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进入寻常人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8352
颗粒名称: 钢琴进入寻常人家
分类号: J624.1
摘要: 本文介绍了钢琴逐渐进入中国家庭,成为大众化的娱乐品。不同职业和收入水平的人都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钢琴。
关键词: 钢琴 家庭 音乐

内容

看起来,这绝非偶然的,个别的和凑巧的现象。
  一次,我去探访老张。过去,我家和他家住在一所低矮的旧房子里,去年他们已搬进了自己斥资购买的一层商品楼,一厅三房,相当宽敞。家具陈设也很讲究,特别是在众多的家用电器类(包括空调设备)之外,还有一部摆放厅中一隅的钢琴。琴盖上方高出的地方,用一条“汕头抽纱”的编织物半遮着。上面还放着一个“维纳斯”石膏像。
  老张是经营时装服饰(兼营车缝)的个体户。“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和他“分家”还不够两年,想不到“旧巢同是啣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现在,光看他家这部六千多元的钢琴,这除了要有“闲钱”购买以外,还要有舍得买的“闲心”,那就是饱暖思文化、思娱乐的“闲心”。
  老张本人是不懂音乐的,但他很爱听音乐。他是为他的独生女儿小慧,才上小学四年级的小姑娘,买这部钢琴的,还专门聘请了一位音专毕业的老师,每星期两晚上门来教她弹奏。
  另一次,我去探访一位在职的中学教师小徐。他是教音乐的,教龄算起来到今天也有三十年了。双职工,爱人在银行任职,一个儿子上大学,一个女儿读高中。一家住在学校分配的教师宿舍里。那天是星期日,我才上楼梯,就听到从他家传出来的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一段钢琴弹奏曲,起初我还以为是他在播放录音带,入到他家一望,好家伙,原来是他在弹着钢琴,一部崭新的“珠江牌”赫然摆在厅里。
  据了解,小徐“预谋”购置钢琴之心早已有之,为此,全家精打细算,节衣缩食,现在,目的总算达到了。用小徐的话来说,他买琴好象香港人买楼,要分期付款来“供”,不过,他是“供”入银行储蓄所的。
  小徐是专业的音乐教师。他说,作为音乐教师,能够自己有一部钢琴,这样,对业务进修,提高专业水平,乃至丰富业余文娱生活等都是非常有利的,必要的。
  事隔不久,我到郊区某乡探望一位做“耕家”的亲戚。他的新居落成已有一年。室内的陈设,除了相当新款的家用电器样样齐以外,也居然(因为出我旧观念的意外)摆着一部钢琴。“耕田佬4也弹钢琴?也许是闹时髦,赶新潮,作为装饰品的摆设吧?一了解,原来亲戚的儿子,是乡文化站的文娱组长、歌咏队长,男女歌咏队、舞蹈队的队员经常到来排练歌舞。虽然也有手风琴、小提琴等乐器伴奏,但还嫌阵容不够整齐与“庞大”,添上一部钢琴,那就气派不同了。至于谁会弹?有小学音乐老师来作乐手兼教练,也有业余专心来学的小伙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居然也似模似样地弹得几首流行歌曲来,可以充当歌咏队与舞蹈队的伴奏了。
  拥有钢琴的家庭,目前还不是很多,但是,看趋势,不久的将来钢琴定会象五十年代的收音机,六十年代的电视机,八十年代的录像机一样,进入寻常百姓家。钢琴将不再是布尔乔亚(贵族)式人家的专有品,而是在你的亲友家中、在你自己的家中,成为大众化的东西了。
  总会有这么的一天,当你漫步在城市的马路上或是乡村的田基旁,你会听到一声《蓝色多瑙河》或是《莫斯科近郊的黄昏》,要不,就是《南泥湾》、《洪湖水浪打浪》,那些钢琴弹奏出来的乐曲声,从各家的窗里飘出来。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哲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