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在三亚组织讨袁护国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05
颗粒名称: 张云逸在三亚组织讨袁护国军
分类号: K258.3
页数: 2
页码: 52-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岛文昌人张云逸在三亚讨袁护国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他通过组织反袁军和发动民众,成功地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张云逸 袁世凯 革命事业

内容

三亚讨袁护国,百年匆匆过去。当年冲锋陷阵的枪声,早已经听不到了。然而,反袁称帝的历史仍在。
  ——题记
  1914年,袁世凯阴谋称帝的闹剧,正紧锣密鼓在北京操练,总统府警官崔启勋,在官邸书写了一副反袁的联语贴在墙头上,联语曰:
  匹夫创共和,孙中山不愧中华先觉;
  总统做皇帝,袁项城真乃民国罪人。
  反联贴墙上,鲜血流满地。崔警官一个人头,却唤醒了四万万国人的觉悟。
  这个消息很快地传到了海南岛三亚军营,张云逸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作为爱国军人,他立即迅速筹划着倒戈队伍,以配合全国的讨袁护国义举。
  张云逸,海南岛文昌人。他22岁时就在三亚军营中当连长。那时,他的同乡朋友陈侠农,被任命为琼崖讨袁护国军总司令。张云逸利用他先前在军队中的带兵优势,秘密组织发展起来的反清组织——“三合会”的成员为讨袁军骨干,串联其他兄弟部队里的青年士兵,组成“地下”反袁军人,利用他们去秘密地潜伏深层,伺机举义,时刻准备着消灭在三亚的亲袁军——防军。
  1914年3月,陈侠农领导的讨袁军,攻克陵水新村港,陈部马不停蹄,挥戈南下。一天凌晨时,陈部的讨袁军从榆林港乘渔船“偷渡”三亚。张云逸连队和组织起来的讨袁军人做内应,密切配合琼崖讨袁护国军,披坚执锐,集中火力,两军一齐向驻在三亚河边的防军炮楼发起进攻,炮楼守敌,以防为主,不堪一击,就举白旗投降。与三亚一水相隔的西岛上的袁氏盐警队,闻其反袁军枪声,亦纷纷弃甲潜逃,一败如水。
  三亚讨袁护国告捷,反袁雄师入城安抚民众。当即布告,取消苛征盐渔税。三亚的袁兵和盐警队,被遣返故里,各安职业。
  在“打鼓骂袁”的怒讨声中,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接着琼崖讨袁护国军总司令陈侠农也返回京都。不久袁世凯的余孽——龙济光派驻海南,琼崖的反袁骨干也纷纷离琼,有的远渡南洋,有的北上,有的前往云南进入陆军讲武堂,待日举事。张云逸经几度周折后,参加了革命,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云逸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