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迎接解放的前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浴血天涯》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036
颗粒名称: 二、迎接解放的前夜
分类号: I251
页数: 5
页码: 147-1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史料浴血天涯中符振中讲述完他潜渡的经过后,我继续向他了解有关海南军民准备迎接大军渡海的情况
关键词: 迎接 解放 的前夜

内容

符振中讲述完他潜渡的经过后,我继续向他了解有关海南军民准备迎接大军渡海的情况。
  随着我人民解放军在华南地区节节胜利,两广大陆上蒋匪军步步溃逃,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即将开始,海南岛敌人的上层机构和作战部署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在广州解放前后,广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广东省府主席薛岳相继逃来海南。薛岳撤销了海南警备总司令部,成立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出任防卫总司令,余汉谋任海南特区副长官,仍以陈济棠担任海南特区长官的职务。薛岳任职后,整编了部队,组成琼西北、琼西南、琼东北三个战区的指挥部以及海府警备区司令部,制定了防卫作战计划。一面在沿海地区构筑所谓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一面组织机动部队向我根据地进剿,以“清除心腹之患”。敌人向我根据地进攻的重点是东区和西区,其企图是首先全面清剿我沿海平原根据地,加大其防御纵深,然后向我中心根据地合围,聚歼我军于五指山。
  针对敌人当时的部署,区党委和纵队的领导同志经过分析研究,确定了“杀伤敌人,保存自己,迎接大军渡海登陆作战”的方针。各总队的作战部署也相应作了一些变动,一总仍在临高、儋县地区,三总在定安、澄迈地区,五总在昌感地区,独立团在琼文地区,抗击敌人的进攻,保卫根据地和解放区。同时,区党委和纵队领导预见到我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很快会跨海南征,于是指示一总和独立团要积极进入西北部、东北部沿海地区行动,配合当地党政组织,开展沿海地区的工作。因为西北部沿海地区港湾良好,与雷州半岛一海之隔,航程较近,整个海岸线都便利于抵岸登陆,而且这个地区是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带,地形复杂又接近山区根据地,部队登陆后周旋余地大,加上我琼纵部队在这块地方活动多年,我党政组织较健全,群众的斗争性较强,正是我解放大军登陆的好地方。区党委和纵队领导还特别电示西区地委书记、一总队政委罗文洪和总队长陈求光,在敌人向我山区根据地清剿、兵力吃紧的情况下,应立即派部队挺出儋、临沿海机动作战,配合党政干部开展沿海地区的工作,摧毁国民党在沿海的反动势力,进一步扩大我在沿海地区的力量,为我解放大军渡海登陆创造有利条件。西区地委和一总受命后,当即派出党政干部随同八团向临高沿海地区挺进,一下子插到了临高县高山岭,机动作战,配合当地党政组织开展工作。驻在临高的敌人一三一师发觉后,立刻抽调两个团,分兵两路,向我八团进攻。我八团迅速把队伍拉进山林地带,利用有利地形为依托,以连为单位,分散部署,沉着应战。当敌人来到高山岭时,立即遭到我四面八方的打击,整个山林里到处是枪声,敌人摸不清我八团的集结点,无法抓住进攻的主要目标,只好分兵进剿,各自为战。敌人一分兵,我八团领导同志,立即集中兵力看准敌人一路,狠狠打击,一下子就歼灭了敌人一百多人,缴获一批武器。敌人不但毫无战果,反而损兵折将,最后不得不被迫撤退。
  在我八团向临高沿海地区挺进之后,我九团也在团长周永吉、政委崔懋峰的率领下迅速向儋县沿海地区的苏村、光村一带插进,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连打胜仗,给敌人一五九师以创伤。
  我八、九团挺出临、儋行动,极大地鼓舞了我沿海地区的人民群众。活跃在沿海地区的各级党政基层组织,也充分利用我军在军事上的胜利,大力宣传,加强活动,壮大力量,使西北沿海地区更牢固地置于我党领导下,为我解放大军渡海登陆做好准备。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下旬,区党委和纵队接到了中央军委关于接应大军渡海登陆的电令。紧接着,十五兵团派来粤桂边纵队司令部参谋处长、原琼纵干部王山平,偷渡海峡,送来机要密码,沟通了十五兵团和琼纵的直接联系。从此,琼崖纵队在十五兵团的统一指挥下,开始了配合主力、解放海南的战役,海南的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最后胜利的阶段。
  接到中央的电令后,区党委立即在五指山根据地毛栈召开了党政军负责人会议。冯白驹同志传达了中央的有关指示,并对当前海南形势作了分析,着重指出:在几个月的反清剿斗争中,我琼崖革命军民已粉碎了陈济棠妄图消灭琼崖革命力量的阴谋,挫伤了敌人,保存了自己,扩大了队伍,这就为我们配合大军解放海南岛打下了牢靠的基础。当前海南的革命斗争已处在最后夺取胜利的前夜,整个琼崖的军事、政治、经济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做好准备,迎接大军渡海登陆这个中心来开展。最后,会议作出了以下决定:
  一、在我人民解放军云集雷州半岛的形势下,敌人必将以
  主要精力放在防止大军渡海、确保其沿海安全方面,同时很可能抽出部分兵力对我进攻,以清除“心腹之患”。为此,我党政军民必须紧急动员起来,更广泛地开展对敌斗争,狠狠歼击来犯敌人,稳固根据地和解放区;同时,挺出沿海地区,开展对敌斗争,随时做好准备,在大军预定的任何地点开辟通路,接应渡海部队登陆。
  二、琼崖人民政府和各地区公署、县政府要动员一切力量,充分准备必要的粮食和财物。区人民政府发行四十万银元的解放公债,作为解放琼崖的战争经费。各县政府要迅速组织起运输队、担架队、救护站、供给站,准备好各种支前队伍,迎接大军登陆作战。北区、西区沿海各县是预定接应解放大军渡海登陆的重要地区,除了做好各项支前工作外,沿海区、乡的党政组织还要在海岸线设立秘密接应小组,保证随时随地接应渡海部队和分散渡海人员。为了做好北区、西区接应大军的准备工作,会议还决定派出区党委常委杨少民及琼府科长吴任江、韩光到西区,琼府委员、厅长吴乾鹏到北区加强支前工作领导。
  会议还决定了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就是发动、组织一批富有经验的船工、水手和领航人员,夺取船只潜渡琼州海峡,到雷州半岛协助大军跨海南征。
  会议结束后,各级党政组织立即组成了支前委员会。为支前筹集钱粮的“一元钱(光洋)一斗米”运动,很快在全岛各地开展起来。
  五指山区黎族苗族群众,生活贫苦,但是他们一听说要捐钱捐粮,迎接大军渡海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互相勉励,除了春耕的种子外,争着把粮食全部捐献出来,有的把祖宗存
  下来的几块银元也拿来认购公债。
  汉区各县是捐献的主要地区,尽管敌人大兵压境,环境严酷,不少地方遭受国民党抢掠,生活艰难,但群众宁愿以杂粮充饥,而将保存的一点主粮献出来。特别是东区、北区群众在开展“一元钱一斗米”支前运动中表现很突出。
  在海南区党委的领导下,全岛支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九五〇年一月至二月份的六十天里,全岛各族人民超额认购了琼崖人民政府发行的四十万元公债,征集的粮食达五万多担,组成了六万多人的民工运输队,还动员了四百多名船工,驾着一百七十多艘木帆船,分批到达雷州半岛,协助大军渡海作战。海南人民为了迎接解放,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竭尽全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浴血天涯

《浴血天涯》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浴血天涯、自卫战争的序幕、严酷的岁月、在反清剿斗争中、五指山的曙光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