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角——一场特殊的“水球”比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34
颗粒名称: 莺歌角——一场特殊的“水球”比赛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144-1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3年发生在莺歌角的一场盐警和渔民之间的冲突,渔民们为反抗盐警的强取豪夺,进行了水上对打,打成了一场特殊的“水球”比赛。文章揭露了当时盐警队对于渔民和盐民的暴行,以一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件为例,展现出当时南方盐区社会的贫富差距和民怨。同时指出,尽管有广东史官在编纂的史籍中有记载,但是到目前为止,在读到的崖县史志、史料和史话中均缺失了这件事的史迹记述,反映了对历史的认识有所欠缺。
关键词: 莺歌角 水球比赛 盐区社会

内容

民国二十二年(1933),陈济棠掌控广东党、政、军大权后“肥水不流别人田”,立即委派他的哥哥陈维周任两广盐运使,署设琼崖,把住海南岛的经济命脉。
  三亚港,是华南著名的盐渔产区,仅这里就拥有优质盐田近万亩,占崖县水田耕地面积近四分之一。且盐税收入也占全县经济总收入一半以上。所以,民间早有一句老话说:
  “县里有个好盐场,县衙官吏皆排场。”
  那时陈维周部驻扎在莺歌海附近,盐警队可以随意苛刻渔民,敲诈勒索。不论是市场或者船上,买鱼时经常压价压级,七折八扣。更甚者,竟然有时“咣,咣,咣,一筐又一筐”地将渔民优质的鱼、虾抢走,一文也不给。盐警队扰市伤民,令人声泪俱下。
  同年9月一个渔汛繁忙的季节,渔区招丁集船在莺歌角渔场捕鱼时,盐警队借查渔税为名,行抢鱼虾为实,他们开足马力,驾驶巡警船到莺歌角渔场抢劫鱼货。渔民愤怒,忍无可忍,便将他们一个个推下水中,因此双方便对打起来。
  水上对打,是渔民的传统强项。只见渔民们此时将盐警的脑瓜当“水球”打。按沉下去,又浮起来;再浮上来,又按沉下去。沉沉浮浮,不断地交换着。
  这是一场特殊的“水球”比赛。说它特殊,是因为水球场的场地设在人工游泳池中,球场长30米,宽20米,水深1.8米以上。除此以外,还设球门和中线,依其水球的规则进行比赛。但是,莺歌角这场特殊的“水球”赛,神奇般地将浩如烟海的渔场当作人工游泳池中的水球场,双方队员不戴蓝、白帽加以区别,这样就警、民混战在海里。渔民身体壮,水性好,顿时将盐警打得落花流水,像落水狗一样,喘着粗气儿就爬上了巡警船,仓皇登岸,落荒败北。
  渔民们从莺歌角收海回家。人刚上岸,忽然遭到了盐警队弹压,造成了流血事件。据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东民国史》(下册)载:“陈济棠的哥哥陈维周担任两广盐运使时,因为海南岛为产盐区,便派出许多盐警驻在海南岛,这些盐警队,不论是官是商,都仗着陈维周的势力,巧立名目,滥收税捐,迫害盐民渔民。遇事故发生,则由陈维周亲自出马,疯狂镇压。1933年崖县莺歌嘴(‘嘴’,笔误,应为‘角’。笔者注)发生盐警枪杀渔民事件,迫使渔民起来反抗,与盐警斗争,就是一件突出的事例。”
  莺歌角事件发生后,当地渔民仍然义愤难平,怀恨在心,因此他们常常斥骂崖县国民党政府县长劳宇楷和商团以及区、乡骨干为猫鼠同眠,倡头“欢迎”盐警队进驻崖县的丑事。更口编民谣讽刺说:“拍错巴掌”“烧错炮仗”“搭错牌坊”,进一步抨击了陈维周怙恶不悛,杀人越货的反动本质。
  往事如烟,沧海桑田。莺歌角那场特殊的“水球”比赛的情景,今天依然鲜活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可是,话又说回来,莺歌角盐警枪杀渔民,广东史官在他们编纂的史籍中,都一一给予记载。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我所能读到的崖县(三亚)的史志、史料和史话中,均都缺失了此事的史迹记述。三亚人有句老话说:“见血为伤。”莺歌角事件到今天才84年,我们却如风过牛耳,春风无痕,令人哑然哟。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济棠
相关人物
陈维周
相关人物
劳宇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