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建立具有三亚特色的文化史迹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396
颗粒名称:
建立具有三亚特色的文化史迹网
分类号:
K928.6
页数:
6
页码:
73-78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三亚创建热带滨海风光国际旅游城市的话题,从三亚的文物角度提出了建立三亚市博物馆、保护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史迹、建立落笔洞早期人类遗址文化村、建立田独“万人坑”纪念馆、古城文化史迹开发、建立黎族装饰艺术制作中心、开发利用民族节日资源等建议,希望形成一个有机的文化遗址网络,完善三亚旅游系统工程,实现共建三亚旅游度假天堂的目标。
关键词:
三亚
文化史迹网
旅游度假
史迹保护
民族节日资源
内容
“三亚创建热带滨海风光国际旅游城市”,是人们热门的话题。本文设想三亚特色的文化史迹网,从三亚文物的视角,包括建立三亚市博物馆、保护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史迹、建立落笔洞早期人类遗址文化村、建立田独“万人坑”纪念馆、古城文化史迹的开发、建立黎族装饰艺术制作中心、开发利用民族节日资源等等。将上述种种文化遗存及其设施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网点,做好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完善三亚的旅游系统工程,共建三亚旅游度假天堂。
三亚文化的特征
三亚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世居汉、黎、苗、回等多种民族。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区。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长江以南的水田耕农文化,东南亚地区的海洋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形成了雄厚的潜文化层,它包括住居文化、图腾神化文化、民间传说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头饰文化、村寨结构文化、狩猎文化、耕农文化、民风民俗文化、民歌舞蹈文化、婚丧娶嫁文化、食品米酒文化等等。这一切潜文化层演变凝积的三亚特有的文化遗产,闪烁着耀眼的光彩,这是三亚人的宝贵财富,它对人们具有神秘的、新奇的魅力。
兴建三亚博物馆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博物馆,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就出现的。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诸如学校、图书馆、文化馆、剧院、出版社等等,虽然都是服务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博物馆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功能与特征。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物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收集保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亚幅员广阔,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祖先们在创造人类文明的斗争中,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产。为了收集、整理、陈列展出和研究各种文物,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满足中外游客了解三亚人文历史的需求,促进和发展我市的旅游文化事业;为了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兴建三亚博物馆,以实物性、直观性、广博性达到传播教育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保护利用古代海外交通的史迹
在人类文明史上,古代海外交通在传播世界文明中,历史悠久、意义重大。三亚(旧属振州、崖州),是祖国南疆边陲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内连大陆,外通海域的重要门户。至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不少外国史迹,如分布于沿海一带海滩上的伊斯兰教徒古墓群,海神寺庙遗址、遗物等。应该把这些史迹保护利用好的基础上,融入旅游文化概念,仿照古伊斯兰建筑形制、围墙、建筑功能,分礼拜瞻仰区、文化展出区、古墓保护区、办公管理区、购物一条街及娱乐区、整体绿化带等。
羊栏回族最雄伟的建筑是清真寺,特别是清真古寺,绿荫丛中寺顶高扬,历史上曾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和国内穆斯林朝觐之地。
回族和三亚人民团结奋进,对三亚的开发和贡献是值得赞颂的,可以说,哪里有中国人与阿拉伯人的足迹,哪里就有东西文明的结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亚人,保护好这些史迹,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立落笔洞早期人类遗址文化村
落笔洞是古崖州八景之一,历来有“洞天幽胜”、“落笔凌空”之美誉。1992、1993年,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馆、三亚市博物馆联合发掘,出土古人类牙齿化石和大量动物化石、石器及古人类生活遗存,经中国科学院鉴定为一万年以前与大陆相关的旧石器晚期人类居住遗址。这是海南省首次发现的早期人类居住遗址。落笔洞的考古发掘成果表明,海南的人类活动史应从落笔洞写起,它的文化遗存与两广有密切的联系,这是中国最南端的一处洞穴遗址,引起世界洞穴考古学者们的关注。这里地理条件、自然景观、植被都很好,树一种就活,交通方便。洞前有两个水池,紧靠边有两眼泉水,这都是得天独厚的,洞对面有一小山头。洞前可塑大象及“落笔洞人”的大型雕塑群;洞壁塑长臂猿攀扑石壁上;洞旁有一大洞,可通过定向爆破,使洞中洞连接起来;引进长臂猿、猴等动物;池塘开发造桥养鱼;辟专家学者楼,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落笔洞遗址提供方便;公路边建“陈列馆”,展销旅游产品等。
建立田独“万人坑”纪念馆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间,为了疯狂掠夺我田独铁矿资源,抓来一万多人充当矿工,这些人中,有来自朝鲜、印度的,国内有抓自各省和港澳地区的各族群众。在日军的皮鞭、刀枪下,他们饥不得食、寒不覆衣、无辜死于鞭打、电烫、火烧、活埋等毒刑的有一万多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万人坑”灾难。今有矿井、黑水悠悠,泣诉日军侵华罪行,死难者的遗骨堆积遍地,还有运矿桥、日军营房,是日军侵华的罪恶铁证。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是我省最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离三亚15公里,位于我市中、东线交通要道,可在已圈围的50亩地内建日军侵华时期死难矿工纪念碑和纪念馆。
古城文化史迹的开发
崖州古城是中国最南端的一座古老边城,历经宋、元、明、清的拓修,颇具完整布局,城中及周围,有历代修建的大小百余座建筑,学宫祠庙,塔寺坊表鳞次栉比,星罗棋布。古城人的古朴遗风孕育出特有的边城文化。
1.完成崖州孔庙的修复。1990年以来,孔庙主体大成殿等建筑修复开放,接待了不少国内外游客,日本、朝鲜、美国、加拿大客人来到中国最南端崖州孔庙追寻中国儒家的历史。但由于岁月变迁,部分古建筑被现代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所占用,部分儒家建筑荡然无存,观者无不望而兴叹。弘扬民族文化,整修殿庑等古建筑是非常必要的。
2.恢复古城雄姿。1990年以来,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把修复古城纳入“为民办实事”的议事日程。修复了古城文明门城楼和140公尺的古城墙,使古城初复雄伟之姿,受到人们的赞誉。今后要继续做好修复工作,划清保护地带和控制地带,严格禁止乱挖、乱建等破坏性建设;绿化优化环境;城内保留部分明清时代的民居,形成古城民居博物景观。
3.修复盛德堂。位于崖城水南村的盛德堂,是南宋著名抗金首领赵鼎(曾任尚书右仆射、宰相兼枢密使等职)和南宋著名主战派中坚名臣胡铨(宋高宗时任枢密院编修),被秦桧迫害,先后罢职后谪流崖州的居所。赵鼎为抗争朝廷的腐败,在此绝食身亡,留下“气作山河壮本朝”的豪言壮语。四年后胡铨谪此,“盛德堂”为胡铨所题。胡铨谪崖期间,办学教书,汉黎子弟入该学受教,传播中原文化。数百年来,“盛德堂”一直被列为海南文化古迹,受到世人的景仰。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十年浩劫,大部分古建筑遭毁。盛德堂古迹亟待修复。4.修建黄道婆庙。在中国棉纺史上,宋元年间,植棉和棉织技术始从海南岛传播到中原大陆,这个传播者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她在崖州生活几十年,向崖州人民学习并毫不保留地把崖州先进的棉纺技术带到中原大陆。古代崖州人民在植棉和棉织技术方面比全国先走一步,这是三亚人的骄傲。黄道婆为我国和世界纺织业的革新掀开了新的一页,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今南山管区的木棉村,是当年黄道婆活动过的地方,这里盛产大片参天之木棉树,在此修建黄道婆庙可吸引更多的瞻仰者。
5.开辟儒学塘。古代拓土筑城后成池,后人因它靠近儒学而取名儒学塘。这里方圆百亩,有古窑址,幽清水静,茂林修竹,景致秀丽,风月无边,曾是古人辟江亭造逸峒的寻休游览区,开发利用此佳境大有作为。
6.开辟玉井温泉沐浴区。位于城北2公里处,古人曾以“玉井温泉”“温泉漱玉”等定名为崖州八景之一,有“海南风月四时温,一勺甘泉地道存”之誉。早在清代就已辟为沐浴游览区,并在泉边建“既济亭”,碑记、楹联、赋诗、点辍其间。这里可辟为古泉旅游疗养区,重建“既济亭”,恢复“玉井温泉”风貌,仿古楼馆供游人疗养度假。
建立黎族装饰艺术制作研究中心
黎族人民在他们创造的全部文化中,棉纺织技术是最为瑰丽的。纺、织、染、绣四项工艺,至今乃显示着自己的特色,这些工艺较集中地反映在黎锦、黎被和黎族妇女的服饰上,不同的部位织上不同的花纹图案,图案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动物、植物和几何图形,造型和着色极其美观,既像一幅构思巧妙的风俗画,又像古代壁画。这种原始艺术,揭示了黎族人民朴素的感情,鲜明透彻的审美法则,原始艺术中普遍蕴藏着的东西在黎族服饰图案中也都得到显示,已引起中外艺术家的重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枝美丽的奇葩,多少世代黎族妇女辛劳智慧的结晶,在“四人帮”的年月里,被视为“四旧”,家家清缴,禁穿、禁做,幸存的,老人寿终要随葬。千载精华,悄然没迹。
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可设立黎族服饰制作研究中心,收集整理出版黎族服饰图案,研究制作黎族服饰。把这个抢救工程做好,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开发利用民族节日资源
三亚少数民族节日资源丰富,每年有民族节日多个,如黎族的传统三月三、苗族节,回族的圣纪节、开斋节、古尔帮节等,把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纳入文化史迹网的建设中来,在三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参加一次饶有风趣的民族节日活动,不亚于参观一次博物馆。将民族节日活动当作无形文物来对待,正是三亚文化的一大特色。
(1997年5月)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从文博的视角,调查、研究、考证三亚的史迹人文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