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金牌后的忧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7451
颗粒名称: 获金牌后的忧虑
分类号: G80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获得金牌,但中国学生获得诺贝尔奖的希望令人担忧。人才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而中国的人才环境还需要改善。希望青少年们能够茁壮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 佛山报 中国运动员 奥运会 金牌

内容

中国运动员兵败汉城,足球队饮恨狮城,炎黄子孙很有些气丧。没想到我国中学生在智力「奥运会」上捷报频传:数学、化学、物理和信息学四项竞赛,中国学生全部获了金、银牌,荣获两个总分第一,两个总分第二。于是,高鼻子洋人多了份惊羡,十一亿国人少了份自卑,作为教师的我则格外兴奋不已。
  但是,有朋友问:「再过若干年,他们有几个能得诺贝尔奖?」我木讷了。按我的愿望,他们不是全部起码也有四分之一得奖。试想:某年某月,诺贝尔奖名单上有四、五名中国人,这一新闻将是何等辉煌!——这也许不是梦想,但我也忧虑……
  年年都有发现早慧神童、天才少年的报道、科技、文艺、体育诸种好苗子也确实不少。但月转星移。大多数如《伤仲永》所言「泯于众人矣」。五岁小画家、六岁提琴家、七岁女诗人、九岁发明家等等大多数没了后文,「天才早衰症」很令人黯然神伤。
  好苗出土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取决于「成材环境」,松土施肥除虫剪枝浇水得花很大力气。无庸讳言,中国的成才环境虽有改善但不尽人意处多多。某些地方还严重地存在着浪费人才,压制人才的现象。一位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的小学生因单科成绩不合格被勒令退学,这是「棒杀」;一位五岁就扬名中外的小画家忙于上电视办展览成了揾钱的画匠,这是「捧杀」。「棒」、「捧」交加,天才之早衰也在情理之中了。即便顺顺当当地成长到大学毕业留学归来,还有专业对口、人事制度等人才环境诸因素;就算这些方面都理想,万一碰上个武大郎式的店主和患红眼病的伙计、这天才的气数也难得悠长了。很多天智聪慧脱颖而出的青少年,一旦踏上工作岗位就无法显山露水,这都是发人深省且令人扼腕的大悲哀。几千年来中国人以智慧著称却又发展缓慢,是令人深思的。
  改革开放给人才以较好的公平竞争、自由发展的氛围,我国的人才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但这仅仅是开始。希望得奥林匹克奖的中学生今后都能捧回诺贝尔奖。然而希望不等于现实,变希望为现实既有待这批天才青少年的主观努力,也有待于社会为他们提供茁壮成长的空气、阳光、水分与土壤。
  得了金牌说忧虑,很有点不合时宜,我多么希望这篇短文纯属杞人忧天。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安文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