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轨不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8500
颗粒名称: 风正轨不偏
其他题名: ——小塘货场服务公司路风建设纪事
分类号: F426.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广州铁路分局小塘货场服务公司以其高效、优质、廉洁的服务受到广大客户的称赞。公司领导坚持“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的原则,坚决拒绝收受财物、刁难货主等不正当行为,同时也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职工们自觉拒收钱物、秉公办事,公司设立“好人好事台帐”记录并表彰先进人物。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路风吸引了大量货主,提高了货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工业部门 经济 佛山市

内容

在广三铁路小塘站上,有一个只有116名职工,却担负着珠江三角洲15个市、县铁路运输货物收发工作的新货场。管理这个货场的广州铁路分局小塘货场服务公司,不仅以其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闻名,更由于其路风清正、办事廉洁而受到客户的交口称赞。“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
  铁路运输部门掌握着车皮管理大权。为了防止出现“以车谋私”,建场初期公司就订出严格的货场纪律,禁止收受货主的财物;禁止偷、拿、吃、买、要、拾货场内的货物;禁止利用职务之便刁难货主。公司领导旗帜鲜明地表态: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
  今年5月,某单位有一批麻袋急需发运,经办人担心要不到车皮,找到公司副经理林国祥,要求尽快发货,并拿出200元作为“好处费”。林国祥谢绝了“好处费”,却想方设法尽快把这批货运走。经办人为此感激不尽,说:“这种精神确是金钱买不到的啊!”
  也是今年5月的事。某物资单位进口了一批空气压缩机,由于不符合调运出省手续,公司不予托运。经办人找到公司领导,提出如果能“通融通融”,可以给一万元作为“酬谢”。公司领导在巨款面前始终不动心,这位经办人只好乖乖打道回府。
  逢年过节,总有一些单位以“搞好关系”为名,上门给公司领导送“红包”,公司领导统统顶了回去。
  对于违反原则的事,他们“软”的不吃,“硬”的也不买帐。前些时候,某单位在接收省外货物时故意少报重量,货物出场时被电子磅查出了,公司按规定收取超重货物款。事后该单位通过某管理部门施加压力,要求退回款项。公司领导斩钉截铁地说: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一分钱也不能退。“职业道德教育一刻也不放松”
  在路风建设中,公司领导班子一方面抓好自身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一刻也不放松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建场初期,连续出现货运员拾取货场冰糖吃和接受货主赠送瓜子的事。有人认为都是小事一桩。公司领导不这么看,除了责成当事人作出检讨,经济上从严处理外,还把“冰糖事件”、“瓜子事件”公开让全场干部群众讨论。大家说,公司领导抓得好,小事不抓就会发展成大事。
  今年4月,某单位在提货时故意错报品名,企图少纳运费,被货运员谢宜章发现了。经办人当即偷偷塞去500元要求“私了”,被小谢断然拒绝后,他马上加码至1000元,仍然被拒绝,最后只好循章补交7290元运费。公司大张旗鼓地表扬小谢维护国家利益的好思想,在公司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多年来,公司设立了“好人好事台帐”,及时了解、登记和表彰先进人物,
  通过反复抓典型,使职业道德深入人心,拒收钱物、秉公办事蔚然成风,仅今年1—8月,全公司职工共有18人次自觉拒收货主“红包”1990元。好的路风推动了优质服务。现在,小塘货场收发货物不但速度快,质量高,而且有一项特别的服务——为货主回收散落的货物。每逢收发粮食、饲料等容易散漏的货物时,他们都在站台铺一块帆布,把散落的货物重新包装,归还货主,4年多来,已为货主清扫回收散漏货物3247吨,折合人民币约190多万元。从而,吸引了大批货主前来发运货物,使货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欧阳华
  
  通讯员王新贵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欧阳华
责任者
王新贵
责任者
林国祥
相关人物
谢宜章
相关人物
欧阳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