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起源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民间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972
颗粒名称: 文化起源篇
分类号: I277.3
页数: 8
页码: 65-72
摘要: 文化起源篇主要介绍了海南岛的文化起源和民族传统中的神话传说。其中包括天涯海角是黎族先民祭祀神灵的圣地、石门子仙女赐姓氏、阿印织龙被等传说。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海南岛的历史和文化,揭示了原始社会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
关键词: 民间传说 文化起源 三亚市

内容

天涯海角是黎族先民祭祀神灵的圣地
  (黎族)
  讲述者:蓝定璋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一代一代的黎族老人传下来的话说,天涯海角是黎族先民祭祀神灵的地方。
  在黎族话里,天涯海角叫“爱靶好朗”,也叫“每闷岸好”,意思是说母牛的角卡住了。母牛卡角有一个故事,说是在很久远的时候,有一支黎族人的队伍,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着一群牛羊来到了天涯海角。那时的天涯海角十分荒凉,山上海边到处都是岩石,没有大路,只有岩石中的一条狭窄小路可以勉强通行。数百只牛羊一只又一只就从这条岩石小路走过去了,却有一头老母牛走不动,把小路堵住了,原来是它的双角被小路两旁的岩石卡住了。人们拉它它不走,推它它不退,用木棍撬它撬不动,抬它抬不起。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母牛还是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领队头人觉得母牛卡角这事不简单,便叫出一位黎族道公求问神灵。道公站在母牛后面问了许多话。当问到:我们黎族人是不是走到了天的尽头海的边角?只见母牛点了点头。又问到:是不是黎族人必须在这里分姓氏分支系,黎族兄弟们在此分手到各处居住生活?母牛又点了点头。道公再问道:是不是要用你来祭拜天神地神山神海神,请他们保护黎族人平平安安?这时,母牛哞的长叫一声,眼里流出眼泪,前脚跪下,用力点了点头,双角从岩石中松开,慢慢地向前走去。
  头人立刻下令,大家停止一切活动,全部做好祭拜神灵的准备工作。
  人们紧张忙碌起来,一部分人制作了几百面红、白、黄、青、蓝、紫各种颜色的旗子,插在海边和山下;一部分人宰杀母牛和猪羊做供品。准备工作妥当后,人们在头人的带领下集中在海边,开始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道公身披树叶,胸挂牛骨,吹响牛角号,念诵经文,演唱古歌,跳起祭神的舞蹈。人们跟着呼喊,挥手跳脚,跪地叩首,请求天、地、山、海神灵和祖先,保护保佑黎族人。祭神活动整整举行了三天三夜。
  头人接着吩咐道公,按分姓氏僧教给的方法给人们分姓氏分支系。道公对大家说,站在树下的姓林姓符,站在芒草旁的姓黄,靠近海边的姓蓝,站在大石下的姓董,被大人拉着抱着的姓孙,身材高大的姓王,说话声音大的姓罗……就这样,黎族人都有了自己的姓氏。黎族人的姓氏用黎话说,姓林的叫达玛,姓黄的叫达黎,姓董的叫达害,姓罗的叫拉汉,姓陈的叫达曼,姓李的叫达锐……道公分了姓氏又分支系,将人群中的五支兄弟队伍分成五个支系,各支系兄弟队伍就此分手,各自去寻找开辟自己的家园。五个支系中,有一支去了五指山、七指岭,有一支去了黎母山、鹦歌岭,有一支去了昌化江、霸王岭、有一支去了吊罗山、牛漏岭,有一支留在天涯海角及沿海地带。这样,黎族五个支系便分别分布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各地。
  从此以后的一段较长时间里,黎族人年年都来到天涯海角,举行盛大的祭拜神灵和祖先的活动。
  石门子仙女赐姓氏
  (黎族)
  讲述者:黎亚用 搜集记录者:林进祥整理者:王隆伟
  古时候,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有一座高山,阻断了崖州东路的交通,要到崖州府(今三亚市崖州区)去的人们,只好绕道海滩,但又往往因大海涨潮而不能通行。后来,人们根据这座大山的山势,在岩石间修凿了一条小山道,这条小山道长达一里,两旁是岩石和大树,狭窄,高低不平,阴暗,行走时,人要低头,骑马的要下马。因此,这座山被称下马岭,这条小山道就叫石门子。
  有一天,一位勤劳善良的黎族老寡妇,赶着一群牛从崖州东面的三亚往西面的崖州城去。牛群来到石门子时,大的牛,小的牛,长角的牛,短角的牛,一头接一头过去了。走在最后的一头小母牛,它那对弯弯的角却被道路两边的石头卡住了。小母牛将两只角贴着头和脸往下弯,但还是被卡住了。它摆动身子,蹬踢四蹄,都不能挣脱出来。
  小母牛被卡住后,行人被堵在石门子外。石门子附近一带村子里的黎族人知道后,跑来帮助老寡妇赶这头小母牛。人们用棒赶,用绳子拴住牛角拉,用力推,用尽了一切办法都不生效。天渐渐地黑下来,这些黎族人就回家拿来酒菜,并烧起柴火,围成一个圆圈坐下来,边喝酒边讨论如何才能把牛赶出来。人们想呀想,整整想了三天三夜还是没有想出办法来。小母牛头不能动,口不能吃,眼看就要死去。老寡妇焦急地对大家说:“乡亲们,你们去告诉父老兄弟姐妹们,叫他们来石门子认牛。”人们按照老寡妇的吩咐通知了人们。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石门子来,可都说不是他们家的牛。老寡妇说:“既然没有主人,小母牛也快要死了,大家就把它宰了吧。”人们同意老寡妇的主意,就动手把牛宰了。宰牛时,汉族人去翻牛腹内的“队册”①来冲洗(从那时起,汉族人就开始识字了);黎族人拿牛皮去烧牛毛(从那时起,黎族人就习惯宰牛烧牛毛,因此,也成了没有文字的民族)。中午,人们把洗净后的牛肉、牛骨、牛皮、牛内脏摆放好准备分份,天空突然乌云翻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海湾里的海水一浪高过一浪,向石门子翻滚而来。人们惊慌地跑上山头,大雨哗哗地下来了。人们有的用树枝竹叶往头上挡,有的把带来盛牛肉的簸箕竹篮往头上盖,小孩子则躲到妈妈的怀里……大家议论纷纷,这石门子今天怎么突然间下起这么大的雨呀?是不是我们宰了这头弯弯角的小母牛而惹怒了天公?
  不久,风雨停止了,海浪也退去了。一道弯弯的彩虹,从远处的海面上升起,一直横跨到石门子的牛肉旁。人们向牛肉望去,牛肉不见了,只见在彩虹下面的一块平石上,站立着一位身穿浅红色衣裳的美丽仙女,微笑着向人们挥挥手。她说:“父老兄弟姐妹们,我感谢你们救了我。如果你们不宰那头弯弯角的小母牛,我就不能回到天堂了。我是天皇的女儿,一直向往人间,决心为人们做点好事,曾多次偷偷下凡。这次我来到人间时,被父皇发现了,他一怒之下,将我变成那头弯弯角的小母牛卡在这里,多亏你们宰杀它,才逼使父皇将我解脱出来,恢复真身。你们救了我,我要为你们做一件事,以表达我的心意。你们一直没有姓氏,这不好称呼呀,你们就用刚才挡雨的物名作为你们的姓吧。头上戴树叶竹叶的就姓符姓林,拿竹篮的就姓蓝,躲到妈妈怀里的就姓孙。你们按这个方法去给所有的人起姓吧。”仙女说完就飞升上天。后来,人们按照仙女的方法去给天下的人起姓,一共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姓,现在人类子子孙孙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姓,是天皇之女在天涯海角石门子给起的。
  阿印织龙被
  (黎族)
  讲述者:蓝定璋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龙被也叫崖州被,黎族人叫大被,是黎族织锦工艺的顶尖产品,在历史上是封建朝廷收取的贡品。黎族民间传说中的龙被,产生于古崖州的天涯海角。传说是这样的。
  从前,在天涯海角的一个黎寨里,有一个姑娘叫阿印。她聪明美丽,心灵手巧,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织锦,年轻时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织锦能手。她织绣的衣裙、手帕等物品,紧密结实,花纹图案十分漂亮。由于她的手工越来越好,心也就越来越大,想要织绣人们从未织绣过的大件物品。
  她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母亲十分高兴地说,村里的长辈们都想过织大被,只是天天上山下田没有闲工夫。你现在年岁不大,要用心把它织出来,还要织得好看。阿印得到母亲的支持,信心更足。她对母亲说,大被要织得好看,要织山里的花草鸟兽,还要织海织浪,织天织云,织天上海上的东西。母亲鼓励她说,山里的东西你熟悉了,天上海上的东西你见得少。你到天涯海角海边去,那里天大海大,看熟眼了再动手。
  阿印从此经常到天涯海角海边去,看大海,看海浪,看礁石,看渔船,看鱼虾蟹螺;早上看日头出山,傍晚看日头落水;看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看白云变成人,变成马,变成羊,变成鱼,变成鸟,变成各种各样的景物。她就这样看久了,看熟眼了。
  阿印开始设计大被。在安排长宽尺寸和花纹图案的时候,总觉得大被中间好像缺少什么,大海还很虚,蓝天还很空。
  这天午后,阿印又来到天涯海角海边,寻找能够织入大被的景象。傍晚时分,大海和天空忽然起了变化,首先是西边的日头变得又大又红,接着大海翻腾起大浪,西边海面射出道道金光,一条黄色的巨龙从海中飞出,在空中翻腾着向北方飞去。阿印惊喜万分,尽管这一切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但她深深地记住了,心里也有底了。
  阿印重新设计大被,安排长度宽度和花纹图案。
  它的长度盖过人的头和脚,宽度盖过两个人。能盖过两人的大被宽度,由与腰机一样宽的三块布被拼接起来。
  大被的花纹图案,中间这块的上方是蓝天、白云、日头,下方是大海、海浪、浪花。蓝天和大海之间是一条黄龙冲天腾飞的画面,旁边两块的花纹图案对称,上有大鸟(凤凰)展翅飞翔的画面,下有大鱼跃出海面的画面,其他地方是密集的云纹、水波纹和草叶纹。
  阿印接着排线织造,大海用的是深蓝色的线,蓝天用的是浅蓝色的线;刺绣时,日头用的是红色的线,黄龙用的是黄色的线,大鸟用的是紫色的线,大鱼用的是浅黄色的线和白色的线,白云用的是白色的线,海浪用的是白色的线……
  阿印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不断织,不断绣,不断改,终于织造完成了大被。大被图案生动优美,花纹密集,色彩鲜艳,很有气势。人人看了都赞不绝口,都夸它是神物。
  这天,村里的男女老少跟着阿印来到天涯海角的海边。阿印先把三幅布被铺在沙滩上,然后一针一线把它们拼接起来,再将它吊挂在一个准备好的架子上。
  人们举行祭祀大被的仪式,在大被前跪拜祈祷,然后围绕着大被唱歌跳舞,欢庆黎族第一张大被在天涯海角诞生。

附注

①队册:黎语,指牛的附胃,延伸为书册的意思。

知识出处

三亚民间故事

《三亚民间故事》

出版者:南海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海南岛和其他地方一些地方风物的传说,包括鹿回头、金鸡岭、螟支洲等;文化起源的内容,包括天涯海角的祭祀、石门子仙女赐姓氏等;动植物篇的故事,包括海螺姑娘、龙蹄、劳鸟养鸡等;风俗篇的内容,包括端午节、土地公庙等;人物篇,包括鉴真和尚、王幌等;故事篇的不同主题,包括机智人物、幻想、生活、笑话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