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三七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31225
颗粒名称: 血战三七线
分类号: I2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丕礼要求二营夺回烈士遗体并掩埋,四连成功完成任务。幸存者会在春节时忆起牺牲的战友并祈祷。三十八军师以上领导在会议中。
关键词: 小说 当代作品

内容

王丕礼非常清楚,不妥善处理烈士的遗体,也就是说丢弃战友尸体,将会给部队士气造成无法估计的影响。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部队都有后运烈士遗体或就地掩埋的习惯做法,这几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除非在付出更巨大的伤亡的情况下,部队是绝不能丢弃战友尸体的……
  “你他妈没打过仗?”王丕礼在电话中向二营营长吼道,“为什么不掩埋烈士尸体?”
  “情况危急……来不及……”对方解释道。
  “你少给我罗嗦!今天晚上你们组织反击,给我攻上岩月山,夺回烈士遗体!完不成任务我撤了你!”王丕礼叫道。
  “是!今夜组织反击!”
  当晚,二营组织四连夜袭岩月山。副连长李茂率领全连,踏着积雪,悄悄摸上敌人阵地。敌人在酣睡中被枪声惊醒,乱作一团。战士们猛打猛冲,将敌人从山头击退。一面组织防御敌人的反击,一面挖坑掩埋白天牺牲的战友。几个小时后,四连毙敌数十名,将战友遗体掩埋好,胜利返回二线防御阵地……在与牺牲战友分别之际,他们来不及悲痛与流泪,一切进行得是那么紧张而又匆忙,甚至不会掠起那种念头:也许下一次战斗,将轮到其他活着的战友来掩埋自己。在激烈残酷的战斗中,属于个人的瞻前顾后和伤感而来的怯懦,与这些战士无缘。他们默默地为战友添好最后一锹土,之后头也不回地撤离;而那些捐躯的勇士们,便永远地长眠在了南朝鲜的土地上……
  ——他们牺牲的日子是1951年的春节。
  ——历史将会铭记这些无名勇士们。
  以后,年复一年,冬去春来,当人们在和平的日子里,在彻夜不停的爆竹声中,为春节的来临而举起欢庆的酒杯时,从汉江南岸活下来的幸存者会忆起五一年春节那宛如爆竹般密集的枪声和炮声,会为那些当年长眠在异国土地上的战友们默默祈祷……这个时候,他们会想到,那最后一的投在死者年轻面庞上的泥土该是多么的冰凉……
  三
  ——这是梁兴初等人从沈阳集训回来的第二天……
  在三十八军指挥部那间低矮的民房里,聚集着该军的师以上主要领导同志。他们之中一部分是刚刚去沈阳集训而又匆匆赶回来的;另一部分则是一直留在前线指挥战斗的首长——这些人几乎都是军师的政治委员。
  会议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室内烟雾腾腾,人们还在一个劲儿地吞云吐雾。 (十四)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