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到天」的联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9235
颗粒名称: 「烧香到天」的联想
分类号: D630.1
摘要: 本文探讨了“烧香到天”现象,即群众通过向高层领导反映问题,以解决基层久悬不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建议,即借鉴明朝名相张居正创立的“考成法”,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促使职能部门积极处理问题。
关键词: 基层问题 领导层 考成法

内容

《人民日报》七月份登过这样一则新闻:湖南省邵阳市云水乡农民苦于耕牛、生猪被盗频繁,写信给总理、省长。总理、省长迅速作了批示,当地公安机关采取果断行动,破获了十多宗案件。
  这类报道报纸上常常可以见到,比如,某市一条街下水道多年淤塞,一下雨就水浸屋,居民苦不堪言,最后惊动到市长,问题才得到解决;一家位于居民密集区的工厂,日夜噪音震耳欲聋,居民寝食不安,最后解决还得市长拍板。这种问题在基层久悬不决,一旦告到省长,市长便迎刃而解的现象,群众称之为“烧香到天”。
  有一种新闻是“形褒实贬”或者“寓贬于褒”的,“烧香到天”的报道就属这一类。人们阅读这类新闻,在为我们的省长、市长如此关心民瘼而感到高兴的同时,脑子里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省长、市长日理万机,能经常过问这些琐事吗?“状纸”往往要几经周折才到省长、市长手里,发生“中梗塞”怎办?这些工作本来都有职能部门分管,它们都到哪里去了?人们逐渐省悟到,“烧香到天”的新闻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孟子曾经把事情分为“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两大类,前者属“不能”的范畴,而后者的办不到则属于“不为”。有些事情确实非“烧香到天”不可,但象缉拿盗贼、疏通下水道以及处理噪音污染这类小事也久悬不决,就明显属“不为”之列。“烧香到天”的报道多了,不就说明职能部门的运行机制出了毛病吗?
  如何医治这种毛病?笔者想起了明朝名相张居正创立的“考成法”。当时,评议官员重虚声轻实绩,以致大言不惭者以空谈受宠,埋头苦干者反遭排斥。为了“扫无用之虚词,文躬行之实效”,张居正特意制订了“考成法”,其主要内容是:把各级官吏办了的实事用簿子登记起来加以考察,根据其实效决定升迁黜降。“考成法”实施后,有效地清除了那种崇尚空谈、不办实事、互相推诿、公文旅行等恶习,使官场出现了办实事讲实效之风,促进了社会的安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史载:“自正(德)嘉(靖)虚耗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撷取“考成法”的精华,注入时代的内容,形成对职能部门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非“烧香到天”不能解决问题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岐山丁
责任者
张居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
云水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