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卫生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749
颗粒名称: 临时卫生员
分类号: H1-49
页数: 3
页码: 233-235
摘要: 这是一篇记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南岛农场的经历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作为一名普通知青参加开荒大会战的经历,以及在此期间偶然间担任临时卫生员,处理病人的经历。文章透露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开荒大会战的艰苦和不易,也表现出当时青年人逆境中的勇气和自我奋斗的精神。
关键词: 南岛农场 文化大革命 知青

内容

1970年春天,我们三师十一团(南岛农场)在崖县高峰公社抱龙山集中了近千人,实施开荒大会战。
  抱龙山脉峰峦叠翠连绵逶迤,距团部13公里多。当时我刚刚出席了在海口召开的兵团“首届学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回来,就被团部调去参加驻九连“斗批改”工作组。在那个轰轰烈烈大开荒的年代,我们工作组一行4人到九连报到后就和全连的所有人员一样,打起背包,拎着盥洗用品,沿着崎岖小路徒步跋涉奔赴十几公里外的抱龙山“前线”。
  到了目的地,男生砍树、平整营地、搭建工棚。我们女生割茅草削竹篾编织茅草片备用。须臾,只见数座用树干作柱,树枝作桁,顶部、外墙铺上塑料布,再围盖上我们女生编织的茅草片,往地里打入Y形树丫,架上桁条、床板,能遮风挡雨的野外“别墅”就矗立在荒山野岭溪流之畔。乍一望去,还真的是有模有样,风光无限呢!
  大会战期间,我们早上5点起床出发,晚上7点以后收工,劳动强度十分大。海南三四月份是下雨的季节,一场风雨过后,“别墅”的屋顶便出现破洞。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工棚,还要经受屋顶漏雨、山蚂蟥吸血的惶恐。更严重的威胁是被无所不在的蚊子叮咬,山林里无论白昼黑夜,凶狠的蚊子总是围着你转,一不小心,它就送你个挠不停的“大红包”,而且还可能让你饱受“打摆子”(疟疾)的病痛折磨。
  由于环境恶劣,又没有什么防护措施,开荒才一个多星期,就有几个人病倒了。不妙的是,和我同住一间茅草屋、来自普宁洪阳的女知青方梅儿这时也染上了疟疾,疾病导致她连续发着高烧,俊俏的脸蛋就像霜打的茄子,一天天的萎蔫下去。
  连队卫生员每天都给她打针吃药,而且还是加了药剂量的,但病情一直就是不见好转。一天,卫生员要去团部取药,顺便到卫生队咨询治疗办法。我刚好在宿舍赶写一份工作组张组长交办的材料,九连陈连长跟工作组张组长打了个招呼就把照顾梅儿的任务交给了我。没想到的是,上午还是晴空万里,午后便乌云密布、倾盆大雨,而且雨越下越大。山涧的溪流水位暴涨,把卫生员下午回来的山路淹没了,他无法赶回开荒大会战驻地。而上山开环山行、挖橡胶穴的大部队人马也因雨水被阻隔在几里之外。
  茅草房四周悄无人影,望着还不想停歇的雨空,看着发41度高烧的病人喘着粗气、偶尔还说着胡话的痛苦样子,想着自己也曾经得过疟疾的惨烈体会,我虽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
  正在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之际,我忽然灵机一动突发奇想,对着梅儿说:“我给你打针吧?”梅儿在迷糊中微微睁开眼,问道:“你会吗?”我说:“试试吧。”“那就试试吧,或许会好得快些。”我即刻打开卫生员留下的药箱,脑子里飞快地放映着之前见到过的医务人员相关动作,模仿着他们的工作程序,把所有的注射器进行消毒,并通过仔细察看注射药盒子里外的说明书来选择药剂。当我拿注着药水的针筒,就要刺向她的白嫩的肌肉时,心里虽然没有发怵,但也免不了怦怦直跳。
  随着我慢慢推压针筒,药液由于进入梅儿肌体而在渐渐减少存量,我脑子里飞快地闪烁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高大形象,欣喜若狂地庆幸我竟然无师自通地能把药液打进梅儿体内。
  针头拔出来后,我一脸得意,对着满意地朝我露出感激微笑的梅儿,俨然以“卫生员”的口吻,缓缓而坚定地说:“梅儿莫惊,有姐在,你不会有事的。”其实我与梅儿同岁,只不过大了几天。
  随着我的“胆大妄为”,在以后的三天时间里,我除了照顾梅儿的吃喝拉撒,仍给她按时吃药和注射药物。她慢慢地退烧了,精神和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了。当卫生员回来后,看着梅儿和我,他脸上露出惊讶和欣慰的表情,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比他们都高兴。不过事后我还真有点后怕,毕竟我不是医护人员,在用药的剂量和注射部位的准确度上如果把握不好,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
  大概是我和普宁籍知青有缘吧,大开荒回来后一个月的晚上,发现一名叫阿秀的普宁女知青走路一瘸一拐的,一问才知道是开荒上山时,脚趾踢到草丛后就开始红肿化脓,一度还有发烧的症状。到团部卫生队住院打针吃药治疗过,都不见好转。作为在那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口号感召下奋力战天斗地的兵团战士,阿秀她仍然带着轻伤不下火线的顽强意志,申请领导安排她做些后勤工作。目前脚趾肿胀疼痛难忍,已致不能正常工作和行走,为此她情绪特别低落。
  见此状况,我即刻拿来电筒和一双筷子,将她的伤脚抱在我的大腿上,学着连队卫生员平时给人换药的做法,叫人去找来一瓶生理盐水,用筷子夹缠着药棉轻轻地给阿秀清洗。等见到创口时,我发现创口里原来有一根两厘米长的小竹签。天哪!这个东西之前的医务人员咋就没有看见?怎么就留给我这个管闲事的“门外汉”?我有些得意自己的发现,于是用食指拇指的指甲将其紧紧夹住,在现场几人的惊讶神态及尖叫声中,我不顾阿秀喊痛的哀求,倏地一拔,竹签出来了,祸根消灭了。
  这时,闻讯赶来的卫生员望着我,连续地喊叫:“嗨、嗨!嗨、嗨!”我不知道他是想要制止而又来不及呢,还是想要“夸奖”我又一次褫夺其职而发出五味杂陈的感慨呢?当时我可管不了那么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毕竟那条可恶的竹签是我拔掉的。但那时的我还是挺机灵的,有点像李鬼遇见李逵,赶紧歉意地朝他“嘿嘿”几声并给让出了座位,让真正的卫生员给阿秀仔细消毒、清理伤口并上药。此后的几天里,阿秀的伤口不再疼痛,她慢慢地痊愈重返“战场”了。
  虽然这两件让我偶然间当了“临时卫生员”的小事情已过去了几十年,但每每想起来觉得挺有意思。虽然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临时“卫生员”,以现在的眼光看简直不可思议,但是事物总是这样,有时候在你不知不觉、不经意间或因为你的胆大做了一件好事,却培养了你的守经达权思维。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册》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共有79篇文稿:港西(4篇)公社、梅山公社(7篇)、其他(2篇)3处安置点13篇知青回忆录;垦区南田(32篇)、南新(3篇)、南岛(11篇)、立才(5篇)、南滨(15篇)5个农场66篇知青回忆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玉燕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南岛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