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棉袄的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31242
颗粒名称: 穿棉袄的回忆
分类号: I251
摘要: 此篇文章由棉袄引发的回忆展开,描述了过去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棉袄的重要性,以及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穿着的变化。
关键词: 棉袄 回忆 改革开放

内容

下班回家,看见妻子正在给读初中的儿子做棉袄,她聚精会神地一针一线地缝着。“咦,怎么又做起棉袄来?”我问。妻子笑眯眯地回答:“冬天到了,做件丝棉的棉袄给儿子,穿起来比毛绒衫暖和得多哩!”
  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对棉袄的回忆。 我从小学到中学没有穿过棉袄。那时候,由于家里贫穷,读中学还要靠助学金,哪有钱买棉袄穿?冬天来了,还是一身单衣。寒潮袭击时,我坐在教室板凳上听课,冷得直打寒颤。 上了大学,学校从救济的寒衣中给了我一件棉袄。这是我第一次穿上棉袄。棉祆穿在身上,暖和极了。从此,这件棉袄伴随着我渡过了不知多少个冬天。
  棉袄是御寒衣物,但过去不是人人都买得起有得穿的。就是五十、六十年代,上学读书的学生也很少有人穿棉袄。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收入增加,购买力也随之提高,一个时期,穿棉袄、棉大衣的人很多。市场上的成衣摊档,国营或集体的服装店,各式各样的棉袄、棉大衣、太空衣,挂满衣架,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卖的多,买的人也多。近年来御寒的衣物也不断“深”化,棉袄、棉大衣“威”了一个时期,似乎不那么时兴了,而毛衣、绒衣、皮衣却成了时髦的御寒衣物。现在,穿棉袄的人多数是中老年人而且是用丝棉或精棉做的没有袖子的紧身棉袄居多,青少年则内穿羊毛衫、外加一件机恤或尼龙运动服。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人们穿着的变化,不是说明了十年改革开放是成功的吗?从棉袄到毛衣、绒衣、皮衣,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乃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