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首箭中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浴血天涯》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042
颗粒名称: 二、首箭中的
分类号: I251
页数: 8
页码: 165-1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史料浴血天涯中首箭中的,广州会议后,符振中随同韩先楚副司令员回到雷州半岛前线,我和李独清、陈说、黄大仿代表海南参加了华南分局党代会后,也随同兵团指挥所到了前线部队。我和王国兴、李独清到徐闻的四十军,陈说、黄大仿到湛江的四十三军。
关键词: 首箭 中的

内容

广州会议后,符振中随同韩先楚副司令员回到雷州半岛前线,我和李独清、陈说、黄大仿代表海南参加了华南分局党代会后,也随同兵团指挥所到了前线部队。我和王国兴、李独清到徐闻的四十军,陈说、黄大仿到湛江的四十三军。
  这时,我渡海大军已征集到相当数量的木帆船,而改装机帆船却困难较大,同时根据气象情报,预测清明、谷雨期间将有木帆船可以利用的风向,于是报请上级批准后,将原决定渡海工具以改装机帆船为主,改变为以木帆船为主。经过地方各级支前委员会的努力,先后征集了二千一百余只帆船,其中有从海南偷渡而来的一百七十多只。
  在协助前线部队搞好船只征集和教育船工的同时,我常随同韩先楚同志到沿海各部队检查工作,看到了渡海部队高昂的求战情绪和海上练兵的火热场面。各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海练和登陆演习,指战员们终于克服了不熟悉水性和晕船的困难,学会了识别风向、潮水以及划桨、掌舵等航海技术,掌握了海上作战的战术,为渡海作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不久,我和符振中同志根据兵团指挥所的指示,着重于向海南来的干部、水手、船工了解海南沿海各港湾的水文、气象和敌情,为渡海大军选择登陆场提供依据。经过一番了解和研究,我们一致认为:从西区、北区登陆较为有利。因为从这里登陆航程较近,只要有北风和东北风,帆船一夜之间可以靠岸。而且这两个地区的海岸线有七百多公里长,可登陆的地点多,加上这里群众基础好,距离我琼纵根据地近,有利于接应。于是,我们便把从这两个地区来的船工、水手一一登记好,随时为渡海部队提供各种情况和派出领航人员。
  我在和船工、水手们接触的过程中,他们都一致反映:三月份再不渡海,南风一起,帆船就无法在一夜之间横渡琼州海峡,失去黑夜的掩护,就会遭到敌机、敌舰的袭击。此期间,马村党支部曾两次派人用小舢板偷渡海峡,送来情报,反映敌人在集中力量、巩固海防的同时,也抽调出不少兵力,对我根据地、游击区加紧围剿,大肆抢掠粮食,如不迅速派部队渡海支援,往后登陆就更为困难。于是,我把情况向韩先楚同志汇报,并建议先组织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乘二、三十只帆船,利用当前的东北风,连夜偷渡海峡。
  韩先楚同志早就考虑到风向是渡海作战的关键问题,对我的建议给以肯定。于是,我进一步提出:“我已经同振中和海南来的船工、水手研究过,认为登陆点选在临高、儋县的港湾比较好。如果选定这里,琼纵司令部的作战科长郭壮强可以随同渡海,协助指挥,他是儋县人,经常带领部队在这个地区活动,熟悉地形和各方面的情况”。
  “好,我一定把你的意见向兵团指挥所报告。”韩先楚当即答复了我。
  几天后,冯白驹给兵团指挥所发来电报说:敌人在海头港至白马井之间近百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一个步兵团防守,其中有一个营正在我沿海地区进行扫荡,加紧修筑海头至那大的公路,建议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从白马井至海头港之间进行试渡。
  兵团指挥所接到琼纵的电报后,立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决定先派小批部队进行偷渡。然而,首次渡海作战,是胜是败,牵动全局,出师获胜,不但可以为今后大批强渡摸索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大鼓士气,大振军威;若出师不利,则会给今后的渡海作战增加更大的困难。因此,首批偷渡究竟使用多大兵力才比较稳妥呢?经过研究,认为一排一连的兵力太少,难于偷渡和站稳脚跟;如以一个团渡海,则准备时间太长,而且目标大易暴露。最后决定报请上级批准由两个军各先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分别向海南岛东北部、西部实施偷渡,并电示两军尽快做好准备。
  我虽然没有亲身参加这次事关大局的首次偷渡,但事后我对这次渡海作战和接应作战的经过都作了详尽的了解。当时,在岛上的琼纵部队接到兵团指挥所拍来的“四十军一个加强营预定于三月初起航,在白马井西南侧海湾登陆”的电报后,冯白驹同志立即召集主要军政领导人开会,讨论研究接应的准备和部署,决定由在西区行动的第一总队负责接应,并派出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带领电台一部,到一总去加强领导。一总根据纵队的指示,作出了接应部署。决定由副总队长辜汉东和七团长李福文、政委许世淮率领两个营插入澄迈的美厚、西昌、坡尾一带行动,设法迷惑和稳住澄迈的敌人;八团一个营由政委李恩铭率领插向儋县、临高交界地域,控制临高的敌人;九团全部、八团两个营负责接应。并立即交待九团副团长羊志诚率领一个侦察分队,先行出发到儋县沿海进行侦察。
  与此同时,陈青山、陈求光和西区地委书记兼一总政委罗文洪在藤寨墟召开了西区地委、西区行署领导以及西区各县委书记、县长参加的会议,决定进一步动员各县、各乡的支前组织,全力以赴接应渡海部队。
  三月一日,陈青山、陈求光分别接到四十军军部和琼纵总部的电报,命令迅速向白马井一带隐蔽运动。于是,陈青山、陈求光立即率部向白马井进发,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于三月四日凌晨来到了距儋县白马井约三十里的丰猛村周围隐蔽待命。
  三月五日下午,准备渡海的四十军加强营,在起航地点——灯楼角的一块空旷地上召开誓师大会。我陪同韩先楚参加了大会。在会上,韩先楚代表上级党委亲手把一面绣着“渡海先锋营”的锦旗授给渡海部队,八百余名准备出征的战士,向党向祖国人民庄严宣誓,表示坚决完成渡海登陆作战的光荣任务。那庄重热烈的场面和气氛,使我们深为激动。
  下午五时,出征的勇士们在一一八师参谋长苟在松和三五二团团长罗绍福的率领下,登上了十四艘帆船。我随同韩先楚以及一一八师师长邓岳到海边送行。我紧握着随同渡海的琼纵司令部作战科长郭壮强的手嘱咐道:“首次渡海,关系重大。你对情况熟悉,一定要当好参谋!”“请首长们放心!”郭壮强充满信心地回答,说完,便随着苟在松参谋长匆匆上船了。
  起风了,这是大家所盼望的东北风!劲风鼓满船帆,战船向着南天的苍茫大海飞快驶去。韩先楚、邓岳和我站在海岸上,向跨海出征的勇士们频频招手,直到船队在天水浑然一色的海平面上消失,才返回军部指挥所。
  在归途中,韩先楚命人手举红旗,一边走一边观察风向。一回到军部指挥所,我们就一直守在电台旁,密切注意着渡海部队的情况。约三个小时后,先锋营发回第一次电报:“船速快”。一个多小时后,又拍来第二个电报:“已前进二十里。”作战参谋人员立即根据电报在地图上计算里程,向韩先楚报告:“如果按这样的速度前进,拂晓前即可登陆。”
  当大家正在为先锋营的顺利前进而高兴时,突然,抄报员又给韩先楚送来一份电报:“风停,船速很慢。”看到电报,我不由抬头望了望竖在阳台长竹竿上的红绸布,由于没有风,它已纹丝未动。对于这点,我们早有准备,韩先楚立即命令先锋营:全力划桨,加快速度。
  这时,大家的心被电台系得更紧了,都守在电台旁,寸步不离,等候着先锋营的下一个信号。然而,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才收到一份电报:“发现敌机敌舰。”看到电报,我的心不由得一紧,一支在茫茫大海中孤立无援的小帆船队,在大白天与强大的敌机敌舰遭遇,处境的险恶是不言而喻的。军指挥所的每个人,都在为先锋营的处境担心。但此后收报机里再也收不到先锋营的讯号,军指挥所几次去电询问琼崖纵队,答复总是:情况不明。
  三月五日下午,设在丰猛村的一总指挥部接到四十军拍来的先锋营已经起航,预计六日拂晓前在排浦登陆的电报后,陈青山、陈求光、黄岐山等人立即做出接应先锋营的战斗方案,决定由黄岐山与九团长周永吉、政委崔懋峰率领该团三个营包围两侧敌人的两个据点,并阻击白马井的援敌;由八团长伍向华率领该团两个营插进新地村外的公路旁,警戒从王五、海头出动的敌人;由陈求光率领八团、九团各一个营隐蔽在新地村里,拂晓时插到排浦海边接应;陈青山率领指挥部和警卫连仍留在丰猛村里。部署完毕,各部队随即行动起来。
  可是到了六日早上,排浦附近的海面风平浪静,茫茫的海面上看不到一条船。天亮后,我已插向海边准备动手的九团,被龟缩在南头村碉堡里的守敌发现,并用机枪猛烈扫射。我九团为了隐蔽行动企图,只派少数部队还击,压制敌人的火力,其余部队则隐蔽起来。
  预定登陆的时间早已过去,但仍不见大军的影子,陈青山、陈求光他们用电台同琼纵总部、四十军指挥所联系,回电是:先锋营去向不明。不久,又接到八团报急,王五、海头的敌人已经出动。根据情况判断,敌人对我军的行动意图已有所觉察,从王五、海头出动的敌人可能是想来试探虚实,于是,情况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陈青山认定:既然先锋营已经起航而没有返回,那么他们此刻肯定还在海上,可能是遇到了意外情况。在没有接到上级撤退命令之前,无论碰到任何情况,接应部队一定要控制住登陆场。但在渡海部队尚未登陆之前,也不宜和敌人硬拚,否则就会暴露行动意图,增加接应的困难。他和陈求光、黄岐山等指挥员交换意见后,作出决定:为了不暴露我接应渡海部队的意图,命令插向海边的九团除留下少数人在海边观察动静外,其余撤回新地村隐蔽,八团则在原地继续隐蔽待命。
  直至下午二时,我隐蔽在新地村的接应部队,听到海边传来激烈的枪炮声,紧接着发现几架敌机轮番向海边俯冲、扫射、轰炸。在新地村指挥的陈求光立即判断是我先锋营登陆,便一面组织火力向敌机开火,一面指挥部队以猛虎出山之势向海边扑去。在战士们的勇猛冲击下,很快就把排浦海边敌据点里两个连的敌人包围了起来。这时,敌人从王五出动了一个营,想向海边增援,但在我八团的英勇阻击下,无法前进,狼狈逃窜。当我接应部队迅速地插至海边时,发现我先锋营也已抢占了滩头阵地。
  原来,当午夜风突然停止时,先锋营距离预定登陆场还有四十多里,尽管战士们奋力摇橹划桨,但船速还是比较慢。已是次日中午了,船还没靠岸。当船队离海岸还有一段距离时,首先被防守在海岸上的敌人发觉,于是,成排的炮弹,象雨点般的,不断朝船队倾泻而来。紧接着,四架敌机也在空中出现,两艘敌舰也来参战。面对着敌人陆、海、空的猛烈火力,我渡海的勇士们凭着坚强的革命信念,仍然勇敢地继续前进。一号船上的“锦州英雄连”的勇士们,象一把尖刀首先插向滩头。当船搁浅时,勇士们不顾敌机的狂轰滥炸,冒着正面敌人的密集子弹,跳下深至颈部的海水,借着背包的浮力,冲上海岸。这个连的“四平突破英雄班”在班长刘世俊的率领下,涉过了四百来米的烂泥滩,边冲边开火,首先到达海岸,抢占滩头阵地。在我渡海部队和接应部队的夹攻下,据点里的敌人纷纷丢弃武器,争相逃命。两支部队胜利会合。
  当陈青山、陈求光和苟在松高兴地会面后,问起情况时,才得知先锋营携带的电台,由于被海水浸湿而失灵,因此中断了与各方面的联系。于是,一总的电台飞出了束束电波,向琼纵司令部和四十军指挥所报告了这大快人心的喜讯。
  琼崖纵队司令部立即回电祝贺:“我们谨向解放大军先遣部队的全体指战员致崇高的敬礼和热情的欢迎!向策应大军登陆的琼崖人民解放军一总八、九两团的指战员,致热烈的敬意和慰勉!”“解放大军不怕艰难牺牲,首先派遣一部分军队来琼,这样就使我们琼崖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和自己的兄弟部队胜利会师。这是我们长期奋战的结果,是值得热烈庆祝的伟大胜利!”①
  射出的第一支利箭中的了,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虽然登陆部队只有一个加强营,但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不仅加强了琼崖纵队的接应力量,为渡海登陆作战的部队提供了经验,更重要的是,突破了敌人吹嘘的不可逾越的陆、海、空立体防线,动摇了敌人固守海南的信心,为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附注

①引自《琼崖区党委给渡海先锋营和琼纵接应部队的贺电》,(1950.3.8)

知识出处

浴血天涯

《浴血天涯》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浴血天涯、自卫战争的序幕、严酷的岁月、在反清剿斗争中、五指山的曙光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