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杀手锏”——后排进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7378
颗粒名称: 厉害的“杀手锏”——后排进攻
其他题名: 从11届世锦赛看女排进攻手段的强化
分类号: G8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后排进攻是女排技战术男子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具有很大杀伤力,是当今女排技战术发展的新潮流。苏联女排最早探索后排进攻并取得显著成效,而近年其他队伍如美国、古巴、日本和中国台北也逐渐掌握了这一战术。中国女排的快攻和强攻都在不断加强,但后排进攻尚未得到充分运用。
关键词: 女排 杀手锏 后排进攻

内容

继女篮之后,女排技战术逐步走向男子化,后排进攻是其显著标志之一。
  后排进攻是一着厉害的“杀手锏”。它可以避开对方高个在网前筑起的“城墙”,在对方防守薄弱的后场“开花”,因而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即使对方把球救起,亦难于在第一时间组织反击。因此,形成并完善强攻与快攻相结合、前排进攻与后排进攻相结合的全面进攻体系,是当今女排技战术发展的一个新潮流。
  苏联女排最早致力于这一进攻手段的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主攻手谢苗诺娃、卡恰洛娃以及副攻手切布金娜,都熟练地掌握这一技术,攻击的球力量大,角度刁,落点散,往往给对方造成很大威胁,汉城奥运会中国女排输给她们,除指挥、士气之外,不会对付她们的后排进攻是失败因素之一。
  近年,苏联队对这一战术的运用日益得心应手,去年世界杯赛,她们的后排进攻次数占总进攻次数的9.84%,成功率达51.8%。
   本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后排进攻这一战术得到广泛运用。
  除苏联外,美国女排两名主攻手后排进攻也打得很好,得分累累。不仅身高体壮的欧美球员能打后排进攻,就是身材相对矮小的亚洲、中南美选手也能掌握这项战术,古巴的路易斯、日本的斋藤真由美、中国台北的许春莲,都常常靠后排进攻得分。
  中国女排的快攻是世界一流的,强攻也在不断加强中,遗憾的是没掌握好后排进攻这项战术。李国君、许新偶尔也能打几下,但力量欠猛,角度也不刁,未能成为一种得分手段,更谈不上全队有意识地作为一种战术来运用。今后有计划地补上这一进攻武器,中国女排的攻击力就会更加强大。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谭裘
责任者
谢苗诺娃
相关人物
卡恰洛娃
相关人物
布金娜
相关人物
斋藤真由美
相关人物
路易斯
相关人物
许春莲
相关人物
李国君
相关人物
许新
相关人物