁贡”皇帝的珍品。
  2.黄道婆物质文化。(1)机具:黄道婆所学习的黎族单绽脚踏纺车等、黄道婆革新后的三锭脚踏纺车等、江南的捍弹纺织机具,让观众比较、演习、体验。(2)棉纺织品:黎族以崖州被为代表的系列棉纺织品、黄道婆所制作的以乌泥泾被为代表的棉纺织品,由此勾画中国棉纺织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轨迹。本部分展示镇馆之宝:宋元时期的“龙被”和“黎锦”。(3)技艺:用图及多媒体演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棉纺织技艺。本展厅设置电子触摸屏,以三维动画片帮助观众了解这里所展示的知识。
  3.黄道婆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一种思想观念,观众是通过媒介去体会和感悟黄道婆精神文化的,应以场景复原、半(全)景画、连环画等媒介,展示与再现历史过程,描述黄道婆勇敢好学、刻苦钻研棉纺织技术,大胆改革创新棉纺织工具,推动以江南为中心的棉纺织业的发展,为中国棉纺织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一生。
  4.黄道婆研究文献。将宋末元初以来,记载黄道婆的文献、史志,有关黄道婆的图书、论文、故事传说、诗词歌赋、书画对联、影视雕像作品、纪念邮票银币、纪念祠堂楼馆资料等悉数收集展藏。
  5.各地各族服装。(1)中华服装展,横向展示中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服装,以展示黎族各支系的服装为主;纵向展示中华服装演变的历史、时装秀。(2)世界服装展,横向展示世界主要地区、主要民族的服装;纵向展示世界服装演变的历史、时装秀。
  6.结束部分。黄道婆惜别崖州湾、松江棉纺织业的兴盛景象、英国绅士的赞美、结束语。
  (三)展品来源
  本馆是承载黄道婆文化记忆的媒介,所有展品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因此可采取两种方式获取展品:一是从黎族农村和上海甚至江南农村去征集,并将它们修复完好;二是将无法征集到的展品按照当时当地的模型制作复制品。也就是说本馆展示的不是黄道婆时期的文物,而是黄道婆创造的文化。
  五、关于袁隆平科技馆
  (一)本馆要素
  主题与形象:杂交水稻之父。
  建筑面积:不少于6000平方米。
  建筑风格:阳光大气、多层组合、绿化分割、园林造景、时尚农家。
  布展意图:为提高人们对袁隆平和杂交水稻以及南繁育种的认识提供最佳的参观和学习场所。
  (二)格局与内容
  科技馆主要展示袁隆平精神文化及袁隆平创建的杂交水稻技术,并以此为核心逐步延伸深化成4个方面的内容: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精神文化→南繁育种→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据此,本馆主体结构为5层,包括5个展厅,每个展厅展示1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分若干部分。
  第一层,前一部分为迎宾大厅,宽敞明亮,内有前言、全馆标识、温馨的欢迎词;后一部分为影视放映厅,放映电影《袁隆平》等。
  第二层为第一展厅,主要展示杂交水稻技术及其研发历程,包括从在三亚发现第一株“野败”,到杂交水稻三系法、两系法,到超级杂交水稻第一期、第二期目标的实现,到当下的第三期目标即亩产900公斤攻坚等的研发历程,以及杂交水稻在全国和全世界的推广。
  第三层为第二展厅,主要展现袁隆平精神文化,包括袁隆平简介、传记、学术成果、所获奖励等,集中展现袁隆平近50年执著、艰辛的杂交水稻研究历程,深入挖掘袁隆平精神文化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第四层为第三展厅,主要展示南繁育种基地农业文化,包括基地的发展情况,以及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在三亚的育种事业,介绍棉花育种专家郭三堆、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哈密瓜育种专家吴明珠等大腕级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为南繁育种的有功之臣树碑立传,展示只争朝夕、甘于吃苦、不惧失败、勇于创新、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的“南繁精神”。
  第五层为第四、第五展厅。第四展厅主要展示中国从传统农耕时代发展到现代化农业时代的历程,其中包括一个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的现代农业展示区,集中展现当前现代农业种植的最新技术。第五展厅为结束部分,主要展示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踏着前辈的足迹,为人类美好的明天开拓进取。画作:人们在巨大的水稻树下乘凉,稻谷与花生米一样大;到处是一派粮满仓、鱼满塘的丰收景象。
  (三)布展形式与手段
  承载内容的展示形式和手段为实物、照片、图表、画作、文字、沙盘、影像,恰当引入、使用高科技、声光电手段,强化意图和效果。置电子触摸屏幕,让观众随愿浏览袁隆平电子资料,如电视连续剧《袁隆平》等。
  六、衣食父母园的经营
  引入专业公司,围绕本园主题与形象,以衣食为核心拓展上下游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经营运作。其方向有:
  (一)衣→①服装展销,比如海南岛服、三亚市服、其他种类的热带旅游服,以及黎锦、筒裙、挂袋等系列黎族手工织品,进而经营世界名牌的男女装,与黎锦的设计、制作、展销、学习、培训、交流等设施、建筑、营造有机结合在一起。②开发黄道婆品牌系列服装服饰产品,如休闲装、沙滩装、泳装、运动装等,精心设计制作,利用世姐或新丝路模特进行发布和表演,创造黄道婆品牌效应。③服装表演,与新丝路等模特公司联手。④在黄道婆生日举办服装节。
  (二)食→①中华饮食文化,推出中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及小食美食。②世界饮食文化,推出世界主要地区、主要民族的饮食文化及小食美食。③与播种、育种、选种、学习、培训、交流等设施、建筑、营造有机结合在一起。与市南繁研究院、南繁育种基地、筹建中的海南国际种业博览园联手。④热带水果的经销与种植。
  上述项目的经营形式选择:街、馆、园、廊、基地均可。
  (本方案由三亚市政协送三亚市人民政府,三亚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罗灯光撰写)

知识出处

三亚的光荣与使命

《三亚的光荣与使命》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三亚的责任和认识”、“中国衣食父母主题公园的构想”、“三亚创建中国衣食父母主题公园优劣势分析”、“关于黄道婆纪念馆的初步构想”、“黄道婆纪念馆的功能和陈列展览”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