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8880
颗粒名称: 水井
分类号: I28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村东的水井养育了村民,夏天冲凉、冬天打水,井水清澈甘甜,可照出天空云彩和月亮。现在虽有了自来水,但人们仍喜欢打水食用,回忆乡村风情。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散文 陈雄昌

内容

水井是普通的水井,但我,当想起村里的水井时,就有另一番感受。村里除了有的人家天井有水井外,村前就有三口水井,村中有一口,村西和村东各有一口。年年月月,这三口水井养育着村里的子民。
  村东那口水井,井水满满的,有时不用水桶打水,用双手也可把水掬一捧上来。那时,夏天的天气很热,人们从地里归来,满身大汗,都习惯到这个水井打水,就在井边冲凉,一桶桶水从头淋到脚,凉快极了,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由于很多人都在这个水井打水,桶绳一干一湿,又摩擦井沿,经常扯断,水桶掉到井里,费了很大的工夫才把水桶捞上来。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把一个旧的篮球割掉了一些,当作水桶,既轻便又不费劲。
  到了冬天,这是一个干旱的季节,村中和村西的两个水井水很浅。虽然天气冷,但很多人往往又在深夜起床打水,那水桶的碰撞声和嘈杂声,把人在睡梦中嘈醒了。由于水浅,打水的人多,把水搞浊了,只好把浊水澄清后才食用。但村东的水井,水源长年不断,听老一辈说,这个水井开挖到水源最丰富的含水层,才这么满水的。
  村里的井是过去用人工开挖的,井内砌砖以保护井壁。井壁长满了青苔,伏在井面上,把手伸下去,也摸到一层层青苔,滑溜溜的。井面有七、八平方米,全都用规格齐整的大麻石铺砌,方便村民打水,洗东西。而现在新开的水井,都是用水泥铺井面的。
  有一次,我的脸上沾了泥巴,用手擦了擦,反而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说我一下子扮成“大花面”。为了看一看脸上的泥巴,我跑到井边往井里探,井水如同一面镜子,看到脸上的泥巴越擦越大,涂了满脸。我连忙打了一桶水上来,才把脸上沾的泥巴洗净。从那时起,我还发现,这个水井每天笑盈盈地照出碧空蓝天,艳亮亮的云彩,时常变幻无数的瑰丽图案。到了明月挂天时,又把银盆的月亮沉落井底,怪不得那些猴子要“水中捞月”了。
  人们都说村东这口水井的水甜,冲泡茶叶,都用这口井的水。清香四溢,滋味浓郁,是水甜,是茶香?喝一口,确是一种享受。
  这些年来,虽然用上了自来水,但很多人仍然到水井打水食用。当然,半夜起床打水的日子过去了。当想到凉快的、甜丝丝的井水,乡村的千种风情万种想象就悠然而生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雄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